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淨(拼音:jìng)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最古形體為秦代篆書,也見於先秦著作《國語》。據《説文解字》,“淨”為魯國北門城池的專名,清潔義本用“瀞”。隸書已以“淨”取代“瀞”,表示清潔、潔淨。作使動用,又有使乾淨之義。又引申指單純的、純粹的。“淨”也用作副詞使用,相當於只有、僅,表示除了這個,沒有別的。另外,“淨”還是京劇中的一類角色,即“生、旦、淨、醜”中的“淨”,俗稱“花臉”。 [15] 
中文名
拼    音
jìng
部    首
五    筆
UQVH [1] 
倉    頡
IMNSD [1] 
鄭    碼
TDRX [1] 
筆    順
點、提、撇、橫撇/橫鈎、橫折、橫、橫、豎鈎
字    級
一級(編號:1221) [2] 
平水韻
去聲·二十四敬 [3] 
統一碼
51C0 [1] 
注音字母
ㄐㄧㄥˋ,ㄔㄥ
四角碼
3715₇ [1] 
筆順編號
41355112
異體字
*浄、凈、淨、瀞、𤂅
造字法
形聲字
字形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淨”字舊時也寫作“淨(浄)”,是個左右結構的形聲字。泰山刻石寫作圖1,《説文解字》小篆寫作圖2,字形差別不大,均由形旁“水(氵)”和聲旁“爭”組成。從水,表示與水相關;爭聲,表示音讀。隸書(圖3)繼承小篆,只是筆畫更加平直,“水”旁演變為三點水“氵”。早期楷書沿襲隸書(圖4),後來右旁上部的爪字頭演變成刀字頭“⺈”,三點水“氵”變為兩點水“冫”,就是現代楷書的“淨”字。
許慎在《説文解字·水部》中這樣説解“淨(浄)”字:“淨(浄),魯北城門池也。”從許慎的解釋可以知道,“淨”字本來是一個地名,並不表示“潔淨”之義,表示“潔淨”意義的是“瀞”字。許慎説:“瀞,無垢穢也。”可見,“淨”字是“瀞”的假借字,而“瀞”為本字。“瀞”也是形聲字,從水、靜聲,本指水的清潔、潔淨。《廣韻·勁韻》曰:“淨(浄),無垢也。”把“淨”字解釋為“清潔;乾淨”,解説的應當是“淨”字的假借義。如今,“淨”字久假不歸,假借義人人皆知,知其本義者反而寥寥無幾了。
“淨”指清潔是它最常用的意義。用於這個意義的“淨”是形容詞性的。另外,它還有使之變淨的意思。用於這個意義的“淨”是動詞,例如近代小説中常用“淨口”“淨手”之類的詞。“淨口”就是漱口,“淨手”就是洗手,“淨”都是指洗漱乾淨的意思。在某些方言中把上廁所也説成“淨手”,這是因為便後洗手是人們一般的習慣,所以就以這一相關動作代替“上廁所”的説法,可以説是一種委婉語。
由潔淨、無垢的意思,“淨”字引申指無餘、什麼也沒有,如説淨光。像説“好好吃飯,把飯吃淨了”,意思是説把飯吃得一點不剩。 [14-15]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清潔。
clean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言語》:“卿居心不淨,乃復強欲滓穢太清邪?”
宋·蘇軾《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淨無泥。”
淨水;淨土;乾淨;純淨
沒有剩餘
exhausted
南朝梁·蕭衍《淨業賦》:“患累已除,障礙亦淨。”
《二刻拍案驚奇》卷一:“如此行之多年,不知收拾淨了萬萬千千的字紙。”
老舍《四世同堂》二七:“老人的一家已快死淨了。”
cold
唐·李賀《走馬引》:“朝嫌劍花淨,暮嫌劍光冷。”
純;純粹。
net;simple
《宋史‧食貨志下七》:“兩浙酒坊於買撲上添淨利錢五分,季輸送户部。”
淨利;淨重;淨增;淨賺
用同“靜”。寧靜;寂靜
quiet
《秦並六國平話》捲上:“休萌戰攻侵伐之謀,共享安淨和平之福。”
佛教用語。指破除情慾,無所沾染
quiet
南朝宋·僧愍《戎華論折顧道士〈夷夏論〉》:“杳然之靈者,常樂永淨也。”
動詞
擦洗乾淨
wash;clean
《國語‧周語中》:“淨其巾冪,敬其祓除。”
清·李漁《奈何天‧驚魂》:“大娘,你如今淨好了臉,梳好了頭,待我領到書房裏去散一散悶罷。”
巴金《家》三二:“叫女傭給梅淨了身,換了衣服。”
指掃除淨盡。
唐·張聿《景風扇物》詩:“曉來搖草樹,輕度淨塵蒙。”
宋·張孝祥《念奴嬌‧張仲欽提刑行邊》詞:“弓刀陌上,淨蠻煙瘴雨,朔雲邊雪。”
指男子被閹割
castrate
元·戴善夫《風光好》第二折:“空那般衣冠濟濟,狀貌堂堂,卻為甚偏嫌俺妓女,怕見婆娘,莫不他淨了身不辨陰陽。”
名詞
指戒律
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靈徹上人》:“靈徹,姓湯氏,字澄源,會稽人。自童子辭父兄入淨,戒行果潔。”
傳統戲曲行當。扮演性格剛烈、勇猛或粗魯、奸詐的男性人物。通稱“花臉”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淨扮賽盧醫上。”
丁玲《母親》:“不知道她從什麼地方學會了一些詞兒曲兒,要什麼就唱什麼,生旦淨醜,行行精通。”
副詞
表示單純而沒有別的,相當於“光”“只”。
only
老舍《上任》:“你説,腰裏帶着硬的,淨弄些個暗門子,算哪道呢?”
統括某個範圍的全部,相當於“全”“都”
all
郭沫若《孔雀膽》第一幕:“我們的文武官員淨都逃跑了。”
楊朔《百花山》:“別打槍,淨是自己人。”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4]  《現代漢語詞典》 [5]  《漢語大字典》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士耕切(chéng),又才性切(jìng)
(淨/浄)魯北城門池也。從水爭聲。 [8] 

