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

鎖定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Shenzhen Association of Ergonomics Application,簡稱SAEA),以加速推進中國人體工程學發展,擴大人體工程學有效應用範圍和對社會的貢獻為宗旨,於2016年9月在深圳註冊成立。是當前中國推行人體工程學科學和實踐的主要專業機構,也是國內最為活躍的人體工程學組織。
中文名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
外文名
Shenzhen Association of Ergonomics Application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協會簡介

人體工程學(Ergonomics),是一門國際上正在迅猛發展的前沿交叉學科。根據人的心理、生理等特性,研究和改善人、機(包括機器、計算機、工作生活用品及軟件界面等)、環境之間的合理關係,為人們創造“安全、健康、舒適、高效”的工作生活條件,應用領域十分廣闊。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Shenzhen Association of Ergonomics Application,簡稱SAEA)基於推動人體工程學的發展及應用,經近百名專家、企業家聯名倡議發起,於2016年9月在深圳註冊成立。 [1]  本會以加速推進中國人體工程學發展,擴大人體工程學有效應用範圍和對社會的貢獻為宗旨,是當前中國推行人體工程學科學和實踐的主要專業機構,也是國內最為活躍的人體工程學組織。協會會員範圍涵蓋國內外,彙集了相關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及具有代表性的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本會與美國人因工程學會(the USA)、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英國人機工程學研究所(the UK)等國際性學會組織建立了密切溝通與協作。緊密籌建中的人體工程專業委員會(Ergonomic Professional Committee),將彙集更多領域專家、行業精英,共同促進我國基礎科學交叉研究和應用技術相互滲透,為人類社會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新活力。
願景:成為中國最具活力的人體工程學普適協會;在人機、環境、社會、生產力等各個方面不斷引領改良革新,讓人們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和更健康。
使命:推進人體工程學在中國的發展和應用。
核心價值觀:成長·創新·普惠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成立背景

2014年12月,“中國製造2025”概念被首次提出。
2015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在全國兩會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首次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宏大計劃。
2015年3月25日,李克強總理組織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實施“中國製造2025”,實現製造業升級。也正是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製造2025》。
2015年5月8日,國務院正式印發《中國製造2025》。規劃明確三步走戰略目標,以及九大任務和八項支撐措施。
2015年12月8日,深圳市人民政府印發《中國製造2025》深圳行動計劃通知。全面拓展國際科技合作,支持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鼓勵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等共建研發平台和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台,合作開展核心技術、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研發和攻關。
2016年3月28日,首屆比特工業設計大賽閉幕式暨頒獎典禮在中國(廣州)國際傢俱博覽會現場盛大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位生理學、心理學、工程學、管理學等領域專家和企業家圍繞“製造強國”大背景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達成以下共識:我國製造業是實現工業化的主力軍,是國民經濟穩定發展的重要目標,迫切需要加強發展。人體工程學應用是加速我國製造業發展的重要推手,既是在供給側引領產業協同創新,也是在需求側滿足消費者多方需求的有效手段,大力發展人體工程學研究和產業應用,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原動力。經提議,與會專家企業家表決一致同意聯名倡議發起成立人體工程學行業協會組織。
2016年3月30日,正式成立協會籌委會。經多次會議討論,決定以『人體工程學應用』為正式名稱,並確立發展方向。“協會”以整合國內外人體工程學資源,共同合作提升國內人體工程學術研究及相關技術應用,並促進國際相關研究交流,獲得學術界、教育界及產業界人士的廣泛支持。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
2016年9月19日,經過六個月的籌備,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Shenzhen Association of Ergonomics Application,SAEA)在深圳註冊成立並即開始服務國際人體工程學界。從那一刻起,深人協就必將成為人體工程學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2]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學科定義

人體工程學(Ergonomics),是一門國際上正在迅猛發展的前沿交叉學科。涉及多種學科,如:生理學、心理學、解剖學、管理學、工程學、系統科學、勞動科學、安全科學、環境科學等,應用領域十分廣闊。由於學科內容的綜合性、涉及範圍的廣泛性以及學科側重點的不同,學科命名也具有多樣化的特點。
歐洲:稱為工效學(Ergonomics)
美國:人類因素學(Human Factors)、人類工程學(HumanEngineering)、工程心理學(Engineering Psychology)
日本:人間工學
中國:人體工程學、工效學、人機學、人機工程學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學科背景

