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

鎖定
《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是2013年華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寧軍。
書    名
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
作    者
傅寧軍
出版社
華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4月1日
頁    數
323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802524200 [1] 
類    型
文學
語    種
簡體中文

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內容簡介

《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為中國作家協會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南京市文聯參與前期策劃。
《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由傅寧軍著。“如果你希望和平,那就準備戰爭吧!”這句被無數人引用的軍事家名言,為什麼還沒有過時?今天社會變得如此現實物慾,平頭百姓都朝着小康奔,成為軍人的大學生又有怎樣的得失觀?每一個從校園走入軍營的年輕學生,都得面對融入軍營的嚴峻考驗,為什麼站在獵獵的八一軍旗下,他們能朝氣蓬勃,煥發新的光彩,書寫新的人生?著名報告文學作家傅寧軍採訪數百位各類人物,著成此書,與讀者分享當代大學生軍人的成長體驗。與描寫部隊科研院所的其它作品不同,作者將熱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最基層的作戰部隊。以世界軍事變革的潮流為參照,以改革開放的歷史時代為背景,折射出新時期軍隊構成知識化的重大變革,聚焦實現“強國夢”、“強軍夢”的人才建設基石。《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依託於紮實的採訪,在高等教育與作戰訓練的融合中,書寫當代大學生軍人的羣體風貌,既有大學生軍官、大學生軍嫂,又有大學生士官、大學生士兵,突出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徵、思想脈絡。他們不迴避挫折、失敗與痛苦,最終得以重塑自我,不辱使命,譜寫了新時代青年的理想信念之歌。

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圖書目錄

引子
第一章抉擇
從緩徵到應徵
一項破冰之舉
新新英雄情結
人才接軌軍營
入學就是入伍
不回頭的利箭
第二章砥礪
“大笨”並不笨
跌倒了爬起來
堅持就是勝利
軍人沒有倒外
無情卻叉有情
缺什麼補什麼
第三章跨越
趕上變革潮頭
自信才有自我
戰場沒有第二
假如明天打仗
心與心有多遠
只對戰爭負責
第四章重塑
遠行為了靠近
兩棵並肩的樹
給他一個後方
我家就是兵站
夢想遭遇愛情
月有陰晴殘缺
第五章兵魂
足以終生銘記
當兵要當槍王
歲月激情燃燒
根深才能葉茂
永遠是一個兵
勇敢源自使命
後記軍人不是天生的

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作者簡介

傅寧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
著有長篇報告文學《大學生村官》、《悲鴻生命——徐悲鴻的生前死後》、《此岸,彼岸》、《李敖:我的人生不可複製》、《科學之劍:院士寫真》、《走進澳門》等十餘部.中篇報告文學《親歷震區:誰在感動我們》、 《生存之道》、《讓微笑燦爛成春》、《蘇通大橋:人生能有幾回搏》等數十部,以及散文集《淹沒在江濤中的書簡》。
作品被收入《中國紀實文學年選》、《中國報告文學年選》、 《中國非虛構年選》、《中華散文精粹》等多種選本。
曾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報告文學大獎、徐遲報告文學獎、江蘇紫金山文學獎、南京市政府文學藝術獎。
拍攝電視紀錄片百餘部.其中,擔任總撰稿的8集紀錄片《血脈》獲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長篇紀錄片獎”。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
南京市作協副主席。南京文聯簽約作家。

