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河村

(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北園鎮下轄村)

鎖定
清河村位於濟南市天橋區中部,小清河以南,大明湖以北,系北園鎮政府駐地。東鄰水屯村、邊莊村和白鶴居;南界膠濟鐵路;西接聯四村、成大村;北連柳雲村。村境南北最大縱距1.8公里,東西最大橫距1.5公里,總面積1.6平方公里
中文名
清河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山東省
地理位置
濟南市天橋區中部
面    積
1.6 km²
下轄地區
濟南市天橋區北園鎮

清河村地理環境

清河村地質、地形屬山前平原帶。氣候特徵明顯,由於低窪而形成一定的“熱島效應”。水源充沛,資源優厚,地理環境優越。
清河村

清河村交通

膠濟、津浦兩條鐵路經村邊通過,濟南火車站東站臨村東南而建,距濟南火車站3公里。 流經村內的西濼河為小清河源水之一,距黃河濼口港、小清河黃台港3公里。濟南市長途汽車總站位於村西1.5公里處,濟南市主幹道北園大街、高架路及生產路貫穿村內。由村抵濟南國際機場25公里。村辦明湖大酒店、龍都國際大酒店及濟南國際貿易大廈、濟南國際俱樂部、東亞商城、清河傢俱城、歐亞傢俱城可為旅遊、購物、娛樂提供良好的服務。

清河村人口民族

2000年,全村共1460户,總人口478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5‰。有張、王、劉、李、侯、朱等178個姓氏,漢族、回族、滿族等民族,漢族人口占97.3%。

