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平樂·別來春半

鎖定
《清平樂·別來春半》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的詞作。此詞寫懷人念遠、憂思難禁之情,或為作者牽記其弟李從善入宋不得歸,故觸景生情而作。上片點出春暮及相別時間,那落了一身還滿的雪梅正像愁之慾去還來;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説從善留宋難歸,託雁捎信無憑,心中所懷的離恨,就好比越走越遠還生的春草那樣無邊無際。兩者相形,倍覺愁腸寸斷的悽苦和離恨常伴的幽怨。歇拍兩句從動態寫出離恨的隨人而遠,尤顯生動,為人所稱。全詞線索明晰而內藴,上下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具備了不同凡品的藝術魅力。
作品名稱
清平樂·別來春半
作    者
李煜
創作年代
五代宋初
作品出處
南唐二主詞
文學體裁

清平樂·別來春半作品原文

清平樂
別來春半,觸目柔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1] 

清平樂·別來春半註釋譯文

清平樂·別來春半詞句註釋

李煜詞《清平樂·別來春半》(黃仲金 書) 李煜詞《清平樂·別來春半》(黃仲金 書)
⑴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名。雙調八句四十六字,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⑵春半:即半春,春天的一半。唐代柳宗元《柳州二日》詩中有句:“宦情羈思共悽悽,春半如秋意轉迷“。別來春半,指自分別以來,春天已過去一半,説明時光過得很快。
⑶柔:呂本二主詞、吳本二主詞、侯本二主詞、《尊前集》、《全唐詩》、《詞綜》等本中均作“愁”。柔腸,原指温柔的心腸,此指綿軟情懷。
⑷砌(qì)下:台階下。砌,台階。落梅:指白梅花,開放較晚。全句意思,台階下飄落的白梅花猶如雪片紛飛。
⑸拂了一身還滿:指把滿身的落梅拂去了又落了滿身。
⑹雁來音信無憑:這句話是説鴻雁雖然來了,卻沒將書信傳來。古代有憑藉雁足傳遞書信的故事。《漢書·蘇武傳》中記載:“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故見雁就聯想到了所思之人的音信。無憑,沒有憑證,指沒有書信。
⑺遙:遠。歸夢難成:指有家難回。
⑻恰如:正像。《全唐詩》《古今詞統》《古今詩餘醉》等本中均作”卻如”;毛本《尊前集》中作“怯如”。
⑼更行更遠:指行程越遠。更,越。還生:還是生得很多。還,仍然,還是。 [1]  [2] 

清平樂·別來春半白話譯文

自從分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柔腸寸斷。階下落梅就像飄飛的白雪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了又飄灑得一身滿滿。
鴻雁已經飛回,但是音信毫無依憑,路途遙遠,要回去的夢也難形成。我這離別思念的愁緒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2] 

清平樂·別來春半創作背景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秋,李煜派弟弟李從善去宋朝進貢,被扣留在汴京。開寶七年(974),李煜請求宋太祖讓從善回國,未獲允許。李煜非常想念他,常常痛哭。有人認為這首詞是從善入宋被扣後李煜為思念兄弟之作。 [1]  [2] 