説文解字注

(淨/浄)魯北城門池也。《公羊傳·閔二年》:“桓公使高子將南陽之甲,立僖公而城魯。或曰:自鹿門至於爭門者是也。或曰,自爭門至於吏門者是也。魯人至今以為美談,曰:猶望高子也。”鹿門者,魯南城之東門,爭門者,魯北城之門。天子十二門,通十二子,諸侯大國當是九門。俟攷。淨者,北城門之池。其門曰爭門,則其池曰淨,從爭旁水也。《廣韻》曰:“埩七耕切,魯城北門池也。《説文》作淨。”蓋古書有作埩門者矣。城北誤倒。
從水,爭聲。士耕切,十一部。又才性切。按,今俗用為瀞字,釋為無垢薉,切以才性,今字非古字也。 [9]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冫部】淨
(chēng)《唐韻》楚耕切。《集韻》初耕切。並音琤。冷貌。
【巳集上】【水部】 浄
(jìng)《廣韻》才性切。《集韻》《韻會》《正韻》疾政切,音穽。無垢也,潔也。韓愈詩:淥淨不可唾。
又灘名。《水經注》:漢水東為淨灘。
(chéng)又《唐韻》士耕切。《集韻》鋤耕切,音崢。《説文》:魯北城門池也。亦作才性切。
又《集韻》緇詵切,音臻。
又側詵切,音榛。義同。 [7] 