清河村歷史沿革

清河村隸屬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北園鎮,轄劉家橋、西侯家場2個自然村。古時,該村劉姓居多。唐貞元二十年(804年) 建黑和尚廟,廟前有三座大石橋,故以姓氏和橋取名為劉家橋。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歷城縣志·地域考》載有“劉家橋”。據1924年《續修歷城縣志·地域考》記載,古時,該村東部為侯場,西部為趙莊。清道光年間,兩村合併,以侯姓取村名“侯家場”。“清河”之名始於1950年12月建立的清河鄉(駐劉家橋)。1959年,由劉家橋、西小王莊等14個自然村組建清河生產大隊;1983年農村體制調整後,清河村為北園鎮的一個行政村。
漢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 ,濟南郡改封濟南國;置歷城縣,屬濟南國。清河村一帶屬歷城轄領。
漢代以後,濟水(後稱大清河,今黃河為其故道)氾濫,鵲山以南地域形成一片大湖,稱“鵲山湖”。該湖水域遼闊,漫布濟南城北的北園大部地區,清河一帶均在湖中。
唐貞元二十年(804年),村內建黑和尚廟,廟前有三座石橋。
宋建炎四年(1130年),為航運及排泄濟南里北窪地、鵲山湖的積水,人工開鑿小清河。工期8年,至紹興七年(1137年)完工。
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大量移民,一部由山西洪洞、河北棗強遷居濟南城北黑和尚廟附近,遂成村落,以劉姓居多及黑和尚廟前的三座石橋取村名“劉家橋”。
清光緒九年(1883年) 5月21日,黃河水沖決南岸張莊、小魯莊民埝,水勢直逼三孔橋,北關地區、清河一帶洪水氾濫。
1938年10月,清河村民劉寬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0年12月, 濟南市調整行政區劃,成立郊區。劉家橋和西侯家場等9個自然村劃為郊二區清河鄉。清河鄉駐地為劉家橋。“清河”之名始於此。
1982年3月,全面推行以户為單位的土地承包責任制。
是年,清河生產大隊實行社員退休制度。
1983年5月, 清河生產大隊改為清河村建制。轄劉家橋和西侯家場兩個自然村,歸屬北園鎮。
是年,中共濟南市郊區區委、區政府命名清河村為第一批區級文明村。
1986年3月,清河村被評為“市級文明村”。
4月,動工興建濟南明湖大酒店(原名明湖大廈)。
1987年7月7日,喬森潘率柬埔寨訪華團來清河村參觀訪問。
12月,清河村被評為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
1988年2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清河村“鄉鎮企業先進單位”稱號。
6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到清河視察。
是月,中共山東省委授予清河村黨總支“先進黨總支”稱號。
8月19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視察清河村。江澤民在參觀清河村之後説:“這兒除了農民還不擁有自己的小轎車之外,生活水平和居住條件不次於東歐國家……”
是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喬石視察清河村。
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長宋平視察清河村。
是月24日,中顧委常委餘秋裏到清河視察。
是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學謙視察清河村。
11月,清河村黨委書記李春圃隨農業部考察團赴美國考察。
是年,李春圃當選為山東省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89年9月,李春圃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11月,清河電梯廠被評為“山東省先進企業”。
12月,清河村被授予“全國村鎮建設文明村莊”稱號。
是年, 清河村投資500萬元,興建清河教育中心。該中心內設學前、小學、初中班,在校生800餘人。
是年,清河水處理設備廠被評為“濟南市科技星火示範企業”。
1990年2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李瑞環視察清河村。
4月4日,濟南國際貿易大廈建成開業。
是月24日,瑞典、挪威、丹麥三國大使來清河參觀訪問。
5月8日,中國第一家由村投資興建的三星級大酒店--濟南明湖大酒店竣工開業。
是月,1990年全國百貨商品春季交流會在濟南國際貿易大廈舉行。
