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淑妃

(中國古代妃嬪稱號之一)

鎖定
淑妃,古代高位妃嬪稱號之一。
三國魏明帝始置,位視相國,爵比諸侯王, 在貴嬪下淑媛上。
晉沿置,為九嬪之首,位視九卿。南齊亦置。
隋煬帝以淑妃為三夫人之一,秩正一品。
唐代以後改為四夫人之次,秩正一品。
宋沿置。 金亦置淑妃,視正一品。 [1] 
、清無特定位分,只在賜封號“淑”且同時為妃位的時候出現。
歷史上首位被封淑妃的為晉武帝淑妃公孫氏。
中文名
淑妃
性    質
古代高位妃嬪稱號之一,四妃之一
起    源
曹魏
歷    時
魏晉南北朝始置,直至清代
首位妃嬪
歷史上首位被封淑妃的為晉武帝淑妃公孫氏
地    位
在貴嬪下淑媛上->九嬪之首->三夫人之一->四夫人之次

淑妃歷史沿革

魏晉南北朝始設,為九嬪(淑妃、淑媛、淑儀、修華、修容、修儀、婕妤、容華、充華)之首,次於三夫人(貴嬪、夫人、貴人),地位相當於外官中的相國,此後長期沿用。
唐代建制中,為四妃(又稱四夫人、即貴妃,淑妃,德妃,賢妃)中的第二等,位於九嬪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二十七世婦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八十一御女(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之上,唐玄宗時一度廢除,改為三妃(惠妃麗妃華妃)。直到宋代仍沿用。
明、清朝無此特定封號,只在妃嬪位居妃位時的情況下,有可能被賜“淑”字作為封號。

淑妃列位淑妃

列位淑妃
朝代
君主
名稱
稱號
備註
晉武帝
劉媛
劉淑妃 [2] 
-
公孫氏
公孫淑妃
晉惠帝時進貴人 [3] 
晉惠帝
謝淑妃 [4] 
-
宋文帝
潘氏
-
殷氏(殷修華
長寧園淑妃
原為修華,追贈長寧園淑妃 [6] 
齊太祖
張氏
-
齊世祖
張氏
齊高宗
管氏
管淑妃 [9] 
梁簡文帝
範氏
北齊後主
馮淑妃
北齊滅亡後成為北周代王宇文達的妾,自殺 [11-13] 
唐高宗
蕭氏
-
唐玄宗
皇甫氏(皇甫德儀
皇甫淑妃
原為德儀,追贈淑妃 [16] 
唐肅宗
張氏(張皇后
張淑妃
後立為皇后 [17] 
唐德宗
王氏
唐順宗之母,後立為皇后,諡號昭德皇后 [18] 
唐武宗
王氏
-
唐懿宗
郭氏
唐昭宗
何氏
何淑妃
後立為皇后,諡號積善皇后 [21] 
後唐莊宗
韓氏
元配 [22] 
後周太祖
楊氏
為郭威第二任妻子,郭威建立後周,追贈她為淑妃 [34] 
前蜀高祖
徐氏
徐淑妃
宋真宗
楊氏
撫養宋仁宗,被追諡為章惠皇后 [23] 
宋仁宗
董氏
原為充媛,追贈淑妃,後又追贈貴妃 [24] 
宋神宗
張氏
原為婉容,追贈淑妃 [25] 
宋度宗
楊氏
宋端宗趙昰之母 [26] 
金陵王
完顏蒲剌
完顏淑妃
封靜樂縣主,同淑妃位
完顏習捻
完顏淑妃
封靜樂縣主,同淑妃位
