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淚痕

(1979年李文化執導電影)

鎖定
《淚痕》是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李文化執導的劇情片,由李仁堂謝芳主演,於1979年在中國上映。
該片講述了“四人幫”被打倒後,金縣的新任縣委書記朱克實在廣大羣眾支持下,排除重重阻力撥亂反正,為沉冤數年的老縣委書記曹毅昭雪平反,使全縣幹部羣眾如釋重負,全縣生產闊步前進的故事 [1] 
中文名
淚痕
出品公司
北京電影製片廠
發行公司
中國電影公司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導    演
李文化
編    劇
孫謙
馬烽
製片人
黃兆義
類    型
劇情
主    演
李仁堂
謝芳
片    長
114 分鐘
上映時間
1979年(中國)
對白語言
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淚痕劇情簡介

“四人幫”被打倒後,省裏派出一位新縣委書記朱克實來金縣工作。當時金縣代理書記秦剛正在醫院養病,縣委的實際工作由縣委辦公室主任張偉和縣委副書記許飛雄等人主持。朱克實到金縣後,秦剛馬上從醫院出來交接了工作,可是以張偉為首的幫派小集團卻不甘心交出實權,他們故意設下一項龐大的土石嶺工程,以便纏住朱克實的手腳,使他不能開展正常工作。有多年基層工作經驗的朱克實瞭解到土石嶺工程既費財力又費人力,且不能馬上受益,很不受羣眾歡迎,起碼不適宜在此時興建,提議讓工程下馬。但是,他的意見遭到許飛雄的反對,雙方矛盾正式展開。朱克實還了解到,原縣委書記曹毅的自殺案有可疑之處。曹毅在“文革”中自殺,妻子孔妮娜瘋癲多年,獨生幼子曹堅堅流落街頭,被“牛鬼蛇神”陶陶樂收養。朱克實從陶陶樂和一些羣眾處發現情況非常複雜,根據黨中央的幹部政策,他恢復了原公安局長呂明遠的職務,兩人互相配合展開調查。他們首先查明縣水利技術員魏新的妻子——縣醫院大夫蘇婉並非死於車禍,而是被張偉等人殺人滅口。在朱克實啓發下,魏新明白了妻子的遺言,從照相簿裏找到了曹毅的死亡鑑定書,證明曹毅是被張偉、許飛雄等人害死。張偉得知罪行暴露,畏罪自殺。朱克實為曹毅平反昭雪,孔妮娜也結束了五年裝瘋的痛苦生活,與兒子歡聚 [2] 

淚痕演職員表

淚痕演員表

淚痕職員表

製作人 黃兆義
導演 李文化
副導演(助理) 都鬱
編劇 孫謙馬烽
攝影 吳生漢、陳偌羣
配樂 陸祖龍、時樂濛
剪輯 邵養珍
道具 王振革、高恕
美術設計 莫克展
造型設計 邵傑
服裝設計 弓佔經
燈光 楊永純
錄音 鄭春雨
佈景師 王國文(置景)、王新國(繪景)
展開
音響
劉萬福
特技美術
馬傑生
特技攝影
李再春
編輯
張翠蘭
獨唱
李谷一
演奏
新影樂團
指揮
趙寶昌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2] 

淚痕角色介紹

  • 朱克實
    演員 李仁堂

    金縣新任縣委書記,出身於農村,具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他樸實,充滿鄉土氣息,嫉惡如仇,富有人情味,心中裝着人民疾苦;有敏鋭的眼光、博大的胸懷,工作作風踏實,堅持原則,又十分注意黨的政策、團結同志,在與幫派分子的鬥爭中百折不撓。

  • 孔妮娜
    演員 謝芳

    金縣前任縣委書記曹毅的妻子,原農機廠技術員,印尼華僑。她滿懷着建設祖國的憧憬從海外歸來,把學到的一切獻給祖國,勤勤懇懇地為革命工作。可是,“文革”期間,曹毅被打成“反革命”,遭毒陷害含冤而死;她成了“特務”和“反革命”家屬。為了活下去為丈夫申冤,她不得不裝瘋五年,但在艱難的環境下仍然做出了特殊貢獻。

