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淮陽郡

(中國古代郡名)

鎖定
秦置淮陽郡。
西漢置淮陽郡。
東晉義熙中置淮陽郡,屬徐州。隋開皇初廢淮陽郡。
西魏置淮陽郡,為輔州治。北周廢淮陽郡。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陳州置淮陽郡。唐睿宗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陳州。 [1] 
中文名
淮陽郡
地理位置
江蘇省、河南省

淮陽郡歷史沿革

秦置
西周時期為媯姓陳國春秋時期被楚國所滅,置陳縣。 [2]  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年),秦國王翦攻取楚國陳地。 [3] 
秦封泥見有“淮陽弩丞”。秦朝郡、縣俱設有丞,然而秦封泥所見縣丞只是在縣名後綴加丞、印等字,作“X丞”、“X丞之印”、“XX之丞”、“XX丞印”,並無職事之分別,説明其員額應僅有一名;而封泥中所見郡丞,卻不止一名,且各有專門的職事,如邯鄲郡的“邯造工丞”、代郡的“代馬丞印”、琅邪郡的“琅邪水丞”, [4]  所以,這方“淮陽弩丞”印,也應該是屬於淮陽郡的“弩丞”。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張良年輕時期曾在淮陽學習禮儀。 [5] 
雲夢秦墓四號墓出土的木牘家書雲“(黑夫)直佐淮陽,功反城久,〔死〕傷未可知也。”黃盛璋就對此家書作過詳細考證,認為“是秦始皇時,己有淮陽之名,不是始於漢高帝”。後曉榮考證認為初名“楚郡”,後稱淮陽郡,傳統上認為是陳郡,實千古之誤”。
淮陽郡,郡治陳縣,西漢時初有以郡治縣名替代郡名的敍事習慣,又稱陳郡,領縣可證者有:陳縣陽安汝陽汝陰、南頓、長平新蔡縣慎縣柘縣平輿縣陽夏新郪新陽陽城、榆縣、朗陵、陘山、西平、上蔡、成陽、安陽、召陵固陵、寢縣、項縣安陵等廿七縣。 [6] 
西漢置
秦朝末年,陳勝攻陷陳縣,建號“張楚”。 [7] 
項羽分封十八諸侯,淮陽郡(陳郡)屬於西楚九郡之一。 [8]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劉邦戰勝項羽之後,遷徙齊王韓信為楚王,淮陽郡(陳郡)歸屬楚國,十二月,韓信以謀反被抓, [9]  淮陽郡(陳郡)歸屬朝廷。
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劉邦置淮陽國,封其子劉友為淮陽王,領淮陽郡(陳郡)、潁川郡二郡。 [10] 
漢惠帝元年(前194年),淮陽王劉友改封趙王,淮陽郡(陳郡)歸屬朝廷。
漢高後元年(前187年)四月,置淮陽國,分封漢惠帝之子劉強為淮陽王,領淮陽郡。
漢高後五年(前183年),劉強去世,諡號懷,其弟劉武改封淮陽王。
漢高後八年(前183年),周勃灌嬰等功臣和齊王劉襄殺諸呂外戚,稱劉武不是漢惠帝的兒子,將他殺害。 [11]  罷淮陽國為郡,歸屬朝廷。
漢文帝四年(前176年),置淮陽國,改代王劉武(文帝之子)為淮陽王。
漢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淮陽王劉武改封梁國,淮陽國國除為郡,歸屬朝廷。
漢景帝二年(前155年),置淮陽國,封劉餘(景帝之子)為淮陽王,三年(前154年)劉餘改封魯王,淮陽國除為郡,歸屬朝廷。
漢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置淮陽國,封劉欽(宣帝次子)為淮陽王。 [12]  漢成帝河平二年(前27年),劉欽逝於東平官邸,諡號憲王,子文王劉玄嗣位。漢哀帝元壽二年(前1年),劉玄去世,子劉縯嗣位。王莽代漢後國除為郡。 [13] 
漢成帝元延末年(約前8年)領九縣:陳縣苦縣(今鹿邑縣一帶)、陽夏縣(今太康縣一帶)、寧平縣(今鄲城縣一帶)、扶溝縣固始縣圉縣(今杞縣圉鎮)、新平縣柘縣(今柘城縣)。其轄境大致相當於今河南淮陽、太康、鹿邑、西華、柘城一帶。平帝元始二年(2年)有135544户,981423人 [14] 
王莽改淮陽郡為新平郡。
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置淮陽國,封更始帝劉玄為淮陽王,未幾國除。
建武十五年(39年)復置淮陽國,封劉延(光武帝之子)為淮陽公,2年後為淮陽王, [15]  永平十六年(73年)改封阜陵王,國除為郡。 [16] 
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置淮陽國,徙常山王劉昞為淮陽王。章和元年(87年)劉昞去世,諡號頃。 [17]  章和二年(88年)改封西平王劉羨為陳王,食淮陽郡,淮陽國為陳國。 [18]  之後至隋朝初年為陳國或陳郡。
漢順帝永和五年(140年),陳國有112653户,1547572人,領縣有陳縣、陽夏、寧平、苦、柘、新平、扶樂、武平、長平9縣。 [19] 
東晉置
東晉義熙中置淮陽郡,屬徐州。治所在角城縣(今江蘇省淮陰縣西南古淮水與泗水交會處)。
北魏時轄境縮小,屬東楚州。
北齊改文城縣。北周改臨清縣。
隋開皇初廢淮陽郡。 [1] 
西魏置
西魏置淮陽郡,為輔州治。治所在今河南省桐柏縣境。
北周廢淮陽郡。 [1] 
隋置
隋大業三年(607年),改陳州置淮陽郡,治所為宛丘縣(今河南省淮陽縣)。統縣十,户十二萬七千一百四。領縣有:宛丘,西華,溵水,撫樂,太康,鹿邑,項城,南頓,鄲縣,鮦陽。 [20]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淮陽郡為陳州。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陳州為淮陽郡。領縣六縣:宛丘,太康,項城,溵水,南頓,西華,户六萬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四十萬二千四百八十六。 [21]  唐睿宗乾元元年(758年),復為陳州。 [1] 