7月4日,國務委員兼國家科委主任宋健視察清河村。
9月18日, 蘇聯、坦桑尼亞、秘魯、法國、泰國、巴基斯坦、印度、瑞典、羅馬尼亞聯合代表團來清河村參觀訪問。
是年,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授予清河村“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稱號。
是年,王懋基被授予“山東省農業勞動模範”稱號。
1991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到清河村視察。
4月,山東省人民政府授予清河村“鄉鎮企業先進村”稱號。
9月7日,國務院副總理鄒家華視察清河村。
是月20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在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姜春雲、濟南軍區司令員張萬年陪同下視察清河村,並題詞:“幹羣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11月3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國務委員陳俊生視察清河村。
12月26日,清河村被評為“山東省外事工作先進單位”。
是月,山東省婦女聯合會授予清河村婦代會“先進婦代會”稱號。
1992年1月,李春圃被評為“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
5月19日,國務院秘書長羅幹到清河村視察。
6月18日, 國務委員、國家教委主任李鐵映到清河村視察,並題寫了“人民教育人民辦,辦好教育為人民”和“騰飛”兩幅題詞。
1993年3月,李春圃當選為全國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尉健行到清河村視察。
是月,中共山東省委、省政府授予清河集團“山東省先進鄉鎮企業”稱號。
8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雷潔瓊到清河村視察。
9月, 清河集團被農業部授予“鄉鎮企業發展好,對社會貢獻大的企業”榮譽稱號。
10月,清河電梯廠入選《經濟日報》《中國經營報》、中國電梯協會聯合推薦的“用户滿意率高中國十佳電梯企業”。
12月,中共天橋區委、區政府授予清河村“闖關十億,再攀高峯”獎旗,以獎勵清河村經濟總收入突破10億元。
1994年3月15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吳邦國,中共中央委員、上海市市長黃菊到清河村考察。
6月24日,全國政協委員一行68人到清河村視察工作。
是月,中共山東省委授予清河村黨委“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9月12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胡錦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山東省委書記姜春雲陪同下視察清河村。
10月,清河集團榮獲“山東省綜合經濟實力百強鄉鎮企業”稱號。
是月,李春圃榮獲“全國優秀鄉鎮企業家”稱號。
是月,侯金田榮獲“全國鄉鎮企業家”稱號。
12月30日,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批准山東清河集團更名為清河集團公司,並以該公司為核心組建清河集團。
是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授予清河集團“全國最佳經濟效益鄉鎮企業”稱號。
1995年2月18日,中央電視台新聞報道,清河村成為全國三產第一村。
4月6日,清河集團被列為山東省計劃單列企業。
是年,清河集團被農業部命名為“全國鄉鎮企業特大型企業”。
1996年5月18日,中德法合資山東蒂森電梯有限公司開業。
1997年6月,李春圃被中共山東省委授予“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是年,李春圃獲“1997年紫荊花杯傑出企業家成就獎”。
1998年,侯金田、趙秉金、張文山榮獲“全國鄉鎮企業優秀廠長(經理、董事長)”稱號。
是年,侯金田當選為濟南市人大代表。
1999年,李春圃當選為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侯金田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獎章”。
2000年4月,侯廣山榮獲“山東省富民興魯獎章”。

