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和帖

鎖定
《清和帖》是中國宋代著名書法家米芾的一幅作品,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清和帖是米芾書法作品的精品之一,寫的瀟灑超逸,不激不勵,用筆比較含蓄,與其它帖比較,温和了許多,但筆劃的輕重時有對比,字的造型欹側變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幾分俊邁之氣。
中文名
清和帖
外文名
清和帖
類    別
中國書法
年    代
宋代
作    者
米芾

清和帖規格

紙本,信札,行書,縱28.3釐米,橫38.5釐米。

清和帖法帖釋文

芾啓。久違。傾仰。夏序清和。起居何如。衰年趨(趨)召。不得久留。伏惟珍愛。米—斛。將微意。輕尠(鮮)悚仄。餘惟加愛加愛。芾頓首。竇先生侍右。 [1] 

清和帖鑑賞

此信札是北宋書法家米芾所書,約書於1103年(北宋徽宗崇寧二年)5月。此帖曾經項子京、笪重光等人收藏。
《清和帖》是米芾寫給友人竇先生的一封信,應是晚年的友人。信中提到與竇先生很久未見,表達傾慕敬仰之意。米芾並藉由描述夏初氣候,詢問對方起居生活如何?他接着自述年事衰老,卻必須赴任官職,因此不能久留,恭敬地希望對方保重。當時米芾正準備前往汴京(河南開封)接任書畫學博士。信中內容雖然簡單,卻表現了即將接下官職的心情。 [1] 
米芾能接掌書畫學博士,是由於蔡京的推薦。米芾比蔡京小四歲,兩人很早就已認識。當時的蔡京並非政壇的權力核心,蔡京甚至在1101年還曾想投靠在真州任官的米芾。不過,蔡京之後在官場迅速竄紅,而米芾之所以能擔任書畫博士的官職,或許正是因為蔡京的大力拔擢所致,然而,兩人的友誼卻變質為依附權位的交往,無法回覆到早年單純的友誼關係了。 [1] 
“清和帖”是米芾的精品之一,寫的瀟灑超逸,不激不勵,用筆比較含蓄,與其它帖比較,温和了許多,但筆劃的輕重時有對比,字的造型欹側變化,又使此帖平添了幾分俊邁之氣。

清和帖作者簡介

米芾(1051-1107) ,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祖籍山西,遷居襄陽,有“米襄陽”之稱。史傳説他個性怪異,喜穿唐服,嗜潔成癖,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他六歲熟讀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場,確實是個早熟的怪才。在書法上,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蘇東坡盛讚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沉着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獨創山水畫中的“米家雲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筆墨作雲霧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錯落的濃墨、焦墨、橫點、點簇來再現層層山頭,世稱“米點”。為後世許多畫家所傾慕,爭相仿效。他的兒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較多,使這種畫風得以延續,致使“文人畫”風上一新台階,為畫史所稱道。米芾究竟以書為尚,還是以畫為尚,史家各有側重。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