完顏師姑兒
完顏淑妃
-
金宣宗
王氏
王淑妃
金哀宗完顏守緒之母,後進封元妃,死後諡為明惠皇后
明太祖
李氏
-
明仁宗
王氏
諡為貞惠淑妃,殉葬 [28] 
明宣宗
焦氏
焦淑妃
諡為莊靜淑妃,殉葬 [29] 
明英宗
高氏
諡為莊靜安榮淑妃 [30] 
明憲宗
紀氏
明孝宗朱祐樘之母,諡為恭恪莊僖淑妃,後諡為孝穆慈慧恭恪莊僖崇天承聖純皇后,即為孝穆皇后
明睿宗
王氏
興王淑妃,追尊
明世宗
張氏
-
明穆宗
秦氏
淑妃 [32] 
-
清太宗
姓不詳,名巴特瑪璪
衍慶宮淑妃
原嫁給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為妻,稱竇土門福晉,後改嫁皇太極,為崇德五宮之一,諡為康惠淑妃 [33] 
清遜帝
淑妃
後離婚
參考資料
  • 1.    俞鹿年.中國官制大詞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21
  • 2.    《晉起居注》:泰始三年,使使持節兼五官中郎將、宗正丞司馬恢拜崇陽園妾李琰為修華,王宣為修容,徐琰為修儀,吳淑為婕妤,趙○為充華。九年,有司奏﹕《禮》,唯皇后聘以穀圭,無妾媵設玉之制。詔曰拜授可依魏氏故事。十年,上臨軒,使持節兼太常、洛陽令司馬啟拜采女胡芳為貴嬪,又使使持節兼御史中丞、太子舍人司馬誕拜采女劉媛為淑妃,臧曜為淑媛、芳為淑儀,逵粲為修華,陳○為修容。
  • 3.    《全晉文 卷七》:公孫淑妃進貴人詔(元年)峻陽園淑妃公孫,明識貞粹,今進位為貴人。
  • 4.    《全晉文 卷七》嚴可均輯,謝玖進位淑妃詔(元康五年):才人謝玖,進為淑妃。(《御覽》一百四十五引《晉起居注》。)
  • 5.    《南史·卷十一·列傳第一》:潘淑妃者,本以貌進,始未見賞。帝好乘羊車經諸房,淑妃每莊飾褰帷以候,並密令左右以鹹水灑地。帝每至户,羊輒舐地不去。帝曰:“羊乃為汝徘徊,況於人乎!”於此愛傾後宮。
  • 6.    《宋書卷七十九·列傳第三十九》:誕母殷、妻徐,並自殺。追贈殷長寧園淑妃。
  • 7.    《南齊書·卷三十五·列傳第十六》◎高帝十二王……高帝十九男:昭皇后生武帝、豫章文獻王嶷……張淑妃生江夏王鋒、河東王鉉;李美人……
  • 8.    《南齊書·卷四十·列傳第二十一》:武帝二十三男:穆皇后生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子良;張淑妃生廬陵王子卿、魚復侯子響
  • 9.    《南齊書卷五十·列傳第三十一》:明帝十一男:敬皇后生東昏侯寶卷,江夏王寶玄,鄱陽王寶寅,和帝;殷貴嬪生巴陵隱王寶義,晉熙王寶嵩;袁貴妃生廬陵王寶源;管淑妃生邵陵王寶攸;許淑媛生桂陽王寶貞。餘皆早夭。
  • 10.    《南史 卷八十 列傳第七十》 :溧陽主與其母範淑妃東向坐。上聞絲竹,悽然下泣。景起謝曰:「陛下何不樂?」上為笑曰:「丞相言索超世聞此以為何聲?」景曰:「臣且不知,豈獨超世。」上乃命景起舞,景即下席應弦而歌。上顧命淑妃,淑妃固辭乃止。
