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

鎖定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是文物系統國有博物館,法人登記機關為淄博市事業單位監督管理局。 [1] 
中文名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
外文名
ZIBO CERAMIC AND GLASS MUSEUM [21] 
地理位置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聯通路417號淄博文化中心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
佔地面積
50000 m²
類    別
國家一級博物館 [20] 
景點級別
AAAA級 [2] 
投用時間
2000年12月29日
開放時間
9:00——17:00開館,16:30停止入場 [21] 
門票價格
免費預約;講解服務收費 [21]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建築佈局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17張)
淄博市陶瓷博物館建築面積5萬平方米,展陳面積2萬平方米,共設25個展廳,其中陶瓷展廳12個,琉璃(玻璃)展廳5個,綜合展廳5個,臨時展廳3個。 [1]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基本陳列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古齊廳

第一單元 • 新石器時代陶器
第一單元 • 新石器時代陶器 第一單元 • 新石器時代陶器
早在距今約10000年前的新時期時代早期,淄博地區已然開啓了陶器的製作歷史。古齊廳陳列的沂源扁扁洞遺址出土的陶片,便是最好的佐證。古齊廳重點展示了後李文化時期的陶缽、陶釜;北辛文化時期的陶鼎、陶壺;大汶口文化時期的陶鬹;龍山文化時期的蛋殼陶、黑陶甗;嶽石文化時期的桓台史家遺址出土陶器等。商朝飲酒器陶觚、樸素的煮飯器具陶鬲等展品帶您領略商朝社會風貌。
第二單元 • 周代陶器
第二單元 • 周代陶器 第二單元 • 周代陶器
周王朝定鼎,太公封齊,地處齊國中心區域的淄博,製陶業發展迅速。陶製盔形器展示了齊國重要的經濟支柱——煮鹽業。古齊廳典藏周朝陶器文物眾多:反映齊國社會禮儀的陶匜陶盤、反映社會美德的陶豆、折射城市發達象徵的瓦當、體現周朝禮制的陶鼎、映射音樂文化的陶甬鍾等。
第三單元 • 秦漢時期陶器
第三單元 • 秦漢時期陶器 第三單元 • 秦漢時期陶器
公元前221年,秦國滅六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代的陶器與戰國時期的陶器特點基本相同。古齊廳展示的陶扁壺,由遊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變而來,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產物。
兩漢時期,齊地的製陶業由於工商經濟的繁榮又有了新的發展,釉陶是漢代製陶業的一項新發明。古齊廳中陳列的綠釉三足奩、綠釉壺便是漢代齊地的產物。除此之外,高柄陶壺、空心磚、彩繪陶也盡顯漢代齊地的地域和時代特色。 [3]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古瓷廳

第一單元 • 淄博古瓷文化
第一單元 • 淄博古瓷文化 第一單元 • 淄博古瓷文化
展廳中積澱厚重的古窯村匣缽院牆、百年窯神廟石柱、“饅頭窯”燒窯場景,以及件件縱貫千年的歷史遺珍,讓您領略淄博源遠流長的古瓷文化。早在西周時期,齊地的先民已然開始使用原始瓷器,古瓷廳的西周青瓷豆便是在淄博地區出土的早期原始瓷。
第二單元 • 寨裏窯與青釉蓮花尊
第二單元 • 寨裏窯與青釉蓮花尊 第二單元 • 寨裏窯與青釉蓮花尊
以淄川寨裏窯燒製的北朝時期青釉蓮花尊為標誌,淄博窯率先拉開了中國北方燒製青瓷的帷幕。作為“鎮館之寶”,青釉蓮花尊反映出獨具時代特性的佛意之美,訴説着千年前淄博窯的技藝。
據專家考證,這件精美的青釉蓮花尊是當時江北製陶重鎮寨裏窯所產。寨裏窯被認定為目前我國北方最早的青瓷窯址,譜寫出了中國北方燒瓷史最動人的序章。
第三單元 • 百花齊放的中國瓷器
第三單元 • 百花齊放的中國瓷器 第三單元 • 百花齊放的中國瓷器
古瓷廳展示了宋代雨點釉、茶葉末釉、兔毫釉、黑釉粉槓瓷、絞胎瓷等淄博窯名品,讓您一覽淄博窯的鼎盛繁榮;同時代的黑定碗、哥窯碗、影青瓷,讓您放眼全國各大窯口,感受中華瓷器文化。
明清時期,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古瓷廳珍藏的青花多為景德鎮清朝時期作品,濃翠鮮豔。清代誕生了粉潤可愛的粉彩瓷和富麗堂皇的廣彩瓷,而清末民初淄博民間青花魚紋盤和紅綠彩折射出淄博百姓樸素的審美取向和淳樸的民風民俗。
第四單元 • 古窯觀止
第四單元 • 古窯觀止 第四單元 • 古窯觀止
古瓷廳的最後,本館以創新性的展陳方式,將來自全國300多個窯址的500多件珍貴瓷片以瓷片牆的形式進行集中展示,向您展開了一部宏大的中國古代瓷窯檔案卷軸。 [4]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國窯廳

