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約

鎖定
清約,讀音qīng yuē,漢語詞語,意思是清廉儉約。
中文名
清約
出    自
後漢書·祭肜傳》
拼    音
qīng yuē
解    釋
清廉儉約

目錄

清約解釋

1.清廉儉約。 [1] 
2.清靜自守。

清約出處

後漢書·祭肜傳》:“ 肜在遼東幾三十年,衣無兼副。 顯宗 既嘉其功,又美肜清約。”
世説新語·賞譽》“亦名士之高操者” 劉孝標 注引《故之別傳》:“ 胡之治身清約,以風操自居。”
宋·陸游 《朝奉大夫直秘閣張公墓誌銘》:“比右史奉公喪歸,至無屋可廬,其清約如此。”
清·田蘭芳《雲南楚雄府通判袁公(袁可立孫)墓誌銘》:“公(袁賦誠)生於華膴,酣習富貴者久,疑當嬌侈脆惰,不任淡泊勞瘁。乃服官所至,皆以清約勤敏著稱。”
《東觀漢記·馬廖傳》:“ 馬廖少習《易經》,清約沉靜。”
晉·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七》:“伏氏世以經學清約,相承東州,號曰 伏不鬭 。”
《世説新語·德行》“泊清溪渚” 劉孝標 注引《中興書》:“ 鎮 清約寡慾,所在有異績。”
宋·曾鞏 《故翰林侍讀學士錢公墓誌銘》:“公為人謹畏清約,與人交淡然,久而後知其篤也。”
宋·劉克莊 《木蘭花慢·趙叟生日》:爾儂迎新送舊,似君侯、清約更誰歟。欲舉一杯壽酒,卻愁破費兵廚。
《後漢書·張敏傳》:“﹝ 敏 ﹞清約不煩,用刑平正,有理能名。”《晉書·忠義傳·王育》:“﹝ 王渾 ﹞為政清約,宿盜逃奔他郡。”
《資治通鑑·梁武帝天監十六年》:“法忌煩苛,治貴清約。”
宋·曾鞏 《序》:“ 溶詩尤清約謹嚴,而違理者少,亦近世之能言者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四章第一節:“ 司馬昭 集 羊祜 、 杜預 等名儒重臣十四人,刪改《魏律》,去其苛穢,存其清約,訂定新律二十篇,六百二十條,二萬七千六百餘字。”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