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混合處理

鎖定
混合處理(Alpha Blending):它是用來使物體產生透明感的技術,比如透過水、玻璃等物理看到的模糊透明的景象。簡單地説這是一種讓3D物件產生透明感的技術。
中文名
混合處理
外文名
Alpha Blending
實    質
使物體產生透明感的技術
作    用
讓3D物件產生透明感

混合處理簡介

提出污水問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 及“清、污水先混合後處理水質達標工藝技術”的配套完善和“清、污水先混合後處理水質達標工藝技術”的配套完善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清水為NaHCO3型,二者之間不配伍,所以二者混合後,機雜含量急劇上升,注水水質惡化。清污混注過程中,在生產現場還發現注水管網流程及注水井井下油套管腐蝕結垢嚴重,最大點蝕速率達3mm/a以上,最大結垢速率達5mm/a以上。據統計,清污水先分別處理後再混注,油田因注水系統腐蝕結垢及井口水質長期不達標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每年都在2500萬元以上,該油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混合處理產生問題原因

清、污水混注後,主要表現出以下兩方面:
(1)結垢加劇,懸浮物含量增高:污水中含有大量的Ca2+、Mg2+、Fe2+、SO42-和部分HCO3-,清、污水混合後,清水中的HCO3-加速了CaCO3的沉澱;温度升高,壓力下降可以促使HCO3-分解,加速成垢。其反應機理[1]如下:
Ca2++2HCO3-→CaCO3↓+ CO2+H2O
Fe2++2HCO3-→FeCo3↓+ CO2+H2O
(2)細菌大量繁殖: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機物,但因礦化度高,介質與胞體內滲透壓差大,故不宜滋生細菌,清水裏有生成細菌的條件,可又沒有營養物質,故單一污水或清水都不適合細菌大量繁殖。而兩者混合後,既有營養物質,又有細菌生長的最佳環境條件(温度、含鹽量、PH值),因此,大量細菌繁衍滋生(測定混合水中SRB的含量高達106個/ml)。
腐蝕產物和垢物的沉積,又為硫酸鹽還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加劇腐蝕,致使注水水質沿注水管網急劇惡化。

混合處理問題提出

清、污水先分別處理後再混合導致注水系統腐蝕、結垢嚴重,系統水質難以達標。問題的解決有兩條途徑:一、是清、污水分注;二是清、污水先混合,經處理後混注。
清污分注存在兩個問題:
⑴清水對地層傷害大(儲層存在中強度水敏),清水與地層水不配伍,易結垢,對油層的傷害加大;
⑵清、污分注需要從儲水罐、注水泵、分水器、流程上完全分開,不僅需要耗費大量資金改造現有工藝流程、裝置和設備,而且將增大分注後的運行和管理費用。因此,開展清、污混合處理可行性研究十分必要。
採油四廠於1993年首先提出並於1994年初正式以“清污水先混合後處理水質達標可行性研究”為題進行立項、研究,其中心論點就是“讓兩種不同性質的水源提前混合、反應,將地下的矛盾提前到地面解決,將系統中的矛盾提前到站內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