清河村經濟概況

1949年, 農村經濟收入不足萬元。197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2萬元,固定資產36萬元,實現税金2.6萬元,人均收入216元。200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億元,固定資產16億元,納税3328萬元,人均收入5000元。第一、二、三產業佔農村經濟總收入之比分別為0∶25.7∶74.3。
清河村是全國強村之一,是聞名全國的“三產第一村”。1988年成為山東省第一個億元村。村經濟實體清河集團列為山東省計劃單列企業、山東省重點鄉鎮企業集團、全國特大型鄉鎮企業。1987年以來,先後被授予“省級文明單位”“山東省鄉鎮企業先進單位”“山東省先進黨支部”“全國村鎮建設文明村莊”“全國最佳經濟效益鄉鎮企業”“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濟南市明星鄉鎮企業”等榮譽稱號。
清河村是一個典型的城郊型村莊。解放前,主要生產糧食、蓮藕和蔬菜。歷年夏秋兩季,積水淹地,農作物欠收,經濟收入極低,村民生活十分困難。建國後,清河村成為北園地區主要蔬菜產地之一, 農民生活有了保障, 1978年,人均收入216元。 1978年到1980年將預製廠發展為4個生產廠和1個運輸隊。1980年,全村收入達262萬元,人均收入上升到412元。清河村開始走上以工緻富、以工帶商、以工建農、綜合經營全面發展的路子。1984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1000元。1988年建起高22層2.6萬平方米的高級涉外賓館一明湖大酒店和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的濟南國際貿易大廈。 全村總收入達1.0369億元,成為山東省第一個收入過億元的村。1990年,中國濟南清河企業集團成立,擁有機械、化工、建材、紡織、造紙、商業、服務業等10幾個門類, 企業64處,職工2821人,固定資產2億多元。已有15個產品分別填補了國家和省、 市空白,5種產品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總產值14995.9萬元,利潤380.7萬元;人均收入1120元。 清河村堅持“多積累、少分配”的原則壯大集體經濟,發展公益和福利事業。1982年實行老年人退休制度, 每人每月可領到百元以上的退休金。 1987年建起了“清河老幼樂園”。至1990年,先後建起了面積6000多平方米的“清河教育中心”,面積700多平方米的“清河醫院”;全村共建二層別墅式居民樓309座。1987~1990年連續3次被評為省級文明村; 1989年被評為全國村鎮建設文明村;1990年被評為全國鄉鎮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清河村黨總支書記王懋基被評為山東省農業勞動模範,副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李春圃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1] 
第一產業 清河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適宜種植水稻、蓮藕、蔬菜和發展水產業。據史料記載,戰國時當地已有水稻種植;三國時已有蓮藕種植;元代已形成大片菜園;明清兩代,當地種植的各種蔬菜、蓮藕、大米已負盛名。
1951年,清河村成立了互助組。1954年成立了初級農業合作社。1956年成立了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下設8個生產隊,95%的村民參加了農業社的生產。到1978年,全村只有1處隊辦企業,全大隊2800多人,有稻田6.7公頃,菜田40公頃,藕田26公頃。各業總收入142萬元,人均年收入216元,日工值6角錢。全村一年向國家交税2.6萬元。
第二產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清河村率先打破“大鍋飯”,積極推行各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調整產業結構,發揮地處城市近郊的優勢,堅持“服務城市,致富農民,活躍市場,方便羣眾”,走“農工貿型”發展道路,發展村辦企業,促進清河經濟的快速發展。1978~1988年為清河村由單一農業向“貿工農”轉變的大發展時期。至1980年,清河村工業發展到18處,是1978年企業數的18倍。清河村工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以農為主的生產結構,工業生產居主要地位,糧菜生產漸漸退居次要地位。1988年,務工經商的勞力佔全村總勞力的88%,村辦企業發展至58處。工業產品有電梯、風機、建材、鋁合金、除氟劑、水處理設備、採暖設備、工業電爐等。電梯及其配件、花崗石、水處理設備等產品,銷往歐美、日本、澳大利亞、東南亞和港澳地區。全村各業總收入達到1.0369億元,成為當時山東省第一個過億元的村,其中90%的收入來自工業生產。
第三產業 歷史上, 清河村以農業為主,直到1978年,清河村僅有1處供銷合作社, 1家糧店。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清河村辦企業開始起步,商業服務業逐步發展, 至1986年興建了20餘家小商店、小飯店。200名勞力轉入商業服務業,佔全村總勞力的11%;商業服務業收入佔到全村各業總收入的18%。從1987年起,清河村商業服務業快速發展,各類貿易公司、飯店旅館、水產、五金交化、日用百貨等一大批中小商貿設施建成投產。1988年,全村商業服務業收入達到3000餘萬元,佔總收入的2 9.9%。 1990年,濟南明湖大酒店和濟南國際貿易大廈相繼竣工開業,清河村步入了第三產業高速發展期。到2000年,清河村先後投資興建了濟南國際精品大世界 (今山東清河傢俱城) 、山東東亞傢俱城、龍都國際大酒店等30多萬平方米大型現代化商貿設施。清河村擁有職工6000餘名(其中外招人員4000名),從事第三產業的4000餘名。擁有商貿服務設施近40萬平方米。 其中,三星級涉外賓館1處,按五星級標準建設的酒店1處, 擁有近30萬平方米的聞名全國的大型傢俱商城。清河集團成為集工業、商業、娛樂業、房地產開發等為一體的以第三產業為主導的大型工貿集團。2000年,清河村各業總收入28億元,全村第三產業收入達20.8億元,繳納税金3328萬元,固定資產16億元,分別是1978年的1971倍、20倍和4444倍。

