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淥江書院

鎖定
淥江書院,位於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西山街道辦事處書院居委會,坐落於西山山腰,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始建於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 [1]  [4] 
淥江書院分為三進,由頭門、講堂、內廳、齋舍組成;淥江書院是清代書院全面大發展時期的產物,它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直至光緒,又完整經歷了清代書院發展史的後兩個階段,為較為全面地考察清代縣級書院的發展演變提供了良好的範例。 [1-2]  [9] 
2013年3月5日,淥江書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2023年12月,淥江書院文化旅遊區被確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13] 
中文名
淥江書院
外文名
Lujiang Academy
地理位置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西山街道辦事處書院居委會
所處時代
清代
佔地面積
約 7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9:00—17: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1815-5-208

淥江書院歷史沿革

淥江書院發展歷程 淥江書院發展歷程 [8]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始建淥江書院。 [8] 
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朱熹知潭州,到淥江書院前身學宮講學。 [3] 
明正德元年(1506年),心學大師王陽明謫貶貴州龍場驛丞,路過湖南,慕名來到淥江書院,應醴陵學子請求在此講學多日。 [5] 
清乾隆八年(1743年),以“江岸坍塌,水齧宮牆”,淥江書院遷至東門上何家碼頭。 [9]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縣管樂於城東學宮地(今一中校園內)振臂倡修淥江書院。 [9] 
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書院竣工,正式命名為淥江書院。 [1]  [9]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新任知縣楊鸞繼續對淥江書院加以完繕。 [9]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淥江書院正式開館授徒,以新科進士、攸縣陳夢元為山長。 [9]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知縣田彬為淥江書院購置膏火田十一石八斗八升,規制更加完善。 [9] 
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後,知縣趙貴覽、顧振聲、樊寅捷及教諭歐陽偰等又相繼對淥江書院加以修葺。 [9] 
清道光六年(1826年),陳心炳蒞任知縣,暫假淥江書院為公廨,處理善後事宜。 [9] 
清道光九年(1829年),知縣陳心炳以“城市喧囂不宜治學”為由,將淥江書院遷於現址。 [1]  [3-4] 
清道光十年(1830年),淥江書院搬遷工程竣工。 [9] 
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左宗棠受聘主講淥江書院。 [7] 
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左宗棠擔任淥江書院山長,依朱子小學訂學規八則。 [7]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教諭陳壽綸倡建又新齋於淥江書院。 [9]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教諭陳壽綸又建日新齋於淥江書院。 [9] 
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淥江書院改為高等小學堂。 [1]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又被改為淥江中學,即現在醴陵第一中學的前身。 [1] 
民國十六年(1927年),停辦淥江中學。 [2] 
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中學原址辦縣立鄉村師範。 [2] 
1950年,縣立鄉村師範改為縣立中學。縣立中學與湘東、遵道兩所私立中學合併為醴陵一中後,原址曾辦過醫院或閒置。 [2] 
1981年,在此創辦醴陵教師進修學校。 [2] 
1982年,政府撥款維修淥江書院,中國醴籍書法家李鐸為題門額:“淥江書院”。 [2] 

淥江書院建築格局

淥江書院綜述

淥江書院分為三進,以講堂為中心的中軸對稱結構,由頭門、講堂、內廳、齋舍組成。 [1-2] 
淥江書院 淥江書院

淥江書院治學場所

講堂是學院的講堂是學院的中心建築,位於學院的核心位置。講堂是傳業講課的地方,是講課和傳教活動的中心。其為三開間,深11.5米,向庭院開放,從而擴大了教室的使用面積,方便師生互動。淥江書院的藏書閣位於西齋舍二樓,是一座五跨一深的外廊式建築,總寬15米,深7.3米。 [8] 

淥江書院禮儀場所

在淥江書院中,緊靠西齋舍的是宋名臣祠和靖興寺,都是兩進院落風格。宋名臣祠有兩層樓,建於20世紀初,其兩個院子有三個隔間,一號院深約7.3米,二號院深約10.3米。靖興寺只有一層樓,建於唐朝早期。一進院落,只有一個開間,大約10.3米。第二個庭院有三個開間,寬約3.6米,深約10.3米。淥江書院的禮殿為三開間走廊式建築,深7.3米。它位於中軸線的末端,在整個書院中享有最高的地位。外面沒有隔扇,是祭孔的地方,中間有孔子銅像和祭品香爐。 [8] 

