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鎖定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是由深圳市政府舉辦的實施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衞生技術管理和服務的公益事業單位。多年來,在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和關心下,該單位培養引進了一大批專業技術人才,配置了一系列先進的設備設施,在服務能力實驗室建設、科研教學方面日趨完善,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疾病預防控制專業體系和相關的科學研究體系。為更好地履行政府賦予的職能,該單位不斷弘揚“團結、創新、科學、奉獻”的疾控精神,踐行“守護健康生活”的職業使命,以建設全國一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為目標,力爭在疾病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置等方面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 [1] 
中文名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外文名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成立時間
1979年
性    質
公益性事業單位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歷史沿革

深圳CDC的前身可追溯到50年代初寶安縣衞生院的防疫組。1979年在寶安縣衞生防疫站基礎上成立深圳市衞生防疫站,為正科級單位,1982年更名為深圳市衞生防疫所,1985年從羅湖區新園路遷址至田貝一路,隨着監督職能的剝離,2002年正式更名為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並沿用至今,2010年從羅湖遷至塘朗山下,目前為正處級單位。 [1]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址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址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能任務

(一)疾病預防與控制
開展疾病監測;研究傳染病、寄生蟲病地方病、非傳染性疾病等疾病的分佈,探討疾病的發生、發展的原因和流行規律;組織實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規劃、計劃和方案,預防控制相關疾病的發生與流行。
(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置
開展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處置和救災防病的應急準備;對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災後疫病進行監測報告,提供預測預警信息;開展現場調查處置和效果評估。
(三)疫情及健康相關因素信息管理
管理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收集、報告、分析和評價疾病與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衞生信息,為疾病預防控制決策提供依據,為社會和公眾提供信息服務
(四)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控制
開展食源性、環境性疾病監測、調查處置和公眾營養監測與評價;對生產、生活、工作、學習環境中影響人羣健康的危害因素進行監測與評價,提出並落實幹預策略與措施,預防控制相關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
(五)實驗室檢測評價分析
研究、應用實驗室檢測與分析技術,開展傳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檢測檢驗,開展中毒事件的毒物分析,開展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學因子的檢測、鑑定和評價,為突發公共衞生事件的應急處置、傳染性疾病的診斷、疾病和健康相關危害因素的預防控制及衞生監督執法等提供技術支撐,為社會提供技術服務
開展健康教育、健康促進;普及衞生防病知識,對公眾進行健康指導;協同有關部門和組織,對公眾不良健康行為進行干預,促進公眾掌握自我保健與防護技能。
(七)技術指導與應用研究
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業務與技術培訓,提供技術指導、技術支持和技術服務;開展應用性研究,開發引進和推廣應用新技術、新方法;指導和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績效考核與評估。 [1]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機構建設

(一)體系建設
深圳市疾病預防與控制系統是以市CDC為龍頭,以10個區CDC為骨幹,以100多家醫院防保科及街道預防保健所和600多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網底的網絡體系。
(二)科室設置
1. 職能科室(7個):
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人事保衞科、財務科、業務管理科、科教管理科、總務設備科。
2. 業務科室(17個):
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免疫規劃所、消毒與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所、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學校衞生所、環境與健康所、健康教育所、信息技術部、基層公共衞生促進部、理化檢測所、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室(二噁英研究室)、病原生物研究所、衞生微生物檢測所、毒理研究所、分子流行病研究室、檢測服務部。(見下圖)
組織架構 組織架構
(三)隊伍建設
2016年現有職工283人,在編人員223人,其中博士46人(16.3%)、碩士80人(28.3%);正高69人(24.4%)、副高61人(21.6%)。
(四)經費投入
2006年來,業務專項經費呈波動上升趨勢,從2006年1550萬元增長至2016年的6359萬元。
(五)硬件投入
新大樓共有6棟建築:①綜合業務樓(含地下停車室);②後勤服務樓;③理化實驗樓(含地下設備用房);④微生物實驗樓;⑤毒理實驗樓;⑥中心食堂。其他還包括公共開關房、網球場和籃球場。佔地近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約4億元。
現有儀器設備2755台,總資產2.3億元。5萬元以上有491台,其中大型的先進儀器主要包括: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雙聚焦磁式質聯用儀、高分辨雙聚焦磁式質譜聯用儀等離子體發射質譜聯用儀飛行時間質譜儀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統、多功能(動物經)口鼻式吸入染毒系統多重基因表達遺傳分析系統透射電子顯微鏡日立)、流式細胞儀HIV耐藥檢測系統。 [1]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能力建設