淮陽郡淮陽郡國表

郡國名
治所
時間
隸屬
淮陽郡
陳縣
前224年-前209年
秦朝
張楚國
陳縣
前209年
陳勝
淮陽郡
陳縣
前209年-前206年
秦朝
淮陽郡
陳縣
前206年-前202年
項羽楚國
淮陽郡
陳縣
前202年-前201年
韓信楚國
淮陽郡
陳縣
前201年-前196年
漢朝
淮陽國1
陳縣
前196年-前194年
劉友(漢高祖之子)
淮陽郡
陳縣
前194年-前187年
漢朝
淮陽國2
陳縣
前187年-前183年
劉強(漢惠帝之子)


前183年-前180年
劉武(漢惠帝之子)
淮陽郡
陳縣
前180年-前176年
漢朝
淮陽國3
陳縣
前176年-前168年
劉武(漢文帝之子)
淮陽郡
陳縣
前168年-前155年
漢朝
淮陽國4
陳縣
前155年-前153年
劉餘(漢景帝之子)
淮陽郡
陳縣
前153年-前63年
漢朝
淮陽國5
陳縣
前63年-前27年
劉欽(漢宣帝之子)

陳縣
前27年-前1年
劉玄(劉欽之子)

陳縣
前1年-9年
劉縯(六玄之子)
新平郡

9年-23年
新朝
淮陽郡
陳縣
23年-25年
更始帝
淮陽國1
陳縣
25年
劉玄
淮陽郡
陳縣
25年-41年
漢朝
淮陽國2
陳縣
41年-73年
劉延(漢光武帝之子)
淮陽郡
陳縣
73年-79年
漢朝
淮陽國3
陳縣
79年-87年
劉昞(漢明帝之子)
陳國
陳縣
88年-197年
劉羨(漢明帝之子)
淮陽郡
宛丘縣

