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水河縣

鎖定
清水河縣,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呼和浩特市最南端。東南部以明代長城為界,與山西省右玉縣平魯區偏關縣接壤,西部以黃河為界,與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隔河相望,北鄰古勒半幾河與和林格爾縣相連,西北與托克托縣交界, [1]  總面積2859平方千米。 [12] 
截至2021年,清水河縣户籍人口13.74萬人, [20]  居住着漢、蒙、滿、回等12個民族。 [12]  截至2021年10月,清水河縣下轄4個鎮,4個鄉。 [9] 
清水河縣,因境內有清水河而得名。 [12]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在今喇嘛灣鎮緣胡山東南,黃河東岸拐上村東山坡處置楨陵縣。1958年,劃屬烏蘭察布盟。1995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1]  2019年4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清水河縣退出貧困旗縣序列。 [2] 
清水河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圍繞“生態立縣、生態興縣、生態優縣、生態強縣、生態富民”總目標,堅持項目為王提升產業質效,以產業發展引領動能轉換,全力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2021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達到 69.33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45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31.38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30.50億元,增長1.7%;固定資產投資額達22.2億元,同比增長185.3%,增速居全市第二、全區第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 6.45億元,同比增長36.9%,增速居全市第二,總量升至全區第45位。 [23] 
中文名
清水河縣
行政區劃代碼
150124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地理位置
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呼和浩特市最南端
面    積
2859 km²
下轄地區
4個鎮,4個鄉
電話區號
0471
郵政編碼
011600
氣候條件
中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3.74 萬(截至2021年) [20] 
著名景點
清水河縣搖林溝自然保護區
車牌代碼
蒙A
地區生產總值
73 億元(2021年) [20] 

清水河縣歷史沿革

清水河縣地名由來

清水河縣,因境內有清水河而得名。 [12] 

清水河縣建置沿革

清水河縣民居 清水河縣民居
唐堯時,為朔方幽都地。虞舜,屬幷州地(今太原)。
夏禹,為冀州地。
商,封為同性代子國西北地。
周,為要服地。春秋,為北狄所居。戰國時,林胡族在這裏遊牧。周赧王九年(前306年),趙武靈王征服林胡、樓煩,地歸趙國雲中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實行郡縣制。在今托克托縣城北古城置雲中郡。在今喇嘛灣鎮緣胡山東南,黃河東岸拐上村東山坡處置楨陵縣。《漢書.地理志》載:“雲中郡,秦置……縣十一,楨陵,莽曰楨陸”。《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和《中國歷史地圖集·幷州·朔方刺史部》所載、所標,緣胡山正是喇嘛灣鎮鳳凰山諸山。
西漢,今清水河縣隸幷州定襄郡(郡治盛樂在今和林格爾縣土城村北),並設置桐過縣(今小缸房鄉城咀子山)、武成縣(縣城東,遺址元考)、駱縣(今窯溝鄉下城一帶)。東漢,定襄郡遷置善無縣(今山西省右玉縣南),隸屬如故。漢末,郡縣並廢,縣駐地變為聚落(今村鎮),楨陵更為箕陵。
魏晉,黃河以北地區為崛起的鮮卑族人所佔據,為新興寄治的一縣。
北魏,今清水河縣為代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東)畿內西部地。在今王桂窯鄉小火盤村南置昆新城。道武初,割臘汗山地方百里以封庫狄氏。其後又置尖山(今北堡鄉尖山村)、樹頹(今故城在楊家窯鄉境內)二縣,取樹頹水及山為名,隸朔州神武郡(今和林格爾縣境內)。北齊,今清水河縣隸北道行台。
隋朝,為紫河鎮屬地,隸榆林郡金河鎮(今大紅城)。
唐,為勝州河濱縣(今伊克昭盟準格爾旗十二連城鄉東境)。貞觀三年(629年),隸關內道勝州榆林郡,河濱關(今喇嘛灣鎮拐上村)即古君子津。
五代,地歸契丹。
遼代,境內置寧邊州,不領縣,其東南兼跨德州宣德縣地(今內蒙古豐鎮市西南部),今清水河縣隸西京道
金建國初期,以寧邊州置西軍,統於西南面招討使,隸西京路。正隆三年(1158年),依外城建寧邊縣,產併為州所在地。貞祐三年(1215年),改隸嵐州節度使,次年,升為防禦州。
元至元二年(1265年)廢寧邊州,以其地之北半入東勝州(治所在今托克托縣境內),南半入武州(今山西省神池西),並改舊隸德州之宣德縣為宣守縣,直隸大同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今清水河縣屬東勝衞,置千户所,隸大同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東勝左、右、中、前、後五衞。永樂元年(1403年)廢。正統三年(1438年),復置。正統十四年(1449年),又廢。崇禎九年(1636年),歸化城土默特部編為一部兩翼,分左右兩旗,今清水河縣屬左旗。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設清水河協理通判廳。乾隆六年(1741年),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爾、善岱、薩拉齊同時分設協理通判,隸屬於山西總理旗民蒙古事務分巡歸綏兵備道。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改理事通判廳。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清水河、薩拉齊、和林格爾、托克托城通判與歸化、綏遠二同知,共屬歸綏道,隸山西省。光緒十年(1884年),改為撫民通判廳。
民國元年(1912年),改廳為縣,隸綏遠省特別行政區。民國18年(1929年),綏遠特別行政區改置綏遠省後,清水河縣屬綏遠省政府。民國26年(1937年),抗日戰爭暴發,中共清水河縣劃歸清平雲(清水河、平魯、左雲)聯合縣,屬晉綏邊區。民國27年(1938年),淪陷,屬偽蒙疆政府巴顏塔拉盟。民國28年(1939年),清水河縣境內沿長城邊豬毛草村以南,韭菜莊、暖泉、北堡等地劃歸清平(清水河、平魯)聯合縣。同年秋,又將井兒溝以北渾河以南地區,楊家窯、五良太劃為涼和清(涼城、和林格爾、清水河)聯合縣,同屬雁北地委。民國29年(1940年),大青山地區成立晉西北行政公署駐綏遠辦事處,下設綏西、綏中、綏南3個專署和綏東濟南區,清水河屬綏南專署,同時將涼和清縣改為託和清(托克托、和林格爾、清水河)縣。民國34年(1945年),清水河成立縣政府,僑居偏關水泉堡。民國35年(1946年),中共託和清縣委改為工作委員會,劃歸右玉中心縣委。民國36年(1947年),和林格爾縣政府與託和清縣政府合併,仍稱託和清縣。當時縣境除一部分根據地外,其餘大部分為游擊區和敵佔區。
1949年,清水河縣全境解放。
1950年,清水河縣改隸綏遠省薩縣專區
1952年,薩縣專區撤銷,清水河縣隸歸集寧專區
1954年,集寧專區撤銷,改為平地泉行政區,清水河縣改隸平地泉行政區。同年,撤銷綏遠省,所轄地區劃歸內蒙古自治區
1958年,劃屬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盟
1995年,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1] 