以1993年通過實驗室資質認定(省計量認證)為起點,相繼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委員會(CNAS)批准的國家實驗室認可和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並在全國疾病控制系統第一家通過衞生部組織的臨牀基因診斷實驗室項目現場評審。2014年,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BSL-3)通過了國家實驗室認可。
現各類認定的檢測領域包括食品、化妝品、水質、消毒產品生物樣品、疾病控制、集中空調檢測等,12個類別514個參數獲國家實驗室認可,10個類別330個參數獲實驗室資質認定(計量認證),9個類別334項參數獲食品檢驗機構資質認定。
在重大傳染病、新發傳染病、寄生蟲疾病、疫苗相關疾病方面具備較強的防控能力,在突發公共衞生處置、實驗室檢測、疾病及相關危害因素監測與預警方面已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重大傳染病防控
艾滋病預防控制方面,通過監測全市艾滋病的發生和流行因素,組織實施有關艾滋病防治項目的專題調查工作,對各單位初篩陽性標本的確認以及對有關艾滋病預防控制工作進行技術培訓、業務指導和質量控制等方式,提高廣大民眾的艾滋病預防知識水平,降低艾滋病在吸毒人員、暗娼人羣等高危人羣流行率和向一般人羣傳播擴散速度,遏止艾滋病在我市快速增長勢頭,將我市人羣總感染率控制在較低水平。從2001年起,開展預防控制艾滋病母嬰傳播控制項目,指導各相關單位對HIV感染孕產婦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網絡直報,並指導全市HIV陽性孕產婦及其所生兒童的預防性用藥、餵養方式和隨訪等綜合性干預措施的實施,並應用規範的干預和治療方法,最大程度降低艾滋病母嬰傳播的發生。
在乙型肝炎預防和控制方面,有效實施乙肝母嬰阻斷項目,順利控制了乙肝傳播。2012年9月起全市助產機構對孕產婦免費檢測乙肝兩對半,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產婦所生新生兒免費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
流感及人禽流感等重大呼吸道傳染病方面,通過對當地重大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的流行病學調查及實驗室快速診斷檢測病原體分離培養、鑑定和分析研究,掌握我市流感、人禽流感等重大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發展規律,瞭解其抗原性和基因特性變異,及早發現變異株,為政府提供流感及人禽流感等重大呼吸道傳染病防治工作的決策依據。
及時掌握和控制霍亂、傷寒副傷寒細菌性痢疾腸出血性大腸桿菌O157:H7感染性腹瀉輪狀病毒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腸道傳染病的暴發和流行,為深圳社會經濟建設和居民生命健康服務。
(二)新發傳染病控制
2001年以來我市的新發傳染病以每年近1種的形式出現,如2001年的首起輸入性登革熱、2003年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2005年的諾如病毒性胃腸炎、2006年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008年的手足口病、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2012年的埃博拉出血熱以及2013年的H7N9禽流感等,對於新發傳染病疫情,重點開展了不明原因肺炎霍亂登革熱手足口病傳染病監測工作,積極跟蹤突發傳染病事件的發展,及時實施應對措施。
(三)寄生蟲疾病防治
在鞏固瘧疾肝吸蟲病防治成果的基礎上,控制其發病率;開展人羣肝吸蟲感染的基線調查和深圳市淡水魚感染肝吸蟲囊蚴的流行病學調查;提高居民和學生對瘧疾、肝吸蟲病防治知識的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
(四)疫苗相關疾病防治
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項目,按照國家免疫規定確定的疫苗接種免疫程序,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做好免疫規劃工作的技術指導、現場督導、檢查和評估,開展免疫規劃相關監測和專題調查研究,參與預防接種異常反應以及相關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以提高人羣免疫水平,達到全市兒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乙腦疫苗基礎免疫報告接種率各月90%以上的目標。
進一步推進規範乙肝母嬰阻斷技術措施,對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產婦所生新生兒免費接種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同時,依託《深圳市婦幼信息管理系統》,逐步完善相應功能,目前已實現新生兒接種記錄及統計上報信息化管理
(五)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處置
在傳染病類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上,參與抗擊1985年瘧疾暴發、1992年的霍亂流行、2001年疑似生物恐怖性炭疽事件、2003年SARS、2005年甲型H1N1流感龍崗區橫崗傷寒疫情、2006年人禽流感疫情等大型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有效處置登革熱聚集性疫情、深圳市2011年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死灰復燃的猩紅熱疫情、日本海嘯產生的核危機所引發的食品安全事件等。
積極處理各類食物中毒事件,包括1996年的特大職業性慢性正己烷中毒事件、“海南有毒豇豆事件”、在香港及珠海等地發生的“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事件、毒蘑菇中毒事件、新發的德國腸出血大腸桿菌O104:H4疫情、羅湖區立新花園生活飲水污染致羣體性腹瀉事件、雙匯瘦肉精事件、台灣塑化劑事件等。
同時,構建了深圳市疾控系統衞生應急的“一網五庫”,組織、培訓和籌備了一批衞生應急遠程救援隊伍。
(六)實驗室檢測能力
建立6個公共衞生學組和5個公共衞生專業檢測技術平台,擁有重大傳染病快速檢測、分離鑑定、同源性分析,食品安全監控營養素分析、毒理學評價,環境與健康監測等實驗室檢測能力。擁有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可從事和開展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實驗活動。
(七)疾病及相關危害因素監測與預警
通過覆蓋全市的“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流感及不明原因肺炎監測系統”,“感染性腹瀉監測系統”,實現了實時監測、及時預警、有效防控;通過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監測預警體系和城市飲用水衞生監測網絡,加強環境與健康監測;針對深圳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流行特徵,通過深圳市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監測系統,實施深圳市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監測、預警和干預並倡導學生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規範健康行為,培養健康心理。 [1]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建設

