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陰區歷史沿革
編輯夏,淮陰以淮河為界,分屬徐、揚二州之域。商周史籍稱為東夷、淮夷之地。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滅楚,始設淮陰縣,屬泗水郡(一説屬東海郡,也稱郯郡)。
西漢初,分出淮陰縣西南地域置富陵縣(今洪澤湖內和洪澤、盱眙的部分地區)。高祖六年(前201年),封韓信為淮陰侯,淮陰為其封邑。十一年,韓信被殺,淮陰侯國取消,仍稱淮陰縣。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置臨淮郡,淮陰、富陵為其屬縣。
新莽,改淮陰為嘉信,並改臨淮郡為淮平郡。
東漢初並臨淮郡入東海郡,淮陰縣屬之,且撤富陵縣,其地入淮陰縣,永平十五年(72年)分臨淮郡故地立下邳國。建安十一年(206年),下邳國名廢除,仍為臨淮郡,淮陰屬之。
三國時屬魏,魏承漢制,沒有變更。
西晉初,仍屬臨淮郡。太康三年(282年),移廣陵郡治於淮陰,至晉元帝渡江,廣陵郡移去,其間共三十四年。
東晉以徵北、鎮北將軍,青兗二州刺史或徐州刺史鎮淮陰,淮陰遂為重鎮。永和八年(352年),荀羨以北中郎將徐州刺史鎮守淮陰。他認為淮陰舊鎮“地形都要,水陸交通,易以觀釁,沃野有開殖之利,方舟運漕”,卻“無地屯兵”,因而在秦漢故城(即甘羅城)之南一里許,營造新的城池(後來的淮陰故城,今碼頭鎮附近),自此淮陰為南朝國防要地。
梁改為淮州,郡治淮陰故城,縣改稱懷恩。太清三年(549年),侯景以蕭弄璋為北兗州刺史,州民發兵拒之,於是淮陰複稱北兗州。侯景派直閣將軍羊海幫助蕭弄璋,羊海帶着隊伍投降東魏。東魏踞淮陰,仍稱淮州郡懷恩縣。陳太建五年(573年),吳明徹伐齊,十一月,淮陰城降陳。九年(577年初),沒於後周,恢復縣名為壽張。再立東平郡,和蕭齊時一樣。
隋初,復為淮陰郡,不久廢淮陰郡為淮陰縣。大業初(605年),並淮陰于山陽縣(今楚州區)。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劃出淮陰縣西境置吳城縣,三年後又復歸淮陰縣。紹興五年(1135年),廢縣為鎮;後一年復為縣。金皇統元年(1141年),宋奉表割地與金和,約以淮水中流為界,於是淮陰縣淮河以北的地方(吳城鎮、金城鎮)都割給了金人。金以吳城鎮(沿淮北岸一線)隸臨淮,金城鎮(淮河北岸北部地區)隸漣水。南宋也在嘉定七年(1214年),將淮陰縣治所遷徙到八里莊(《光緒丙子清河縣誌》疑為韓信城)。其後十七年,金正大八年(1231年),南宋淮陰降金,改為鎮淮府,次年,即為南宋江淮安撫制置使趙善湘收復(淮陰自秦設縣至南宋,縣治均在淮河南岸——今碼頭鎮境內或附近)。南宋鹹淳九年(1273年),首次設置清河縣,屬清河軍。1274年,淮東制置使李庭芝遷縣城於大清口(也稱泗口,約今袁集鄉桂塘村),同時(或前後),劃出原淮陰縣東境及其他地域,置新城縣。清河縣建立3年(遷縣城後僅2年),地入於元。
元初,清河、淮陰、新城三縣並置,撤銷清河軍,以縣屬淮安路錄事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並淮陰入山陽,淮陰於是四入山陽,而清河因為後成立而獨自存在。泰定元年(1324年)黃河決口,大清口縣城被毀,縣尹耶律不花遷清河縣城於甘羅城,清河始得淮陰故地而縣境及於淮水之南。天曆元年(1328年)縣尹達魯花赤哈麻又因甘羅城地僻水惡,居民甚少,遷縣城於小清口之西北。離淮陰故城十里遠,開始沒有城牆,後來因戰事需要,築有東西北三面城牆(南面臨河),邊長3.5千米(今碼頭舊縣)。
清順治三年(1646年),清河縣治仍遷小清口西北(今碼頭舊縣),隸屬淮安府。康熙中,縣城屢圮於水。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江蘇巡撫陳宏謀上疏請求移治,獲准後於次年遷至山陽的清江浦,而割山陽靠近清江浦十餘鄉併入清河,清江浦成為清河縣的新縣治,除南界棠涇(今周橋)、青州澗(今氵義河),仍屬山陽外,古淮陰之地全部歸清河縣所有。
民國初,廢淮安府,縣直屬江蘇省,民國三年(1914年),清河縣複稱淮陰縣(與河北省清河縣同名之故)。仍設治於清江浦。並設淮揚鎮守使衙門、淮揚道伊衙門於此,淮陰為其屬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撤道,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設淮陰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於清江浦,淮陰縣為其管轄。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底,日軍入侵江南,江蘇省政府遷避於此。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3月1日,日軍侵佔清江,江蘇省政府遷至淮東,淮陰縣政府在縣內農村活動至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中國共產黨淮陰抗日民主政府在縣境北鄉花莊成立。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9月,新四軍解放淮陰城,取清江浦簡稱成立清江市,農村仍為淮陰縣。不久,蘇皖邊區政府成立,駐清江。淮陰縣為其所屬。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國民黨軍隊佔領清江,其淮陰縣政府、淮陰專員公署均設於此;中國共產黨政府機關撤出清江市活動於北鄉農村。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軍解放淮陰城,淮陰城區與淮安城區合併為兩淮市,市府駐地清江浦。農村為淮陰縣。
1949年10月,官蕩區劃入漣水縣。
1951年1月,縣城從淮陰縣劃出,單列為清江市,淮陰縣政府搬遷至王營鎮,因前進街太窄,在西馬路口西北角(現市人民醫院一院北宿舍區內)設署辦公(時為草屋)。
1952年,成立蔣壩區。
1964年10月,市縣再次分置為淮陰縣和清江市,但淮陰縣政府仍駐清江博古路現“蘇皖邊區政府舊址”內。
1972年淮陰縣政府遷至王營鎮北京路73號。