長篇報告文學·淬火青春:大學生從軍報告後記

2013年初,我像長途跋涉似的寫作已進入了最後衝刺階段。在以往一天天的採訪的日子裏,我用我的目光,試圖理解當代軍人,以及軍人所組成的特殊羣體。知道我打算寫大學生軍人,關心我寫作的朋友問我,今天的軍人在軍營中日復一日,都在做什麼?或者説,他們是什麼人組成的,都從哪裏來,他們也是最有才華的人嗎?
還記得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驟然發生,我曾與作家同行奔赴四川災區採訪。在慘不忍睹的一片片廢墟上,我時常看到一個個身着迷彩服的身影。同樣青春年華,同樣血肉之軀,許多人往更安全的地方跑,他們卻往最危險的地方去。冒着餘震奮不顧身拯救生命的軍人,披老百姓含淚叫作“救命恩人”!
也就是在汗水與淚水匯聚的難忘日子裏,我在採訪救援大軍和受災羣眾的同時,也採訪了許多疲憊而堅毅的軍人。記得在沒有星光的微寒的夜晚,兩邊是餘震不斷嘩嘩作響的山坡,我擠在一個軍用帳篷裏,和三天三夜沒閤眼的大學生連長傾心交談。他告訴我,他用所學的心理學知識,為他的戰士解除內心的恐懼。非戰爭的軍事行動,沒有炮火硝煙卻仍然險象環生,嚴峻地考驗着每一個軍人的靈魂。
在我們國家的大災大難面前,總會有軍人毫不猶豫地衝在前面。一旦有戰爭襲來,他們無疑是一道堅固的屏障。沒有任何一個羣體像軍人那樣,以無價的犧牲為存在的基調,隨時準備着,為祖國、為民族、為百姓,上!
然而,我們環顧四周,平時和平氛圍裏的人們忙忙碌碌,大多似乎與軍人沒有太多關係,也很少關注軍人的話題。這也很正常。在這不太平的世界上,許多國家戰火不斷人民流離失所,而中國民眾卻有遠離戰爭的幸運。
和平是對軍人最好的獎賞。
時光進入2009年,時隔新中國開國大典60週年,長安街上國慶閲兵的電視轉播萬眾矚目,排山倒海的雄壯氣勢令人難忘。與之相匹配,這支軍隊的軍官隊伍素質不同凡響,具有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如今已是進入軍官隊伍必備的“通行證”,而少數優秀士兵提幹必須進軍事院校深造,取得相當的同等學歷。
外電敏鋭地捕捉到了中國軍隊的質的飛躍。
英國BBC中文網評價:“通過這次閲兵,外界所能看到的主要是中國軍事實力的‘硬件’,在這些高技術、信息化武器的背後,中國軍隊近年來一個值得注意的變化恰恰是‘軟件’,也就是軍隊科研隊伍的擴大和官兵素質的提高。據當年公佈的統計,中國軍隊幹部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達72.4%,研究生學歷的達12. 3%,這些數字明顯高於中國一般非軍事行業幹部的教育水平。”
2011年深秋,我置身於薄霧縈繞的某地山區訓練場。直升機盤旋,坦克穿插,裝甲運兵車開進,準確命中目標的隆隆炮彈聲此起彼伏,一場大規模的“紅藍對抗”的軍事演習如火如荼。在偽裝網遮蔽的雙方指揮車裏,各路信息迅速彙集,隨着指揮員下達的指令,數字化的指揮系統在高速運轉。許多新裝備的現代化元素,帶着高科技的含量,也帶着根本性的變革,注入了近似實戰環境的磨鍊過程。
演習結束之後,我採訪這些戴着貝雷帽汗如雨下的年輕官兵,和大學生軍官和80後90後士兵探討“模擬戰爭”的感受。沒有人懷疑,新式武器裝備已經改變了傳統的軍隊面貌,新一代軍人應對新的挑戰充滿自信。我更感動的,是他們在訓練中所表現出來的勇敢無畏,他們堅定地告訴我,軍人,就要準備打仗!
筆者採訪的背景,正是中國軍隊的內在的變革。看起來不動聲色,鋒芒收斂,卻聚集着一旦出擊就勢不可當的雷霆萬鈞之力。
然而,不好戰、不畏戰,並不等於不備戰,一天又一天的臨戰狀態畢竟與常人不同。今天的社會變得如此現實,平頭百姓都在朝着小康奔走,成為軍人的大學生有着怎樣的得失觀?他們還撐得起軍人這個響亮的稱謂嗎?
我採訪覃文強時,他剛從北京回到部隊營地。
2011年4月24日晚,“水木清華”百年校慶文藝晚會,清華大學主樓前廣場已是沸騰的海洋。來自世界各地的5萬校友歡聚清華園,不乏名流薈萃羣星閃爍。偌大電子屏幕為背景的舞台上,迴盪起清華精神的深情追述:“100年前,這一個在鐵蹄和蹂躪下誕生的嬰兒。在庚子賠款的餘款養育下成長起來的兒童,從出生那天起,她身上揮之不去的國恥的烙印,時刻提醒着她的學子們自強不息a”
