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道夫魚

鎖定
下口鮎(學名:Hypostomus plecostomus),是甲鯰科下口鮎屬的一種魚類 [1]  [20]  ,俗稱清道夫魚 [2]  [6]  。該物種一般體長約28cm,最大可達50cm [5]  ;全身灰黑色或淡褐色,並佈滿黑色斑點 [2]  [12]  ;其身體被盾鱗包裹,體表粗糙 [12]  ,呈半圓筒形 [2]  ,口部帶有乳頭突,形成吸盤狀 [18]  ,背鰭和胸鰭發達 [11]  [18]  ,尾鰭細長 [2] 
下口鮎原產於以亞馬孫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南美洲全境 [11]  ,後被引入美國、孟加拉國、泰國、越南、菲律賓 [5]  、中國等地 [11]  ;其為底棲性魚類,棲息於水質清沏的山間河流或山脈間流的細流、佈滿泥沙的河岸附近 [6]  。下口鮎為雜食性魚類,以魚的糞便,藻類,小型甲殼動物,養分豐富的腐殖質,以及其他魚類的卵為食,“清道夫”之名也由此而來 [4]  [11]  。該物種出水後可以直接呼吸空氣 [5] 
下口鮎作為外來物種,因缺乏天敵且生存能力強,會對引進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10]  [18]  。在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該物種已經成為入侵物種的一種,受到當地政府的嚴重關注,並禁止有關的養殖、繁殖及貿易等相關行為 [23-25]  。而在中國廣東的珠江流域,下口鮎已呈氾濫之勢。自2015年起,廣東漁業管理部門展開了多次大規模的清理行動,每年捕殺的下口鮎約達10萬斤 [10] 
中文名
清道夫魚
拉丁學名
Hypostomus plecostomus [1]  [16] 
別    名
吸盤魚、琵琶魚、琵琶鼠魚 [14]  、清道夫、垃圾魚、怪魚 [2]  、鐵甲鯰魚 [6] 
外文名
suckermouth catfish [1]  、Sucking catfish、Sea hasar、Plecostomus、Janitor fish [9] 
動物界(Animalia) [1]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1] 
硬骨魚綱(Osteichthyes) [1] 
鮎形目(Siluriformes) [1] 
甲鯰科(Loricariidae ) [1] 
下口鯰屬(Hypostomus [1] 
下口鮎(Hypostomus plecostomus [1] 
分佈區域
原產於以亞馬孫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南美洲全境 [11]  ,後被引入美國、孟加拉國、泰國、越南、菲律賓 [5]  、中國等地 [11] 
命名者
Linnaeus, 1758 [1] 
棲息環境
底棲性魚類,棲息於水質清沏的山間河流或山脈間流的細流、佈滿泥沙的河岸附近 [6] 

清道夫魚動物學史

清道夫魚分類史

下口鮎這一物種最早出現於瑞典生物學家林奈(Linnaeus)在1754年對鱘屬(Acipenser)的分類描述中。四年後的1758年,林奈建立了新的分類單元,將這一物種命名為Acipenser plecostomus,並指出其棲息地為南美洲北部的蘇里南。1803年,法國自然學家拉塞佩德(Lacepède)確立了下口鯰屬(Hypostomus),並將該物種置於此屬中 [19] 

清道夫魚發現與命名

下口鮎的學名 Hypostomus plecostomus 源自拉丁語,其中 hypo 意為“下方”,stoma 意為“口”,pleco 意為“褶皺” [4]  。中文語境中,因下口鮎以魚的糞便、藻類以及養分豐富的腐殖質為食,又得名“清道夫” [11] 