第一單元 • 榮登國家殿堂的淄博陶瓷
第一單元 • 榮登國家殿堂的淄博陶瓷 第一單元 • 榮登國家殿堂的淄博陶瓷
從20世紀60年代起,以滑石質瓷“青花明湖茶餐具”為標誌,淄博陶瓷首次進入北京人民大會堂,成為國家用瓷。70年代,魯青瓷日式茶餐具在北京飯店國宴中嶄露頭角。80年代以來,高石英質瓷、高長石質瓷、魯光瓷、系列精炻器、合成骨質瓷、華青瓷成為中南海紫光閣、人民大會堂、釣魚台國賓館舉辦重大慶典活動,接待外國元首、政要或舉辦國際會議的專用瓷器。特別是國窯廳中展示的國慶50週年國宴用瓷“中華龍”餐茶具和為新中國成立60週年大慶設計的“鳳舞和鳴”國宴餐茶具,華麗祥瑞,雍容高雅,一亮相就驚豔中外。
第二單元 • 淄博匠心設計的專用陶瓷
第二單元 • 淄博匠心設計的專用陶瓷 第二單元 • 淄博匠心設計的專用陶瓷
淄博陶瓷不僅為國宴提供日用陶瓷,而且承擔我國黨政機關禮儀接待用瓷製作任務,彰顯了淄博陶瓷的高水準、高規格。除此之外,淄博還生產國家涉外用瓷和具有紀念意義的各種文化創意用品,為國家爭得了榮譽。
第三單元 • 淄博陶瓷國禮風采譽滿海外
第三單元 • 淄博陶瓷國禮風采譽滿海外 第三單元 • 淄博陶瓷國禮風采譽滿海外
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藴和歷史沉澱及獨特技藝的淄博陶瓷,還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或政要。
1964年,陳貽謨大師設計的“竹菊蓋杯”作為國禮贈送給外國元首,開啓了淄博陶瓷正式成為國家禮品的先河。從此,由淄博當代陶瓷大師設計且由淄博當地生產的各種陶瓷禮品被選為國禮,作為中國與其他國家友好交往的象徵。
“當代國窯”代表了當今中國陶瓷高度的工藝技術水平和產品品質。淄博陶瓷以其獨特的魅力遠播海內外,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五色廳

第一單元 • 周代琉璃
第一單元 • 周代琉璃 第一單元 • 周代琉璃
西周時期,貴族社會熱衷於將琉璃與玉石、瑪瑙、貝殼等連綴成美麗的飾物進行佩戴,五色廳展示的費昂斯(英文音譯,意為“釉砂”)串飾即是此時期的琉璃產物。
戰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琉璃製品為琉璃珠飾,五色廳珍藏了大量的蜻蜓眼琉璃珠和一顆淺藍色純琉璃胎大型珠,這顆琉璃珠出土於臨淄商王墓地,直徑4.2釐米,它的體積之大、材料之純、成色之好,就當時的工藝來説,是極難達成的。
第二單元 • 漢代琉璃
第二單元 • 漢代琉璃 第二單元 • 漢代琉璃
漢代厚葬之風盛行,五色廳展示了大量的漢代琉璃隨葬明器,琉璃琀蟬、琉璃璧、琉璃握豬等葬飾形制豐富。除此之外,此時期琉璃劍飾也十分盛行,一般來説,劍飾包括“劍首、劍格、劍璏、劍珌”四件套,除了作裝飾外,它們也是佩劍主人地位身份的象徵。
第三單元 • 魏晉南北朝琉璃
第三單元 • 魏晉南北朝琉璃 第三單元 • 魏晉南北朝琉璃
魏晉南北朝時期,大量的西方玻璃通過絲綢之路運至中國,成為王公貴族競奢鬥富的寶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羅馬玻璃和來自伊朗高原的薩珊玻璃。五色廳展示了以琉璃碗、雙聯提樑瓶為代表的羅馬玻璃和以吹制瓶、切面碗為代表的薩珊玻璃。
第四單元 • 隋唐時期琉璃
第四單元 • 隋唐時期琉璃 第四單元 • 隋唐時期琉璃
隋唐時期,琉璃手工業隨經濟與文化繁榮而發展。隋唐時期生產的琉璃主要是高鉛琉璃,其次是鈉鈣琉璃,透明度和光澤度明顯提高。隋唐佛教文化盛行,作為佛教“七寶”之一的琉璃,被人們視為能夠消病趨災的聖物,隋唐時期生產了大量的舍利琉璃器皿。
第五單元 • 宋代琉璃
第五單元 • 宋代琉璃 第五單元 • 宋代琉璃
宋朝隨着文化生活的日益豐富,琉璃製造技術更為熟練。琉璃製造業打破了皇室貴族壟斷的現象,民間的琉璃作坊也逐漸發展起來。五色廳展示了宋代女子使用的琉璃飾物如琉璃簪、琉璃釵等。琉璃的歷史發展到宋代,這種昔日王謝堂前燕,真正走入尋常百姓家,融入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5]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精耀廳

