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淮麥19

鎖定
淮麥19號 [1]  (原名淮核9704)是淮陰農科所以太谷核不育小麥的Ms2(Tal )基因為工具,採用輪迴選擇法育成的高產優質多抗小麥新品種。該品種抗寒性好,分櫱力強,成穗率高,易拿穗數,綜合抗性好,耐漬性強,抗乾熱風,熟期中等、熟相好,高產、穩產、品質優良。2001年7月通過江蘇省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
中文名
淮麥19
審定單位
江蘇省品種審定委員會
類    別
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
原    名
淮核9704

淮麥19特徵特性

淮麥19號半冬偏春性,抗寒性好。幼苗偏直立,葉色較淡,苗壯,拔節後兩極分化快。分櫱力中等,成穗率高,畝成穗40—45萬。株型較緊湊,底腳乾淨利索,葉片上衝,株高80—85cm,莖杆強度一般。穗紡錘型,小穗排列稀,結實性較好,每穗結實30—35粒。籽粒白皮角質,飽滿度好,商品性佳,千粒重42—45克。綜合抗性較好,耐漬性強,抗乾熱風,中抗白粉病,中感葉鏽病,赤黴病、紋枯病輕。熟期中等,熟相好。經南京經濟學院品質測試,粗蛋白含量13.95%,濕麪筋含量38.0%,容重803克/升,出粉率66.3%,綜合評價44分。適宜製備麪條專用粉。

淮麥19產量表現

淮麥19號1999—2000年度參加江蘇省淮北片小麥區試,平均畝產488.15公斤,比對照陝229增產11.64%,比對照徐州25號增產9.95%。差異均達極顯着水平,居12個品種之冠,破格提前進入江蘇省生產試驗。2000—2001年度參加江蘇省淮北片小麥區試,平均畝產522.65kg,比對照陝229增產14.22%,差異達極顯着水平,居12個品種之冠;同年參加江蘇省淮北片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63.7kg,較對照陝229增產3.04%。

淮麥19栽培要點

3.1 適種範圍:淮麥19號適宜在黃淮南片冬麥區的蘇、皖北部和河南中部畝產400—450公斤水肥地中晚茬種植。
3.2 播期:淮麥19號播期幅度寬,10/初—10/底均可播種,最適播期10/10—25日。
3.3 密度:基本苗12—16萬/畝,早播:條播16斤/畝,撒播19斤/畝;晚播:條播22斤/畝,撒播25斤/畝。粘壤土情況下播量適當略增。
3.4 施肥量:基肥:畝施尿素40斤,過磷酸鈣100斤,鉀肥30斤;重施拔節孕穗肥,畝施尿素25—30斤,在拔節後期葉色轉淡,捉黃塘施入;控臘肥和返青肥,穗期噴葉面肥,冬前或冬後起身期噴施硒效唑或壯豐安,以防倒伏,奪高產。
3.5 病蟲害防治 :及時防治病蟲害,注意防治麥蜘蛛蚜蟲,多雨年份注意防治紋枯病及赤黴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