(一)現代毒理學實驗室
廣東省“十二五”醫學重點實驗室,深圳市重點實驗室,深圳市醫學重點實驗室,深圳市醫學優勢重點學科。實驗室投入資金五千多萬元,可針對細胞、基因組、表基因組、蛋白質組實驗動物整體水平進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化學污染物對機體損傷的分子機制與生物標誌物及其適應與耐受機制;化學品的毒性評價與納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評價;化學污染物檢測技術研發健康風險評估研究。同時,接受客户委託,對食品、化妝品、消毒劑、一次性衞生用品和化學品等進行毒性檢測和安全性評價工作。
主持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科研立項課題7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8項;獲得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科技成果獎18項(其中第一完成單位12項)。在國家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425篇,在SCI收錄期刊發表論文62篇,主編、主譯專著3部,主審教材2部,參編國家統編教材和專著14部。
(二)艾滋病檢測實驗室
衞生部首批HIV抗體確認實驗室之一,廣東省“十二五”艾滋病防治重點學科,深圳市醫學重點實驗室。實驗室投入資金1341萬元,配備有流式儀、自動化核酸蛋白提取工作站等大型設備,以實施負責全市艾滋病病毒和相關主要機會性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的實驗室鑑定、分析和確認,艾滋病流行病學監測和疫情處置,治療藥品信息管理,相關技術研究與推廣,政策調研等。
承擔國家、省市科研立項以及國際合作項目37餘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項,獲國家級、省級和市級科技成果獎10項。發表學術論文85篇,其中SCI收錄期刊論文27篇,主編、主譯專著3部。
(三)微生物實驗室
國家生物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深圳病原體資源庫”,廣東省“十二五”醫學病原體參比檢測和生物安全重點實驗室,深圳市醫學重點實驗室。擁有三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一批以高級職稱、高學歷技術人員為主的專業團隊,配備多個國內先進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和近2000萬的各類先進儀器設備,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免疫學、病原學細胞生物學基因組學檢測研究平台,為全市病原微生物研究和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各類傳染病應急處置工作提供實驗室診斷和參比檢驗服務。
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重大科技專項3項,獲得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和20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工作,獲多項中華醫學獎以及省、市科研成果獎勵和8項國家專利。近幾年來發表SCI論文60多篇,主編專著3項,參編國家統編專著9部。
(四)二噁英檢測實驗室
國家衞生部二噁英檢測專業實驗室、深圳市醫學重點實驗室。配備有氣相色譜/高分辨雙聚焦磁式質譜聯用儀2台,樣品自動純化系統檢測設備,建成了以二噁英類化合物為代表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超痕量檢測技術平台,可以分析的樣品基質有:食品、食品添加劑、飼料、環境樣品中垃圾焚燒爐煙道氣、空氣、飛灰、底泥、土壤、水、化工產品等。主要研究方向是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與人體健康關係、POPs毒性作用機制研究、人體健康暴露風險評估等。
近年來,先後承擔和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分項目等45餘項;獲9項中華醫學獎以及省、市科研成果獎勵及1項發明專利
(五)理化檢測實驗室
配備液相色譜串聯質譜/線性離子阱聯用儀、液相色譜/ICP-MS聯用儀、氣相色譜串聯質譜聯用儀等大型精密分析儀器,建立金屬和非金屬元素的微量及痕量檢測技術平台、化學污染物分析技術平台,開展重金屬、微量元素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消毒副產物三聚氰胺蘇丹紅、孔雀綠、丙烯酰胺等400餘項檢測項目,並通過國家實驗室認可(CNAS)和廣東省計量認證(CMA)。開展場所、健康相關物品的健康危害因素的風險監測、預警和分析;碘缺乏病、膳食營養素的檢驗研究工作;水中放射性總α、總β檢測。
承擔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24項,參加國標研製20項,獲5項省、市科研成果獎勵。
廣東省“五個一科教興醫工程”和“廣東省特色醫學專科”重點實驗室,深圳市醫學重點實驗室。建立了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表觀遺傳學分子生物學標誌物檢測、細胞生物學分析、自由基預防醫學等平台,以支撐重大疾病相關基因功能研究、環境-基因交互作用健康效應地溝油等摻假摻雜食品的基因檢測等多項重大研究項目,確保重大疾病相關分子標誌檢測及分子機制研究的全面開展。研究領域涉及環境與基因交互作用所致疾病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分子生物學標誌物研究與應用、新發傳染病的分子機理研究、應用基因組學研究等。
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項研究課題。獲國家發明專利和國家、省、市科技成果獎多項。
(七)轉基因食品安全性檢驗評價實驗室
在國內同類機構中較早獲得國家實驗室認可(CNAS)和廣東省計量認證(CMA)的轉基因食品危險性評估資質,認可和認證項目69項,包括轉基因生物毒性(6項)、致敏性(6項)、抗營養作用(6項)、非預期效應(28項)的檢驗與評價,食品中轉基因成分的定性(10項)、定量(2項)和溯源(11項)檢驗。先後承擔了對轉抗菌肽DB基因辣椒、轉抗菌肽CAD基因啤酒酵母、轉Bt和SCK基因水稻、抗旱耐冷優質超高產轉基因水稻、轉抗菌肽CAD基因畢赤酵母的危險性評估。
多年來,主動和持續開展本市人羣轉基因食品消費量消費行為的監測及調查。先後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深圳市科技創新獎3項。 [1]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科研教學

