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晨的鳥

鎖定
《清晨的鳥》是當代詩人李尚朝的一篇作品。
作品名稱
清晨的鳥 [1] 
作    者
李尚朝
創作年代
1992.5.25
作品出處
李尚朝詩歌品鑑
文學體裁
詩歌

清晨的鳥作品原文

清晨的鳥
夢中的花,一朵、兩朵、三朵
開在臨窗的稟微中,喊我
越過藤橋的那一朵
衣着華麗,歌聲清越
暗合時令地開放,檐前
晶瑩的露珠就撲簇簇地朝下落
這些清香的雨前,三三兩兩
輕盈地攀上高枝
在風中翻動裙裾
小心地議論我今日的氣色
她們平平仄仄的步子
在明朗的地方落下寓言
我就聽見佩環的擊打聲向我襲來
讓迷戀氣節與風骨的居人
驚喜莫名,精神抖擻
並深刻地悟出
這當是摺疊思維的時候

清晨的鳥作品賞析

清晨,詩人從夢中醒來,還帶着夢的餘韻,聽見鳥的叫聲,睜開眼,看見幾只鳥在臨窗的陽光中,詩人覺得那是“夢中的花,一朵,兩朵,三朵”,特別傳神的是,那些像花一般的小鳥還在“臨窗的熹微中喊我”。繼續看下去,有一隻鳥飛過藤橋,這隻鳥更加惹人喜愛,它“衣着華麗,歌聲清越”,彷彿一位美少女站在清晨的微嵐之中,透過晨暉,“暗合時令地開放”,而且,她的開放,讓“檐前晶瑩的露珠就撲簌簌地朝下落”,這種審美上的心理邏輯聯繫,把美感傳達得淋漓盡致。
詩的第二節更深一層,從上一節的對“鳥的欣賞”過渡到“鳥對‘我’的議論”,相互欣賞,達成美的交流。這些鳥在詩人眼中進一步變化,好象“清香的雨前(一種茶)”,“三三兩兩”如少女一般“輕盈地攀上高枝/在風中翻動裙裾”,這樣美輪美奐的的少女不僅僅是自我展示,從她們的語言,詩人還聽出那種少女的玩皮與羞怯,她們“小心地議論我今日的氣色”,這樣的情境不得不讓人想入非非,讓人產生幻覺:鳥兒們的鳴叫與“平平仄仄的步子”使詩人“聽見佩環的擊打聲向我襲來”,詩人是迷戀“氣節”與“風骨”的人,這樣的情景換了任何人,也會“驚喜莫名,精神抖摟”,作為一個會欣賞美,享受美的人,正如詩人説的一樣,“當是摺疊思維的時候”,摺疊思維,把思想收起來,不做任何思考,把身心放鬆,融入到美的氛圍之中,這真是高明。有着這樣對待美的方式與心境,生活也不愁不美好了。(紫玲玲)
美是不可拒絕的,也是每個人都渴望的,同時又需要在生活中去發現。“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句話一點不錯,只要有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美也就無處不在,《清晨的鳥》就是日常生活中極其平常的東西被詩人發現並得到了欣賞、帶來感動的過程。詩人把這種欣賞過程形諸筆端,給讀者帶來第二次審美享受。

清晨的鳥作者簡介

李尚朝,本名李尚晁,中國當代著名詩人,重慶文學院簽約作家,出版有詩集《天堂中的女孩》、《風原色》、《大三峽那光》三部,散文集《那流光一幻》、《時光之羽》等,著名詩評家蔣登科主編有學術專著《李尚朝詩歌品鑑》對其詩歌作了系統鑑賞。詩歌《月上中天》入編大學中文專業教材《20世紀中國文學作品選讀》。
參考資料
  • 1.    蔣登科.李尚朝詩歌品鑑:遠方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