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淳于量

鎖定
淳于量(511年-582年) [7]  ,字思明,祖籍濟北郡(今山東長清一帶),建鄴(今江蘇南京)人,南北朝時期南梁、南陳將領。
淳于量早年跟隨湘東王蕭繹,平定蠻族有功,歷任三郡(涪陵、新興、武寧)太守。梁元帝即位,遷巴州刺史,參與平定侯景之亂,遷桂州刺史,受封謝沐縣侯。南梁滅亡後,拒絕王琳招引,舉州歸順陳霸先陳朝建立後,歷任平西大將軍、徵南大將軍、中撫大將軍,指揮平定華皎之亂,積極支持太建北伐,被封為始安郡公。吳明徹被俘、太建北伐失敗後,淳于量都督南兗、北兗、譙三州諸軍事,負責防範北周入侵,累遷左光祿大夫, [19]  太建十四年(582年)去世,時年七十二歲,追贈司空 [1] 
淳于量姿容壯美,頗有才略,作為梁元帝舊部,在梁元帝死後的亂局中,主動歸服陳霸先,相當有政治眼光,故《陳書》稱其智 [19]  、《南史》稱其誠。 [2] 
全    名
淳于量
思明
所處時代
南朝梁→南朝陳
民族族羣
出生地
建康
出生日期
511年
逝世日期
582年
主要成就
討伐蠻叛、平定侯景、平定華皎叛亂
最高官職
南徐州刺史、郢州刺史、南兗州刺史→司空(贈)

淳于量人物生平

淳于量隨從蕭繹

淳于量,字思明,他的先祖是濟北郡人氏,世世代代居住在建業(今江蘇南京)。淳于量父親淳于文成,在梁朝為將帥,官至光烈將軍、梁州刺史。 [39] 
淳于量善自居處,姿容壯美,有才幹謀略,熟習騎射。湘東王蕭繹任荊州刺史,父親淳于文成撥一部分人馬給淳于量,讓他為湘東王蕭繹效力。淳于量以布衣身份出任湘東王國常侍,兼西中郎府中兵參軍。十多年間,淳于量連續升任府佐、常兼中兵、直兵等職。他的兵甲士卒,在府中是最為強盛的。 [8] 

淳于量討伐蠻叛

荊州、雍州的境內“蠻人”多次反叛,“山帥”文道期聚攏這些蠻人在邊界上作亂為患,中兵王僧辯征剿他們,屢戰不利,蕭繹派淳于量前往助戰。淳于量到了,與王僧辯合力作戰,大破文道期,斬殺了他們的“酋長”,俘虜“蠻人”數以萬計。因為有戰功,淳于量被封為廣晉縣男,食邑三百户,被任命為涪陵太守。後又歷任新興、武寧二郡太守。 [9] 

淳于量平定侯景

太清二年(548年),侯景作亂,蕭繹總共調派了五路軍馬向京都進發救援,淳于量為其中一路。台城失陷後,淳于量返回荊州。蕭繹承製任命淳于量為假節通直散騎常侍、都督巴州諸軍事、信威將軍、巴州刺史。侯景西上攻打巴州,梁元帝派都督王僧辯進軍巴陵據守。淳于量與王僧辯合力抗擊侯景,大敗侯景,俘獲其部將任約。繼而進攻郢州,俘獲叛軍將領宋子仙。淳于量接着隨從王僧辯平定侯景。 [10] 
承聖元年(552年),蕭繹稱帝,是為梁元帝,淳于量因戰功被任命為左衞將軍,封謝沐縣侯,食邑五百户。不久調出朝廷,任持節、信威將軍、安遠護軍、桂州刺史,都督桂、定、東寧、西寧四州諸軍事。 [11] 

淳于量入歸陳朝

承聖三年底(555年初),荊州失陷,淳于量保守桂州。王琳割據湘、郢,多次派人招引淳于量歸順,淳于量雖然與王琳往來敷衍,卻另外派遣使者從偏僻小路到陳霸先那裏表示歸附。 [12]  [38] 
永定元年(557年),陳霸先即位,是為陳武帝,任命淳于量為持節、散騎常侍平西大將軍,賞給鼓吹樂一部,都督、刺史兩職仍舊。不久淳于量提升官號為鎮南將軍。永定三年(559年)又任命淳于量為都督、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4]  [13] 
永定三年(559年),陳蒨即位,是為陳文帝,提升淳于量官號為徵南大將軍 [5]  王琳被消滅後,淳于量多次請求入朝任職。天嘉五年(564年),陳文帝徵召淳于量為中撫大將軍 [33]  ,常侍、儀同、鼓吹樂等封賞都依舊。淳于量部下的將領大多留戀故鄉,一起想逃入山谷,不願入朝為官。陳文帝命令湘州刺史華皎征討衡州地區的黃洞,順道率領軍隊去迎接淳于量入朝。天康元年(566年),淳于量到達京都,因在進京路上停留遲緩,被有關官員奏劾,免去儀同一職,其它的保留。 [14] 