這台晚會激起全場感情的一大高潮,也是讓所有人最感動的段落,是一個既沒有明星也沒有炫舞的節目:屏幕上一操參天大樹鬱鬱葱葱,20名“軍中清華人”身着戎裝,從將軍到研究員,從青年校尉到上等兵,精神煥發地站成一排。
一個軍禮,一聲“向母校報告”!
第17個向前一步的軍人,是一個來自野戰部隊的基層指揮員,他用粗獷的嗓音,動情地向曾經哺育他的清華彙報:
“200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南京軍區某集團軍紅四連連長,全軍優秀指揮軍官,覃文強,向母校報告!”
與那些聲名遐邇的院士校友相比,與身居高位的省部級校友相比,像覃文強這樣的“軍中清華人”收穫了更多的熱烈掌聲。
我能感覺到,在這些“我願以身許國”的國防領域校友中間,上尉覃文強並不出眾,但他作為一個清華校友,同樣感受到了驕傲和自豪。
給母校交出了一份鏗鏘有力的答卷。
到基層部隊採訪這些大學生軍人,我的情感時常處在興奮狀態。軍隊所體現的戰鬥意志與文化特質,不時讓我耳目一新,讓我丟掉原先的陳舊印象。使軍隊朝氣蓬勃的,是逐步現代化的武器裝備,更是具有高學歷的一代軍人。
這樣一支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民子弟兵,從不起眼的孱弱到沒人敢小瞧的強大,曾經有過一次次不畏敵手的輝煌功勳,也曾經有過一次次正視缺憾的重新出發。在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洶湧大潮中,中國軍隊把目光投向世界投向未來戰場,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改變軍人成分,在現代化與知識化的征程上實現自我超越。
然而,今天的社會變得如此現實,百姓都在朝着小康奔走,當代軍人仍然在錘鍊着英雄的氣概,他們仍然無愧於軍人這個響亮的稱謂。
我的着眼點是新時期以來的入伍大學生,涵蓋了改革開放以來不同的時段:從身兼要職的將軍、年富力強的校尉,到80後90後士兵。
其實,大學生與軍隊之間,既有適應,也有衝突。一方面,是大學生適應軍隊,摒棄校園裏的學生味,為成為一個堅毅軍人而“補鈣”。另一方面,大學生的現代知識結構,帶着活躍思維和創新意識,也給今天的軍隊注入了旺盛活力。一位碩士團長真誠地對我説,我提醒自己,也告訴我周圍的人,你可能看不慣這些大學生,但你有沒有想過,也許是我們落後了,明天會證明他們是對的。
如果我們説,有國才有家,那麼還要補一句,有兵才有國。即使是注入了更多的科技含量,陪伴這些軍人的,不會是悠閒自在隨意逍遙,仍然像一顆待發的子彈,單調而重複地堅守,絲毫不容鬆懈。每逢雙休日或節假日,同齡人可以與親人團聚,而他們卻不能享受最簡單的幸福,一如既往地駐守在自己崗位上……
與光榮、威武、陽剛同在,對人民軍隊有着深切的認同感,我在他們身上看到了一種延續半個多世紀的軍人精神所在。當中國人在世界上站起來的時候,一支英勇善戰的人民軍隊,是結束百年屈辱的重要因素。跟普遍追求物質利益的社會目標相反,艱苦環境中守護和平保衞國家,軍人的付出時常無法用物質衡量。
真正的軍人,在和平歲月是低調的。按規定,軍人在公眾場所大多着便裝,他們的操練與勤勞,自然在人們日常生活的視線之外。但他們堅定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幾乎天天與戰爭結緣,無形的戰爭之弦一直緊繃着!
軍人與商人並不搭界,而且軍人這一行恰恰最不能用錢來衡量,有意思的是,世界上商界成功人士,偏偏就是從軍營裏走出來的:美國沃爾瑪公司山姆。沃爾頓是軍人出身,在全球開設6000多家商場,員工180萬人;美國麥當勞公司創始人雷·克洛克也曾是軍人,現有l萬多家連鎖店,美國肯德基公司創始人哈蘭·山德士,更是以上校的形象揚名天下,全球1萬多家餐廳,中國就有上千家……
曾有人對《國外歷史名人傳》收錄的432人做了梳理,其中214人有過軍旅生涯,幾乎佔了50%。在漫漫軍旅征戰中鍛鍊和薰陶的,豈止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軍事家,也有不少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