  • 11.    《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馮淑妃名小憐,大穆後從婢也。穆後愛衰,以五月五日進之,號曰“續命”。慧黠能彈琵琶,工歌舞。後主惑之,坐則同席,出則並馬,願得生死一處。命淑妃處隆基堂,淑妃惡曹昭儀所常居也,悉令反換其地。
  • 12.    《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及帝遇害,以淑妃賜代王達,甚嬖之。淑妃彈琵琶,因絃斷,作詩曰:“雖蒙今日寵,猶憶昔時憐。欲知心斷絕,應看膠上弦。”
  • 13.    《北史·卷十四·列傳第二》:達妃為淑妃所譖,幾致於死。隋文帝將賜達妃兄李詢,令著布裙配舂。詢母逼令自殺。
  • 14.    《舊唐書·列傳第三十六·高宗中宗諸子》:蕭淑妃生許王素節。
  • 15.    《唐故淑妃玉真觀女道士楊尊師(真一)墓誌銘》:尊師諱真一,字真一,弘農人也。
  • 16.    《唐故德儀贈淑妃皇甫氏神道碑》:淑妃諱某,姓皇甫氏,其先安定人也。惟卨封商,於赫有光,伊元祖樹德,於今不忘。必宋之子,莫之與比,伊清風繼代,惠此餘美。夫其系緒蕃衍,紱冕所興,列為公侯,古有皇父充石,則其宗可知也。夫其體元消息,經術之美,刊正帝圖,中有元晏先生,則其家可知矣。嗟乎!我有奕葉,承權輿矣;我有微猷,展肅雍矣。積羣玉之氣,自對白虹之天;生五色之毛,不離丹鳳之穴。曾祖烜,皇朝宋州刺史。祖粹,皇朝越州刺史都督諸軍事。父日休,皇朝左監門衞副率。妃則副率府君之元女也,粵若襁褓,體如冰雪,氣象受於天和,詩禮傳乎胎教。故列我開元神武之嬪御者,豈易其容止法度哉?今上昔在春宮之日,詔詰良家女,擇視可否,充備淑哲。太妃以內秉純一,外資沈靜,明珠在蚌,水月鮮白,美玉處石,崖崖津潤,結襦而金印相輝,同輦而翠旗交影。由是恩加婉順,品列德儀。雖掖庭三千,爵秩十四,掩六宮以取俊,超羣女以見賢,豈渥澤之不流,曾是不敢以露才揚已,卑以自牧而已。夫如是,言足以厚人倫、化風俗,彌縫坤載之失,夾輔元亨之求。嗚呼!彼蒼也常與善,何有初也?不久好奈何?況妃亦既遘疾,怙如慮往。上以之服事最舊,佳人難得,送藥必經於御手,見寢始迥於天步。月氏使者,空説返魂之香;漢帝夫人,終痛歸來之像。以開元二十三年歲次乙亥十月癸未朔,薨於東京某宮院,春秋四十有二。嗚呼哀哉!望景向夕,澄華微陰,風驚碧樹,霧重青岑。天子悼履綦之蕪絕,惜脂粉之凝冷,下麟鳳之銀牀,到梧桐之金井。嗚呼哀哉!厥初權殯於崇政裏之公宅,後詔以某月二十七日己酉,卜葬於河南縣龍門之西北原,禮也。制曰:“故德儀皇甫氏,讚道中壺,肅事後庭,孰雲疾疢,奄見凋落?永言懿範,用愴於懷,宜登西妃之列,式旌六行之美。可冊贈淑妃。
  • 17.    《舊唐書·卷五十二·列傳第二》:肅宗即位,冊為淑妃。贈父太僕卿去逸左僕射,母竇氏封義章縣主,姊李曇妻封清河郡夫人,妹師師封郕國夫人。乾元元年四月,冊為皇后。弟駙馬都尉清加特進、太常卿,同正,封范陽郡公。
