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淄河

鎖定
淄河,山東省中部渤海南部萊州灣入海河流小清河的支流。發源于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東部,流經淄博市博山區、淄川區及青州市(界河)、臨淄區、廣饒縣,北入小清河。淄河河長155.1公里,流域面積1500.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3.7/1000。 [1] 
淄河屬季節性河流。過去常年流水,水質良好。20世紀70年代,太河水庫建成蓄水後,水庫以下長年乾枯。自1980年代以來,中游河內大量採沙,河牀坑窪不平,礫石裸露。 [2]  淄河泥沙較大, 在下游鹽鹼低窪處大量沉積,加之水質甘甜,對下游鹽鹼地改良極為有利,俗有“一碗淄水一碗油”之説。 [3] 
淄河自古無舟楫之便,也乏引水灌溉之利,然沿河地區的地下水,仰賴淄河水滲漏補給,為井灌提供可靠水源。 [4] 
淄河被稱為淄博市的母親河。該河中游地區為古代齊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中游西岸的周代齊國都城臨淄即因東臨淄河得名。
中文名稱
淄河
別    稱
淄水
所屬水系
萊州灣入海河流小清河的右岸支流
地理位置
山東省中部
流經地區
濟南市、淄博市(青州市)、廣饒
發源地
山東省濟南市和莊鄉望魯山西麓的大英章支溝
主要支流
石馬、南博山、下莊、池上支流及仁河
河    長
155.1公里
河流面積
1500.4平方公里
落    差
3.7/1000
河    口
廣饒縣辛莊東北

淄河名稱由來

淄河古稱淄(亦作甾)水。《禹貢》載:“濰淄其道”。淄河漢代以前已有記載。至清代,始改淄水為淄河。《括地誌》載:“俗傳雲:禹治水功畢,土石黑,數里之中,波若漆,故謂淄水也。” [5] 

淄河幹流概況

淄河在山東省的位置及流域地形 淄河在山東省的位置及流域地形
淄河,位於山東省中部,主要流經淄博市境內。大致自西南向東北方向流經魯中山區、魯中平原,匯入小清河,然後注入渤海南部的萊州灣
淄河,上源有石馬、南博山、夏(下)莊、池上4條河流。前3條又稱西淄河,後一條又稱東淄河。其中以石馬河最長,為淄河正源。石馬河發源於濟南市和莊鄉望魯山(屬泰沂山脈與魯山山脈之間的原山(俗稱禹王山)山脈)西麓(《淄博市志》記為濟南市常莊鄉碌柱頂(碌碡頂)山東麓)的大英章支溝,自西向東流,在博山謝家店大橋與南博山河、夏(下)莊河兩大支流會合。又東北流,至博山泉河頭東北與東淄河匯合,又東北流進入淄川區境,經過太河水庫,又東北流至益都廟子南,仁河由右岸注入。淄河又東北流,經淄博市臨淄區,於廣饒縣辛莊東北(《廣饒縣誌》記為桑科村)由右岸注入小清河。淄河河長《山東省志·自然地理志》記為155.1公里,淄博市志為178.7公里,廣饒縣誌為141.5公里,一般以山東省志為準,流域面積1500.4平方公里(廣饒縣誌1511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3.7/1000。 [1]  [2]  [6] 
淄河位置及幹流流向 淄河位置及幹流流向
淄河源頭萊蕪市大英章支流上的英章水庫 淄河源頭萊蕪市大英章支流上的英章水庫
淄河源地在濟南市,上游有三源流,即和莊河、嗇泉河、崮山河。以北源和莊河(石馬支流上游)為主流,發源於和莊鄉的小英章、馬家峪一帶(《博山區志》記為濟南市常莊的碌碡頂山東麓、鳳凰山北麓、望魯山南麓範圍內的大英章、小英章、北黃灣等小支流,以大英章一條為最長,發源在631無名高地,為淄河之正流,更為準確),東流經普通至東車輻出境入淄博市石馬水庫,境內長12公里。中源嗇泉河源於和莊鄉草廟頭,東流經嗇泉至老姑峪出境,長5公里。南源崮山河源於苗山鎮王魯山水庫上游的高唐村,流經崮山村西,至下週莊轉向東北,至東邢莊出境流入淄博市,長10公里。淄河在境內三支流總流域面積102.03平方公里。 [6]  [7] 
淄河博山區源泉鎮一段 淄河博山區源泉鎮一段
和莊河東流,入博山區,稱石馬支流,也稱西淄河,流向自西而東,至謝家店鐵路大橋與南博山支流、下莊支流會合。此支流從發源地至博山出界口全長43.3公里,流經博山31公里;從和莊至謝家店一段為季節性河流;從謝家店至邀兔崖一段一般有長年基流,但到邀兔崖東又潛入河牀以下,至泉河頭復出,在泉河頭東北與東淄河(池上支流)匯合後,稱淄河,出境。 [7] 
淄河淄川區淄河鎮一段(太河水庫上游) 淄河淄川區淄河鎮一段(太河水庫上游)
淄河淄川區太河鎮一段(太河水庫下游) 淄河淄川區太河鎮一段(太河水庫下游)
淄河東北流,於淄川區淄河鎮城子村南流入淄川區境內,從黑旺鎮西坡村流出區境。區內幹流長30公里。區內支流有峨莊河、蓼河等,流域面積385.79平方公里。為季節性河流,太河水庫下游1979年開始斷流;城子泉溢出,城子——東石門西一段常年有水。 [8] 
淄河臨淄區城區一段 淄河臨淄區城區一段
淄河東北流,經博山、淄川兩區及青州市之界進入臨淄區,流經邊河、南仇、辛店、永流、齊陵、齊都、皇城、敬仲、北羊九個鄉鎮,在白兔丘村北入廣饒縣境。臨淄區境內河段長42.5公里,流域面積227.1平方公里,河牀寬8501500米。河谷橫斷面呈梯形,兩岸不對稱。 [4] 
淄河是青州市與淄博市的界河。南起上莊鄉長秋村,中經廟子鎮、文登鎮,北至邵莊鄉台頭村附近,入臨淄境。青州市境內流長27.5公里,河面寬80-100米。 [9] 
淄河廣饒縣城郊一段 淄河廣饒縣城郊一段
淄河繼續東北流,在李鵲鄉東水村南入廣饒縣境。原經黃丘、梧村、西朱營、成口、馮口、賈劉、西家、高劉、雷埠、小碼頭村,在大碼頭鄉新村北入塌河(稱老淄河)。民國20年(1931年),自賈劉村改道北去,經店子、大營村在佛王村西入小清河。1965年又在小營村西改道去東北,於桑科村北入小清河(此段河道稱新淄河),境內長37.8公里。 [3] 

