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深凹露天礦通風

鎖定
深凹露天坑內的風流交換。分自然通風與人工通風。自然通風 露天礦自然風流的結構、方向、狀態和速度,決定着採場內有害氣體的分佈、大氣污染的程度。
中文名
深凹露天礦通風
分    類
自然通風與人工通風
理論基礎
空氣動力學的平行射流
缺    點
大氣污染和煙塵
露天礦自然風流分類的理論基礎,是空氣動力學的平行射流;風速l0(m/s)和空氣垂直温度梯度▽t(℃/m)是形成自然通風方式的主要物理量;背風幫邊坡角β>15°,順風向地表開口水平長度L與垂直採深H之比L/H等幾何參數,是決定各種自然通風方式的地形條件(見圖)。在無風和弱風的天氣裏,採場內空氣的運動,以對流式和逆增式最為明顯。隨着地表風力的加強,由熱力通風轉變為風力通風,形成直流式或復環流式通風。
露天礦自然通風的方式 露天礦自然通風的方式
露天礦自然通風方式 露天礦自然通風方式
人工通風 分:①熱力式,利用燃油使空氣加熱以形成對流;②機械式,利用風機,在邊幫開鑿專用通風井,設通風管送風或抽風;③組合式,世界各國露天礦尚未實際採用人工通風。蘇聯採用過航空用的渦輪螺旋槳式和噴氣式發動機作為露天礦通風的動力,但能源耗費大,產生噪聲和柴油尾氣等二次污染。深凹露天礦通風問題,迄今尚未解決。
露天採場內大氣污染和煙塵防治措施 ①設計時,合理佈設排土場和地面建築物,使露天採掘的朝向和地表風向頻率圖相適應;②在穿孔機上裝設除塵器,並採用濕式鑿巖;③每天風速最大時進行爆破;④經常在工作面和公路上噴霧灑水;⑤對內燃機裝設淨化器;⑥實行白天兩班作業,以避開最不利的逆增式通風;⑦安裝防風、導風設施;⑧利用人工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