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泉寺

(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清泉寺)

鎖定
清泉寺,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城西北中隱山小峪溝,俗稱“小峪寺”,因寺前清泉汩汩,晝夜長流,得名“清泉寺”。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後經明清多次修葺。 [1] 
清泉寺依山而建,羣峯環抱。置身寺中,仰可察山巒雲霓,俯可視晉川風光。“清源八景”之一的“中隱環清”即指清泉寺風光。 [1]  清泉寺分為西、中、東三院。觀音閣、東西廂房、正殿為中院;西院為僧侶居所,內有水井、石碾、五福洞等建築;東院分為上下兩院,上院九蓮洞依山而建為主要建築。 [1] 
2004年,清泉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中文名
清泉寺
地理位置
山西太原市清徐縣北平泉村
所處時代
元代
保護級別
山西省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別    名
小峪寺
批准單位
山西省人民政府

清泉寺歷史沿革

清泉寺始建於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後經明清多次修葺。 [1] 
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至二十六年(1598年),大雄寶殿和觀音閣在曾有較大整修,歷時六載,耗資巨大。 [1] 
清咸豐六年(1856年),建九蓮洞。
1993年,當地民眾及佛教界人士經清徐縣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有“修復清泉寺籌建委員會”,先後修復了清泉寺九蓮洞、五福洞、大雄寶殿、膳堂、東西廂房,修整並硬化了上山道路。 [1] 

清泉寺建築格局

清泉寺分為西、中、東三院。觀音閣、東西廂房、正殿為中院;西院為僧侶居所,內有水井、石碾、五福洞等建築;東院分為上下兩院,上院九蓮洞依山而建為主要建築。 [1] 

清泉寺主要建築

清泉寺寺內建築

清泉寺中有正殿三間,名大雄寶殿,坐落在岩石之上。殿內坐勢泥塑佛像兩尊。其餘為木雕。山門兼觀音閣為雙層閣式重檐歇山頂建築。下層四周圍廊,內為通道及閣梯。上層塑有蓮台坐佛觀音像。下層泥塑坐式四大天王。山門前小峪溝上築小橋一座,橋頭一對蹲踞石獅,分列左右。東西廊房為兩層樓式建築。下為拱洞式,上為捲棚頂隔扇飾面。五福洞、九蓮洞為十字形連續拱洞式建築,每洞都有隔扇和門窗,既可單洞獨居,亦可洞洞相通。同治年間,曾有文士周遊於此,結為蓮社,吟詩作賦。 [1] 
清泉寺內現存明、清石碑七通。正殿前立明萬曆年重修中隱山清泉寺記和重修清泉寺觀音閣記石碑兩通。觀音閣前立清光緒三十四年“敏志不忘”功德碑一通。觀音閣後廊立清咸豐六年“建九蓮洞碑記”及功德碑各一通。“建九蓮洞碑記”是一通具有較高書法藝術價值的書碑,上面記載了清泉寺內著稱的八景:茶煙海洞、角樓掛月、洞脊朝陽、宛作禪林、圖畫刊則、虎洞龍蟠、泡泉噴雪、浮水九源。 [1] 

清泉寺寺外建築

清泉寺外小峪溝口南北兩側原為肅穆的舍利塔林,建造工藝精巧,造型奇特,各不相同。有純石構建,有純磚構建,還有磚石間構。琉璃瓦脊玲瓏剔透。這裏曾是清徐最大的僧冢塔林,葬有元、明、清至民國年間的眾多世襲僧徒名師,文革前期被毀。 [1] 

清泉寺歷史文化

清泉寺名稱來歷

因寺前清泉汩汩,晝夜長流,故名“清泉寺”。 [1] 

清泉寺廟會

每年七月初七是清泉寺附近平泉、北營等村莊的盛大節日,屆時趕會唱戲,家家盡力宴請賓客,以為樂事。 [1] 

清泉寺保護措施

2004年,清泉寺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清泉寺旅遊信息

清泉寺地理位置

山西省清徐縣城西北中隱山小峪溝。 [1] 
清泉寺

清泉寺交通線路

太原建南客運站有去清徐的班車,西客站也有過往班車,車費大約15元/人,15分鐘一趟,車程約40分鐘。到清徐縣後可打出租車前往,約5分鐘就能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