在人類社會文明發展伊始,人類就開始製造和使用工具,而且人類總是不斷思考着怎樣來利用這些工具,怎樣使這些工具用起來更方便,更簡單,這樣不可避免的,人與器具之間就會發生某種聯繫。即使是在石器時代,我們也可以看到打磨成不同形狀尺寸的石頭,這樣做是為 [3]  了讓這些石頭更適合人手的掌握,更方便人手的用力。例如:1963年江蘇邱縣在墩子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石匕首,其造型與現代的匕首己十分相似,由把柄、刀身、尖刀組成,而把柄的孔狀呈半圓形,看起來非常符合人手握持。可以看到,為了人的使用,早期人類在有意識地運用“人體工程學”。但此時對人體工程學的認識僅僅停留在視覺感受及經驗積累上。可以説,這是最原始的人機關係。
人體工程學 人體工程學
雖然説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有意識和無意識的使用到了人體工程學,但是將其作為一門系統的科學來研究卻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可以説這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作為一門學科,勞動學最早出現在波蘭,1857年波蘭人亞司特色波夫斯基(WojciechJastrzebowski)第一個建立勞動學,並命名為Ergonomics。該詞出自希臘語erg(勞動,工作)和nomos(規律性,論,學),而不是目前許多書上寫的“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的英國”。這也就是後來的人體工程學。但是,人體工程學的確最早是在英國展開研究,而形成和實際性的進展卻是發生在美國。人體工程學的形成和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人體工程學的萌芽
19世紀之前,人們雖然沒有系統科學的探討人體工程學,但是在自覺不自覺之間,人們會用到人體工程學的原理,他們最初的初衷是這些工具操作起來是否方便,人們用着是否舒適。這些有關人體工程學的理論散碎地出現在一些書籍裏面,並沒有成為完整的著作。比如兩千多年我國商周時期的《冬官考工記》就有按人體尺寸設計製作各種工具和車輛的記載,其中詳細描述了馬拉車輛設計中車輪結構及尺寸如何按人的尺寸設計,以保證其宜人性,並使馬的力量得以很好發揮。於是得出“故兵車之輪.六尺有六寸.田車之輪.六尺有三寸.乘車之輪.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輪.軹崇三尺有三寸也.加軫與幞焉.四尺也.人長八尺.登下以為節.”不但如此,從《考工記》裏,你還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工效學的思想。我們都知道,工效學的運用最初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於武器的研製中,但是兩千年前的考工記中就清楚地討論了古代作戰中人、弓、矢的搭配問題。在人、弓、矢三者與“的”構成的系統中,射手因體形、意志、氣質等差別,而有“危人”和“安人”之分。“危人”剛毅勇敢、火氣大、行動急疾、所謂“骨直以立,忿執以奔。”(《弓人》)“安人”長得矮胖,意念寬緩,行動遲慢,所謂“豐肉而短,寬緩以茶。”(《弓人》)按弓、矢的剛柔程度不同,也有危弓(剛硬的弓)、危矢(剽疾的箭)和安弓(柔軟的弓)、安矢(柔緩的箭)之別。《考工記》指出“其人安,其弓安,其矢安”和“其人危,其弓危,其矢危”的搭配方式最不可取,因為前者箭的速度不快,不易命中目標,即使射中了也無力深入;後者箭將反覆拱曲前進,不能穩中目標。按照心理學、空氣動力學和射箭理論,安人宜選用危弓和安矢,危人宜選用安弓和危矢最為合理。可以説《考工記》裏記載的這些思想與現代人體工程學研究的某些方面不謀而合。 [4] 
人體工程學 人體工程學
另外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我國明代椅子中常見的“S”形靠背,就是符合人體脊椎的彎曲曲率的。國外在此時期也是一樣,著名哲學家普羅塔哥拉斯(Protogras)曾説過“人是萬物的尺度,是一切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一切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這就闡明:一切設計的出發點是人,適合人體功能的設計是適度的,不符合人體功能的設計是不適度的。手工業時代的中外建築設計、產品設計等從實用與美觀角度出發,遵循着合乎人體結構的基本規律。像埃及國坦卡門墓中的御座、烏木椅及人形棺、玻璃枕頭,以及古代希臘、羅馬時期的神廟、金屬工藝品的設計都有體現。總之手工業對代對於人體結構因素在各領域的設計是一種自覺和經驗的設計意識。
19世紀後期,西方工業革命的爆發和快速發展,為人體工程學的研究孕育出温牀。機器大工業化的生產改變了人們習以為常的勞動強度和勞動熟練程度,在很長一段時間以內都是人適應機器,為了充分發揮機器的生產效率,保證和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美國的學者F.W.泰羅(F.W.Taylor)等人開始研究機器、材料、人員和作業環境之間相互協調和管理的關係問題,為人類工程學的研究發展打下了基礎。
與此同時,德國心理學家L.ff.斯騰和美國心理學教授H.敏斯特伯格(H.Munsterberg)提倡心理學在生產實踐上的運用,它通過心理學原理的運用,選擇和培訓工人,以使工人更好的適應機器。代表作《心理學與工業效率》一書將心理技術學的原理和泰羅的管理理論聯繫了起來。這一階段從19世紀末一直持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是以機械為中心設計,讓人適應機器。這一階段的研究也為人體工程學的成熟和發展鋪張了道路。
人體工程學的興起和成熟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既摧殘了人類的歷史,也激發了人類的設計史。大批優秀的設計伴隨戰爭出現。高性能、高技術、高裝備的新型武器和航空設備紛湧出現,這些複雜武器的出現使得人機協調問題突然激化。人員選拔已不能適應武器的發展,操作的屢屢失誤讓人們終於意識到設計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工程技術必須與生理學、心理學、生物學、人體測量等各個方面相結合。人體工程學各個分支的思想和方法經過長期和漫長的醖釀,終於在二戰期間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從此也奠定了人體工程學被視為成熟的現代學科的地位。人體工程學在這個時期從人適應機器轉入到了機器適應人的新階段。 [5] 
人體工程學 人體工程學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各個國家開始建立人體工程學的組織,I960年成立了國際人機工程協會(IEA)。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學科發展