隋朝
淮陽郡
宛丘縣
742-758年
唐朝
參考資料
  • 1.    淮陽郡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2-26]
  • 2.    《左傳·哀公十七年》:楚白公之亂,陳人恃其聚而侵楚。楚既寧………使帥師取陳麥。陳人御之,敗,遂圍陳。秋七月己卯,楚公孫朝帥師滅陳。
  • 3.    《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三年,取陳以南至平輿,虜荊王。
  • 4.    周曉陸、陸東之《秦封泥集》,頁257,頁259,頁266,頁269,頁272~331。
  • 5.    《史記·留侯世家》記載:良嘗學禮淮陽。
  • 6.    後曉榮《秦代政區地理》,254-266頁。
  • 7.    《史記·陳涉世家》: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陳。
  • 8.    姚鼐《項羽九郡考》的説法為梁地二郡:碭郡、東郡;楚地七郡:陳郡、薛郡、泗水郡、東海郡、東陽郡、鄣郡、會稽郡,合計九郡所轄之域約今河南省東部、山東省西南部、安徽省淮河流域及江南部分、江蘇省全部、上海市全部和浙江省大部分地區。
  • 9.    《史記》高祖本紀:(五年)十二月,人有上變事告楚王信謀反,上問左右,左右爭欲擊之。用陳平計,乃偽遊雲夢,會諸侯於陳,楚王信迎,即因執之。
  • 10.    《漢書》高帝紀:(十一年)三月,梁王彭越謀反,夷三族。詔曰:“擇可以為梁王、淮陽王者。”燕王綰、相國何等請立子恢為梁王,子友為淮陽王。罷東郡,頗益梁;罷潁川郡,頗益淮陽。
  • 11.    《漢書》卷十三 異姓諸侯王表
  • 12.    《漢書》卷80宣元六王傳第五十:淮陽憲王欽,元康三年立。
  • 13.    《漢書》卷80宣元六王傳第五十:三十六年薨。子文王玄嗣,二十六年薨。子縯嗣,王莽時絕。
  • 14.    《漢書》地理志:淮陽國,高帝十一年置。莽曰新平。屬兗州。户十三萬五千五百四十四,口九十八萬一千四百二十三。縣九:陳,故國,舜後,胡公所封,為楚所滅,楚頃襄王自郢徙此,莽曰陳陵;苦,莽曰賴陵;陽夏;寧平;扶溝,渦水首受狼湯渠,東至向入淮,過郡三,行千里;固始;圉;新平;柘。
  • 15.    《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第三十二:阜陵質王延,建武十五年封淮陽公,十七年進爵為王,二十八年就國。三十年,以汝南之長平、西華、新陽、扶樂四縣益淮陽國。
  • 16.    《後漢書》顯宗孝明帝紀二:(十六年)秋七月,淮陽王延徙封阜陵王。
  • 17.    《後漢書》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淮陽頃王昞,永平十五年封常山王,建初四年,徙為淮陽王,以汝南之新安、西華益淮陽國。
  • 18.    《後漢書》孝明八王列傳第四十:(陳敬王羨)七年,帝以廣平在北,多有邊費,乃徙羨為西平王,分汝南八縣為國。及帝崩,遺詔徙封為陳王,食淮陽郡,其年就國。立三十七年薨,子思王鈞嗣。
  • 19.    《後漢書》郡國志:陳國〔高帝置為淮陽,章和二年改。雒陽東南七百里。〕九城,户十一萬二千六百五十三,口百五十四萬七千五百七十二。〖陳〗〖陽夏〗有固陵聚。〖寧平〗〖苦〗春秋時曰相。有賴鄉。〖柘〗〖新平〗〖扶樂〗〖武平〗〖長平〗故屬汝南。有辰亭。有赭丘城。
  • 20.    《隋書》地理志:淮陽郡〔開皇十六年置陳州。〕統縣十,户十二萬七千一百四。宛丘〔後魏曰項,置陳郡。開皇初縣改名宛丘,尋廢郡,後析置臨蔡縣。大業初置淮陽郡,並臨蔡縣入焉。又後魏置南陽郡,東魏廢。〕西華〔舊曰長平,開皇十八年改曰鴻溝。大業初改焉。有舊長平縣,後齊廢。〕溵水〔開皇十六年置,又有後魏汝陽郡及縣,後齊郡廢,大業初縣廢。〕撫樂〔開皇十六年置。有渦水。〕太康〔舊曰陽夏,並置淮陽郡。開皇初郡廢,七年更名太康。有窪水。〕鹿邑〔舊曰武平,開皇十八年改名焉。〕項城〔東魏置揚州及丹陽郡、秣陵縣,梁改曰殷州,東魏又改曰北揚州,後齊改曰信州,後周改曰陳州。開皇初改秣陵為項縣。十六年分置瀋州,大業初州廢,又有項城郡,開皇初分立陳郡,三年並廢。〕南頓〔舊置南頓郡。後齊廢郡及平鄉縣入,改曰和城。大業初又改為南頓。〕鄲〔開皇六年置。〕鮦陽〔後齊廢,開皇十一年復。又東魏置財州,後齊廢,以置包信縣。開皇初廢。〕
  • 21.    《新唐書》地理志:河南道陳州淮陽郡,上。土貢:絹。户六萬六千四百四十二,口四十萬二千四百八十六。縣六:〔有忠武軍,貞元元年置於許州。天覆元年徙屯。〕宛丘,〔緊。武德元年析置新平縣,八年省。〕太康,〔緊。貞觀元年省扶樂縣入焉。〕項城,〔上。武德四年置,以項城、銅陽、南頓、溵水置瀋州,並置潁東縣。貞觀元年州廢,省潁東入項城,以溵水來屬。〕溵水,〔上。建中二年隸溵州,興元二年州廢,來屬。〕南頓,〔上。武德六年省入項城。證聖元年復置,曰光武,以縣有光武祠名。景雲元年復故名。〕西華。〔上。武德元年更名箕城,貞觀元年省入宛丘。長壽元年復置,曰武城。神龍元年又曰箕城,景雲元年復故名。有鄧門廢陂,神龍中,令張餘慶復開,引潁水溉田。〕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