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深圳市人民政府

鎖定
深圳市人民政府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設立的,是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廣東省深圳市的國家行政機關
深圳市人民政府對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在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 [1-2] 
中文名
深圳市人民政府
行政級別
副省級
機構性質
國家行政機關
行政職能
管轄深圳全市的國家行政機關
官    網
http://www.sz.gov.cn/

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要職責

(一)執行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以及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規定行政措施,發佈決定和命令;
(二)領導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變或者撤銷所屬各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五)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衞生、體育事業、環境和資源保護、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六)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羣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七)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八)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幫助本行政區域內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憲法和法律實行區域自治,幫助各少數民族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建設事業;
(九)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
(十)辦理上級國家行政機關交辦的其他事項。 [1] 

深圳市人民政府組成人員

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由市長、副市長,秘書長、局長、委員會主任等人員組成。
市長、副市長等領導人員由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依法選舉產生。秘書長、局長、委員會主任等人員,待領導人員選舉產生後,在兩個月內提請深圳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每屆任期五年。 [1] 

深圳市人民政府機構設置

深圳市人民政府組成部門

深圳市人民政府市管單位

深圳市人民政府區政府

深圳市人民政府現任領導

覃偉中:市委副書記,市人民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9] 
陶永欣: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黨組副書記,市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市國防動員辦公室)主任。 [14-15]  [17] 
張華: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農工黨廣東省委會副主委。 [8] 
陳清: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7]  [10]  [16] 
張禮衞: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11] 
趙勇: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13] 
王守睿: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12] 
盧文鵬: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 [18] 