第一單元 • 元末明初博山琉璃作坊遺蹟
第一單元 • 元末明初博山琉璃作坊遺蹟 第一單元 • 元末明初博山琉璃作坊遺蹟
1982年1月,考古人員在博山大街發現一處琉璃作坊遺址,共清理出大型爐1處,小型琉璃爐遺蹟21座,據出土文物推斷其年代應為元末明初。精耀廳按比例對該遺址進行了復原,龐大的生產規模、先進的技術水平,“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的琉璃生產場景歷歷在目。
第二單元 • 明代琉璃文化
第二單元 • 明代琉璃文化 第二單元 • 明代琉璃文化
明代博山琉璃生產空前繁榮,當時琉璃的行銷覆蓋範圍非常廣,“北至燕,南至百粵,東至高麗,西至河外,其行萬里。”明萬曆年間,顏神鎮(博山)成立了中國最早的琉璃行會組織——“爐行醮會”,每年的三月初三,全爐行都要歇業停產,到爐神廟祭祀爐神女媧。
第三單元 • 清代琉璃文化
第三單元 • 清代琉璃文化 第三單元 • 清代琉璃文化
清朝時期中國琉璃(玻璃)生產發生最大的事件,莫過於在皇帝的興趣和旨意之下,官辦玻璃廠即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玻璃廠的出現,形成官辦、民辦並存的歷史新局面。清宮廷大量徵用博山琉璃匠人,博山也向清宮輸入大量的琉璃製品和半成品,交流密切,博山琉璃製造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精耀廳展示的清代雞肝石、充玉、雞油黃等琉璃製品皆為此時期博山琉璃的代表。
第四單元 • 博山西冶街
第四單元 • 博山西冶街 第四單元 • 博山西冶街
琉璃興,博山盛。博山琉璃以西冶街爐火最旺。置身精耀廳西冶街復原場景,當年繁華依稀可見。《顏神雜記》記載:“城西居民多冶琉璃,故名西冶”。清代至民國初年,西冶街幾乎家家以琉璃為業。清咸豐年間,開始出現專門銷售琉璃的料貨莊,使博山琉璃的銷售從集市貿易、長途販運,逐漸轉變為以博山為中心的全國各地定點銷售,其產品幾乎覆蓋整個中國並遠銷到朝鮮。
第五單元 • 清末民初博山玻璃公司
第五單元 • 清末民初博山玻璃公司 第五單元 • 清末民初博山玻璃公司
清末民初,在博山發生了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這就是博山玻璃公司的誕生。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山東省農工商務局以官銀五萬兩作為官股籌辦博山玻璃公司,是中國最早的平板玻璃廠。公司於1904年4月29日在《申報》刊登招股啓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在20世紀初嚴苛的時代背景和政商環境下,博山玻璃人實業興邦、與時俱進的精神可圈可點。 [6]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新輝廳

第一單元 • 博山美術琉璃廠
第一單元 • 博山美術琉璃廠 第一單元 • 博山美術琉璃廠
“博山美術琉璃廠”代表了建國後淄博琉璃的先進水平,從它的歷史沿革足以管窺淄博琉璃工藝的發展。在中國陶瓷琉璃館新輝廳內,展出了眾多博山美術琉璃廠的傑出作品,其中琉璃插楞瓶、金紅葫蘆、鼻煙壺等樣樣俱全。
第二單元 • 魯派內畫工藝
第二單元 • 魯派內畫工藝 第二單元 • 魯派內畫工藝
展廳內展示了眾多的“內畫”工藝品,“內畫”是我國特有的傳統工藝,最早起源於鼻煙壺。其畫法是以特製的彎頭毛筆,在玻璃等材質的壺坯內,手繪出細緻入微的畫面。清光緒十六年,北京的內畫鼻煙壺工藝傳入山東博山,畫師畢榮九利用本地的琉璃料,開始製作內畫鼻煙壺;1959年,老藝人薛京萬發明了內畫毛筆和不怕水的烤彩內畫鼻煙壺。自此,山東的內畫藝術家們創作了大量內畫鼻煙壺精品,被國際鼻煙壺協會譽為“魯派”內畫。
第三單元 • 百花齊放的淄博琉璃企業
第三單元 • 百花齊放的淄博琉璃企業 第三單元 • 百花齊放的淄博琉璃企業
改革開放後,淄博琉璃行業推陳出新,誕生了一批優秀的琉璃企業,傳承琉璃工藝,弘揚淄博琉璃文化。愛美琉璃公司以大型琉璃裝飾見長,將淄博琉璃以大型琉璃壁畫、裝飾的形式帶出國門;人立文化創意公司推出的“墨彩”“油彩”系列作品多次在世博會、非遺博覽會等國際性博覽會上參展,向世界展示淄博琉璃;振華玻璃公司形象店遍佈全國,產品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康乾琉璃公司致力於傳承與保護淄博特色琉璃工藝,成功研製再現出“雞油黃”、“雞肝石”等傳統名貴料器;西冶工坊設計製作的“琉璃駱駝”、“琉璃天鵝”亮相國宴,驚豔世界。新輝廳展示了淄博優秀琉璃生產企業的代表作品。 [7-8]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專題展覽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薈萃廳

