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淟,漢語三級字 [2]  ,讀作淟(tiǎn),指污濁,骯髒。 [4] 
中文名
拼    音
tiǎn
部    首
五    筆
IMAW
倉    頡
ETBC
鄭    碼
VLEO
部外筆畫
8
總筆畫
11
注    音
ㄊㄧㄢˇ
四角號碼
35181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U+6DDF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淟tiǎn
◎〔淟涊(niǎn )〕a.污濁,卑劣,如“切淟淟之流俗。”b.熱風,悶熱,如:“温風淟淟。”c.軟弱,懦怯。 [3] 
詳細字義
◎ 淟 tiǎn
〈名〉
(1) 污垢,斑漬 [dirt]。
(2) 如:淟濁(污濁);淟然(污穢);
詞性變化
◎ 淟 tiǎn
〈動〉
(1) 沉淪;埋沒 [sink into]。 [3] 
(2) 如:淟汩;淟湎(沉湎濁流。亦指流俗)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廣韻》《韻會》《正韻》他典切,音腆。《博雅》淟涊,垢濁也。《楚辭·遠遊》切淟涊之流俗。
又汨沒也。《唐書贊》淟汨於隋。
又《集韻》多殄切,音典。義同。 [1]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ʰiæn˨˩˦ 日語讀音 NIGORU越南語 sượng đén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tien3 [梅縣腔] tien3 [海陸腔] tien3 [客英字典] tien3粵語 tin2潮州話 多嫣2(典)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