  • 18.    《舊唐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二》:德宗昭德皇后王氏,父遇,官至秘書監。德宗為魯王時,納後為嬪。上元二年,生順宗皇帝,特承寵異。德宗即位,冊為淑妃。貞元二年,妃病。十一月甲午,冊為皇后,是日崩於兩儀殿。臨畢,素服視事。既大殮成服,百僚服三日而釋,用晉文明皇后崩天下發哀三日止之義,上服凡七日而釋。諡曰昭德。初,令兵部侍郎李紓撰諡冊文。既進,帝以紓文謂皇后曰"大行皇后"非禮,留中不出。詔翰林學士吳通玄為之,通玄又云"諮后王氏",議者亦以為非。知禮者以貞觀中岑文本撰文德皇后諡冊曰"皇后長孫氏",斯得之矣。五月,葬于靖陵。後母郕國夫人鄭氏請設祭,詔曰:"祭筵不可用假花果,欲祭者從之。"自是宗室諸親,及李晟、渾瑊、神策六軍大將皆設祭。自啓攢後,日數祭,至發引方止。宰臣韓滉為哀冊。又命宰相張延賞、柳渾撰《昭德皇后廟樂章》,既進,上以詞句非工,留中不下,令學士吳通玄別撰進。初,後為淑妃,德宗贈後父遇揚州大都督,遇子果眉州司馬,甥侄拜官者二十餘人。永貞元年十一月,徙靖陵,祔葬於崇陵。
  • 19.    《全唐文 卷0076》::“門下:禮重內朝,國有彝制,德既備於宮壺,位宜峻其等威。婕妤王氏劉氏,並體坤順之德,循姆師之訓,齊莊之禮,淑慎有儀,揚懿軌於中闈,表柔明於《內則》。惠流宸禁,芳靄椒塗,慕辭輦之志,宏逮下之德。宜極寵數,以彰徽猷,必能重正閫儀,助修陰教,無愧於女宗之誡,國風之《詩》。王氏可淑妃,劉氏可賢妃。仍並令所司擇日,備禮冊命。主者施行。”
  • 20.    《新唐書 列傳第二》:懿宗淑妃郭氏,幼入鄆王邸。宣宗在位,春秋高,惡人言立太子事。王以嫡長居外宮,心常憂惴。妃護侍左右,慰安起居,終得無恙。生女未能言,忽曰:“得活。”王驚異之。及即位,以妃為美人,進拜淑妃。 女為同昌公主,下嫁韋保衡。保衡處內宅,妃以主故,出入娛飲不禁,是時譁言與保衡亂,莫得其端。僖宗立,保衡緣它罪為人所發,且污舊謗,卒貶死。妃猶處禁中。黃巢之難,天子出蜀倉卒,妃不及從,遂流落閭里,不知所終。
  • 21.    《舊唐書·卷五十二·列傳第二》:昭宗積善皇后何氏,東蜀人。入侍壽王邸,婉麗多智,特承恩顧,生德王、輝王。昭宗即位,立為淑妃。乾寧中,車駕在華州,冊為皇后。國家自乾符已後,盜滿天下,妖生九重,宮廟榛蕪,奔播不暇。景福之際,奸臣內侮,後於蒙塵薄狩之中,嘗膳禦侮,不離左右。左關、右輔之幸,時事危迫,後消息撫御,終獲保全。自岐下還京,崔胤盡誅黃門宦官,每宣諭宰臣,但令宮嬪來往。是時國命奪於朱氏,左右前後,皆是汴人,宮中動息,雖纖芥必聞於朱全忠。宮人常懷惴怵,帝后垂泣相視。天祐初,全忠逼遷輿駕,東幸洛陽。其年八月,昭宗遇弒。翌日,宰相柳璨、獨孤損等詐宣皇后令雲:"帝為宮人害,輝王祚宜升帝位。"仍尊後為皇太后。遭罹變故,迫以兇威,宮中哭泣,不敢聲聞於外。明年十二月,全忠將僣位,先行九錫,然後受禪。全忠牙將蔣玄暉在洛陽宮知樞密,與太常卿張廷範私議雲:"山西、河北未平,禪代無利,請俟蕩定。"欲有諮諫。宣徽副使趙殷衡素與張、蔣不協,且欲代知樞密事,因使於梁,誣告雲:"玄暉私於何太后,相與盟詛,誓復唐室,不欲王受九錫。"全忠大怒,即日遣使至洛陽,誅玄暉、廷範、柳璨等,太后亦被害於積善宮,又殺宮人阿秋、阿虔,仍廢太后為庶人。