清平樂·別來春半作品鑑賞

清平樂·別來春半整體賞析

這首《清平樂》,表現了作者在惱人的春色中,觸景生情,思念離家在外的親人的情景。詞的上片,開篇即直抒胸臆、毫無遮攔地道出鬱抑於心的離愁別恨。一個“別”字,是起意,也是點題,單刀直入,緊扣人心。李煜前期作品中因各種原因,這種開篇直抒胸臆的不多,但中、後期作品中不少,想必是生活際遇之大變,作者的感情已如洪水注池、不泄不行罷。“春半”有人釋為春已過半,有理,但如釋為相別半春,亦有據,兩義並取也無不可。接下二句承“觸目”來,“砌下落梅如雪亂”突出一個“亂”字,既寫出了主人公獨立無語卻又心亂如麻,也寫出了觸景傷情景如人意的獨特感受,用生動的比喻把愁情説得明白如見。“拂了一身還滿”,前有“拂”字,顯見有主人公克制定唸的想法,但一個“滿”字,卻把主人公那種無奈之苦、企盼之情、思念之深刻畫得至真至實。上片的畫面是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而又動靜結合的,直抒胸臆中見委婉含蓄,活潑喻象中透深沉凝重。
他之所以久久地站在花下,是因為在思念遠方的親人。“雁來”兩句把思念具體化。寫出作者盼信,並希望能在夢中見到親人。古代有大雁傳書的故事。西漢時,蘇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堅貞不屈。漢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釋放蘇武,匈奴謊説蘇武已死。使臣知蘇武未死,假稱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繫有蘇武的書信説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聽了,只得將蘇武放回。所以作者説,他看到大雁橫空飛過,為它沒有給自己帶來書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設想,和親人在夢中相會,但“路遙歸夢難成”,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恐怕他的親人在夢中也難以回來。古人認為人們在夢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對方作不成“歸夢”,自己也就夢不到對方了。夢中一見都不可能,思念萬分之情溢於言表,從而更強烈地表現了作者的思念之切。他懷着這種心情,向遠處望去,望着那遍地滋生的春草,突然發現,“離恨卻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更行更遠”是説無論走得多麼遠,自己心中的“離恨”就像那無邊無際、滋生不已的春草。無論人走到哪裏,它們都在眼前,使人無法擺脱。這個結句,比喻淺顯生動,而且通過形象給人以離恨無窮無盡、有增無已的感覺,使這首詞讀起來顯得意味深長。
全詞以離愁別恨為中心,線索明晰而內藴,上下兩片渾成一體而又層層遞進,感情的抒發和情緒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筆力透徹,尤其在喻象上獨到而別緻,使這首詞具備了不同凡品的藝術魅力。 [3] 

清平樂·別來春半名家點評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上段言愁之慾去仍來,猶雪花之拂了又滿;下段言人之愈離愈遠,猶草之更遠還生,皆加倍寫出離愁。且借花草取喻以渲染詞句,更見婉妙。六一詞之“行人更在青山外”,東坡詩之“但見烏帽出覆沒”,皆言極目徵人,直至天盡處,與此詞春草句,俱善狀離情之深摯者。
俞平伯《讀詞偶得》:落梅雪亂,殆玉蝶之類也,春分固有殘英。“砌下”兩句,戲謂之攝影法。上下片均以折腰句結,“拂了一身還滿”,二折也;“更行更遠還生”,三折也。但如妄以逗號示之,便索然無味,雖然不是黑漆斷紋琴,亦就繼紋以小洋刀深鑿之耳。此兩句善狀花前痴立,悵悵何之,低迴幾許之神,似畫而實畫不到,詩情兼畫意者。梅英如霰,不着一語惜之何?亦似不暇惜落花矣。譚獻以歐陽修《採桑子》擬之,夫彼語有做作氣,日“與此同妙”,似失。“雁來”句輕輕地説,“路遙”句虛虛地説,似夢之不成,乃路遙為之,何其微娩歟。讀此覺趙德麟《錦堂春》“重門不鎖相思夢,隨意繞天涯”,便有傖夫氣息,彼語豈不工巧,然而後主遠矣。於愁則喻春水,於恨則喻春草,頗似重複,而“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以長句一氣直下,“更行更遠還生”,以短句一波三折,句法之變換,直與春水春草之姿態韻味融成一片,外體物情,內抒心象,豈獨妙肖,謂之入神可也。雖同一無盡,而千里長江,滔滔一往,綿綿芳草,寸接天涯,其所以無盡則不盡同也。詞情調情之吻合,詞之至者也。後主之詞,此二者每為不可分之完整,其本原悉出於自然,不加勉強。夫勉強而求合,豈有所謂不可分之完整耶?是以知其必出於自然也。無以言之,乃析言之,非製作之本也。 [4] 

清平樂·別來春半作者簡介

李煜(937—978),南唐末代君主。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李璟第六子。國破降宋。後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雖庸駑無能,但其藝術才華卻卓絕非凡。工書法,善繪畫,精音律,詩和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被譽為“千古詞帝”,對後世影響亦大。其詞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詞》中。現存詞可確定者三十八首,存詩十六首。 [5] 
參考資料
  • 1.    蔣方 編選.李璟李煜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4:157-159
  • 2.    東籬子.李煜詞全鑑.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30-32
  • 3.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135-137
  • 4.    王兆鵬.唐宋詞彙評(唐五代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537-539
  • 5.    唐圭璋 等.唐宋詞鑑賞辭典(南宋·遼·金).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464-2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