淥江書院遊息場所

李家小院的園林區為教師和學生放鬆和玩耍的場所,園林中有亭台和閣樓等構築物,還有流水和假山,很好地將自然和人工建築結合起來。淥江書院的生活區主要供師生休息和學習,如齋舍、山長屋等。齋舍一般位於安靜之地,多位於書院中軸線兩側。山長的辦公室和起居室都位於相對偏遠的地方,通常在書院的後面。齋舍的規模直接關係到書院的規模。書院規模越大,學生就越多,需要的居住空間也就越多。雖然生活功能在書院的各項功能中並不突出,但生活區的面積往往是最大的。書院西側是一座兩層五跨的陽台建築,與藏書閣大小相同。北側是一個一層八跨的陽台建築,通長30.3米,進深有3.5米和7.3米兩種。禮殿兩側的次間分別為課士室和山長室,課士室是山長的辦公場所,山長室則是起居室。 [8] 

淥江書院文物遺存

  • 匾額
淥江書院的匾額,是1982年醴籍書法大家李鐸題書的。 [1] 
  • 對聯
淥江書院的對聯“道崇東魯,秀毓西山”,是由道光末年任書院山長的易卓題寫的。 [1] 

淥江書院歷史文化

淥江書院相關人物

主詞條:陳夢元
陳夢元(1724年—1797年),字體齋,攸縣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舉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中進士。踰年即返鄉歸養,主淥江書院。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又赴京,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授翰林院檢討、武英殿纂修、三通館纂修、四庫全書處分校。與桐城姚姚鼐、休寧戴震、大興朱筠切磋討論,相以為重。在京先後居官十載,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復返鄉,先後主講常德朗江書院、邵陽濂溪書院、醴陵淥江書院、攸縣黃甲書院,以著述自娛,學者稱“體齋先生”。卒於鄉。有《春江詩文集》《闇齋初稿》《杓稿》《雙江別稿》等。 [9] 
一般認為陳夢元為淥江書院的首任山長。《淥江書院志》記載,陳夢元“兩主淥江書院,前後凡九年”。結合淥江書院的創建和正式開館時間,陳夢元首任淥江書院山長的時間為乾清隆二十年(1755年)從京城返鄉歸養期間。 [9] 

淥江書院相關詩文

清·陳夢元《漉上講舍賦雪》
昨夜長風號屋角,有雞不肯鳴喔喔。
今晨兩目拭昏眵,瞥見窗前玉出璞。
半學堂側檐成溜,兩池合之為一珏。
有時颺空飛細碎,仙子應手不堪琢。
鵠鷗鷳鶴俱粉本,畫苑一一神意邈。
一色不雜謂之醇,在彼空谷絕斑駁。
云乎水乎光上下,此為大素從其朔。
我來漉上誓洗心,未免淟涊煩以濯。
不掛一絲且逢場,四角防身似周幄。
天工一旦浴我德,回頭痛我腸胃濁。
諸法無垢亦無淨,天山雪山同一覺。
為返攸棹正怊悵,默禱何敢陟高嶽。
滯留兩日日又暮,我門寂寂無剝啄。
吁嗟乎司馬大夫,賦才安可作楣有。
辛夷房有藥授簡,金閨何人揮散卓。 [9] 

淥江書院文物價值

淥江書院的整體裝飾相對簡單,體現了文人建築獨特的清新與優雅。經過最新一輪的整修,書院的牆瓦都是素色的,只有門前門廊柱子上的黃藍色拱門可以看到學宮建築在過去的遺存樣式。據記載,過去的淥江書院主要建築都是紅色的。瓦當和主樓屋脊用黃色玻璃裝飾,主樓頂部用藍色裝飾,都是官式建築特有的色彩裝飾。在書院檐下的處理中,除了上面的拱門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其他都比較簡單。梁枋和其他結構沒有多餘的裝飾。就修繕後的書院而言,木雕處理只在方紋木隔窗和屋檐下鏤空的木牆中呈現出來。石雕以柱基和石獅為主,柱基上刻有線條,沒有其他圖案。垛頭的馬頭牆繪有泥塑,其中包括文人、墨寶、書籍等,也是文人建築的典型表現。淥江書院的裝飾樸素而不失典雅,簡單而不失實用,進取而不失穩重,充分體現了湖南人勤快樸實、積極進取、腳踏實地的精神品質。 [8] 

淥江書院文物保護

1986年,淥江書院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0] 
2013年3月5日,淥江書院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淥江書院所獲榮譽

2022年12月,淥江書院被株洲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公佈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11] 
2023年12月,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12] 

淥江書院旅遊信息

淥江書院地理位置

淥江書院位於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西山街道辦事處書院居委會。 [4] 

淥江書院開放時間

09:00—17:00 [4] 

淥江書院交通線路

醴陵市內乘公交1路、7路,至淥江書院站下車,即可到達淥江書院。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