清水河縣行政區劃

清水河縣區劃沿革

1949年,偏關縣的老牛坡、老窪溝、五眼井、新村、南柳溝、二十六口、泉子溝、石灰窯子、碌軸坪等9個自然村劃歸清水河縣。
1950年,托克托縣的陰背、楊西梁.營盤梁、賈浪溝、樊山溝等72個自然村與和林格爾縣的一間房、二道河等9個自然村劃歸清水河縣。
1952年,和林格爾縣的前鐵面古中、霍三窯等3個自然村和托克托縣的坨西蓋溝、打麻營等17個自然村劃歸清水河縣。
1956年,和林格爾縣的醇縣窯、黨家八號、二十號、二十一號、二十二號、二十三號、十三號、十六號、十九號等8個自然村劃歸清水河縣。 [1] 

清水河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清水河縣下轄4個鎮,4個鄉:城關鎮宏河鎮喇嘛灣鎮老牛灣鎮窯溝鄉北堡鄉韭菜莊鄉五良太鄉 [9]  103個行政村、8個社區,798個自然村, [12] 

清水河縣地理環境

清水河縣位置境域

清水河縣,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呼和浩特市最南端。介於北緯39°35'00″~40°12'30″,東經111°18'45″~112°07'30″之間。東南部以明代長城為界,與山西省右玉縣平魯區偏關縣接壤,西部以黃河為界,與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隔河相望,北鄰古勒半幾河與和林格爾縣相連,西北與托克托縣交界。南北長85千米,東西寬80千米, [1]  總面積2859平方千米。 [12] 

清水河縣地質

清水河縣境內出露的地層概括起來有:太古界的桑乾羣、下古生界的寒武系、奧陶系、石炭系、二迭系、中生界的侏羅~白堊系、新生界的第三、第四系。 [1] 

清水河縣地形地貌

清水河縣 清水河縣
清水河縣,位於內蒙古高原和山陝黃土高原中間地帶。由於長期受流水的侵蝕和切割,高原面貌被破壞,地表造成千溝萬壑,縱橫交錯,呈現出波狀起伏的低山丘陵地形。縣境內丘陵區佔38.4%,土石山區佔24.8%,沙地與其他佔13.6%,沖積平原佔3.2%。構成以低山丘陵為主體,低緩丘陵、兵陵溝壑、土石山和衝擊平原並存的地貌類型。 [1] 