1983年3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制,撤銷淮陰地區專員公署,設立淮陰市,淮陰縣為其所屬。
2001年1月1日,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淮陰縣更名為淮安市淮陰區,轄區不變。7月,淮陰區行政中心從北京路73號搬出分散辦公(區委區政府在人民銀行大樓內辦公,人大政協在勞動局、國土局大樓內辦公),並選址在工業園附近新建淮陰區行政中心。
[5-6]
淮陰區行政區劃
編輯淮陰區區劃沿革
2018年7月,淮陰區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
(一)撤銷王營鎮,設立王家營街道。以原王營鎮的沈渡、越河、淮閘、楊莊、雙和、同興、北橋、營中、東街、西壩、機關、營東、星光13個居委會區域為王家營街道行政區域。王家營街道辦事處駐營東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北京東路75號。
(二)以原王營鎮所轄部分區域和棉花莊鎮所轄部分區域,設立長江路街道。以原王營鎮的左莊、楊井、王莊、果林、崔莊、營西、長安、小營、營北9個居委會和棉花莊鎮的三朱、徐梅2個村委會區域為長江路街道行政區域。長江路街道辦事處駐長安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長江西路223號。
(三)撤銷新渡鄉,設立新渡口街道。以原新渡鄉所轄區域為新渡口街道行政區域,新渡口街道辦事處駐佟窪村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淮河東路328號。
(四)撤銷袁集鄉,設立古清口街道。以原袁集鄉所轄區域為古清口街道行政區域,古清口街道辦事處駐袁集村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淮三路109號。
(五)撤銷趙集鎮、韓橋鄉,設立高家堰鎮。以原趙集鎮、韓橋鄉所轄區域為高家堰鎮行政區域,高家堰鎮人民政府駐趙集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陽光路13號。
(六)撤銷碼頭鎮、吳城鎮、凌橋鄉,設立馬頭鎮。以原碼頭鎮、吳城鎮、凌橋鄉所轄區域為馬頭鎮行政區域,馬頭鎮人民政府駐舊縣村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明遠西路366號。
(七)撤銷漁溝鎮、吳集鎮,設立新的漁溝鎮。以原漁溝鎮、吳集鎮所轄區域為漁溝鎮行政區域,漁溝鎮人民政府駐漁溝村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中原街111號。
(八)撤銷老張集鄉、王興鎮、棉花莊鎮,設立淮高鎮。以原老張集鄉、王興鎮所轄區域和原棉花莊鎮的十里、袁莊、大福、顧莊、劉河、大興、軍田、大西、新河、聯旺、團結、三河12個村委會和鑫園居委會區域為淮高鎮行政區域。淮高鎮人民政府駐張集村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長青路14號。
(九)撤銷丁集鎮、五里鎮,設立新的丁集鎮。以原丁集鎮、五里鎮所轄區域為丁集鎮行政區域,丁集鎮人民政府駐五里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愛民路31號。
(十)撤銷徐溜鎮、西宋集鎮,設立新的徐溜鎮。以原徐溜鎮、西宋集鎮所轄區域為徐溜鎮行政區域,徐溜鎮人民政府駐徐溜居委會境內,辦公地址為富徐路99號。
淮陰區區劃現狀
統計用區劃代碼 | 名稱 |
320804001000 | |
320804002000 | |
320804003000 | |
320804004000 | |
320804103000 | |
320804107000 | |
320804109000 | |
320804110000 | |
320804113000 | |
320804114000 | |
320804115000 | |
320804116000 | |
320804117000 | |
320804400000 |
淮陰區地理環境
編輯淮陰區位置境域
淮陰區位於江蘇省北部平原的中心,地處北緯 33°22′—33°56′,東經 118°56′—119°09′,南瀕洪澤湖(高家堰鎮洪湖村擋浪堤向南延伸7千米),東到淮高鎮鹽西電站隔鹽河與漣水保灘相鄰,北至徐溜鎮馮莊村隔六塘河與沭陽縣錢集相望,西到竹絡壩電站隔大運河與泗陽縣毗鄰。南北長62.5千米,東西寬38.5千米,總面積1264.10平方千米。陸地面積1034.44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81.83%。水域面積229.66平方千米,佔總面積的18.17%
[41]
。
淮陰區地形地貌
淮陰區地貌形態為黃泛沖積平原。地形平坦,以廢黃河為分水嶺,向南北兩側逐漸傾斜低窪。運北地區,海拔10—12米,其地勢西高東低,由西向東呈微波形斜面,而其中有部分窪地(夏家湖地區),海拔僅9—10米。運南地區,海拔在14—16米之間,稱做西南高平原,其地勢由北向洪澤湖邊呈波狀傾斜。
[10]
淮陰區氣候特徵
淮陰區自然災害
淮陰區自然資源
編輯淮陰區水資源
淮陰區地表水資源總量年平均值約為6.4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量約1.58億立方米,降水量年際變化不大(年降水量基本穩定在1000毫米左右)。正常年和中等乾旱年,水資源供需基本平衡,水資源的特點是:地表徑流比較豐富,約佔地表水總量的24.5%,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
[12]
淮陰區土地資源
淮陰區土地總面積126400公頃,其中耕地65000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51.04%;園地12605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0.0%;林地1460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18093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14.3%;交通用地面積2707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2.2%;水域25720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20.3%,未利用土地815公頃。