第一單元 • 河北
第一單元 • 河北 第一單元 • 河北
定州窯陶瓷在新中國成立後,進入復興時期。尤其是近幾年,生產廠家在文物、美術及科研單位的協助下,開闢出了工藝製造和產品創新的道路。
磁州窯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窯體系,它的器型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範圍較廣並發展迅速。磁州窯以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且窯系龐大,產品覆蓋華北、華南廣大地區。作為現代中國最大的瓷區之一,其產品深受世界各國人民喜愛,具有極高的欣賞、收藏和使用價值。
第二單元 • 河南
第二單元 • 河南 第二單元 • 河南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1952年,周恩來總理指示“發展祖國文化遺產、恢復汝窯生產”。經過上百次實驗和研究,1958年燒製出第一批豆綠釉工藝品,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經過專家鑑定,均達到和超過宋代汝窯水平。從此,汝瓷成了汝州的一張名片,現也已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瓷器產區。
鈞窯的產品是北宋瓷藝的最高工藝水平的體現,但工藝早已失傳。1955年,禹縣(今禹州)陶瓷廠開始研製、探索湮沒已久的鈞瓷胎釉的基本配方與燒成技術,不僅燒製出玫瑰紫、海棠紅、天青、月白等傳統色釉,還發展了十多種花釉,並增加了現代日用器皿、藝術陳設瓷等新品種,使鈞窯再次成為我國的重要陶瓷產區。
第三單元 • 陝西
第三單元 • 陝西 第三單元 • 陝西
耀州窯以銅川黃堡鎮為中心窯場,沿漆河兩岸密集布陳,史稱“十里陶坊”。新中國成立後,全鎮作坊併為國營陶瓷廠。20世紀70年代,在李國楨等專家的幫助下,恢復了耀州窯的傳統技藝,生產出耀州青瓷、黑釉及剔花瓷、白釉及剔花瓷、蘭花瓷、鐵鏽花瓷、花釉等六大系列陶瓷。如今,這裏的產品已成為銅川市的支柱產業。
第四單元 • 浙江
第四單元 • 浙江 第四單元 • 浙江
龍泉窯是宋代名窯,開創了從三國兩晉到清代長達1600多年的瓷器生產史,是中國製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1956年,龍泉瓷廠恢復生產。20世紀80年代始,一些龍泉大型瓷廠以仿古工藝品的形式大批量生產龍泉窯青瓷,如今,也已形成了較大的生產規模,成為中國陶瓷的重要產區。
第五單元 • 湖南
第五單元 • 湖南 第五單元 • 湖南
1905年,湖南鳳凰人熊希齡先生(時任民國總理)在醴陵創辦湖南官立瓷業學堂和湖南瓷業製造總公司,創立釉下五彩瓷,開啓了醴陵由粗瓷生產到細瓷開發的新紀元。1915年,在太平洋西岸的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醴陵釉下五彩瓷扁豆雙禽瓶(現珍藏於湖南省陶瓷研究所陳列館)一舉奪得此次賽會的金獎,被譽為“東方陶瓷藝術的高峯”。如今,醴陵瓷已經集胎質美、釉色美、工藝美、形體美、彩飾美於一體,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和文化意義。
第六單元 • 江西
第六單元 • 江西 第六單元 • 江西
景德鎮是“瓷器之國”的代表和象徵,制瓷歷史悠久,瓷器精美絕倫,聞名全世界,故有“瓷都”之稱。新中國成立後, 景德鎮瓷重獲發展,並在繼承傳統工藝,恢復傳統品種,創造新的品種樣式等方面,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索,並已取得了突出成就。陶瓷企業越來越多並且規模也越來越大,並且形成了“術業有專攻”的態勢,一些燒成難度很大的工藝如高温顏色釉、粉彩軋道工藝等又有企業把它們重新發揚光大。
第七單元 • 福建
第七單元 • 福建 第七單元 • 福建
建窯是福建建陽的民窯,以燒製黑釉瓷聞名於世並專門燒製了宮廷用的黑盞。新中國成立後,建窯在借鑑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利用酸性釉料所成的酸化痕跡作裝飾,形成了新的特色。建窯也已成為中國重要的陶瓷產區。
德化窯是福建沿海地區古外銷瓷重要產地之一,德化白瓷潔白晶瑩,瓷質細膩,含鐵量極低,受熱自然收縮,無氣孔、透光度良好,早在明代就開始出口,法國人稱之為“豬油白”或“中國白”,是中國白瓷的代表,在世界白瓷生產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當代的德化瓷產區,技術先進,生產量大,產品遠銷世界各地。