人體工程學 人體工程學
20世紀60年代後,人體工程學的研究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家的重視,人體工程學涉及的範圍和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現代人體工程學研究的方向是:把人一機一環境系統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來研究,以創造最適合於人的各種產品和作業環境,使人一機一環境系統和諧統一,從而獲得系統的最優綜合效能。
IEA在其會刊中指出,現代人體工程學發展有三個特點:a:不同於傳統人類工程學研究中着眼於選擇和訓練特定的人,使之適應工作要求。現代人類工程學着眼於工程設計及各類產品設計。b:密切與實際應用相結合,通過嚴密計劃規定的廣泛的實驗性研究,儘可能利用所掌握的基本原理,進行具體的產品設計。c-.力求使實驗心理學、生理學、功能解剖學、人類學等學科的專家與物理學、數學、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人員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學科應用

人體工程學 人體工程學
目前,人體工程學被廣泛的應用到國防、交通運輸、工業、航天航空、農業、建築、藝術設計等各個領域。主要具體到以下28個應用領域:
(1) 工作事故,健康與安全
(2) 人體工作行為解剖學和人體測量
(3) 認知工效學和複雜任務
(4) 計算機軟件人機工程
(5) 計算機終端:設計與佈局
(6) 顯示與控制佈局設計
(7) 控制室設計
(8) 環境人機工程
(9) 專家論證:多工作環境
(10)人機界面設計與評價
(11)人的可靠性
(13)工業/商業工作空間設計
(15)手工操作負荷:安全與培訓
(16)辦公室人機工程與設計
(17)生理學方面和醫學人機工程
(18)產品設計與顧客
(19)風險評估:多種工作狀況
(20)社會技術系統與人機工程
(21)系統分析
(22)任務分析
(23)管理培訓與人員培訓
(24)可用性評估
(25)用户需求與用户指導
(26)車輛與交通人機工程
(27)與工作有關的骨骼、肌肉問題
(28)其它特殊的人機工程應用
好的生活條件需求人體工程學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在關注設計本身實用的同時,也開始享受和體驗精緻生活的樂趣。人們開始追求美,追求舒適和健康。這不再是一種奢侈。因此,人體工程學在生活上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關注。
人體工程學 人體工程學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研究方法