淳于量平定華皎

光大元年(567年),賞給淳于量鼓吹樂一部。同年,安南將軍、湘州刺史華皎作亂,朝廷派淳于量為使持節、徵南大將軍 [6]  西討大都督,總領艦隊,在郢州樊浦抵禦。華皎與北周、西梁的援軍一起自巴陵順流乘風而下,戰於沌口,淳于量和吳明徹招集軍中小艦,多賞金銀,讓他們先出陣,引誘華皎軍中大艦的發出拍竿,等到華皎軍大艦的拍竿全部發盡,淳于量、吳明徹抓住機會,讓自己的大艦迅速出擊,以拍竿拍碎華皎軍中大艦,受到攻擊的軍艦皆碎,沉入水中。華皎軍又以軍艦裝滿柴薪,趁風縱火攻向淳于量、吳明徹軍,一會風向變了,火勢燒到了華皎自己的軍中,華皎軍大敗,華皎與戴僧朔逃走,北周將領長鬍公元定被俘。 [3]  [6]  [15] 
光大二年(568),淳于量因功被任命為侍中、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31]  ,提升爵位為醴陵縣公,增賜食邑一千户。但淳于量還沒有赴任,又調出朝廷擔任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 [32]  ,侍中、儀同、鼓吹樂這些封賞仍舊。 [16] 

淳于量位重朝野

太建元年(569年),淳于量提升官號為徵北大將軍,賞給扶護人員。 [21-22] 
太建三年(571年),淳于量因為向江陰王蕭季卿買梁朝帝王陵墓中的樹木而獲罪,蕭季卿因罪被免去王位。淳于量被免去侍中一職。不久又加回侍中。 [20] 
太建五年(573年)正月,陳宣帝徵召淳于量為中護大將軍 [30]  ,侍中、儀同、鼓吹樂、扶護人員的封賞仍舊。 [23] 
陳宣帝謀劃伐齊,眾人都認為中權將軍淳于量地位最重,應為主帥,但尚書左僕射徐陵、都官尚書裴忌應該吳明徹更合適擔任主帥。最終陳宣帝以吳明徹為主帥,裴忌監軍事 [29]  ,淳于量積極響應,派第六個兒子淳于岑率領所部隨軍征戰。淮南平定後,淳于量改封為始安郡公,增賜食邑一千五百户。 [17] 
太建六年(574年)二月,淳于量調出朝廷任命為使持節、都督郢巴南司定州諸軍事、徵西大將軍、郢州刺史 [34]  ,侍中、儀同、鼓吹樂、扶護人員的封賞仍舊。 [25] 
太建七年(575年)十一月,陳宣帝徵召淳于量為中軍大將軍 [35] 護軍將軍 [24] 
太建九年(577年),淳于量因公事免去侍中官職。不久又加任侍中。 [26] 
太建十年(578年)三月,吳明徹失敗後,朝廷加任淳于量為使持節、都督水陸諸軍事,隨即又任命為散騎常侍、都督南兗、北兗、譙三州諸軍事、車騎將軍、南兗州刺史,其餘封賞仍舊。 [18]  [36] 
太建十一年(579年)十一月,封淳于量為上流水軍都督。 [27] 
太建十三年(581年)正月,淳于量被加授為左光祿大夫 [37]  ,增賜食邑五百户,其餘封賞都依舊。 [28] 
太建十四(582年)年四月,淳于量去世,時年七十二歲,追贈為司空。 [1] 

淳于量主要影響

淳于量作為梁元帝的部將,參與平定侯景之亂,後任桂州刺史,在梁末亂世,已成為鎮守一方的實力派。在陳霸先、王琳之爭中,他能率部歸降陳霸先,足見其眼光高明。與侯安都黃法氍、吳明徹等陳霸先的舊部不同,淳于量作為梁元帝舊部的代表投降陳霸先,在南陳政權更有政治意義。後淳于量參與了平定華皎之戰,積極支持太建北伐,在吳明徹兵敗北俘後,受任大都督,總水陸諸軍事,與鎮西將軍孫瑒、平北將軍樊毅、寧遠將軍任忠一同防範北周的入侵,對維護南陳政權的穩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 