[12]
淮陰區礦產資源
淮陰區人口
編輯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淮陰區常住人口為748791人,佔淮安市的16.43%;常住人口中男性378589人,佔50.56%,女性370202人,佔49.44%,性別比為102.28(以女性為100);常住人口中0~14歲佔18.33%,15~59歲佔59.53%,60歲及以上佔22.14%
[39]
。
淮陰區政治
編輯淮陰區區委
書記:王建軍
副書記:陳張、謝鵬
常 委:張延峯、楊韜、丁鳳珍、蔣安民、殷俊、黃克濤、蔡昀、李冬生
淮陰區區政府
區長:陳張
淮陰區經濟
編輯淮陰區綜述
2018年,淮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534.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6.4%。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2.25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增加值224.85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234.4億元,增長8.3%。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4.88:42.13:42.99,調整優化為14.07:42.06:43.8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8263元,比上年增加6624元。
[4]
2020年,淮陰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9.7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3.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78.67億元,增長1.8%;第二產業增加值210.04億元,增長2.7%;第三產業增加值261.05億元,增長3.7%。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14.04:40.13:45.83,調整優化為14.31:38.21:47.48。
[40]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淮陰區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9.3%。其中:固定資產項目投資比上年增長12.3%;房地產投資比上年下降10.3%。按產業劃分,第一產業投資比上年下降39.9%;第二產業投資比2017年增長15.7%;第三產業比2017年增長0.5%。
[4]
財税收支
2018年,淮陰區地方財政收入38.4001億元,增加6.2589億元,增長19.4%,一般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26.2706億元,增加6976萬元,增長2.7%;公共預算收入中各項税收收入21.1352億元,增加23474萬元,增長12.5%。
2018年,淮陰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67.5981億元,增長18.33%。全年教育支出10.5695億元,下降0.95%;醫療衞生支出7.1457億元,下降1.5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4859億元,下降4.28%;城鄉社區事務支出7.3605億元,增長82.29%;環境保護支出8610萬元,增長24.76%;科學技術支出5704萬元,增長81.25%;農林水事務支出9.9371億元,增長1.49%;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3858萬元,下降3.16%;財政對社會保障基金補助支出2.5848億元,增長38.2%。
[4]
2020年,地方財政收入404519萬元,增加 7688 萬元,增長 1.94 %,一般地方財政公共預算收入255701萬元,增長 11750萬元,增長4.82 %;公共預算收入中各項税收收入 211145 萬元,減少3725萬元,減少1.73 %。
[40]
人民生活
2018年,淮陰區淮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89.1元,同比增長9.7%。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36.4元,同比增長9.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58.4元,同比增長8.6%。全區居民家庭食品消費支出佔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為29.6%。
[4]
淮陰區第一產業
2020全年糧食產量69.35萬噸,比上年增加0.51萬噸。其中,夏糧產量29.66萬噸,增產0.77萬噸;秋糧產量39.68萬噸,減產0.27萬噸。全年油料產量6.09萬噸,增產0.37萬噸。
2020全年肉類總產量6.35萬噸,比上年增長7.4%。其中,豬肉產量3.79萬噸,增長38.2%;牛肉產量0.07萬噸,與上年持平;羊肉產量0.04萬噸,比上年下降20%;生豬年末存欄30.4萬頭,比上年增長233.6%;生豬出欄46.28萬頭,比上年增長38.2%;禽蛋產量1.64萬噸,比上年下降27%。
2020全年水產品產量2.15萬噸,下降6.2%。其中,養殖水產品產量1.85萬噸,下降3.5%。
種植業