深圳市人民政府其他相關

深圳市人民政府機構改革

撤銷市農林漁業局
2012年初,深圳市科工貿信委正式分拆,原有的農林漁業局被撤銷,併入經濟貿易信息化委員會。深圳成為首個沒有農業局的城市。
儘管沒有農村和農民,但不代表沒有農業。深圳的農業從業者擔心,市民的吃飯問題還是要解決,農產品全部靠外面供應,遇到冰雪等自然災害,就有可能面臨菜荒、米荒。
雖然深圳的農業歸零,但農業在經濟發達城市應占怎樣的地位,這是深圳等大城市需要深思的一個大問題。
2004年,深圳啓動龍崗、寶安兩區的城市化工作,把兩區18個鎮218個自然村全部轉製為街道和社區,原集體所有土地轉為國有土地,深圳最後的27萬農民“洗腳上田”轉為居民,深圳在一夜之間成為當時全國第一個沒有農村、沒有農民的城市。
儘管沒有農村和農民,但不代表沒有農業,龍崗、寶安兩區在全面推行城市化的時候,兩區的農業總產值在GDP中所佔比重仍有2%,農村勞動力則已經基本消失,全部僱用外來人員生產。此後,深圳的農業產值的比重一直下降,到了2011年,深圳市統計局發佈的統計數據表明,農業所佔的比重為零,深圳又成為全國第一個“無農業”的城市。
雖然第一產業的比重在統計中為零,但這並不代表深圳完全沒有了農業,深圳仍有種植業、林業、畜牧業、花草、漁業等產業。深圳統計局負責人表示,深圳2011年第一產業的增加值僅有5.07億元,而“深圳的GDP總量增加了,比較下來,農林漁業的比重確實太小”。
2011年,農業等第一產業在深圳的經濟比重中連0.05都達不到,因此在統計數據中顯示為零。而且2011年深圳第一產業呈現-22.3%的增長率,表明深圳農業等第一產業明顯處於萎縮狀態。
2011年,深圳農業部門以“深圳沒有農民”為由拒絕參加廣東省第二屆農民運動會,引發社會各界廣泛爭論。有人認為深圳從户籍上取消“農民”,並不代表深圳完全沒有了農民,事實上,深圳至今仍有本地人從事農業生產,如南山區的蛇口一村仍是一個純漁民村。
在這次圍繞“深圳有無農民”的爭論中,有民眾質疑,既然深圳已經沒有農民,為何仍要保留農業部門的設置。
幾個月後,深圳市級農業部門還真被撤銷了。
事實上,深圳各區的農業部門在2011年上半年就陸續被撤銷。2011年4月19日,龍崗區根據《深圳市龍崗區黨政機構改革方案》要求,黨政部門壓縮至25個,農林漁業局則成為此次改革中唯一被撤銷的部門。
龍崗區農林漁業局(海洋局)被裁撤後,原來的林業處劃歸城管部門,農業處和海洋處則被劃到新成立的龍崗區經濟促進局。寶安區等地的農業部門也陸續被撤銷,記者在寶安區官方網站上看到,經濟促進局的概況介紹中提到原寶安區農林漁業局(海洋局)的種植業、畜牧獸醫業、漁業、海洋管理的職責劃入新設立的經濟促進局。
深圳市一級的農業部門一直保留至2011年底,但最後也成為了歷史。深圳市政府在2011年12月21日下發文件,正式撤銷了深圳市農業和漁業局。原市農業和漁業局(市海洋局)承擔的農業、畜牧獸醫業、漁業及海洋經濟管理職責劃入新成立的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原市農業和漁業局(市海洋局)承擔的海洋規劃、海洋資源管理及海洋環境保護等職責和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職責分別劃入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和市場監督管理局。
對於這樣的調整,深圳市委常委、副市長陳應春表示,是“大膽探索”,在相關體制上進行了創新和突破。陳應春還強調,深圳基本沒有農業生產任務,農產品大部分由市外生產供應,農業與商貿流通服務業的聯繫更加緊密。將原農業部門的農業管理職責和原貿工部門的工業及商貿流通服務業管理職責整合劃入市經貿信息委,有助於加強產業間的統籌促進,在全國率先實現一、二、三產的統一管理。
作為被改革者,原深圳農業漁業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深圳農業長遠發展的戰略考慮,將農業劃併入經貿委,有利於深圳農業產業化,科技化和現代化。這種調整,不僅不會限制深圳農業,反而會加速深圳農業,尤其是農業產業的發展。
該負責人強調,撤銷農業局肯定不是因為農業在GDP中的比重過小,在統計局的統計口徑中,一些農業和工業、農業和服務業交叉融合的領域,均沒有算作農業對GDP的貢獻,比如農產品物流,生豬屠宰、肥料、生物農藥研發和生產等等。
深圳不僅有自己的農業科技園區,而且以生物育種為代表的研究項目,在全國都處於領先水平,“並非農業弱才進行機構撤併,機構調整本身,也是為了推動農業的發展”,該負責人表示。 [5] 
深圳科工貿信委一分為二
經歷了2年多的合併,深圳科技和貿工再次“分開”。2012年2月10日上午,深圳舉行科技創新委、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的掛牌儀式。這標誌着科工貿信委正式撤銷,新機構進入實質性的運作階段。其中,科技創新委引入了“科技+創新”的理念,創全國先河。
政府部門總體數量不變
2012年2月10日上午8點半,機構掛牌儀式正式開始。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榮,深圳市委副書記、市長許勤,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戴北方等領導與科工貿信委全體的人員一起,共同見證了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科技創新委兩個部門的成立。市領導李華楠、陳彪、王學為等出席了儀式。
深圳市副市長陳彪宣佈了新機構的職能調整: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加掛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牌子,承擔有關科技行政管理、高新技術企業服務、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理服務職責,以及原由市科協承擔的科技成果評審和科技創新獎評定等工作。市經貿信委承擔工業、經貿、信息化等職責。
根據分工調整,原農業和漁業局(市海洋局)承擔的農業、畜牧獸醫業、漁業及海洋經濟管理職責劃入市經貿信委,另一部分職能分別劃入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海洋局、市場監督管理局。不再保留市科技工貿和信息化委員會、市農業和漁業局。
王榮表示,此次調整是對2009年的政府機構改革的深化。他對2年多以來科工貿信委的工作表示滿意,認為“總體運轉良好,關係正不斷理順,服務企業、服務民生的職能都在進一步提升,呈現出積極的成效。”他説,當年的大部制改革對機構進行了整合,從46個減少到31個。而此次雖然設了2個部門,但是由於同時撤銷了2個部門,機構數量、人員總體不變。
