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

鎖定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是2008年12月1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燕春。
中文名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
作    者
秦燕春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年12月01日
頁    數
408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301148631 [1] 
叢書名
學術史叢書

目錄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內容簡介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該書共分6個章節,主要對晚清的“晚明三大家”、歷史的“寫作”與“模擬”、晚明“豔跡”的黯然回眸、野史·小説·名物文章等知識作了介紹。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主要內容:所謂學術史研究,説簡單點,不外“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通過評判高下、辨別良莠、敍述師承、剖析潮流,讓後學瞭解一代學術發展的脈絡與走向,鼓勵和引導其儘快進入某一學術傳統,免去許多暗中摸索的工夫——此乃學術史的基本功用。至於壓在紙背的“補偏救弊”、“推陳出新”等良苦用心,反倒不必刻意強調。因為,當你努力體貼、描述和評判某一學術進程時,已有意無意地凸顯了自家的文化理想及學術追求。

清末民初的晚明想象目錄

《學術史叢書》總序
自序 “站着讀書”與“三十而立”
導言 尋找晚明,一場敍説歷史的話語盛宴
一 歷史記憶的交響
二 幻中出幻的鏡像
三 本書的綱領結構
第一章 從江湖到廟堂:晚清的“晚明三大家”
一 本土還是西方:“晚明三大家”的晚清命運
二 經典與廣告之間:晚明著述的晚清出版
三 從邊緣到中心:三大家從祀兩廡始末考
第二章 “國族”還是“文化”:論“遺”
一 著述·演講·躬行:章太炎的“晚明記憶”
二 忠於文化還是忠於君國:晚清的遺老們
三 鄭孝胥的自我與取捨
第三章 論“士”與結“社”:歷史的“寫作”與“模擬”
一 “精神國粹”與國民楷模:“民史”建構中的“明遺民錄”
二 作為姿態的“幾、復遺緒”:以南社為中心
三 清末民初社事中的“重”與“輕”
第四章 風流雲散:晚明“豔跡”的黯然回眸
一 作為“經典”的“秦淮”記憶
二 “勝國滄桑豔跡多”:從《桃花扇》到《滄桑豔》
三 末造奇女:亂世的節烈與死亡
第五章 野史·小説·名物文章:文體決定下的內容
一 晚明“野史”:作為“民間記憶”的“鄉邦文獻”
二 “小説”晚明:寄託遙深與作意好奇
三 名物文章與家族記憶:以冒鶴亭為中心
第六章 寓教於樂的尷尬:走向“通俗”的晚明敍事
一 啓蒙·改寫·消費:當革命遭遇日常
二 《明末遺恨》演出前後:改良史劇及其他
三 1915年:新劇的“晚明”
尾聲 迴歸書齋的“晚明想象”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國粹學派”主持出版的明末清初典籍簡目
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