2018年,淮陰區糧食種植面積146.15萬畝,比上年增加3.15萬畝;油料種植面積5.07萬畝,減少0.19萬畝;蔬菜種植面積45.96萬畝,比2017年減少0.84萬畝。全年糧食產量67.94萬噸,比上年增加3.34萬噸。其中,夏糧產量28.49萬噸,增產1.84萬噸;秋糧產量39.45萬噸,增產1.5萬噸。全年油料產量1.21萬噸,減產0.01萬噸。
[4]
林業
畜牧業
2018年,淮陰區肉類總產量6.81萬噸,比上年下降2.13%。其中,豬肉產量3.18萬噸,下降3.6%;牛肉產量0.06萬噸,與2017年持平;羊肉產量0.07萬噸,與2017年持平;生豬年末存欄21.34萬頭,比上年下降5.28%;生豬出欄42.06萬頭,比上年下降3.2%;禽蛋產量2.39萬噸,比上年增長3.91%。
[4]
漁業
生產條件
淮陰區第二產業
工業
建築業
2018年,淮陰區建築業完成總產值235.18億元,外出施工產值74.41億元。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31.6億元,比上年增長3.5%。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13.59億元,增長14.49%。
[4]
2020全年建築業完成總產值251.12億元,外出施工產值70.44億元。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46.01億元,比上年下降0.5%。全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14.5億元,增長13.89%。
[40]
淮陰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8年,淮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3.60億元(調基數),比上年增長8%。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116.15億元,增長10.1%,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7.45億元,下降16.6%。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企業的消費品中,汽車類銷售額累計比上年減少13%,糧油類減少11.9%,肉禽蛋類增長8.3%,服裝類減少13.3%,日用品類增長9.1%,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1.6%,通訊器材類增長4.8%,化妝品類減少27.8%,中西藥品類增長3.7%,傢俱類減少30.8%。
[4]
對外經濟
房地產業
郵電通信
保險業
淮陰區交通運輸
編輯淮陰區交通
公路
水運
鐵路
新長鐵路過境,淮安火車站位於區內,火車站已開行直達南通、北京、哈爾濱、成都、重慶、青島、蘭州、太原、西安等方向列車。
淮陰區運輸
2018年,淮陰區農公班車客運量630萬人次,客運週轉量9450萬人千米。全年內河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273.3萬噸,比上年下降26.7%。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93898輛,其中私人汽車擁有量85225輛。
[4]
淮陰區社會事業
編輯淮陰區科技事業
淮陰區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淮陰區共有學校150所(含幼兒園,除去教學點和看護點為124所)。其中高級中學3所(含民辦學校1所);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9所(含民辦學校3所);完全小學33所(含市屬淮安市長征小學);小學教學點1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職學校2所(含淮安市淮航技工學校);公辦幼兒園46所(含市屬實驗小學長征分園1所),民辦幼兒園9所,公辦幼兒看護點13所。全區小學招生10699人,在校生61711人,其中女生28547人,畢業生10852人。全區初中招生9789人,在校生26769人,其中女生12880人,畢業生7041人。全區高中招生3488人,在校生9644人,其中女生4781人,畢業生2824人。幼兒園在園幼兒31454人。全區專任教師總數6988人。其中,小學教師3084人,初中教師1564人,九年制學校教師932人,中職教師410人,高中教師998人。
[4]
淮陰區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淮陰區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全年圖書總藏量12.65萬冊。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有線電視入户3萬户。
[4]
淮陰區體育事業
淮陰區衞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淮陰區共有醫療機構290個(包括保健所一個),其中醫院4個,衞生院20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個,衞生監督所1個。衞生技術人員4085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927人,註冊護士2158人。醫院和衞生院牀位4310張。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3.56‰,嬰兒死亡率2.11‰,新生兒死亡率0.92‰,產婦住院分娩比例100%。
[4]
淮陰區勞動就業