(一)科研立項
2002~2016年,中心共獲市級以上科研立項46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9項;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8項,十二五重大科技專項2項(參與單位);國家973項目2項(分題負責單位);國家863計劃分項目1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項目牽頭1項,參與7項;衞生部課題4項;省級項目63項;市科技項目246項;國際合作項目10項等。
(二)科研成果
2002~2016年獲得各級科研成果45項,其中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三等獎6項;市科技進步獎28項;中華醫學科技獎1項;中華預防醫學會科技三等獎6項。
(三)教學工作
獲得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社部發〔2010〕60號文)正式批准設立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成立華中科技大學深圳同濟公共衞生研究院;已同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南方醫科大學熱帶醫學與公共衞生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中山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四川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深圳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中南大學公共衞生學院廣東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南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桂林醫學院汕頭大學醫學院北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等高校建立教學基地。截止至2016年,共培養博士研究生62名、碩士研究生235名、博士後11名、本科生425名。 [1]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外交流

美國相關機構和大學已建立長期密切合作機制並進行定期訪問交流,主要包括: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弗吉尼亞大學(Virginia University)、美國國家CDC和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加拿大國家微生物實驗室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已建立長期密切合作機制並進行定期訪問交流。
與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 已建立長期密切合作機制並進行定期訪問交流; 並參與維也納國際原子能合作項目組的成員進行深度交流。
同時,與香港衞生防護中心香港中文大學(Hongkong Chinese University)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 [1] 

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領導分工

姓名
職務
工作分工
黨委書記、主任
主持黨政全面工作,分管中心辦公室、黨委辦公室、信息技術部等3個科室。
中心副主任、工會主席
分管財務科、科教管理科、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環境與健康所、學校衞生所、理化檢測所、毒理研究所、分子流行病研究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室、檢測服務部等10個科室。
中心副主任
分管業務管理科、人事保衞科、總務設備科、傳染病預防控制所、免疫規劃所、消毒與病媒生物預防控制所、艾滋病預防控制所、健康教育所、病原生物研究所、衞生微生物檢測所、基層公共衞生促進部等11個科室。
參考資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