領導班子人選仍有1正12副
隨後,戴北方宣佈了新的領導班子人選。南都記者注意到,雖然新的機構職能分化後,原來科工貿信委因部門太多、機構龐大形成的工業“巨無霸”現象不復存在,但是仍存在着“1正12副”現象。例如市經濟貿易信息化委員會,以郭立民為“一把手”,設5個副主任、1個機關黨委專職書記、3個下屬機構的主任、黨組成員、3個副巡視員,共計12個副局級幹部。而科技創新委人員則相對較少,陸健為科技創新委黨組書記、主任人選,2名副主任,2名副巡視員。
據記者瞭解,文體旅遊局、衞生委等部門的副局級幹部超過12個,此次市經貿信委的領導幹部人數已不是全市最大的。但是由於承擔了經濟、貿易、信息化等方面的職能,加上整合了農林漁業局、海洋局的部分職能,因此仍承擔了重要的經濟職能。
王榮表示,深圳經貿信委是專職進行三次產業管理的部門,希望今後能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上下工夫,與科技創新委、發展改革委等形成合力,在既有的戰略新興產業聯席會議制度上,合理分工,相互配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科技創新委引入創新理念
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對此次新機構的成立表示祝賀,她説,深圳一直以自主創新和改革開放為重要的特色。當前我國的發展已經進入關鍵時期,迫切要求我們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此次深圳市委市政府設立的科技創新委員會,在全國是首例。相信深圳在創新與科技融合、科技與產業的互動方面將進一步地加強,創新生態系統將進一步完善。
南都記者發現,目前國內的科技主管部門多隻以“科技”命名,而將“科技+創新”兩個元素融入到一個政府部門中,確實非常罕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教授認為,這是一個城市的一種全新的理念的體現,注入了政府功能的工作中,凸顯了深圳的特色。另一方面,從深圳提升城市質量的角度,也説明深圳迫切需要通過創新實現增長,實現產業結構調整。
但郭萬達也建議,“創新”這個理念固然好,如何在實際的政府工作中落到實處,仍需要做進一步的細化,否則將很可能難以真正實現。他認為,可完善政府的績效評估機制,將“創新”的成果、效果予以細化和量化,制定更具體一些的指標對創新的效果予以評估,以提升創新的積極性。
記者觀察
科技創新出路在何方
時隔2年多,深圳科技的單獨的主管部門———科技創新委再次“重出江湖”。雖然有了新的名字,但這個結果依然讓人想到了2010年的科技信息局,真可謂是“年年歲歲花相似”。
但“歲歲年年人不同”也是顯而易見的。在這2年多的時間裏,深圳由原來的4大支柱產業支撐起這座年輕的城市,變成6大戰略新興產業正在對城市經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深圳的科技結構、科技人才、科技產業早已與2010年有着本質的不同。光啓研究院的落户、華大基因的科技成果、中科院先進技術研究院的重大項目……這些説明深圳的科技創新仍在繼續。因為深圳自始至終都保留着自己的特點:創新是以市場為驅動,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而既往的弊病依然存在,原創性科技、基礎性科技研究不足,科研機構太少,源動力不足,“一條腿走路”的弊病沒有得到改善。在缺乏獨立的主管部門後,改善弊病的推動力顯然有所消退。而在這2年間,科技界人士反映較多的,是由於缺乏局級的主管部門,一些專項、項目等無法爭取到,企業也不知如何向國家級的重大科技項目靠近。
這都説明,未來科技創新委任重而道遠。如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所言,如何整合創新資源,用政府的宏觀視角,為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型企業,提供創新的條件,是政府應儘快承擔的責任。此外,在源頭創新、基礎性研究、科學發現方面一直是深圳的弱項,而這是企業無法承擔的。政府應利用深港的科技合作優勢,進而利用全球的科技資源,吸引全球的科技人才來深圳,彌補人才的不足,進而提升基礎性研究的能力,都將是深圳未來科技創新實現“兩條路”發展的新方向。 [6] 

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圳簡介

深圳,別稱鵬城 ,是廣東省轄市,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經濟特區,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中國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華南),國際重要的空海樞紐和外貿口岸,國家重要的經濟和金融中心,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2012年經濟總量居中國大陸第四位。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設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國際門户,已發展為有相當影響力的國際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是中國南方重要的高新技術研發和製造基地。
深圳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位於珠江口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市域邊界設有中國最多的出入境口岸,是中國重要的海陸空交通樞紐城市,其中皇崗口岸實施24小時通關。
深圳於2011年8月舉辦了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2010年8月,國務院批覆的《深圳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確定深圳為中國的經濟特區、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

深圳市人民政府行政區劃

深圳下轄9個行政區和1個新區:福田區羅湖區鹽田區南山區寶安區龍崗區龍華區坪山區光明區大鵬新區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