淳于量歷史評價

姚思廉:黃法抃、淳于量值梁末喪亂,劉、項未分,其有辯明暗見是非者蓋鮮,二公達向背之理,位至鼎司,亦其智也。(《陳書》) [19] 
李延壽:論曰:古人云“知臣莫若君”,《書》曰“知人則哲”,觀夫陳武論將,而周、侯遇禍,有以知斯言之非妄矣。若不然者,亦何以驅駕雄傑,而創基撥亂者乎?故瑱、頠並自奔囚,翻同有亂;〈奭鬥〉、量望風景附,自等誠臣,良有以也。(《南史》) [2] 

淳于量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簡介
父親
淳于文成
南梁梁州刺史,分部分兵力交予淳于量,派淳于量效忠時任荊州刺史的梁元帝蕭繹。
兒子
淳于岑
參與太建北伐。
表格參考資料 [19] 

淳于量史料索引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 [19] 
《南史》卷六十六《淳于量傳》 [2] 
參考資料
  • 1.    《陳書》卷十一 《淳于量傳》:(太建)十四年四月薨,時年七十二,贈司空。
  • 2.    《南史 卷六十六 列傳第五十六》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1-04-07]
  • 3.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 皎自巴陵與周、梁水軍順流乘風而下,軍勢甚盛,戰於沌口。量、明徹募軍中小艦,多賞金銀,令先出當西軍大艦受其拍;西軍諸艦發拍皆盡,然後量等以大艦拍之,西軍艦皆碎,沒於中流。西軍又以艦載薪,因風縱火。俄而風轉,自焚,西軍大敗。皎與戴僧朔單舸走,過巴陵,不敢登岸,徑奔江陵;衞公直亦奔江陵。元定孤軍,進退無路,斫竹開徑,且戰且引。欲趣巴陵,巴陵已為徐度等所據,度等遣使偽與結盟,許縱之還國;定信之,解仗就度,度執之,盡俘其眾,並擒梁大將軍李廣。定憤恚而卒。
  • 4.    《陳書》卷二 《高祖本紀下》:三年……二月辛酉,以平西將軍、桂州刺史淳于量為開府儀同三司,進號鎮西大將軍。
  • 5.    《陳書》卷三《世祖本紀》永定三年……庚申,以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桂州刺史淳于量進號徵南大將軍。
  • 6.    《陳書》卷四《廢帝本紀》:光大元年……五月……安南將軍、湘州刺史華皎謀反,丙申,以中撫大將軍淳于量為使持節、徵南大將軍,總率舟師以討之。
  • 7.    陳先賢編著;應美星主編;周金明,胡斌顧問.文化鄱陽 名勝卷.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21:28
  • 8.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量少善自居處,偉姿容,有幹略,便弓馬。梁元帝為荊州刺史,文成分量人馬,令往事焉。起家湘東王國常侍,兼西中郎府中兵參軍。累遷府佐、常兼中兵、直兵者十餘載,兵甲士卒,盛於府中。
  • 9.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荊、雍之界,蠻左數反,山帥文道期積為邊患,中兵王僧辯徵之,頻戰不利,遣量助之。量至,與僧辯併力,大破道期,斬其酋長,俘虜萬計。以功封廣晉縣男,邑三百户,授涪陵太守。歷為新興、武寧二郡太守。
  • 10.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侯景之亂,梁元帝凡遣五軍入援京邑,量預其一。台城陷,量還荊州。元帝承製以量為假節、通直散騎常侍、都督巴州諸軍事、信威將軍、巴州刺史。侯景西上攻巴州,元帝使都督王僧辯入據巴陵。量與僧辯併力拒景,大敗景軍,擒其將任約。進攻郢州,獲宋子仙。仍隨僧辯克平侯景。
  • 11.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承聖元年,以功授左衞將軍,封謝沐縣侯,邑五百户。尋出為持節、都督桂、定、東、西寧等四州諸軍事、信威將軍、安遠護軍、桂州刺史。
  • 12.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荊州陷,量保據桂州。王琳擁割湘、郢,累遣召量,量外雖與琳往來,而別遣使從間道歸於高祖。
  • 13.    《陳書》卷十一列傳第五:高祖受禪,授持節、散騎常侍、平西大將軍,給鼓吹一部,都督、刺史並如故。尋進號鎮南將軍。仍授都督、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 14.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世祖嗣位,進號徵南大將軍。王琳平後,頻請入朝,天嘉五年,徵為中撫大將軍,常侍、儀同、鼓吹並如故。量所部將帥,多戀本土,並欲逃入山谷,不願入朝。世祖使湘州刺史華皎徵衡州界黃洞,且以兵迎量。天康元年,至都,以在道淹留,為有司所奏,免儀同,餘並如故。
  • 15.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光大元年,給鼓吹一部。華皎構逆,以量為使持節、徵南大將軍、西討大都督,總率大艦,自郢州樊浦拒之。皎平,並降周將長鬍公拓跋定等。
  • 16.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以功授侍中、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醴陵縣公,增邑一千户。未拜,出為使持節、都督南徐州諸軍事、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侍中、儀同、鼓吹並如故。