第八單元 • 廣東
第八單元 • 廣東 第八單元 • 廣東
石灣窯是明清著名民窯之一,在今廣東佛山市石灣鎮,以陶塑和建築陶瓷著稱,其從材質運用、技法處理、藝術造型等各方面,在仿製鈞窯的基礎上,更有創造性的發展,梅建鷹評價説:“石灣集宋代各大名窯之大成,仿鈞而青出於藍,獨創石灣自已的藝術風格。”
潮州窯在今廣東省潮安縣,始於唐代,經宋而終於元。主要燒製青白瓷、青瓷、黑釉瓷和赫黃釉瓷。1915年,潮州彩瓷在太平洋萬國博覽會上獲獎。1950年以後,生產規模繼續擴大,質量迅速提高。1986年,潮州瓷器分別獲中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金盃獎、萊比錫國際博覽會金質獎和保加利亞國際博覽會金質獎。潮州已成為包括採礦、陶瓷生產、陶瓷機械製造、陶瓷科研與教學在內的陶瓷綜合產區。
第九單元 • 上海
第九單元 • 上海 第九單元 • 上海
漢光瓷是1999年推出的新制瓷工藝,在高温下燒製而成,吸水率為零,這種高温下的釉下彩裝飾技術突破了傳統1400℃瓷器的色系侷限,且漢光瓷的光澤度、透光度等一系列指標均刷新了世界瓷器的紀錄。區別於傳統制瓷工藝,“白、透、潤、純”是“漢光瓷”的集中體現,至今“漢光瓷”已獲得國家多項發明專利和400多項設計專利,上海博物館陶瓷專家汪慶正曾評價“漢光瓷是中國近代最好的瓷器”。但囿於複雜的選料和製作過程,“漢光瓷”一直處於試驗性的市場小規模生產階段。
第十單元 • 江蘇
第十單元 • 江蘇 第十單元 • 江蘇
宜興窯從漢代始燒紅陶、灰陶和原始青瓷等,其燒製陶瓷的歷史一直延續到今天,已有2000多年,故可稱是最古老的陶瓷產區。建國後,宜興除傳統的紫砂陶、鈞陶有很大發展外,還恢復了青瓷生產,新創了花釉陶和精陶等產品,是我國重點陶瓷產區之一。
第十一單元 • 山東
第十一單元 • 山東 第十一單元 • 山東
黑陶,誕生於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已四千多年,是黃河中下游原始文化的傑作。1928年,我國著名考古學者吳金鼎,在山東省章丘縣(現章丘市)龍山鎮的考古發掘中,首次發現了這一史前遺存,故被命名為“龍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為主要特徵,又稱為“黑陶文化”。山東其他地區,如德州的齊河、聊城、淄博、日照等地也有黑陶生產,精彩紛呈,各具特色。
第十二單元 • 廣西
第十二單元 • 廣西 第十二單元 • 廣西
欽州坭興陶學名為紫泥陶,其質地細膩、堅硬結實、形式多樣,最大的特點是不施釉,而採用雕刻進行裝飾,經打磨而使產品發光及顯色,這是其他陶瓷所不宜採用的,坭興陶在世界上唯欽州獨產,因此有“中國一絕”之稱。2008年6月7日,國務院批准廣西欽州坭興陶燒製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第十三單元 • 貴州
第十三單元 • 貴州 第十三單元 • 貴州
貴州牙舟陶生產始於明代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多年曆史,產品多為生活用具及陳設品,動物玩具和祭祀器皿,其特點是造型自然古樸,線條簡潔明快,色調淡雅和諧,具有濃重的出土文物神韻。牙舟陶瓷色澤鮮豔、晶瑩光潤、神韻別緻、富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在中國陶瓷界獨樹一幟,極具藝術性、觀賞性和收藏價值。
第十四單元 • 四川
第十四單元 • 四川 第十四單元 • 四川
會理綠陶是四川著名產品。因採用“孔雀綠石”配料而得名。產品呈寶石綠色,清爽素雅。叩之有金屬清脆的聲響。釉不含鉛,無毒、無味、耐高温、耐酸鹼,在川陶中獨具一格。80年代初,在四川美術學院協助下,發展了多種花釉,如雨點釉、鐵紅釉、粉藍釉等,產品由原來的十多種增加到200多種。
第十五單元 • 遼寧
第十五單元 • 遼寧 第十五單元 • 遼寧
陶藝家張駟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將中國具有7000多年曆史的樂器陶壎,與當代陶藝造型相結合,創立“壎藝”這種藝術形式,為當代陶瓷藝壇增添了新的形象。張駟的壎藝作品是具有嚴格音調和音域的吹奏樂器,能吹奏各類樂曲,使欣賞者能同時得到視覺和聽覺的享受。此前,張駟的壎藝作品曾被國內有關博物館和個人收藏。 [9]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國際廳