  • 22.    《舊五代史 伊德妃傳》:莊宗皇帝嫡夫人韓氏,後為淑妃。伊氏為德妃。契丹入中原,石氏乞降,宰相馮道奉尊冊,契丹主大張宴席,其國母后妃列坐同宴,王嬙、蔡姬之比也。
  • 23.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楊淑妃,益州郫人。祖瑫,父知儼,知儼弟知信,隸禁軍,為天武副指揮使。妃年十二入皇子宮。真宗即位,拜才人,又拜婕妤,進婉儀,仍詔婉儀升從一品,位昭儀上。帝東封、西祀,凡巡幸皆從。章獻太后為脩儀,妃與之位幾埒。而妃通敏有智思,奉順章獻無所忤,章獻親愛之。故妃雖貴幸,終不以為己間,後加淑妃。真宗崩,遺制以為皇太妃。 始,仁宗在乳褓,章獻使妃護視,凡起居飲食必與之俱,所以擁佑扶持,恩意勤備。及帝即位,嘗召其侄楊永德見禁中,欲授以諸司副使。妃辭曰:「小兒豈勝大恩,小官可也。」更命為右侍禁。 章獻遺誥尊為皇太后,居宮中,與皇帝同議軍國事。閤門趣百僚賀,御史中丞蔡齊目台吏毋追班,乃入白執政曰:「上春秋長,習知天下情偽,今始親政事,豈宜使女後相繼稱制乎?」乃詔刪去遺誥「同議軍國事」語,第存後號。奉緡錢二萬助湯沐,後名其所居宮曰保慶,稱保慶皇太后。 景祐三年,無疾而薨,年五十三。殯於皇儀殿。帝思其保護之恩,命禮官議加服小功。 初,仁宗未有嗣,後每勸帝擇宗子近屬而賢者,養於宮中,其選即英宗也。英宗立,言者謂“禮慈母於子祭,於孫止”,請廢后廟,瘞其主園陵。英宗弗欲遽也,下有司議,未上,會帝崩,遂罷。後父祖皆累贈至一品,知信贈節度使。知信子景宗,見外戚傳。
  • 24.    《皇宋十朝綱要 卷第四 仁宗》:貴妃董氏,嘉祐四年,自御侍、縣君為貴人。五年五月,進美人。固辭,請回授其父一官,許之。六年七月,進婕妤。九月,進充媛。是月卒,贈淑妃。元符三年四月,贈貴妃。生莊謹(此處有誤,應為莊儼)大長公主、莊齊大長公主、賢懿恭穆大長公主。
  • 25.    《皇宋十朝綱要 卷第八 神宗》:淑妃張氏 初為御侍。熙寧二年四月,封仁壽縣君。三年正月,進才人。元豐八年四月,進婕妤。元符三年正月,進婉容。崇寧五年九月卒,贈淑妃,諡曰懿靜。生賢恪長公主。
  • 26.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 楊淑妃,初選入宮為美人。鹹淳三年,進封淑妃。推恩親屬幼節等三十四人進秩有差。生建國公昰。昰走温州,又走福州。眾推為主,冊妃為太后;封弟昺衞王。昺,修容俞氏所生也。 景炎二年,大軍圍昰於海上。明年四月,昰卒,昺代立。祥興春二月,昺投海死,妃聞之大慟,曰:“我艱關忍死者,正為趙氏祭祀尚有可望爾,今天命至此,夫復何言!”遂赴海死。其將張世傑葬之海濱。