  • 17.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吳明徹之西伐也,量贊成其事,遣第六子岑率所領從軍。淮南克定,量改封始安郡公,增邑一千五百户。
  • 18.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十年,吳明徹陷沒,加量使持節、都督水陸諸軍事,仍授散騎常侍、都督南北兗、譙三州諸軍事、車騎將軍、南兗州刺史,餘並如故。
  • 19.    《陳書》卷十一 列傳第五◎黃法抃 淳于量 章昭達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4-01-08]
  • 20.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三年,坐就江陰王蕭季卿買梁陵中樹,季卿坐免,量免侍中。尋復加侍中。
  • 21.    《陳書》卷五《宣帝本紀》:新除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淳于量為徵北大將軍,
  • 22.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太建元年,進號徵北大將軍,給扶。
  • 23.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五年,徵為中護大將軍,侍中、儀同、鼓吹、扶並如故。
  • 24.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七年,徵為中軍大將軍、護軍將軍。
  • 25.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六年,出為使持節、都督郢、巴、南司、定四州諸軍事、徵西大將軍、郢州刺史,侍中、儀同、鼓吹、扶並如故。
  • 26.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九年,以公事免侍中。尋復加侍中。
  • 27.    《陳書》卷五《宣帝本紀》:十一年……十一月……辛丑,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兗州刺史淳于量為上流水軍都督
  • 28.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十三年,加左光祿大夫,增邑五百户,餘並如故。
  • 29.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一:帝謀伐齊,公卿各有異同,唯鎮前將軍吳明徹決策請行。帝謂公卿曰:"朕意已決,卿可共舉元帥。"眾議以中權將軍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尚書左僕射徐陵獨曰:"吳明徹家在淮左,悉彼風俗;將略人才,當今亦無過者。"都官尚書河東裴忌曰:"臣同徐僕射。"陵應聲曰:"非但明徹良將,裴忌即良副也。"壬午,分命眾軍,以明徹都督征討諸軍事,忌監軍事,統眾十萬伐齊。
  • 30.    《陳書》卷五《宣帝本紀》:五年春正月癸酉,以徵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南徐州刺史淳于量為中權大將軍
  • 31.    《陳書》卷四《廢帝本紀》:二年春正月己亥……中撫大將軍、新除徵南大將軍淳于量為侍中、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 32.    《陳書》卷四《廢帝本紀》:二年……十一月……壬子……新除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鎮北將軍、南徐州刺史
  • 33.    《陳書》卷三《世祖本紀》:五年三月丁丑,以徵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桂州刺史淳于量為中撫軍大將軍。
  • 34.    《陳書》卷五《宣帝本紀》:六年……二月……丙辰,以中權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徵西大將軍、郢州刺史。
  • 35.    《陳書》卷五《宣帝本紀》:七年……十一月庚戌,以徵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郢州刺史淳于量為中軍大將軍。
  • 36.    《陳書》卷五《宣帝本紀》:十年……三月……丙子,分命眾軍以備周: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大都督,總水陸諸軍事;……丁酉,以中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護軍將軍淳于量為南兗州刺史,進號車騎將軍。
  • 37.    《陳書》卷五《宣帝本紀》:十三年春正月壬午,以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淳于量為左光祿大夫;
  • 38.    《資治通鑑》卷一百六十七:王琳召桂州刺史淳于量。量雖與琳合,而潛通於陳;二月,辛酉,以量為開府儀同三司。
  • 39.    《陳書》卷十一《淳于量傳》:其先濟北人也,世居京師。父文成,仕梁為將帥,官至光烈將軍、梁州刺史。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