清道夫魚形態特徵

下口鮎野生環境中最大體長可達50cm,一般體長約28cm [5]  ;全身灰黑色或淡褐色 [12]  ,並佈滿黑色斑點 [2]  ,身體呈半圓筒形 [2]  ,被盾鱗包裹,體表粗糙 [12] 
下口鮎的頭部扁寬,有兩個突出的眼睛和下位口腔,嘴位於頭部下側,側寬 [2]  ,口部具有鋭利的隆起口腹位,帶有乳頭突,形成吸盤狀。口盤的寬度類似於眼睛間的距離。唇部中等大小,內表面佈滿許多小乳突 [18] 
其背部呈淺弧形,腹部平直。身體覆蓋着多邊形的骨板,排列成行,胸部可能裸露或有小型的骨板,骨板分節排列 [16]  。背鰭和胸鰭發達,背鰭具有7根鰭梁 [11]  [18]  ,均具有1根棘 [8]  。尾鰭形狀為淺叉形,細長 [2] 
下口鮎 下口鮎
下口鮎口唇部 下口鮎口唇部

清道夫魚棲息環境

下口鮎為底棲性魚類,喜歡棲息於水質清沏的山間河流或山脈間流的細流、佈滿泥沙的河岸附近 [6]  ;更偏好於中性或鹼性稍硬、且溶解氧高的水體 [11]  ,pH值在6.2~8.2之間 [4]  ,最適宜其生存的水温為23~26℃ [11] 
河流中的下口鮎 河流中的下口鮎

清道夫魚分佈範圍

下口鮎原產於以亞馬孫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南美洲全境 [11]  ,主要分佈於60°W~51°W、12°N~25°S地理範圍之間 [4]  。後作為觀賞魚被引入美國,因棄養或逃逸在佛羅里達州和得克薩斯州的部分流域中均有分佈 [3]  [5]  ;此外被引入的國家和地區還有孟加拉國、泰國、越南、菲律賓等 [5] 
在中國,下口鮎為外來物種,是1990年作為觀賞魚由廣東從南美洲所引入的,分佈在廣西、海南 [11]  [13]  、廣東 [10]  、浙江 [21]  、湖北、四川、上海等地河流中 [22]  ,尤其在廣東的珠江水域中已呈氾濫之勢 [10]  ;另外,在中國台灣省宜蘭縣冬山河中,下口鮎也已成為當地優勢種羣 [22] 
下口鮎世界範圍分佈圖(GBIF) 下口鮎世界範圍分佈圖(GBIF) [26]

清道夫魚生活習性

清道夫魚食性與覓食

下口鮎為雜食性魚類,以魚的糞便,藻類,小型甲殼動物,養分豐富的腐殖質,以及其他魚類的卵為食 [11]  [4]  ,也能大量吞食其他魚類的魚苗 [12] 
成魚食量極大 [2]  ,其下頜有一吸盤,內有銼刀狀的利齒,能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啃食、刨削食物 [6] 

清道夫魚節律行為

下口鮎為夜行性魚類,一般白天會靜悄悄地隱蔽於水底陰暗處 [11]  ,以石頭、枯木為藏身之地 [6]  ;夜晚則異常活躍,會外出活動、覓食 [11] 

清道夫魚性格特點

下口鮎幼魚性情温和,而成魚則較為粗暴,有吞食其他小型魚類的傾向 [6]  。該物種對其他魚類表現“友善”,卻難以容忍同類與之共同生活 [7] 

清道夫魚其他特點

下口鮎脱離水體後,可以通過直接呼吸空氣來耐受低氧環境,但尚未有關於促進這種反應所需的氧氣水平的數據 [5] 

清道夫魚生長繁殖

清道夫魚生長特性

下口鮎的魚卵約經1~3天后孵化成仔魚,仔魚體形雖小,但可自行爬行覓食 [6]  。該物種生長迅速,大約在長到15cm時達到性成熟。其野外壽命為7~8年,水族箱中通常可活10~15年 [5] 

清道夫魚繁殖方式

下口鮎繁殖時,雄魚會在堤岸和底部沉積物中鑽洞,以創造出雌魚的產卵點。洞穴通常位於陡峭的斜坡上,一般為單一出口,但會有3~4個不同的隧道,平行於水面延伸0.9~1.2m [5]  。雌魚通常在早晨或黃昏產卵,產卵後,雌魚將雄魚射出的精液口含並送至卵的周圍,使卵自然受精 [4]  [6] 
該物種繁殖能力強,每次產卵量可達300~500粒,孵化率幾乎達到100% [11] 