淮陰區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淮陰區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9.55萬人,增加0.2萬人。參加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83.45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醫療保險8.29萬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6.61萬人,增加0.0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人數為24.65萬人,減少0.57萬人。
[4]
淮陰區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淮陰區共有社會福利收養性社會服務機構41個,牀位4616張。全年482位城鎮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15499位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4466位農村居民得到政府五保救濟。
[4]
淮陰區環境保護
2018年,淮陰區空氣質量良好天數230天,達標率66.7%;PM2.5濃度為54.8微克/立方米,比2017年下降1.8%;古黃河飲用水源水質良好,水質達標率100%;COD和SO2淨削減率分別為2.94%、4.78%;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85.15%;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23.84%,城市綠化覆蓋率40.48%。
[4]
淮陰區安全生產
淮陰區歷史文化
編輯方言
淮陰區方言是官話方言區江淮官話的一個組成部分,是江淮官話內部頗有特色的方言點,在語言學上有較為重要的學術價值。
1.運南片:京杭大運河以南的幾個鄉,包括南陳集、南吳集、碼頭、韓橋、高堰、趙集等幾個鄉。這一片的共同特點是把“簡、講”二字都讀成jiǎng韻,與其他三片都讀成jiǎn韻,而“簡”的標準發音為“jiǎn”,“講”的標準發音為“jiǎng”。
2.東片:包括王營鎮、袁集、王興、新渡幾個鄉。這一片的共同特點是把“二”讀成èr韻,而南北兩片讀成[ε]韻,西片讀成[w]韻分開;把“姐”讀成j韻,與“擠”同音,與其他三片分開;把“急”與“接”讀成同音,與其他三片分開。
3.西片:包括凌橋、漁溝、三樹幾個鄉。這一片的共同特點是把“二”字讀成[w]韻,與其他三區分開。西宋集、湯集、北吳集沒有這一特點,但從口音上可把他們歸入這個片。
4.北片:包括古寨、徐溜、劉老莊、五里、老張集、丁集、大興、棉花莊等幾個鄉。這一片的共同特點是把“二”字讀[ε]韻,與東片、西片分開,與南片同;又把“講、簡”兩字讀成jiǎn韻,與南片分開。
淮陰區風景名勝
編輯韓侯故里 | |
八十二烈士陵園 |
淮陰區地方特產
編輯中華絨河蟹 | |
三樹鎮雙孢蘑菇 | |
新渡草莓 | |
農家豆製品 | |
興棉西瓜 | |
丁集黃瓜 | |
淮陰黃花菜 傳説很早以前,三莊、丁嘴一帶爆發瘟疫,名醫華佗來此教人們栽種萱草,食其花冠來防病強身。人們感念華佗,便以金針為名,稱為“金針菜”。 | |
吳集鎮炒花生 | |
趙集粉絲 |
淮陰區著名人物
編輯淮陰區有漢代著名的大軍事家韓信,漢賦鼻祖枚乘、枚皋,三國時被譽為“建安七子”之一的陳琳,東吳丞相步騭,北宋時“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南宋時著名畫家龔開,明嘉靖年間狀元郎丁士美,清乾隆年間著名天文學家,歷算家汪椿、音樂家孫長源、醫學家吳鞠通,三品內閣中書吳昆田,著名愛國主義教育家李更生,著名的文史學家張煦侯,淮海革命舉旗人吳覺,全國著名的雕塑大師滑田友,攝影記者郎靜山,著名作家陳白塵,著名導演謝鐵驪,台灣知名作家司馬中原,金馬影后胡慧中,著名的新聞學者、書法家謝冰岩、知名《易經》研究學者程鋮等一批著名人物。
[30]
華春瑩:中國外交部部長助理。
[45]
淮陰區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2017年淮陰年鑑 .中共淮安市淮陰區委、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28]
- 2. 區情概覽 .中共淮安市淮陰區委、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17]
- 3. 淮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19-03-28]
- 4. 淮陰區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中共淮安市淮陰區委、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9-17]
- 5. 淮陰縣(清河縣)治所變更概覽表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10]
- 6. 淮陰曆史沿革和治所變遷考略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10]
- 7. 名單來了!江蘇38個縣(市、區)獲2019年“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稱號! .新華報業網[引用日期2020-08-12]
- 8. 省政府關於調整淮安市淮安區淮陰區盱眙縣金湖縣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 .江蘇省人民政府.2018-07-04
- 9. 江蘇省(蘇) - 淮安市 - 淮陰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引用日期2019-09-17]
- 10. 淮陰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修改方案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11. 淮陰氣候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10]
