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宮藏傳佛教

鎖定
藏傳佛教是中國佛教中重要的一系,歷史悠久,流傳地域廣大,不僅存在於青藏高原,還廣泛流傳於我國北方廣大地區。元代藏傳佛教始傳入內地,後得到元明清三代朝廷的尊重與扶植,在宮廷中很有影響。清王朝把“興黃安蒙”作為一項治理邊疆的重要政策,積極扶持藏傳佛教,以藉助其影響力更有效地治理信仰藏傳佛教的蒙族藏族地區,事實證明這是一項成功的策略。與此同時,藏傳佛教在清宮廷中也佔據了重要地位。早在後金時期,努爾哈赤就與藏傳佛教僧人有聯繫。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征服蒙古林丹汗部,獲得元初八思巴所鑄嘛哈噶喇金像。皇太極特建實勝寺供奉。崇德四年(1639年),皇太極派人赴藏延致高僧,崇德七年(1642年),他隆重接待了衞藏使者。但清初藏傳佛教在宮廷內影響甚微。
中文名
清宮藏傳佛教
説    明
清王朝把“興黃安蒙”作為一項治理邊疆的重要政策,積極扶持藏傳佛教,以藉助其影響力更有效地治理信仰藏傳佛教的蒙族藏族地區的策略
最早設立時間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清宮廷設立了專門管理宮廷藏傳佛教事物的機構“中正殿唸經處”,主管宮廷喇嘛唸經及辦造佛像。乾隆時期又設立雍和宮管理王大臣一職專管雍和宮佛教活動。佛事活動的制度化,表明了藏傳佛教在宮廷中影響很大,也説明皇室宗教信仰的變化,傳統的原始薩滿教已滿足不了皇室的宗教需求。清代宮廷中藏傳佛教的影響表現在以下諸方面:
一、頻繁的宮廷佛事。每天都有喇嘛在皇宮御苑中唸經作佛事,每年達二千多人次。帝后到佛堂拈香拜佛、聆聽喇嘛誦經、觀看法事的活動,直至清末仍未停止。
二、遍佈宮中的佛殿。紫禁城中修建了眾多的藏傳佛教殿堂,最著名的建築是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的雨花閣。北京、承德的皇家御苑中也梵剎林立。乾隆帝還特建了滿族喇嘛寺院,喇嘛全由滿族人擔任,誦滿文大藏經
三、豐富的佛教文物典藏。宮廷佛殿中供滿數以萬計的藏傳佛教文物,匯聚了藏蒙地區以及內地的藏傳佛教珍品,這些珍藏融匯了漢滿蒙藏等民族及域外地區藏傳佛教文物的藝術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