清河村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 清末民初,“封儒興學”的辦學高潮波及到北園。30年代初,西侯家場建立小學,教室2間,教師2名,在校學生40餘名。1945~1948年,劉家橋一帶被確定為山東國民教育區,劉家橋小學改名“實驗小學”。由於戰亂,學校教育工作一度不能正常進行。 學齡兒童入學率僅30%。 新中國成立後,辦學條件逐步得到改善。197 8年4月,清河中心幼兒園正式建立,1995年被國家教育科學研究所命名為“國家教育‘八五’科研子課題教育實驗先進單位”,並被評為濟南市托幼工作先進單位。198 9年,清河村投資500萬元興建了清河教育中心,配置了語音教室、體育健身房、電教室、微機室、舞蹈廳、實驗室等,成為融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就業前培訓為一體的教育基地。教師學歷達標100%,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接受初中教育率100%。19 91年, 清河村設立獎學金:凡考入高中、中專的學生,每月發給獎學金60元;凡考入大專院校的學生,每月發給獎學金100元。先後已有292名學生考入大、中專院校。近年來,採取請進來教、送出去學的方式,培訓在職職工2000餘名。清河村廠長、經理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中級以上技術職稱者已達90%。村黨委、村委會、清河集團三個領導班子成員21人中,大專以上學歷18人,中級職稱6人,高級職稱15人。
自本世紀50年代末,清河村開始科學種田,成立農業科技實驗隊,建立實驗田,治理鹽鹼澇窪地,增加了產量。1971年,清河生產大隊建立第一個種植蔬菜的塑料大棚,並與濟南市農科所合作,培育出一批大棚種植的早熟蔬菜品種。其中,早熟優質雜交茄子--小長茄, 經省鑑定,定名為“魯茄1號”,併成功推廣。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清河村一級農民技術員劉新田,堅持種植迎春甘藍、捲心菜等蔬菜優良品種,獲得良好效益。80年代,清河村開發研製的新型植物生產調節劑,性能優異,用途廣泛,對於西紅柿、茄子、蘋果、葡萄等具有顯著的增產和改善品質的功能。1978年後,清河村村辦企業迅猛發展。通過聘請工程技術人員,建立科研基地,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聯合等形式推進科技進步,加快新產品開發,推動了工業企業的發展。清河電梯廠研製開發的FT-100QT型自動扶梯於1993年1月通過省級鑑定, 填補了省內一項空白,時稱江北獨家產品。此扶梯上、下均可運轉,輸送能力每小時9000人次,整機性能和質量符合歐洲EN115標準, 達到國內同類產品先進水平。該廠還研製開發了PC機控制和八位機電腦控制交流調速高檔電梯、汽車專用電梯、觀光電梯和液壓電梯等品種。 其中TKJ1000/1.6--JX交流調速乘客電梯經省級鑑定,具有國內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於1991年8月榮獲山東省優秀新產品三等獎。村辦企業研製的強風牌9--19N O:5.6A高壓離心通風機、JSR型組合式離子交換器、GJ型組合式離子交換器、GZW型高效組合式污水處理設備、 ZCR系列離子交換純水設備、JAF--1型摩擦紡紗機、BC除氟劑及BC除氟劑設備等28個新產品填補省內空白。 其中26項技術水平居國內先進水平,9個產品獲全國和省級星火計劃博覽會及新產品新技術展示會金、銀獎。清河村水處理設備廠被評為“濟南市科技示範企業”。
清河村的文化藝術具有傳統性及羣眾性的特點。既有城市文化的特色,也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花燈、音樂、舞蹈、戲劇等羣眾性娛樂活動在民間廣為流傳。長期以來,清河一帶有“呂劇之鄉”的美譽,每逢年節、廟會、山會都搭台演出。演出劇目以《大登殿》《甘露寺》《女起解》《捉放曹》《空城計》等傳統戲為主。解放後,村裏成立業餘劇團,配合宣傳黨的中心工作,除演出一些傳統古裝戲外,還演出《李二嫂改嫁》《小二黑結婚》《劉胡蘭》《小姑賢》《三世仇》等現代戲。1978年後,羣眾性戲曲演唱活動更加活躍,演唱劇種有呂劇、京劇、五音戲、山東梆子等,劇目有古裝戲, 也有現代戲。為活躍村民文化生活,1987年4月,村裏成立了農民銅管樂隊。組建了少兒舞蹈隊、中老年迪斯科舞蹈隊、健美操隊及少年雜技團。1989年,村裏投資30餘萬元安裝了閉路電視,並投資40餘萬元建起清河村有線電視台,向村民傳達上級文件精神,進行社會主義教育、法制教育和表揚好人好事,播放文藝節目,深受村民的喜愛。