第一單元 • 歐洲陶藝
第一單元 • 歐洲陶藝 第一單元 • 歐洲陶藝
歐洲的文化是由地中海的希臘、羅馬,以及古代波斯與中亞等地區的文化所形成,陶藝也隨着各地不同的古代文化傳入歐洲。後來由於中世紀中期以後的政治發展與宗教改革,使得歐洲逐漸發展成獨立成長的地區,歐洲各國也各自形成本身的文化特色,陶藝在各國也逐漸發展出不同的風格。綜合來看,歐洲地區的傳統陶藝,較為偏向於實用性的要求,同時也與繪畫、雕刻、建築一樣,注重作品的雕塑與裝飾效果。產業革命後,歐洲各國的工業、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工業化的生產方式,也促進了陶藝製作方式的多樣化,特別是強調藝術與工業的結合,講求造型的單純化、合理化,重視實用與美觀,從而使歐洲陶藝出現了新的面貌。
第二單元 • 亞洲陶藝
第二單元 • 亞洲陶藝 第二單元 • 亞洲陶藝
亞洲地區的陶瓷製作起源甚早,依據材料與製作技術的不同,可分為兩大主流;一是以中國為中心,包括日本、韓國等地的東亞陶藝系統;另一則是以中東地區為中心,包括敍利亞、土耳其、伊朗等地的西亞陶藝系統。這兩大陶藝系統的最大差異,在於陶瓷燒成温度的高低,與使用釉藥、粘土性質的不同。從陶器作品的藝術表現上,東亞地區的陶藝,深受中國風格的影響,造型工整莊嚴,釉色沉穩、清雅;在作品表面裝飾方面,除了圖紋整齊和講究圖形的重複與連續外,也將水墨畫的技巧應用在器皿表面的裝飾呈現。而西亞及中東地區的陶器造型較為柔和,而由於使用低温的鉛釉、錫釉,因此釉色鮮豔活潑,尤以具有金屬光彩的金彩釉為一大特色。常見的裝飾有描繪花草、人物或動物的圖案等,其筆法活潑奔放。
第三單元 • 北美陶藝
第三單元 • 北美陶藝 第三單元 • 北美陶藝
北美洲地區的陶藝可分為兩大類:一是早期居住於美洲大陸的原住民族陶藝;另一類則是大量移入美洲大陸之後所帶來的歐洲陶藝。由新移民所帶來的歐洲陶藝,經過了數百年的發展,已逐漸形成今天多彩多姿的北美洲陶藝,在美國與加拿大分別呈現出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美國的陶藝顯得活潑多彩,而加拿大的陶藝則更具有英法傳統陶藝的特質。
第四單元 • 南美陶藝
第四單元 • 南美陶藝 第四單元 • 南美陶藝
中南美洲地區的文化形成,從歷史的演化進程來看,是歐洲文化與當地土著文化的融合與發展。陶藝的發展亦是如此,早在殖民地時代,由西班牙、意大利與葡萄牙人引進的歐洲陶藝,就在中南美洲扮演發揮相當傳統的角色,無論在器物的造型、豔麗的釉彩與活潑、浪漫的拉丁情調圖案表現,都顯示出南歐的傳統陶藝特色。但在經過了三、四百年來與當地文化的融合,便逐漸形成異於歐洲的陶藝風格,其中最大的差異是造型更加自由,作品圖案描繪的題材更加生活化。
第五單元 • 大洋洲陶藝
第五單元 • 大洋洲陶藝 第五單元 • 大洋洲陶藝
大洋洲陶藝主要包括澳大利亞陶藝和新西蘭陶藝。澳大利亞陶藝追隨着世界當代陶藝的發展潮流,將當代藝術的表現手法融入陶瓷的設計和製作之中,而新西蘭陶藝則本土風格明顯,將宗教信仰、民族特性等融入到陶藝作品中。
第六單元 • 非洲陶藝
第六單元 • 非洲陶藝 第六單元 • 非洲陶藝
非洲的原始部落很多,傳統陶藝大多停留在較低温的陶器製作階段,製作方法也很原始,大多以土條成形的方法盤築而成圓甕或圓缽作品,器物表面未上釉的居多。為了避免裝水滲漏,藝術家會在器皿的表面加以磨光,以增加坯體表面的密緻度。在裝飾方面,則以粘貼繩紋或在磨光的器物表面刻上單純的線條及原始圖案為主。至於燒成方面,非洲地區的傳統陶藝,大多以野外燒製的方式燒成。燒製時間依作品的大小與數量之不同,短則五、六小時,長則一、二天。據調查,從東非到西非各部落民族,大多采用這種野外燒製的方法制陶。雖然非洲的傳統陶器製作非常原始,但是這種經數千年所延續下來的傳統工藝,卻充分表現出原始民族樸質、堅韌的特性,無論陶器的造型或色彩,都顯示出單純、厚實而充滿生命力。 [12]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齊風廳