淄河水文特徵

淄河為季節性河流,淄川區鎮後水文站年均流量10126萬立方米(1952年-1990年),徑流深195.5毫米,徑流係數0.28。太河水庫大壩坐落在太河鄉東下冊一帶,庫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780平方公里。 [8] 
青州市段記載:歷史最大流量為3180立方米/秒,枯水季節常斷流。 [9] 
臨淄區水文記載:淄河落差大,行洪快,多夾帶砂石順河而下。流量最大時達2030立方米/秒,最小時為零。沿河地區的地下水,仰賴淄河水滲漏補給,為區內井灌提供可靠水源。 [4] 
下游廣饒縣水文記載:淄河河道最大行洪能力為768立方米每秒。1964年大洪水流量達2030立方米每秒。山洪含沙量大。 [3] 

淄河主要支流

南博山支流,發源於魯山北麓的博山區上瓦泉、高塘、常莊一帶。上瓦泉一支最長,發源在三府山,流向東南至西北,從下瓦泉村流入萊蕪區境,向周家莊又折回正東,至北邢再入博山境內,換西南至東北向流至王家莊與南來之下莊支流匯合,復下行1.6公里與石馬正流匯合,全長22.4公里,流經博山15.2公里。河道從南博山村以上有長年基流,以下為季節性河流。
下莊支流,發源於魯山北麓的博山區上結老峪、五老峪、楊峪諸小支流。結老峪一支最長,發源在葫蘆棚頂,流向南北,至王家莊與南博山一支匯合,長12公里。其河道在下莊以南一般有長年基流,以北為季節性河流。
池上支流博山區池上鎮 一段 池上支流博山區池上鎮 一段
池上支流(東淄河),發源於魯山北麓東段,由博山區李家、趙莊、郝峪、小峯4條分支彙集而成。前3條分別由東、東南、南向池上匯流,流向正西,至小峯口又接受由南而北的小峯分支轉90°彎北流,在泉河頭東北400米處與西淄河匯合,然後流向東北,在源泉鎮鄭家莊以北出界進入淄川區口頭鄉境內。李家分支最長,發源在平安峪上游3華里處的分水嶺下。趙莊分支稍次,發源在大峪頂西麓,長24公里。此支流在鹿疃以東一般有長年基流,以西河水逐漸潛入地下,至龍灣泉羣湧出地表。 [7] 
女水,發源於臨淄區境內東南部的鼎足山下。原來經石槽盛入北陽河,後變遷,向西入淄河。大雨之年,仍有水流沿故道流向東北,至大交流莊,與青州市的織水(即裙帶河)相匯。 [10] 
仁河,一名銀河,季節性河流,發源於青州市楊集鄉三縣頂北麓。北流經上莊鄉,在廟子鎮入淄河。長27.5公里,寬30米,流域面積134平方公里。 [9]  仁河發源於益都、臨朐、博山交界處的三縣嶺西北麓龍宮村,西北流注入淄河,河長30公里,流域面積131.5平方公里。 [1] 
此外,淄川區段,淄河上游有上、下龍灣泉、源泉、城子泉、楊家泉等對淄河進行補給。 [8] 