清水河縣氣候

清水河縣,地處中温帶,屬典型的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温7.1℃,年平均降水量413.8毫米。大風天氣多出在春季,主要風向為西北風,年平均風速2.6米/秒。年日照時數在2445.1~~3 357.9小時之間,生理輻射量67.01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無霜期146天左右,可滿足大部分農作物生長的需要。 [1] 

清水河縣水文

清水河縣,屬內陸乾旱地區,素有“有河不成系”的説法,其主要河流有黃河、渾河、清水河、古勒半幾河等,總長度108.5公里。此外還有小溪65條,全縣3公里以上的大溝約630餘條,支溝、毛溝不計其數,且多為季節性泄洪河谷,是黃河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縣份之一。縣境西南部水源缺乏,雖溝壑縱橫,卻都是旱谷,人畜飲水十分困難,最大的楊家川北堡川也只是季節性泄洪河道。東北部不僅有幾條較大的河流常年流水,而且幾乎溝溝有水。 [1] 

清水河縣土壤

清水河縣,土壤分為慄鈣土、慄褐土、灰褐土、潮土、風沙土、沼澤土、鹽土、石質土等8個土類,11個亞類、33個土屬,113個土種。 [1] 

清水河縣植被

清水河縣,境內由於受水熱條件和地形的影響呈東南向西北分佈,由草甸草原向丘陵、沙地過渡的人工灌叢草原植被。同時受非地帶性環境條件的影響尚有低温帶草原植被和鹽生植被。大體可分為山地草甸草原植被、丘陵乾旱草原植被、沙丘沙地草原植被、低温地草甸草原植被4種類型。 [1] 

清水河縣自然資源

清水河縣水資源

地下水
清水河縣,地下水總儲量1.68億立方米,其中動儲量2452萬立方米,可開採量1.05億立方米,大氣浸入補給量1.02億立方米。根據地形、埋藏條件和貯水類型,可分為孔隙潛水、孔隙裂隙水、上層滯水、裂隙水和脈狀裂隙及岩溶裂隙水5種類型。
地表水
清水河縣,年平均地表水徑流量33494萬立方米,其中從外縣流入的客水量20052萬立方米,縣內自產水13442萬立方米,多年平均陸面蒸發總量8381萬立方米。從縣境地表水資源分佈情況來看,主要為山區和丘陵。整個山區為地表水產流區。 [1] 

清水河縣土地資源

清水河縣,土地總面積282259公頃。耕地面積86583.9公頃,佔全縣總土地面積30.7%。園地面積315公頃,佔總土地面積0.1%,縣內僅為種植果樹的果園。林地面積33448.6公頃,不含居民綠化用地以及鐵路、公路、河流、溝渠的護路、護岸林。佔總土地面積11.9%。牧草地面積148889.5公頃,佔總土地面積52.7%。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4248.1公頃,佔總土地面積1.5%。交通用地面積1368.4公頃,佔總土地面積0.5%。水域面積2779.8公頃,佔總土地面積0.98%。未利用土地面積為4625.6公頃,佔總土地面積1.6%。 [1] 

清水河縣生物資源

清水河縣共有野生種子植物63科,218屬,418種。其中以菊科、禾本科最多,次為薔薇科、豆科、十字花科、藜科、百合科等,單科單種的有20多種。動物資源較為豐富,大體分為野生動物豢養動物兩大類。 [1] 

清水河縣礦產資源

清水河縣,主要有石灰岩、白雲岩、耐火粘土、高嶺土、煤、鐵石、鋁土等30多種礦產,好多礦產儲量可觀,其中石灰岩30億噸,耐火粘土6億噸,白雲岩10億噸,高嶺土3億噸。 [3] 

清水河縣人口

2021年,清水河縣户籍人口13.74萬人,居住着漢、蒙、滿、回等12個民族。 [20]  居住着漢、蒙、滿、回等12個民族。 [1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清水河縣常住人口76674人。 [11] 

清水河縣經濟

清水河縣綜述

2021年,清水河縣地區生產總值69.33億元,比上年增長4.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45億元,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31.38億元,增長7.9%。第三產業增加值30.50億元,增長1.7%。三次產業比例為10.7:45.3:44。人均生產總值91768元,比上年增長7.5%。
2021年末全縣户籍人口137480人,比上年末減少1812人。其中,城鎮人口2.79萬人,鄉村人口10.96萬人。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清水河縣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85.3%。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增長942.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57.5%,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57.5%;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93.4%。房地產開發投資額12890萬元,比上年增長383.5%。
人民生活
2021年,清水河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85元,比上年增長6.6%,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3264元,增長17.1%。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27元,比上年增長6.6%。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7014元,增長15.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9元,增長10.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9256元,增長15.6%。 [23] 