漢字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規範提示】第六筆橫兩端出頭。
【寫法】“冫”小“爭”大,頂部“冫”低,底部“爭”低。“冫”,點與提分寫橫中線上下。“爭”,“⺈”,首筆撇起筆豎中線上端,第四筆中間一橫在橫中線,兩端出頭;亅(豎鈎)的豎段在豎中線右側。 [1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字頭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dzʰ
i̯ĕŋ
先秦
王力系統
dz
ǐeŋ
先秦
董同龢系統
dzʰ
jeŋ
先秦
周法高系統
dz
jieŋ
先秦
李方桂系統
dz
jingh
西漢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jieŋ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jieŋ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jieŋ
隋唐
高本漢系統

dzʰ
i̯ɛŋ
隋唐
王力系統

dz
ǐɛŋ
隋唐
王力系統
tʃʰ
æŋ
隋唐
董同龢系統

dzʰ
jɛŋ
隋唐
董同龢系統
tʃʰ
æŋ
隋唐
周法高系統

dz
iæŋ
隋唐
周法高系統
tʂʰ
æŋ
隋唐
李方桂系統

dz
jäng
隋唐
李方桂系統
tṣh
ɛng
隋唐
陳新雄系統
dzʰ
ǐɛŋ
隋唐
陳新雄系統

tʃʰ
æŋ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12]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四十五勁

開口呼
全濁
疾政切/土耕切
dzʰjɛŋ
平聲
下平十三耕
開口呼
次清
楚耕切
tʃʰæŋ
集韻
平聲
十九臻
開口呼
全清
緇詵切
ʧien
平聲
十九臻
開口呼
全濁
鋤臻切
ʤien
平聲
十三耕
開口呼
全濁
鋤耕切
dʒɐŋ
去聲
四十五勁
開口呼
全濁
疾正切
dziæŋ
平聲
十三耕
開口呼
次清
初耕切
tʃʰɐŋ
禮部韻略

去聲





疾正切

增韻

去聲





疾正切

中原音韻
去聲
庚青
齊齒呼
全清
tsiəŋ
中州音韻
去聲
庚青
藏性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十八敬


全濁
疾正切
dz‘iəŋ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七英影應益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12] 

方音彙集

注意:發音用國際音標標註,僅作參考,可能與實際發音有異
方言區
方言點
發音
調值
調類
備註
北京官話
北京
tɕiŋ
51
去聲

北方官話
濟南
tɕiŋ
21
去聲

中原官話
西安
tɕiŋ
55
去聲

西南官話
武漢
tɕin
35
去聲

西南官話
成都
tɕin
13
去聲

江淮官話
合肥
tɕin
53
去聲

江淮官話
揚州
tɕiŋ
55
去聲

晉語
太原
tɕiŋ
45
去聲

吳語
蘇州
zin
31
陽去

吳語
温州
zeŋ
22
陽去

湘語
長沙
tɕin
45
陰去
文讀
湘語
tɕin
21
陽去
白讀
湘語
雙峯
dʑiɛn
33
陽去

贛語
南昌
tɕʰin
11
去聲
文讀
贛語
南昌
tɕʰiaŋ
11
去聲
白讀
客家話
梅縣
tsʰin
52
去聲
文讀
客家話
梅縣
tsʰiaŋ
52
去聲
白讀
粵語
廣州
tʃɪŋ
22
陽去
文讀
粵語
廣州
tʃɛŋ
22
陽去
白讀
粵語
陽江
tʃiŋ
54
陽去

閩語
廈門
tsɪŋ
33
陽去

閩語
廈門
tsĩã
33
陽去
白讀
閩語
潮州
tseŋ
35
陽上

閩語
福州
tseiŋ
242
陽去
文讀
閩語
福州
tsiaŋ
242
陽去
白讀
閩語
建甌
tseiŋ
44
陽去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方音字彙》 [10]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9-22]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國發〔2013〕23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3-15]
  • 3.    平水韻 二十四敬 淨  .漢典[引用日期2022-05-29]
  • 4.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5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178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689-690
  • 6.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730
  • 7.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59;578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516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4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777
  • 10.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353
  • 11.    浄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6-01]
  • 12.    淨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6-01]
  • 1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71
  • 14.    丁義誠等主編.常用字音·形·義·用 第3分冊[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01:86-87
  • 15.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803-8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