齊風廳
齊風廳(4張)
展覽概述 •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評選是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共同主辦的評選活動,目前已舉辦三屆,入選的大師們為中國陶瓷藝術的發展和推進做出了很大貢獻。 [10]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齊韻廳

齊韻廳
齊韻廳(4張)
展覽概述 • 中國陶瓷藝術大師
淄博的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們經過多年的潛心鑽研,創造出眾多功力深厚、匠心獨運的精品力作,多次在國內外獲得殊榮。他們為淄博陶瓷藝術的不斷創新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11]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現代玻璃廳

現代玻璃廳
第一單元 • 玻璃的結構
玻璃的結構,是指組成玻璃的離子或原子在空間的幾何配置以及它們在玻璃中形成的結構形成體。
第二單元 • 玻璃的多樣性(建築類)
能踩的玻璃——超白蝕刻玻璃;能靜音的玻璃——玻璃靜音節能窗 ;能節能的玻璃——超白三銀彎鋼化Low-E玻璃、超白雙銀鋼化Low-E玻璃、三玻兩腔中空Low-E玻璃、中空玻璃;最堅固的玻璃——防彈玻璃;最絢麗的玻璃——高温彩釉玻璃;最魔幻的玻璃——調光玻璃;能彎曲的玻璃——超小半徑鋼化玻璃;能避免反光的玻璃——玉砂彩釉彎鋼化超白玻璃;五彩繽紛的玻璃——19mm V型刻槽超白玻璃;能自我清潔的玻璃——自潔玻璃;能砌房子的玻璃——玻璃磚、玻璃瓦……
第三單元 • 玻璃的多樣性(工業類)
能改變光的方向的玻璃——光學玻璃;只能看清一面的玻璃——低反玻璃;能彎曲的玻璃——蓋板玻璃;能減速的玻璃——減速玻璃;看不見的玻璃——夾膠中空玻璃;晶瑩剔透的玻璃——超白玻璃……
第四單元 • 玻璃的多樣性(民用類)
器皿玻璃、藥用玻璃、瓶罐玻璃……
第五單元 • 玻璃的多樣性(環保類)
能產生電能的玻璃——太陽能電池用玻璃;能隱藏的玻璃——泡沫玻璃…… [14]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高技術廳

高技術廳
第一單元 • 空間技術領域
空間技術是隨着對空間資源的開發而出現的一門新型高科技航天技術,體現着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高技術陶瓷(如碳-碳材料、氧化鋯陶瓷、氣凝膠等)在空間技術領域發揮着不可小覷的作用。如我們所熟知的天宮系列空間實驗室、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都閃爍着高技術陶瓷材料的身影。
第二單元 • 生命醫學領域
生物陶瓷材料作為生命科學的重要內容,成為可以直接用於人體或與人體直接相關的生物體中的人工材料。生物陶瓷材料已經開始應用於人工骨、人工關節、人工齒根、骨充填材料、骨置換材料、骨結合材料、人造心臟瓣膜、人工肌腱、人工血管、人工氣管等方面,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醫學進步的一大成就。
第三單元 • 國防軍事領域
高新技術的應用是現代戰爭制勝的法寶。在軍事工業的發展方面,高性能結構陶瓷和陶瓷基複合材料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們廣泛應用於導彈、裝甲防護系統和防彈衣等的設計製造,這些新型材料是未來軍事工業發展的關鍵支撐材料。
第四單元 • 環保能源領域
陶瓷材料以其各種優良的性能,在水污染、大氣污染治理以及固體廢棄物的利用方面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陶瓷材料耐腐蝕、低磨損,能夠減少排放,並確保在能源供應和環境科技等許多方面的資源高效使用。高技術陶瓷材料成為在傳統和可再生能源的分配與供應中能夠高效使用的資源。
第五單元 • 軌道交通領域
城市軌道交通和新型能源汽車都是世界公認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綠色交通”。它們的使用,是解決城市問題諸如交通擁堵和霧霾的重要舉措,對於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中,陶瓷材料在這些領域的應用,為我國的交通和環保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第六單元 • 其他領域
除上述領域外,陶瓷材料還廣泛應用於諸如微電子技術、智能家居、冶金、有色金屬、石油、造紙、煤炭等多個行業。現代陶瓷材料早已不是我們對陶瓷的固有認識,而是在新的社會需求和新技術的發展驅動下,形成的一種新興事物,造福人類的生活。 [13]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陶藝廳

陶藝廳
第一單元 • 創新精神
陶是人類創新性地利用自然界的天然物,按照人類自身的需求和意圖,製造出的一種全新器物。而這一創新精神在藝術陶瓷上有更加淋漓盡致的反映。創新精神使陶藝家們的作品個性鮮明,是藝術陶瓷推陳出新、永葆生機的源泉。
第二單元 •時代精神
陶瓷與人類文明相伴而生,相伴而行,它以實物的形態,像一部可觸摸的歷史典籍,真實直觀全面地記載了人類的文明歷史。
承載着厚重的人類文明,大師們在進行陶藝創作時更加註重文化底藴的表達。但他們不僅專注於傳承中華元素,還巧妙地還將其注入時代特徵,使作品主題更加與時俱進,傳遞當代價值觀,接軌世界文化,彰顯出獨具時代性特徵的藝術魅力。
第三單元 •匠心精神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陶藝大師對細節的精益求精和持之以恆的專注令人驚歎! [19]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國粹廳