清水河縣第一產業

農業
2021年,清水河縣農作物播種面積32819公頃,比上年增長8.8%。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4031公頃,增長0.09%。糧食產量52222噸,增長1.89%。糧食作物中,玉米播種面積7435公頃,下降13.09%,產量22897噸,下降17.8 %;馬鈴薯播種面積3067公頃,下降7.26%,產量5822噸,下降34.39%;油料播種面積1591公頃,增長6 %,產量1033噸,下降24.6%。 [23] 

清水河縣第二產業

工業和建築業
2021年,清水河縣全部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5.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10.5%。
從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看,發電量2.4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0.73億千瓦時。水泥熟料 299.9萬噸,增長6.5%。水泥141.46萬噸,下降17.14%。高嶺土45.33萬噸,增長51.1%;焦炭117.2萬噸,增長2.9%;金屬鎂0.72萬噸,下降13%。
2021年,清水河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74.6億元。利潤總額18.9億元。
2021年,清水河縣建築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38.1%。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2家,與上年持平。施工企業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萬平方米,下降37.5%;竣工房屋面積5350平方米,下降46.3%;房屋建築竣工率26.8%。 [23] 

清水河縣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清水河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96億元,比上年增長6.7%。 [23] 

清水河縣交通運輸

109國道、209國道,103省道、大準鐵路穿過清水河縣。 [3] 

清水河縣政治

現任領導
縣委書記:
縣長
陳胡日查
截至2022年 [10]  [13]  [21] 

清水河縣社會事業

國家三級圖書館:清水河縣圖書館。 [14] 

清水河縣風景名勝

黃河大峽谷老牛灣旅遊區
老牛灣黃河大峽谷旅遊區地處晉、蒙黃河大峽谷的核心地段和黃河“幾”字彎腹地。內外長城在此交匯,晉蒙大峽谷從這裏開始,是黃河與長城唯一“握手”的地方,素有“天下黃河第一灣”“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北方小三峽”等美譽,2014年創建為自治區級地質公園,2015年創建為國家級地質公園,2016年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所在地老牛灣村2015年評為中國傳統古村落,2016年入選全國最美鄉村。該旅遊區規劃面積196平方公里,由佔地25.34平方公里老牛灣國家地質公園、老牛灣古村落等組成。景區現有農家樂40多家,日接待能力2000多人,遊船40多條,日接待能力5000多人,年均接待遊客20多萬人(次),年均旅遊收入6000多萬元。 [24] 
清水河縣老牛灣
老牛坡文化旅遊區
老牛坡位於明長城腳下,是清水河縣、偏關縣、平魯兩省三縣的交匯處。是革命聖地延安通往大青山抗日遊擊根據地和共產國際的重要通道,是晉西北抗日鬥爭的前沿陣地。老牛坡黨支部是抗戰時期內蒙古山西兩地交界地區成立最早的農村黨支部,是晉綏邊區紅色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引領革命鬥爭發展的一面旗幟。 [22] 
老牛坡文化旅遊區
清水河明長城
清水河縣境內明長城遺址是萬里長城的中段,它從盆地青新村入境,跨越韭菜莊、北堡兩鄉到西南的黃河邊上,全長150千米。長城上築有駐軍城堡,重要的關險、隘口、城牆、敵樓均為磚石砌築,大部分座落在高山絕頂之上。 [15]  2001年,入選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 [16] 
岔河口遺址
岔河口遺址,位於清水河縣宏河鎮岔河口村北,分佈面積約為7萬平方米,該遺址平面佈局基本呈封閉狀圓形,遺址外圍是挖據規整的圓形環壕,東西長約240米,南北長約260米。內部分佈有仰韶文化不同階段的成排房址,年代距今約6000年到4500年,在環壕的東、東北、東南發現門址3處,還發現灰坑、墓葬及大量陶器。 [17]  2019年,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遺址)。 [18] 

清水河縣地方特產

清水河小香米
清水河小香米,內蒙古自治區清水河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清水河縣是一個以雜糧種植為主的旱作農業縣,穀子栽培歷史悠久,是清水河縣主要糧食作物之一。20世紀90年代,引進並推廣了適宜當地種植的小香米穀,形成了獨特優質的清水河小香米。清水河小香米外觀色澤金黃,米質細膩,顆粒小而飽滿;口感香甜濃郁,潤滑可口;幹物質含量高,富含蛋白質和脂肪,氨基酸含量豐富且比例均衡。
2014年12月2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清水河小香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9] 

清水河縣榮譽稱號

2019年5月,清水河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 [5] 
2019年8月,清水河縣入選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6] 
2020年6月,清水河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7] 
2020年8月,清水河縣入選“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 [4] 
2020年12月,清水河縣入選內蒙古自治區雙擁模範城(旗縣、市區)。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