- 12. 資源狀況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10]
- 13. 區政府領導 .中共淮安市淮陰區委、淮安市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9-03-28]
- 14. 2015年全區交通運輸和郵電發展情況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15. 淮陰方言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16. 韓侯故里 .淮安市旅遊信息中心[引用日期2014-07-18]
- 17. 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 .淮安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8-05]
- 18. “韓橋牌”中華絨河蟹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19. 三樹鎮雙孢蘑菇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20. 淮陰區三樹鎮:新村 新風 新生活 .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辦公室[引用日期2017-07-28]
- 21. 新渡草莓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22. 農家豆製品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23. “興棉”牌西瓜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24. 丁集黃瓜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25. 淮山藥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26. 淮陰黃花菜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27. 吳集鎮炒花生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28. 凌橋大米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29. 趙集粉絲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30. 淮陰人物 .中共淮陰區委、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7-07-28]
- 31. 2016-2018創建週期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名單 .中醫藥網[引用日期2019-06-28]
- 32. 中央宣傳部 財政部 文化和旅遊部 國家文物局 關於公佈《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的通知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19-03-25]
- 33. 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9-10-08]
- 34. 2019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中國中小城市網[引用日期2019-10-08]
- 35. 2020中國醫療服務百佳縣市 .小康雜誌社[引用日期2020-05-17]
- 36. 四部門公佈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國家文物局[引用日期2020-07-05]
- 37. 國家衞生健康委關於命名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的通知 .國家衞生健康委[引用日期2021-01-20]
- 38. 18個縣(市、區)入選“江蘇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有你的家鄉麼? .中國江蘇網[引用日期2021-03-28]
- 39. 淮安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N].淮安日報.2021.05.28(第A04版:要聞)
- 40. 淮陰區人民政府 淮陰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2]
- 41. 區情概覽 .淮陰區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8-03]
- 42. 淮安各縣區選舉產生新一屆領導班子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枱[引用日期2021-08-17]
- 43.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水利部[引用日期2021-08-19]
- 44.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於公佈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的通知 .國家能源局[引用日期2021-09-16]
- 45. 華春瑩履新 .微信[引用日期2021-10-24]
- 46. 江蘇入選16個!第二批全國科普示範縣(市、區)創建單位名單來了! .百家號[引用日期2021-12-01]
- 47.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12-28]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