  • 呂明遠
    演員 楊威

    原為金縣公安局長,在“文革”中“靠邊站”。他細心、老練,雖“不在其位”卻“仍謀其政”,早就洞悉土石嶺水庫工程是“四人幫”的幫派分子給朱克實設計好的圈套。朱克實決定工程下馬,使他重新燃起希望並決定出山。官復原職後,他與朱密切配合,對曹毅案展開調查。

  • 張偉
    演員 邵萬林

    縣委辦公室主任,隱蔽很深的“四人幫”幫派頭頭。陰險狡猾,兩面三刀,口是心非,心狠手毒,城府頗深。本來一直躲在幕後,直到木村經濟問題暴露後,他才露出猙獰的真面目,給手下佈置“丟車保帥”、承認經濟問題不露政治問題的戰略退卻方案。

  • 許飛雄
    演員 方輝

    金縣的縣委副書記,在“文化大革命”中靠充當反革命政治打手起家,是幫派的骨幹分子。他兇狠、驕橫、霸道,在縣委會議上公開與朱克實發生衝突。

  • 鄒小山
    演員 許福印

    水泉大隊支書,從部隊復員時,對人很和氣,勞動也好,在曹毅領導搞水泉水庫時,還當過勞動模範。可是,他一味盲從上級,深更半夜還要出去抓“走資本主義道路”的人,打起人來更是六親不認。但是他本質是好的,而且知錯能改。

  • 姜大牛
    演員 金風

    木村的老貧農,樸實善良,懷念並感激曹毅給他們生產、生活帶來過的好處,偷偷燒紙錢祭奠死去的曹毅。因為懷疑新來的縣委書記朱克實同許飛雄是一路貨,所以一開始對朱相當冷淡。

  • 章洛林
    演員 茂路

    水泉大隊老社員,曾跟着曹毅建設水庫,但是因為曹被打成反革命,工程下馬,他心中不服,也就不願聽從大隊支書鄒小山的指派去為土石嶺水庫打前站。後來,因為他把自己買的甕讓給別人,被鄒小山認為是投機倒把。

  • 尤裕後
    演員 張勤

    金縣的革委副主任。在政治上患了“軟骨病”,見風使舵,立場不堅定,雖然明知以張偉、許飛雄為首的一夥“四人幫”的幫派分子為非作歹,貪污腐敗,卻賣身投靠,為虎作倀。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2]  [3]  [4]  [5-7] 

淚痕音樂原聲

曲名
作詞
作曲
《心中的玫瑰》
喬羽
陸祖龍、時樂濛 [8] 

淚痕幕後花絮

  • 該片最初確定是由趙明執導,但影片尚未開拍,趙明就出了車禍,於是改由李文化執導 [9] 
  • 為了扮演好朱克實這個角色,李仁堂跑了山西七個縣,和好幾位“土”書記交了朋友,注意觀察他們的言變舉止 [3] 

淚痕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獲獎獎項
獲獎方
備註
1980年
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優秀故事片獎
《淚痕》
獲獎 [10] 
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影片
《淚痕》
獲獎
最佳男演員
李仁堂
獲獎 [11] 
第一屆文匯電影獎
最佳男主角
李仁堂
獲獎 [10] 

