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涼

鎖定
南涼(397年—414年),是十六國政權之一,國號涼,共歷三主,共十八年,十六國政權之一,為拓跋鮮卑政權。河西鮮卑拓跋烏孤所建,定都樂都(今屬青海海東市)、西平(今屬青海省西寧市)、姑臧(今屬甘肅武威市),盛時控有今甘肅西部和寧夏一部。 禿髮即“拓跋”的異譯。
漢魏之際,拓跋氏的一支由酋長統率,從塞北遷到河西涼州,被稱為河西鮮卑。在此居住約兩個世紀,部眾漸盛,務農桑,修鄰好,境內安定。拓跋力微和拓跋匹孤是親兄弟。拓跋烏孤時期,以廉川堡(今青海省民和縣)為中心,勢力不斷髮展,初依附後涼呂光。409年,禿髮傉檀還都樂都,南涼逐漸衰弱,不斷遭到別國攻打。414年,禿髮傉檀率軍西掠時,西秦偷襲樂都,南涼滅亡,立國十七年。
中文名
南涼
簡    稱
首    都
樂都、西平、姑臧
主要城市
樂都、西平、姑臧
官方語言
中古漢語
政治體制
君主專制政體
國家領袖
禿髮烏孤
禿髮利鹿孤
禿髮傉檀
主要民族
漢族、鮮卑族
主要宗教
佛教
道教
儒教

目錄

  1. 1 歷史
  2. 遷徙
  3. 內附
  1. 反晉
  2. 建立
  3. 滅亡
  1. 後裔
  2. 2 國君世系

南涼歷史

南涼遷徙

拓跋世系 拓跋世系
220年(東漢建安二十五年),鮮卑首領拓跋詰汾卒,次子拓跋力微因母為“天女”,有神異,故被推舉為首領。而拓跋匹孤雖為長子不得繼位,僅分得一些部眾。
後拓跋匹孤及所率部眾為獲得新牧場,在219年—256年間由塞北陰山、河套一帶沿黃河兩岸順賀蘭山脈東麓南下,至河西以北 [1]  ,即今內蒙古自治區額濟納旗、涼州至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遊牧。

南涼內附

公元256年—263年間(甘露元年至景元四年間),魏鎮西將軍鄧艾都督隴右諸軍事時,又遷禿髮等部鮮卑數萬人至雍、涼二州之間,即今陝西省中部及甘肅省一帶,最後聚居於涼州東部及青海湖以東,與漢、羌等族雜居共處。
主要遊牧地東至麥田、牽屯,西到濕羅,南達澆河,北接大漠 [2]  ,即大致東起今甘肅省平涼縣西北的牽屯山靖遠縣北的麥田城,西至青海湖東,南至青海省貴德縣,北接今騰格裏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南涼反晉

南涼版圖(412年) 南涼版圖(412年)
禿髮鮮卑自遷入雍、涼後,曹魏西晉統治者以其與羌、胡相似,設“護羌校尉”監領之,各部仍自有部帥。但鮮卑等往往被徵發為兵,或被掠淪為奴婢或佃客,同時還要繳納賦税,使民族矛盾日益尖鋭。西晉初,終於爆發了以禿髮樹機能為首的西北諸民族反晉鬥爭。
公元269年(泰始五年),西晉為了鎮壓因災荒而引起的騷亂,設置秦州,派遣“勇而無謀,強於自用”的胡烈擔任秦州刺史,以鎮撫河隴鮮卑。但胡烈一上任,即採取高壓手段,致“失羌戎之和”,成為爆發反晉鬥爭的導火線,禿髮樹機能為壽闐孫,壽闐卒後,繼統部眾,活動在安定、隴西一帶,史稱他“壯果多謀略”。
公元270年(泰始六年)六月起事後,率眾擊殺秦州刺史胡烈在萬斛堆(今甘肅省皋蘭縣東北黃河北岸),又拒擊尚書石鑑進討師。隴右、河西其它諸民族紛紛響應。
公元271年(泰始七年),聯合北地胡攻金城,擊殺涼州刺史牽弘在青山(今甘肅省環縣西),後又敗涼州刺史蘇愉在金山(今甘肅省山丹縣南)。及275年(泰始末至咸寧元年),禿髮鮮卑的勢力由涼州金城郡(治榆中縣,今甘肅省榆中縣西北黃河南岸)西北更向西發展。高昌以東的一些鮮卑部落也起而反抗晉朝統治。
279年(咸寧五年),樹機能攻破涼州,佔據主要城鎮,阻斷西晉與河西交通,西晉朝廷大震,遣威武太守馬隆統軍攻之。樹機能部碎跋韓、且萬能等率眾萬餘落歸降,馬隆又“前後誅殺及降附者以萬計”。是年十二月,隆遣歸降的率善戎設骨能等與樹機能大戰,樹機能終因寡不敵眾,兵敗被殺,禿髮部復投降西晉。