  • 27.    《明史》(卷一百一十三·后妃一):“淑妃李氏,壽州人。父傑,洪武初,以廣武衞指揮北征,卒於陣。十七年九月,孝慈皇后服除,冊封淑妃,攝六宮事。未幾,薨。寧妃郭氏,濠人郭山甫女[……]後封寧妃。李淑妃薨,妃攝六宮事。”
  • 28.    《勝朝彤史拾遺記·卷二》成祖以十六妃葬長陵,中有殉者。仁宗殉五妃,其餘三妃以年終,別葬金山。興熙元年七月,宣宗追諡皇庶母貴妃郭氏,諡“恭肅”;淑妃王氏,諡“貞惠”;麗妃王氏,諡“惠安”;順妃譚氏,諡“恭僖”;充妃黃氏,諡“恭靖”;其郭妃、二王妃,即永樂二十三年十月所冊立者。
  • 29.    《明史 后妃傳》:正統元年八月,追贈皇庶母惠妃何氏為貴妃,諡端靜;趙氏為賢妃,諡純靜;吳氏為惠妃,諡貞順;焦氏為淑妃,諡莊靜;曹氏為敬妃,諡莊順;徐氏為順妃,諡貞惠;袁氏為麗妃,諡恭定;諸氏為淑妃,諡貞靜;李氏為充妃,諡恭順;何氏為成妃,諡肅僖。冊文曰:“茲委身而蹈義,隨龍馭以上賓,宜薦徽稱,用彰節行。”蓋宣宗殉葬宮妃也。
  • 30.    《明武宗毅皇帝實錄•卷七十二》正德六年二月十日○英廟淑妃高氏薨,妃南京上元縣人,宣德癸丑選侍英宗皇帝,天順丁丑冊封淑妃,生一子是為秀懷王,年八十有二而薨,輟朝五日,祭葬如制,諡曰莊靖安榮
  • 31.    《世宗肅皇帝實錄·卷二百五十八》嘉靖二十一年二月十二日○建春祈大齊於朝天宮,三日夜,上敕禮部未封御氏二,各封妃,張氏封淑妃,馬氏封貞妃,今月二十八日發冊行禮
  • 32.    《明穆宗實錄》:隆慶四年二月 ○甲子,上御皇極殿傳制,遣公朱希忠,侯吳繼爵,駙馬都尉許從誠,伯杜繼宗、李銘、陳景行持節;大學士李春芳、高拱、陳以勤、張居正、趙貞吉,尚書殷士儋捧冊,封魏氏為英妃,秦氏為淑妃,李氏為德妃,劉氏為莊妃,董氏為端妃,馬氏為惠妃。
  • 33.    王冕森.《清代后妃雜識》.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22:173
  • 34.    《新五代史·卷十九·周家人傳第七》:淑妃楊氏,鎮州真定人也。父弘裕,真定少尹。妃幼以色選入趙王宮,事王熔。熔為張文禮所殺,鎮州亂,妃亦流寓民間,後嫁里人石光輔。居數年,光輔死。太祖柴夫人卒,聞妃有色而賢,遂娶之為繼室。太祖方事漢高祖於太原,天福中妃卒,遂葬太原之近郊。太祖即位,廣順元年九月,追冊為淑妃。拜妃弟廷璋為右飛龍使,廷璋辭曰:“臣父老矣,願以授之。”太祖曰:“吾方思之,豈忘爾父邪!”即召弘裕,弘裕老不能行,乃就其家拜金紫光祿大夫、真定少尹。太祖崩,葬嵩陵,一後三妃皆當陪葬,而太原未克,世宗詔有司營嵩陵之側為虛墓以俟。顯德元年,世宗已敗劉旻於高平,遂攻太原,太原閉壁被圍,乃遷妃喪而葬之。
  • 35.    《十國春秋·前蜀四》:翊聖皇太妃徐氏,耕次女也。高祖時進位淑妃,宮中稱為花蕊夫人,亦曰小徐妃。光天元年夏六月,尊為皇太妃。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