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涼粉製作技藝

(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鎖定
涼粉製作技藝,連雲港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中文名
涼粉製作技藝
類    別
傳統技藝

涼粉製作技藝歷史淵源

距今約數百年曆史。清末民初,板浦涼粉已成為同類中的王牌,名氣“香亮”。今天,海屬地區當以板浦涼粉最好。板浦涼粉以其形體光滑、富有彈性,爽而不膩而成為周邊地區涼粉中的上品,受到人們喜愛。在海、贛、沭、灌的街頭小吃攤上,涼粉是常見之物。板浦涼粉有綠豆粉、豌豆粉、小豆粉三種,選用無蟲無黴衣的好豆子,過去都是用深井淡水浸泡,經過磨拐、晃漿去渣、燒開涼卻等多道工序,製成的涼粉形體光滑、富有彈性,爽而不膩。冬天用鏊子火爐“熱粉”,現吃或炒吃也別有風味。

涼粉製作技藝主要流派

解放初,板浦的“王大可”豌豆粉和“楊二江”(楊立元)、‘譚龜腰”(譚兆仁)的綠豆粉最為出名,二十世紀七十至九十年代,板浦出了“項大爺”(項長法)、“朱二虎”(朱長金)、“劉三爺”(劉貫才)涼粉三大名家,二十世紀末李玉飛的涼粉後來居上,最受青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