人體工程學的研究廣泛採用了人體科學和生物科學等相關學科的研究方法及手段,也採用了系統工程、控制理論、統計學等其他學科的一些研究方法,而且本學科的研究也建立了一些獨特的新方法。使用這些方法來研究以下問題:測量人體各部分靜態和動態數據;調查、詢問或直接觀察人在作業時的行為和反應特徵;對時間和動作的分析研究;測量人在作業前後以及作業過程中的心理狀態和各種生理指標的動態變化;觀察和分析作業過程和工藝流程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差錯和意外事故的原因;進行模型實驗或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模擬實驗;運用數學和統計學的方法找出各變量之間的相互關係,以便從中得出正確的結論或發展成有關理論。
人體工程學 人體工程學
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
1、觀察法
為了研究系統中人和機器的工作狀態,常採用各種各樣的觀察方法,如工人操作動作的分析,功能分析和工藝流程分析等都屬觀察法。
2、實測法
實測法是一種藉助於儀器設備進行實際測量的方法。例如,對人體靜態和動態參數的測量,對人體生理參數的測量或者是對系統參數、作業環境參數的測量等。
3、實驗法
這是當運用實測法受到限制時採用的一種研究方法,一般在實驗室中進行,也可以在作業現場進行。例如,為了獲得人對各種不同的顯示儀表的認讀速度和差錯率的數據,一般實驗室進行試驗;為了瞭解色彩環境對人的心理、生理和工作效率的影響,由於需要進行長時間研究和多人次的觀測,才能獲得比較真實的數據,通常在作業現場進行實驗。
4、模擬和模型實驗法
由於機器系統一般比較複雜,因而在進行人機系統研究時常採用模擬的方法。模擬方法包括對各種技術和裝置的模擬,如操作訓練模擬器、機械模型以及各種人體模型等。通過這類模擬方法可以對某些操作系統進行仿真實驗,得到從實驗室研究外推所需的更符合實際的數據。因為模擬器和模型通常比其模擬的真實系統價格便宜得多,但又可以進行符合實際的研究,所以應用較多。
5、計算機數值仿真法
由於人機系統中的操作者是具有主觀意志的生命體,用傳統的物理模擬和模型方法研究人機系統,往往不能完全反映系統中生命體的特徵,其結果與實際相比必有一定誤差。另外,隨着現代人機系統越來越複雜,採用物理模擬和模型的方法研究複雜的人機系統,不僅成本高、週期長,而且模擬和模型裝置一經定型,就很難作修改變動。為此,一些更為理想和有效的方法逐漸被研究出來,其中的計算機數值仿真法已成為人體工程學研究的一種現代方法。數值仿真是在計算機上利用系統的數學模型進行仿真性實驗研究。研究者可對尚處於設計階段的未來系統進行仿真,並就係統中的人、機、環境三要素的功能特點及其相互間的協調性進行分析,從而預知所設計產品的性能,並進行改進設計。應用數值仿真研究,能大大縮短設計週期,並降低成本。
人體工程學 人體工程學
6、分析法
分析法是上述各種方法中獲得了一定的資料和數據後採用的一種研究方法。目前,人體工程學研究常採用以下幾種分析方法:
(1)瞬間操作分析法。生產過程一般是連續的,人和機械之間的信息傳遞也是連續的。但要分析這種連續傳遞的信息很困難,因而只能用間歇性的分析測定法,即採用統計學中的隨機採樣法,對操作者和機械之間在每一間隔時刻的信息進行測定後,再用統計推理的方法加以整理,從而獲得人機環境系統的有益資料。
(2)知覺與運動信息分析法。人機之間存在一個反饋系統,即外界給人的信息,首先由感知器官傳到神經中樞,經大腦處理後,產生反映信號再傳遞給肢體對機械進行操作,被操作的機械又將信息反饋給操作者,從而形成一個反饋系統。知覺與運動信息分析法,就是對此反饋系統進行測定分析,然後用信息傳遞理論來闡述人機間信息傳遞的數量關係。
(3)動作負荷分析法。在規定操作所必須的最小間隔時間條件下,採用電子計算機技術來分析操作者連續操作的情況,從而推算操作者工作的負荷程度。另外,對操作者在單位時間內工作的負荷進行分析,可以獲得用單位時間的作業負荷率來表示操作者的全部工作負荷。
(4)頻率分析法。對人家系統中的機械系統使用頻率和操作者的操作動作頻率進行測定分析,其結果可以獲得作為調整操作人員負荷參數的依據。
(5)危象分析法。對事故或者近似事故的危象進行分析,特別有助於識別容易誘發錯誤的情況,同時也能方便的查找出系統中存在的而又需用較複雜的研究方法才能發現的問題。
(6)相關分析法。在分析方法中,常常要研究兩種變量,即自變量和因變量。用相關分析法能夠確定兩個以上的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統計關係。利用變量之間的統計關係可以對變量進行描述和預測,或者從中找出合乎規律的東西。例如對人的身高和體重進行相關分析,便可以用身高參數來描述人的體重。統計學的發展和計算機的應用使相關分析法成為人機工程學研究的一種常用方法。
(7)調查研究法。目前,人體工程學專家還採用各種調查方法來抽樣分析操作者或使用者的意見和建議。這種方法包括簡單的訪問,專門調查、精細的評分、心理和生理學分析判斷以及間接意見與建議分析等。 [6]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基礎數據