第一單元 • 康乾琉璃
第一單元 • 康乾琉璃 第一單元 • 康乾琉璃
“雞油黃”、“雞肝石”是淄博琉璃產品的傑出代表。“雞油黃”琉璃潤如黃玉,“雞肝石”琉璃深沉典雅。“雞油黃”、“雞肝石”是淄博琉璃產品的傑出代表。“雞油黃”琉璃潤如黃玉,“雞肝石”琉璃深沉典雅。淄博市陶瓷博物館國粹廳珍藏着淄博康乾琉璃公司創制的“雞油黃”、“雞肝石”作品。其中“雞油黃編鐘”曾作為國禮亮相2018年青島上合峯會。
第二單元 • 西冶工坊琉璃藝術品
第二單元 • 西冶工坊琉璃藝術品 第二單元 • 西冶工坊琉璃藝術品
西冶工坊是專門從事琉璃藝術設計、開發、生產的公司,多款琉璃藝術品被國家級宴會選用,為國宴增色。2015年9月,西冶工坊的琉璃藝術作品“國宴天鵝”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招待會的重要裝飾擺件,出現在各國領導嘉賓的餐桌上。2016年3月,在博鰲亞洲論壇招待宴會上,西冶工坊的琉璃藝術品也多次作為重要裝飾陳設。2017年5月,在北京雁棲湖舉辦的“一帶一路”高峯論壇上,西冶工坊創制的琉璃藝術品“國宴駱駝”,作為午宴餐桌的中心陳設向世人亮相。
第三單元 • 琉璃編磬
第三單元 • 琉璃編磬
第三單元 • 琉璃編磬(2張)
國粹廳的中心位置展示的是古代樂器——編磬,根據江蘇盱眙大雲山墓葬出土的漢代琉璃編磬復原製作而成,這套編磬由22片琉璃編綴而成,每片都青翠温潤,顏色似青白玉,敲擊時的音色與木琴十分相似。琉璃編磬不僅能敲擊出美妙古典的古代音樂,同時還能敲擊出《歡樂頌》、《康定情歌》等我們耳熟能詳的現代音樂。
第四單元 • 現代琉璃藝術精品
第四單元 • 現代琉璃藝術精品 第四單元 • 現代琉璃藝術精品
國粹廳還展示了國內著名琉璃藝術家的藝術精品,有被中國日用玻璃協會授予“石榴王”稱號的王乃寶大師、“葡萄孫”孫鳳軍兩位琉璃大師的燈工作品,有來自台灣的琉璃藝術大師“張毅”、“楊惠姍”採用古法琉璃工藝——“脱蠟鑄造法”製作的琉璃藝術品,有極具淄博特色的“套料雕刻”琉璃蓋罐,也珍藏着來自上海的琉璃藝術大師莊小蔚的琉璃作品。 [18]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捐贈廳

捐贈廳
第一單元 • 尹幹大師捐贈作品
尹幹大師,生於1941年,江西省贛州市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副會長,山東陶瓷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會長。
1962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同年分到淄博工作。他所設計的“中華蓋杯”,1984 年進入中南海,選為國家領導人用瓷。他的陶瓷作品先後赴十多個國家展出,設計的日用陶瓷大量投產,遠銷國內外。
第二單元 • 董善習大師捐贈作品
董善習,1951年生於淄博淄川。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自1972年任職于山東淄博瓷廠開始,董善習大師開始接觸陶瓷藝術。從藝40多年來,他致力於陶瓷藝術的學習、研究和創作,先後研創“刻瓷烤彩”“硬筆陶瓷彩繪”“薄胎瓷板釉中彩”新工藝、曾榮獲山東省陶瓷藝術設計創新金獎,並有50多件作品在省級以上展評中獲獎。 [17]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建築園林廳

第一單元 • 園林景觀陶瓷
第一單元 • 園林景觀陶瓷 第一單元 • 園林景觀陶瓷
在現代人的生活環境中,建築師與藝術家運用不同的語言表述形式,將陶瓷藝術融入到建築與環境之中,使陶瓷藝術從傳統的架上藝術走向户外環境之中,與大自然和建築物融為一體,共同構築起人類的生產生活環境,並表現出濃郁的人文氛圍。園林景觀陶瓷的種類,一般可分為牆面景觀陶瓷、地面展示陶瓷、雕塑觀賞陶瓷、擺件點綴陶瓷。
第二單元 • 建築用瓷
第二單元 • 建築用瓷 第二單元 • 建築用瓷
建築用瓷是指房屋、道路、給排水和庭園等各種土木建築工程使用的陶瓷製品。我國的建築陶瓷產業在近十幾年的時間裏得到了快速發展,憑藉內外部的發展優勢與機遇,已成為世界上建築陶瓷的生產和消費大國,全球過半的建築陶瓷都產自我國,由此可見我國建築陶瓷在國際上的重要地位。目前,在我國遼闊的國土上,建築陶瓷產區已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地區,其中尤以山東、廣東等地區最具代表性,不少地區還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建築陶瓷集羣。 [15-16]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展出內容

館內館藏展品25000餘件,展廳展出展品16000餘件,展示了自1萬年前新石器時代早期後李文化至明、清、民國等各朝代陶瓷文物;自西周至元、明、清、民國等各朝代琉璃文物;當代淄博、景德鎮、宜興、唐山、龍泉、德化、佛山等大師級陶瓷藝術精品和北京、上海、台灣、衡水等大師級琉璃藝術精品;日用陶瓷、藝術陶瓷、建築陶瓷、園林陶瓷、高技術陶瓷、現代玻璃和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日本等20多個國家的現代陶瓷、琉璃藝術品,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現代化大型陶瓷琉璃專題博物館。 [1]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館地理位置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