如果説國際大亨畢竟離我們太遠,那麼讓我們看看靠近我們的佼佼者吧: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華為集團總裁任正非、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杉杉集團董事長鄭永剛,以及海爾集團的張瑞敏、中糧集團的寧高寧、三九集團的趙新先、雙星集團的汪海、蘇泊爾集團的蘇增幅,等等,這些董事長或總裁都曾經是一名軍人,因此有人説,是軍隊成就了這些當今中國最頂級的企業家。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本土企業家隊伍中,有軍人背景的佔30%以上,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則高達60%以上。
當我們看到,分享着改革開放的物質成果的大學生,有的只知道用一張成績單向父母交代,並不能適應激烈的競爭和社會生存的壓力。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失戀之後便輕言自殺的,有之;學歷一步步地提高,人格卻不曾成長,連髒衣服襪子都打包回家的,有之,大學畢業去單位面試,拉着父母陪同,因為不知道如何面對陌生人,也有之。呼喚大學生走出温室,經受更多的挫折教育,事關整個民族的未來。
我的許多感受已經寫進了人物故事之中。如果只讓我説一句,我要説的是,軍人不是天生的。新聞記者已經寫得很多了,而我作為報告文學作家,更關注人物事蹟之外的尋常故事,甚至是無法寫進事蹟材料的邊角碎片。我想告訴讀者,這些一身戎裝的大學生軍人,他們是如何從老百姓成長為一名合格軍人的。
採訪過程中,文學行家摯友的點撥讓筆者感念。我知道,報告文學選題極為重要,寫這樣一個並不前沿也不獵奇的選題,有它的文學價值嗎?《中國作家*雜誌蕭立軍副主編對我的批評向來多於表揚,卻對我寫大學生軍人很感興趣,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見。著名評論家朱向前教授熱情地鼓勵我把這個題目做好,打一口深井。崑崙出版社圖書編輯部郭米克主任坦率的直言給了我很多啓示。
感謝中國作家協會將此作列入重點扶持作品項目,
感謝《中國作家》雜誌2012年7月號頭條首發!
感謝我的家鄉江蘇省作協和南京市文聯、作協一如既往的關注。
感謝華藝出版社領導與責編所付出的辛勤勞動。
感謝部隊各級領導的重視與支持。
還要感謝本書所有的採訪對象,感謝他們的信任,感謝他們的坦誠,使我得以感受他們與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不同於常人的頑強堅韌。
2013年2月的一個大雪天,我接連寫作數日而心煩意亂,乾脆拎着手提電腦,躲進金陵古城的一家書吧,換個環境校對這部書稿。週末的書吧人不多,窗外雪花紛飛飄落,屋檐一片潔白。屋內温暖如春,光線柔和,舒緩的樂曲迴盪縈繞。桌前一杯清茶,隨意無線上網。我知道,我身邊的人都很忙,街頭的人也都腳步匆匆,這不過是平常的一天,沒有詩意的一天,像往日一樣有開心有煩惱有嚮往。
此時此刻,那些不為人知的軍營,那些不為人知的軍人,在我的筆下又有了別樣的意義。已經是分享小康鼓勵打拼的和平年代,大學生從軍的單個身影更值得敬重。遠離父母,遠離親人,遠離同齡人的物質環境,肩負着公民的職責,也肩負着國家安危與百姓幸福。大學生羣體在軍隊的成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從老百姓到軍人的歷程,那些屬於個體的甘苦與體驗,或許帶給我們更多的啓示。
他們值得一寫,軍隊的尚武的氛圍如同一把雕刻刀,對於一個人的重塑是全方位的。充滿英雄氣概的軍人之魂,流淌在他們血液裏,足以支撐他們馳騁疆場,也足以使這支軍隊時時更新,時時準備着,靜待祖國的一聲號令……
2012年初夏三稿
2013年早春修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