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代學政規制與皇權體制

鎖定
《清代學政規制與皇權體制》是2017年4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安東強 [1-2] 
中文名
清代學政規制與皇權體制
作    者
安東強
出版時間
2017年4月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頁    數
331 頁
ISBN
9787520104654
定    價
89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清代學政規制與皇權體制內容簡介

典章制度,歷來是認識中國歷史的樞紐。清朝典制集歷代王朝體制之大成,又在應對近代大變局中開啓了政體、教育、社會等制度與觀念的重大變革,其進程與影響延續至今。本書以清代學政制度為切入點,將學政的官制沿革置於清朝官制體系的整體架構中考察,通過探討清代學政地位升降、規制調整與皇權體制設置的關係,發現並理解古今政體架構與觀念的不同立意。 [1] 
自秦漢至明清,皇權始終是中國典章制度建構的核心。清代設官分職,意在分權制衡,以確保皇權的無上權威,而“內外相維”與“小大相制”是其重要取徑。清代學政職掌各地學校士習文風,出入於京官、外官之間,其地位升降與權限劃分體現出直省權力格局的分權與制衡,從而維繫皇權統攝的行事與用意。 [2] 
由於清朝重在以例治事,歷朝官修政書與史書中關於學政官制的記載與描述不免有所矛盾,甚或與當時通行事例有所出入,而後人觀念又受到近代法理體制的影響與制約,理解認識綦難紛亂。按照當下的觀念,學政多被定位為“地方官”或“(地方)教育行政官”,無疑是對清朝體制誤解的明顯表徵。因此,通過梳理清代學政設置、運作及變革過程的相關規制與基本史實,可以展現學政在清朝京官、外官體系之中的身份、地位與權限及其演變,進而凸顯清代皇權體制中“內外相維”與“小大相制”的用意及其成效。 [2] 
本書打破古代史與近代史的學科壁壘,既梳理清前期學政規制變化與皇權體制的關係,又注重清後期皇權衰落格局下學政權能的變通與規制的變革。隨着近代中國政體的巨大變革,此前皇權體制的結構與立意漸已隱而不彰,清末按照外官、中央視學官及各省教育行政長官改革學政規制的思路卻仍然制約着後人對清代學政的認識。隱伏其間的古今中外政體與觀念的區別與糾葛由此可見一斑。 [2] 

清代學政規制與皇權體制作者簡介

安東強,博士,中山大學歷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清代以來的典章制度與文化。在《文學遺產》《清史研究》等刊物發表相關論文多篇。 [2] 

清代學政規制與皇權體制圖書目錄

緒 論/1
第一章 學政設置與用意/15
第一節 學政規制淵源/15
第二節 學政官制改革/26
第三節 學政的考核制度/46
第二章 學政的定位與履職/61
第一節 衙署建制與調整/61
第二節 從考差到差滿更換/83
第三節 訪察密奏的權責/113
第四節 與同省官員關係/127
第三章 鹹同兵燹與學政地位/146
第一節 稽查教門會黨/146
第二節 應對鹹同兵燹/162
第三節 內外失據/183
第四章 變通學政權能/190
第一節 編纂學政公牘/190
第二節 聯絡官紳創辦書院/202
第三節 推動變法維新/220
第五章 學政改制與裁撤/239
第一節 學政與學堂/239
第二節 停科舉與變職能/251
第三節 裁撤學政/262
第四節 改設提學使司/277
結 語/302
徵引文獻/309
人名索引/322
後 記/32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