人體基礎數據主要有下列三個方面,即有關人體構造、人體尺度以及人體的動作域等的有關數據。
1、人體構造
人體構造 人體構造
與人體工程學關係最緊密的是運動系統中的骨骼、關節和肌肉,這三部分在神經系統支配下,使人體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運動。骨骼由顱骨、軀幹骨、四肢骨三部分組成,脊柱可完成多種運動,是人體的支柱,關節起骨間連接且能活動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經系統指揮收縮或舒張,使人體各部分協調動作。
2、人體尺度
人體尺度 人體尺度
人體尺度是人體工程學研究的最基本的數據之一。
3、人體動作域
人們在室內各種工作和生活活動範圍的大小,即動作域,它是確定室內空間尺度的重要依據因素之一。以各種計測方法測定的人體動作域,也是人體工程學研究的基礎數據。如果説人體尺度是靜態的、相對固定的數據,人體動作域的尺度則為動態的,其動態尺度與活動情景狀態有關。
室內設計時人體尺度具體數據尺寸的選用,應考慮在不同空間與圍護的狀態下,人們動作和活動的安全,以及對大多數人的適宜尺寸,並強調其中以安全為前提。
例如:對門洞高度、樓梯通行淨高、欄杆扶手高度等,應取男性人體高度的上限,並適當加以人體動態時的餘量進行設計;對踏步高度、上擱板或掛構高度等,應按女性人體的平均高度進行設計。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生理計測

根據人體在進行各種活動時,有關生理狀態變化的情況,通過計測手段,予以客觀的、科學的測定,以分析人在活動時的能量和負荷大小。
人體生理計測方法主要有:
1、肌電圖方法
肌電圖方法 肌電圖方法
把人體活動時肌肉張縮的狀態以電流圖記錄,從而可以定量地確定人體該項活動強度和負荷。
2、能量代謝率方法
由於人體活動消耗能量而相應引起的耗氧量值,與其平時耗氧量相比,以此測定活動狀態的強度,能量代謝率的計算式,以及不同活動的能量代謝率(RMR)。其計算式如下:
運動時氧耗量—安靜時氧耗量
能量代謝率(RMR)〓 ———————————————
基礎代謝率耗量
3、精神反射電流方法
對人體因活動而排出的汗液量作電流測定,從而定量地瞭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強度,據此確定人體活動時的負荷大小。 [5] 

深圳市人體工程學應用協會心理計測

心理計測採用的有精神物理學測量法及尺度法等。 [7] 
1、精神物理學測量法
精神物理學測量法 精神物理學測量法
用物理學的方法,測定人體神經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覺刺激量的最小差異。
2、尺度法
以順序在心理學中劃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線上劃分線段,依順序標定評語
可由專家或一般人,相應地對美醜、新舊、優劣進行評測。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