淄河治理開發

淄河河道治理

1986年後,淄博市陸續對上游支流、部分主河道進行治理。2000年,治理池上支流河道1.5公里,修河堤3公里,建攔河壩11座;治理下莊支流河道2公里,沿河修建河堤,建攔河壩7座;治理花林支流河堤1公里,建攔河壩5座。1997年,臨淄區決定對臨淄城區段淄河河道進行綜合治理,治理範圍以309國道淄河大橋為中心,對上下游2500米河道進行全面治理。工程總投資5800萬元。2001年10月26日,淄河干流臨淄城區段綜合治理工程一期工程正式動工,12月9日全部完成;二期工程2002年4月8日開工,9月27日竣工蓄水。工程建成後形成一處人工湖(後命名為太公湖),湖面長2500米,寬300-500米,平均水深1.75米,蓄水量150萬立方米。主河道防洪標準達20年一遇,兩岸大堤達50年一遇防洪標準。 [11] 

淄河蓄水工程

石馬水庫 石馬水庫
石馬水庫,為中型水庫,位於博山區石馬鎮西石馬村南、淄河支流的石馬河上,1959年動工興建。控制流域面積75平方公里,總庫容184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791萬立方米。主體工程有大壩、溢洪道和輸水洞。設計灌溉面積1420公頃,有效灌溉面積533公頃,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的年調節中型水庫。
太河水庫 太河水庫
太河水庫,為大型水庫,位於淄川區太河鄉淄河干流上,1960年動工興建,控制流域面積780平方公里。總庫容1818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11280萬立方米,死庫容715萬立方米。主體工程有:大壩、東西溢洪道、輸水洞、泄洪洞、電站及灌區,是一座以灌溉、防洪為主的年調節大型水庫。設計灌溉面積26670公頃。1999年太河水庫灌區總乾渠及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技術改造項目開始實施,計劃投資2500萬元,工期3年。到2000年底完成一期工程,完成投資1530萬元,完成總乾渠防滲18公里。 [12] 
1997年11月9日,太河水庫水電站動工興建,1998年12月20日竣工,總投資500萬元,總裝機容量1130千瓦,設計年發電量200萬-240萬千瓦時。 [12] 
仁河水庫 仁河水庫
仁河水庫,位於西南山區楊集鄉,仁河中游。流域面積80平方公里,總庫容2970萬立方米,興利庫容2160萬立方米。1975年12月動工興建,1980年12月竣工,工程量141.5萬立方米,總工日587.8萬個,總投資1134萬元。大壩全長339米,其中主壩長263米,為砌石重力溢流壩,壩頂寬6.6米,最大壩高59.2米,高程為341.2米。副壩長76米,為均質土壩,壩頂寬8米,溢流壩頂高程336.0米,寬110米,最大泄量為每秒2020立方米。放水洞為鋼筋混凝土涵管,內徑2米,進口底高程300米,設計流量每秒10立方米,平板鋼閘門。渠首建發電站一座,安裝發電機組2台,裝機容量500千瓦,年發電量80萬度。設計灌溉面積5萬畝,並解決100多村的人畜用水,控制了大骨節病、克山病、甲狀腺腫等地方病的發展。 [13] 

