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淤,漢語一級字 [4]  ,部首為氵,讀作yū,其本意為水中沉澱的泥沙。 [1]  [3] 
中文名
拼    音
[1] 
部    首
五    筆
IYWU
倉    頡
EYSY
鄭    碼
VSOT
注    音
部外筆畫
8
總筆畫
11
四角號碼
38133
統一碼
基本區 U+6DE4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形聲。從水,於( yú)聲。本義:水中沉澱的泥沙
silt
春夏乾燥, 少水時也, 故使河流遲, 貯淤而稍淺。 ——《漢書》
淤灘(淤泥形成的灘地);引淤肥田
泥沙沖積成的地帶
sludge
楚人種麥滿河淤,仰看浮槎棲古木。—— 宋· 蘇軾《河復》
-
動詞
將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窪地,令其沉澱以改良土壤
become silted up
陽武縣民 邢晏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鹼瘠薄,乞淤溉…以助興修。——《宋史·河渠志》
淤田(用水將淤泥引入農田);淤溉(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澱,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滯塞,不流通
silt up
淤,澱滓濁泥也。——《説文》。字亦作“閼”。
渠成而用溉注填閼之水。——《漢書·溝洫志》。注:“閼,讀與淤同…填閼,謂壅泥也。”
淤湧(淤塞的水流); 淤停(水淤積不流); 淤閼(堵塞。水流不通)
(參考資料: [2-3]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依據切,音飫。《説文》澱滓濁泥也。《玉篇》水中泥草。《杜篤·論都賦》畎瀆潤淤。
《揚子·方言》水中可居者曰洲,三輔謂之淤。
《廣韻》央居切《集韻》《韻會》《正韻》衣虛切,𠀤音於。義同。
《集韻》或從土作𡌧。通作閼。《通鑑》秦鑿涇水為渠,注塡閼之水。《集覽曰》閼,依據反。或作𡌧。通作淤。
與飫通。《馬融·廣成頌》擺牡班禽,淤賜犒功。《注》淤與飫同。 [2] 

方言彙集

1.粵語:jyu1 jyu2 jyu3
2.客家話:[台灣四縣腔] wu1 ji2 [梅州腔] j1 [海陸豐腔] wu1 ri2 [東莞腔] ji1 [寶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vu1 [客語拼音字彙] yi1
3.潮州話:餘3(飫)
4.贛語:üü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