舊社會,清河村醫療衞生條件差,缺醫少藥,小病不去醫,大病無錢治。若遇瘟疫病毒流行,嚴重危害村民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新中國成立後,清河村衞生事業得到發展。1955年,劉家橋村建立醫院。1958年,北園人民公社衞生院成立,在劉家橋村設立門診部。1970年,建立清河生產大隊衞生室。1990年,村裏投資興建福利型、保健型的農民醫院--清河醫院。 醫院為3層樓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設有內科、外科、 婦產科、小兒科、預防保健科、中醫科、B超室、放射科等16個科室。固定病牀30張。各科室定期設立專家門診,聘請專家、教授來院接診和會診。還設有家庭病牀,開展家庭服務。預防保健科為清河村民建立了保健檔案。
人民生活 到1948年解放前,清河村一直是“冬春白茫茫(鹽鹼地),夏秋水汪汪(水淹)。種一葫蘆收一瓢,麥秋過後去逃荒”。全村村民生活貧困。農民穿的是破舊的補丁衣裳,住的是夏不遮雨、冬不避風的土草房。建國後,進行了減租減息和土地改革,農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初步解決了吃飯問題。1956年,菜農人均年收入120元。1978年村民人均年收入216元。 1978年後,隨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村辦企業迅猛發展,農民的經濟收入大幅度增長,人民生活水平發生巨大變化。2000年,人均純收入5000元, 人均居住面積40平方米,全村擁有交通、運輸車輛380輛,電話、家用電器普及。村裏還建設了配置先進教學設施的教育中心,富有民族特色、鄉土風情的老幼樂園,開辦了醫院。自1982年實行了村民退休制度和一年一度的老年人旅遊制度,真正做到了老有所養,少有所教,人民羣眾安居樂業。
村莊建設 解放前,清河村廣大農民住房狹小、陰暗、潮濕,房屋建築結構皆為土坯牆、茅草頂。一般人家3口~4口人住一間屋,幾代同室,還有的住窩棚。解放後,村民的居住條件逐步改善。1950年,全村共有民用住房610間,其中樓房6間,紅磚瓦房68間,土木結構的瓦房510間,人均居住面積7平方米。自20世紀70年代起,村民多用磚、石、瓦改造或新建住房。80年代,村裏出現建房高峯,新建房屋多為磚混結構,房屋造型也從傳統的筒子式轉為寬敞明亮的前出廈、玻璃門窗新式房。1987年,清河村按照統一規劃建設標準住宅。至1988年底,全村建成獨立式、小瓷瓦、磚混結構的二層別墅式居民小樓265座,總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每座居民樓的面積有94至2 15平方米不等,設有客廳、卧室、書房、儲藏室、廚房、衞生間等,水、電設施齊全。至此, 全村村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20.1平方米,是1950年的3倍。截至2000年,清河村先後投資1.2億元, 建起了二層獨立式和連體式住宅樓共20萬平方米,有1362户村民遷入新居,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居住水平,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觀。清河村民人均居住面積已達40平方米。 80年代末以來,清河村先後投資興建了高22層、建築面積3.3萬平方米的三星級涉外飯店--濟南明湖大酒店, 3.3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商廈--濟南國際貿易大廈, 2.8萬平方米的山東清河傢俱城,2.6萬平方米的山東電子大廈,5.5萬平方米的濟南國際俱樂部, 12萬平方米的山東東亞傢俱商城,2.4萬平方米的明湖歐亞傢俱城及按五星級標準興建的2.5萬平方米的龍都國際大酒店。 清河村成為濟南市北部最繁華的商貿區。先後被授予“山東省文明單位”“全國村鎮建設文明村莊”稱號。

清河村組織建設

中共地方組織建設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共濟南市委成員姚仲明在西侯家場小學任教,秘密開展黨的地下工作。1938年10月,清河村民劉寬參加革命後,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中共濟南市委派王真(女)在劉家橋一帶組織羣眾開展抗日工作。1951年,組建中共清河鄉支部委員會。1956年,成立中共北園鄉樂園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支部委員會(清河村黨支部前身) ,時有黨員8名,其中清河村黨員2名。1959年2月,組建北園人民公社清河生產大隊支部委員會,李洪軍任書記,有黨員20名。1970年,通過整黨建黨,重新組建了清河生產大隊黨支部,王吉信任黨支部書記; 1976年,李春圃擔任書記;1978年王懋基任書記。1986年3月19日,組建中共北園鎮清河村總支部委員會,王懋基任書記,下設4個黨支部。1993年2月,組建中共北園鎮清河村委員會, 李春圃任書記,下設10個黨支部,共有中共黨員146名。19 95年12月19日, 清河村黨委領導班子調整,李春圃任書記。至2000年,清河村黨委下設11個黨支部, 共有中共黨員265名,其中正式黨員260名,預備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