清道夫魚人工養殖

飼養環境
用於養殖下口鮎的池塘,宜選擇通風良好、陽光充足、水源清潔的地點,底部平坦,具備便利的進水和排水條件。為了提高水質,應配備增氧設備,並使用生物肥料(如發酵雞糞、氨基酸、腐殖酸鈉)進行水質培肥 [15] 
苗種投放
下口鮎魚種來源通常為外購。在放養之前,需要對魚苗進行檢疫,檢查其體表和鰓絲是否有寄生蟲,並確保魚苗的體質健壯,體型良好 [15] 
日常管理
水質調控:在養殖過程中,要保持水質清新,透明度保持在30~40cm。每隔半個月使用光合細菌、小球藻和生物肥來調節水質。及時補充水源,隨時觀察魚類活動和水色變化。如果發現池水中輪蟲過多,要立即使用依維菌素進行消滅,以防止池水缺氧和泛池現象的發生 [15] 
投餵管理:下口鮎屬於偏肉食性的雜食性魚類,通常採用鯽魚全價人工配合餌料進行投餵。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投餵一次,投餵量約為魚體重的3%~5%。投餵量應根據氣温、水温、水質以及魚的攝食情況進行適當調整 [15] 
病害防治:養殖過程中採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每隔15天對整個池塘進行預防性噴灑,使用含有10%聚維酮碘0.3克/立方米的溶液。同時,每隔10天對魚羣進行抽樣檢查,通過顯微鏡檢查,及時發現疾病情況 [15]  。對於感染了鹼性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lcaligenes)的下口鮎,患魚表現出尾部黏液脱落,隨後尾部至腹部肌肉出血、潰爛,嚴重時甚至尾部腐爛而死亡。治療可採用頭孢噻肟、新黴素等抗生素 [12] 
起捕:起捕前3天,停止投餵飼料,讓下口鮎自然代謝,清空腸道殘留食物,以防止運輸期間代謝產物過多,增加耗氧量,導致死亡。在捕撈和運輸過程中,要求操作細緻,避免觀賞魚受傷。將其轉移到温室大棚後,立即使用聚維酮碘進行消毒,以防止魚體劃傷感染細菌 [15] 

清道夫魚主要價值

1893年,下口鮎開始作為觀賞魚的一種,出現在水族館貿易中;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該物種成為最常見的觀賞魚之一,因其在水族館貿易中非常受歡迎,80年代時,新加坡和香港已經用池塘人工養殖下口鮎。此外,因下口鮎以藻類為食,它們也被引入墨西哥的巴爾薩斯盆地,以控制大型植物和藻類 [5] 

清道夫魚危害與防治

清道夫魚生態危害

下口鮎一旦進入生態環境,由於其屬於外來物種,缺乏天敵且生存能力強,體型健壯,同時會捕食其他魚類的卵,會威脅引進地魚類的生存,破壞生態鏈,對引進地的生態環境造成破壞 [10]  [18]  。值得注意的是,下口鮎有打洞產卵的習慣,對湖岸和堤壩都會造成破壞,會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 [10] 
在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家,該物種已經成為入侵物種的一種,受到當地政府的嚴重關注,並禁止有關的養殖、繁殖及貿易等相關行為 [23-25]  。而在中國廣東的珠江流域、韓江流域、西江、北江、鑑江等主要水系,以及湛江赤坎水庫,均有下口鮎的存在,尤其珠江流域已呈氾濫之勢 [10] 