淚痕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淚痕》的劇本原名叫《新來的縣委書記》,是北影廠向山西作家孫謙、馬烽組的稿。稿件組來後,雖然得了廠內的讚揚,但當時外國影片大量湧入,北影廠的一些同志擔心該片拍出來後沒人看,建議項目下馬。這時,北影廠的領導堅持為八億農民服務的方向,排除眾議把片子推上去 [3] 
二度創作
劇照和海報
劇照和海報(5張)
拿到文學劇本後,北影廠領導、編劇和導演一起研究了劇本,對於分鏡頭本取得共識:劇本寫的是縣委書記如何發揚革命傳統,大興實事求是之風,不能搞成公案戲,必須嚴格按照劇本提供的線索向生活的縱深開掘,但創作分鏡頭本也不能依葫蘆畫瓢,必須進行二度創作 [3] 
在此基礎上,導演李文化確定了創作原則:要表現主人公朱克實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但不能一頭扎進案子裏;要寫好幾個農民和幾個幹部,不能讓朱克實當光桿司令。雖然曾考慮過影片可以拍得散文化一些,但李文化認為,中國觀眾希望電影有戲劇衝突,故事有懸念才能讓他們坐得住。至於影片如何設置“懸念”,他決定緊緊抓住中心事件“曹毅之死”。原劇本前半段還有一段“嚴修文翻案”的重要劇情,為了適應觀眾的觀賞習慣,防止劇情鬆散,他和編劇再三討論後,決定刪除嚴修文這條線,在分鏡頭本中將相關人物合併,以便使事件更集中 [3] 
在具體設置影片的“總懸念”上,當時有人建議影片以蘇婉自殺開頭以引起觀眾興趣。李文化認為這個方法固然有可取之處,但觀眾注意力應該放在朱克實怎樣恢復共產黨的傳統、大興實事求是之風上,而非“誰是真兇”的情節中。主創人員討論再三,決定把戲放在曹毅妻子孔妮娜身上,把“孔妮娜發瘋之謎”作為貫穿始終的懸念,引出曹毅案件,而解開這個謎,也就找到了解決曹毅案件的鑰匙 [3] 
角色塑造
在朱克實扮演者的人選上,編劇和導演一致認可李仁堂,因為他出身地方劇團,經常下鄉,做過農村工作,氣質與朱克實相近。在表演方面,主創人員與演員進行了研究,確定要牢牢抓住一個“土”字,表演的原則是:真實、生活、自然、質樸、含蓄。為了襯托朱克實的“土”味,在造型上,主創人員為他設計了介於光頭到寸發之間的髮型,服裝是洗得發白、袖邊磨飛了的幹部服,裏邊是白土布對襟上衣,腳上是粗線襪子圓口布鞋,還設置了小煙袋這個道具,幫演員找感覺 [3] 

淚痕影片評價

該片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在展示廣闊的生活畫面,概括一個歷史階段的複雜鬥爭時,脈絡清楚,有條不紊,顯示了編導的藝術功力和雄厚的生活基礎。該片的藝術力量還在於敢正視現實,不迴避生活中的矛盾 [7]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名譽會長羅藝軍評)
該片的題材無奇特之處,如果處理得不高明,很容易流於老套,但該片卻在一般化的題材中做了深入的開掘,在創作手法上起伏跌宕,迂迴曲折,因而自始至終如磁石般地吸引觀眾。該片設置的懸念和影片的主題及其確立的主要矛盾緊緊相連,體現了編導的高明之處。在人物語言方面,創作者提煉出具有濃郁生活氣息、鮮明個性特徵的人物語言,使它真正成為刻劃人物性格的強有力的手段。該片的細節描寫獨特、經過精心選擇,所以使人感到深刻、動人 [4]  (《電影評介》評)
參考資料
  • 1.    《淚痕》劇情  .1905電影網[引用日期2019-03-27]
  • 2.    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資料館編.中國影片大典 故事片·戲曲片 1977-1994:中國電影出版社,1996.02:53
  • 3.    李文化,都鬱.《淚痕》導演藝術談[J]電影,1980(10):19-27
  • 4.    章文.《淚痕》藝術特色三題[J]電影評介,1980(2):2-3
  • 5.    高歌今.華子良和孔妮娜[J]電影藝術,1980(2):45-46
  • 6.    李文化,張翠蘭.新的課題 新的嘗試--影片《淚痕》的創作體會[J]電影創作,1980(4):84-87
  • 7.    藝軍.談《淚痕》的人物塑造[J]複印報刊資料(電影研究),1980(3):25-26
  • 8.    喬羽, 陸祖龍, 時樂蒙. 心中的玫瑰 電影《淚痕》插曲[J]. 電影評介, 1980(2):33.
  • 9.    都鬱.《淚痕》攝製札記(散文)[J]汾水,1980(2):49-51
  • 10.    中國電影協會編纂.中國電影年鑑1981:中國電影出版社,1982.06:273、289
  • 11.    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獲獎名單  .中國電影家協會[引用日期2020-03-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