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涼風埡隧道

鎖定
涼風埡鐵路隧道,是中國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境內的高速通道,位於四川盆地與黔北高原之間山嶺峽谷區,穿越松坎河與楚米河的分水嶺涼風埡山脊,是中國第一座採用平行導坑法施工的長隧道。 [1] 
川黔鐵路涼風埡隧道於1957年11月開 [2]  工,1960年竣工,全長4270米(包括南口明洞15米、北口明洞57米)。
涼風埡隧道為單向分離式雙洞隧道,左右兩隧相距33米,兩隧之間有車行橫洞和人行橫洞各5條相通,還設有緊急行車帶5處。 [2] 
截至1960年,為當時中國最長隧道。
中文名
涼風埡隧道
開工時間
1957年11月
所屬地區
中國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
長    度
4270 m
地    址
貴州桐梓縣境內
竣工時間
1960年
隧道類型
單向分離式雙洞隧道

涼風埡隧道建設歷程

1958年,涼風埡隧道由前蘇聯專家幫助設計。 [2] 
涼風埡隧道於1957年11月開工,1960年竣工。 [1] 
涼風埡隧道 涼風埡隧道
2004年07月31日,貴州崇遵高速公路涼風埡隧道正式貫通。 [1] 

涼風埡隧道隧道位置

涼風埡鐵路隧道,是中國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境內的高速通道,位於楚米鎮八一村至大河鎮七二村村域內,隧道南口距川黔鐵路涼風埡火車站1.5公里,隧道北口距新場火車站3公里。 [3] 

涼風埡隧道隧道設計

涼風埡隧道斷面為馬蹄形,兩端各有80餘米線路是半徑分別為250米及300米的曲線。隧道內線路坡度採用折減後的最大坡度16.5‰,向南上坡。 [2] 
該隧道為單向分離式雙洞隧道,左右兩隧相距33米,兩隧之間有車行橫洞和人行橫洞各5條相通,還設有緊急行車帶5處。 [2] 

涼風埡隧道建設成果

隧道地質複雜,岩層較破碎,節理極發育,通過斷層多。開挖時,山體壓力大,滲水量多,採用上下導坑先拱後牆方法施工,在距線路上坡方向右側20米處設置一條平行導坑(兩端共長3437米,中部未貫通),以解決施工中的通風、排水和運輸等問題。 [2] 
施工中還採取綜合防塵措施,改善了隧道工人的勞動條件。隧道襯砌採用混凝土就地整體灌築,小部分邊牆用片石以水泥砂漿砌築。 [2] 
承擔建設任務的兩支施工隊伍分別從兩邊掘進,藉助衞星定位等高新技術,相通時接口處幾乎要炮眼對炮眼。建設者不懼艱險,採用弱爆破、短進尺、強支護等科學施工方式,並聘請專業科研單位對隧道施工作進行全過程的嚴密監控,以幫助處理技術難題和質量問題。在掘進過程中遭遇岩溶、湧水、斷層、暗河、地表淺層滑坡等惡劣地質條件,施工單位採用了隧道橫噴混凝土、超前小導管預注漿加固等項目先進的隧道施工新技術和新工藝。 [2] 

涼風埡隧道價值意義

涼風埡特長隧道為全線的重點控制性工程之一,是目前我國西南地區最長的公路隧道。 [2]  (中國公路網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