南涼建立

樹機能反晉鬥爭雖然失敗,但禿髮鮮卑部落並沒有因此而潰散。數傳至禿髮烏孤立,採取養民務農的經濟政策,在政治上禮俊賢,修政刑,對外“循結鄰好”,不事爭戰。十餘年間,禿髮部在後涼東南廣武一帶勢力漸盛。
394年(太元十九年,後涼麟嘉六年),後涼呂光“遣使署為假節冠軍大將軍、河西鮮卑大都統、廣武縣侯”。次年,破乙弗、折掘等部,築廉川堡(今青海省民和縣西北)以居之,又陸續征服意雲鮮卑等部。河西一帶漢族豪門士族如廣武人趙振等紛紛投奔烏孤,充當謀士,呂光見其日益壯大,遣使拜他為“廣武郡公”。
396年(太元二十一年),呂光即天王位,改國號為大涼,遣使拜烏孤為徵南大將軍益州牧左賢王。烏孤決意擺脱呂光控制,謝絕封爵。次年,自稱大部督、大將軍、大單于、西平王,年號太初,建立政權,以弟禿髮利鹿孤驃騎將軍,傉檀為車騎將軍。繼而治兵廣武,攻取金城,敗呂光將軍竇苟在街亭(今甘肅省永登縣烏鞘嶺)。
398年(太初二年),乘後涼衰弱,郭廣黁、楊軌反呂氏之機,取得洪池嶺南五郡(廣武、西平、樂都、澆河、湟河)地,改稱武威王。
399年(三年),徙都樂都(今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專力經營河湟地區,並以利鹿孤鎮安夷(治今青海省化隆縣南),傉檀鎮西平(治今青海省西寧市西),叔素渥鎮湟河(今化隆縣南),族人分鎮各地,又量才敍用漢、夷各族豪門及“傑俊之士”,使南涼政權得以逐漸完善和鞏固。
是年(399)八月,烏孤因酒醉墜馬受傷死,弟利鹿孤即武威王位,遷都西平,並遣記室監鞠梁明聘段業,進一步加強與北涼聯盟,以對付後涼,南涼開始興盛。次年正月改元建和,遣傉檀敗後涼兵在三堆(今大通河南),並進圍其都城。

南涼滅亡

南涼地圖 南涼地圖
401年(建和二年),利鹿孤改稱河西王。同年三月,敗後涼呂隆軍,徙2000餘户而還。後又遣兵攻北涼臨松,虜6000餘户、沮渠蒙遜遣質請和,始還所掠,召軍返。十二月,南涼攻圍後涼姑臧,又攻昌松郡,執後涼太守孟禕
402年(建和三年)三月,利鹿孤卒,弟傉檀立,更號為涼王,遷都樂都,改元弘昌,史稱南涼。十月,傉檀攻後涼姑臧。十二月,後秦姚興拜傉檀為車騎將軍、廣武公。
404年(弘昌三年),因後秦勢盛,傉檀去除年號,向後秦稱臣。
406年(弘始八年),禿髮傉檀用賄賂的手段從後秦手中得到了河西重鎮姑臧城,隨後遷都姑臧。期間,重用人才,善於納諫。 [4] 
408年(弘始十年),傉檀擊敗後秦軍,複稱涼王,改元嘉平,置百官。
410年(嘉平三年),由於北涼沮渠蒙遜的不斷進攻,禿髮傉檀放棄姑臧,再次遷到樂都。 [4] 
414年(嘉平七年),南涼連年不收,上下飢窘,傉檀率軍西擊乙弗鮮卑,留太子武台虎台)守樂都。西秦乞伏熾磐乘機襲取樂都,俘武台等及百姓萬餘遷於枹罕(今甘肅省臨夏市西南),傉檀降西秦,年終被毒死,南涼亡。共歷3主,17年。

南涼後裔

南涼亡後,原禿髮氏部人大部分為西秦所統治,後西秦為夏所滅,夏被吐谷渾滅亡,西秦領域大部分進去吐谷渾,後又為北魏所佔有。在隴西、河湟的乞伏、禿髮鮮卑最終與北魏拓跋鮮卑同被漢化,青海省西寧市還留存着禿髮氏的後代。
禿髮鮮卑的另一部分貴族和部民則投歸了河西的北涼。如傉檀弟、南涼湟河太守文支、傉檀兄子樊尼等。而傉檀子保周、破羌(即源賀)等在南涼亡後,也投奔北涼。
北涼被北魏滅亡,在河西的禿髮氏都歸北魏統治,北魏封保周為張掖王,破羌為西平公等。源氏一族在北魏地位顯赫,後裔源乾曜曾擔任唐玄宗的宰相,已完全漢化,與漢官無別。此外《新唐書·吐蕃傳上》載禿髮樊尼後裔為吐蕃王族來源之一,雲:“或曰南涼禿髮利鹿孤之後,二子,曰樊尼(應為侄),曰傉檀(應為弟)。傉檀嗣,為乞佛(伏)熾盤(磐)所滅。
樊尼挈殘部臣沮渠蒙遜,以為臨松太守。蒙遜滅,樊尼率兵西濟河,逾積石,遂撫有羣羌雲。”或謂禿髮樊尼在北涼亡後,率部進入青海、甘南一帶羌族聚居地,被同化於羌,形成党項中的拓跋氏。這些問題尚待進一步探究。
禿髮鮮卑及其建立的南涼對河湟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利鹿孤和傉檀時,功課農桑,修築和擴建城鎮,使之成為河隴最為繁榮地區,從苑川至樂都、西平經扁都口至張掖的這段河西路的支線,曾招來了許多中外商人和僧人,在中亞陸路交通上起了一定作用。

南涼國君世系

南涼帝王世系
國號
廟號
諡號
姓名
在位時間
年號
陵寢
使用時間
烈祖
武王
397-399
太初
康陵
397——399
----
康王
399-402
建和
湟陵
400——402
----
景王
402-414
弘昌
嘉平
景陵
402——404
408——41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