清道夫魚防治措施

禁止放流:中國農業農村部頒佈的《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規定》中,明確禁止放流包括下口鮎在內的,不符合生態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種 [10] 
加大清理力度:自2015年起,廣東漁業管理部門每年都展開多次大規模的清理行動,每年捕殺的下口鮎約達10萬斤 [10]  。中國台灣宜蘭地區發動了一場旨在拯救逐漸減少的土著魚類的清魚行動,重點針對下口鮎進行了清理 [2] 
商業化道路:下口鮎不適宜食用,但如果能將其製成某種動物飼料,走商業化道路,將會帶動更多人捕撈下口鮎 [10]  。哥斯達黎加的科研人員針對此思路,提出了一項方案,計劃通過捕獲下口鮎,並將其加工成動物食用飼料來達到清除該物種的目的 [17] 
參考資料
  • 1.    Hypostomus plecostomus  .ITIS[引用日期2024-03-30]
  • 2.    貴州省森林病蟲檢疫防治站;貴州省林業科學研究院.貴州林業有害生物 下:貴州科技出版社,2019:185-186
  • 3.    Pound K L, Nowlin W H, Huffman D G, et al. Trophic ecology of a nonnative population of suckermouth catfish (Hypostomus plecostomus) in a central Texas spring-fed stream[J].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2011, 90: 277-285
  • 4.    Hypostomus plecostomus, Suckermouth catfish : fisheries, aquarium  .FishBase[引用日期2024-03-30]
  • 5.    Suckermouth Catfish (Hypostomus plecostomus)  .FWS[引用日期2024-03-30]
  • 6.    黃守政,周仙.水族箱中的“清道夫魚:水產科技,1997
  • 7.    何文輝 張美瓊.家庭觀賞魚飼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53
  • 8.    王吉橋,趙興文.淡水養殖應用技術:東北大學出版社,2009:177
  • 9.    Hypostomus plecostomus (Linnaeus, 1758)  .COL[引用日期2024-03-30]
  • 10.    陳俊,楊金蘭.清道夫魚危害分析及處理對策探討:海洋與漁業,2020
  • 11.    李家樂,董志國,李應森.中國外來水生動植物:1,2007:57
  • 12.    徐贇霞,崔露文,趙良煒等.下口鮎爛尾病病原的分離與鑑定[J].河北漁業,2019,No.312(12):31-35+59
  • 13.    李海燕,黃茜春.下口鯰寄生單殖吸蟲中國一新紀錄屬及一新種和一新紀錄種的記述[J].大連海洋大學學報,2012,27(02):116-119.
  • 14.    李海燕,滿國波,陳文婷等.珠江水系外來魚類單殖吸蟲研究Ⅱ.清道夫鰓上單殖吸蟲中國二新紀錄屬[J].四川動物,2009,28(04):598-600
  • 15.    馬樹敏,竇燕婕,魏東.天津地區紅尾皇冠和下口鯰土池養殖試驗[J].科學養魚,2010,No.246(03):71-7
  • 16.    Weber C, Covain R, Fisch-Muller S. Identity of Hypostomus plecostomus (Linnaeus, 1758), with an overview of Hypostomus species from the Guianas (Teleostei: Siluriformes: Loricariidae)[J]. Cybium, 2012, 36(1): 195-227
  • 17.    Fonseca Hernández R G, Vargas Alpízar P. Estudio de factibilidad del aprovechamiento económico de una especie invasora Hypostomus plecostomus en el humedal de Caño Negro, Costa Rica[J]. 2018.
  • 18.    Saba A O, Rasli N F, Ismail A, et al. A Report on Introduced Amazon Sailfin Catfish, 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in Gombak Basin, Selangor, with Notes on Two Body Patterns of the Species[J]. Pertanika Journal of Trop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2020, 43(4)
  • 19.    Weber C, Covain R, Fisch-Muller S. Identity of Hypostomus plecostomus (Linnaeus, 1758), with an overview of Hypostomus species from the Guianas (Teleostei: Siluriformes: Loricariidae)[J]. Cybium, 2012, 36(1): 195-227
  • 20.    杜漢斌.鮎類養殖新技術: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240
  • 21.    水柏年,張盛龍,韓志強.系統魚類學:海洋出版社,2019:180
  • 22.    劉其根,汪建敏,何光喜.千島湖魚類資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60
  • 23.    Bangladesh to ban 'suckermouth catfish' as it threatens aquatic biodiversity. The Financial Express.2022-11-16.
  • 24.    The alien fish invading India's rivers and lakes. The Independent.2022-4-12.
  • 25.    Fish jerky, anyone? Business hopes to sell Mexico's 'devil fish' to Canadians as sustainable snack.CBC News.2018-7-24.
  • 26.    Hypostomus plecostomus (Linnaeus, 1758)  .GBIF[引用日期2024-05-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