淄河供水工程

太河水庫補源及工業供水工程大武水源地位於太河水庫下游30公里處。20世紀80年代起,因用水量增加,造成大武水源地開採過量,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1986年後,太河水庫利用放水洞,採取“小流量、長時間”的方式,向大武水源地補源放水,緩解大武水源地的供水緊張。到2002年底,太河水庫累計向大武水源地補源放水61937萬立方米。1998年開始,太河水庫利用總乾渠工程、一干渠和“萬米山洞”工程向淄川區羅村鎮實施非農業供水。到2002年底,累計供水1320萬立方米,平均日供水7233立方米,解決100多家企業工業用水及5萬多人生活用水的困難。 [14] 

淄河流域概況

淄河流域主要在淄博和廣饒境內。
淄博是齊國故都、聊齋故里、足球起源地、陶瓷名城、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為國務院批准的全國15個“較大的市”和山東半島經濟開放區城市之一。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淄博地區先後出現季氏、逄伯陵、薄姑等古國。西周、春秋、戰國時期,淄博地區屬齊國,臨淄成為齊國國都。秦漢以後,淄博地區屬郡、屬國、屬州、屬府、屬道,歷代迭次交易,沒有形成統一的地方行政建置。作為單獨的行政區域,始於1945年8月設立的魯中行政公署淄博特區。1955年3月成為省轄淄博市。
淄博南依沂蒙山區,北臨華北平原,正當魯中山地和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全市東、南、西三面環山,北部是平原沉降區,整個地勢南高北低,形成南部為封閉高地,東、西兩翼疊巖聳立,中部低陷並向北傾伏的箕狀盆地。山區、丘陵、平原相間,地屬北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適宜。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50種,其中煤、鐵、鋁土、耐火黏土、陶瓷土、化工石灰岩等礦種在省內佔有重要位置。優越的自然環境,為發展經濟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是全國重要工業基地、全省重要糧棉產區和瓜菜生產基地。 [15] 
廣饒縣地處泰沂山北麓山前沖積平原和黃河衝淤積平原的交迭地帶,地勢由西南傾向東北,西南部最高高程為海拔28米,東北部最低為2米,絕大部分地區的地面高程在3.5~15米之間,坡降為0.48‰,屬微地貌類型。西周時為姜太公封地--齊國的領地。春秋、戰國時期仍屬齊國,秦代屬齊郡。西漢初,今縣境內置有廣饒、鉅定、樂安、千乘、琅槐等縣地,分屬於齊郡和千乘郡所轄,漢武帝時為廣饒侯國。至東漢,縣境為樂安國屬地,三國時期為魏國之青州都統,晉代屬青州齊國,南北朝時屬樂安郡。至隋,縣名定為千乘,屬北海郡。唐代初年為乘州治所,隸青州總管府直至北宋。南宋、金時,縣名千乘、樂安並稱,縣境屬益都府。自元、明、清各朝至民國初,縣名稱樂安,屬青州府,民國3年(1914年),改稱廣饒。廣饒縣歷史上以農為主,耕地81.84萬畝,土地資源較豐富,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較大的有小麥、玉米、大豆、高粱、穀子、綠豆、黍、稷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苘麻、紅麻、花生、芝麻等。 [16] 
參考資料
  • 1.    自然地理志 第三卷 水文  第一類 河流   第四輯 小清河水系    一、小清河
  • 2.    淄博市志(1986-2002) 第一編 地域環境  自 然 環 境   水文 河流
  • 3.    廣饒縣誌 第二編 自然環境 第四章 河流
  • 4.    臨淄區志(1989) 第三卷自然地理  第四類水系   第一輯河流
  • 5.    博山區地名志 四、自然地理實體名稱  河
  • 6.    萊蕪市志(新志)  第一編建置地理   第二章地理環境    第二節山脈水系
  • 7.    博山區志 第二卷 自然地理  第二類 地貌   第三輯 河流
  • 8.    淄川區志(1986-2002)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三章 水 文   第二節 地表水
  • 9.    青州市志 第二篇 自然環境  第四章 水文   第一節 河流
  • 10.    臨淄區志(1989) 第三卷自然地理  第四類水系   第一輯河流
  • 11.    淄博市志(1986-2002) 第十七編水利  河 道 治 理   淄河
  • 12.    淄博市志(1986-2002) 第十七編水利  蓄供水工程   蓄 水 工 程
  • 13.    青州市志 第七篇 農業  第二章 生產條件   第三節 農田水利   蓄水工程
  • 14.    淄博市志(1986-2002) 第十七編水利  蓄供水工程   供 水 工 程
  • 15.    淄博市志(1986-2002) 總述
  • 16.    廣饒縣誌  凡 例   概 述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