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涼心散

(中藥)

鎖定
涼心散,中醫方劑名。出自《醫宗金鑑》。具有清熱瀉火,開竅消腫之功效。主治舌下腫突形狀似舌,或口瘡。
中文名
涼心散
出    處
《醫宗金鑑》
功    用
清熱瀉火,開竅消腫
主    治
舌下腫突形狀似舌,或口瘡

涼心散組成

青黛、硼砂、黃柏、黃連(人乳拌,曬),人中白(煅過)各二錢(6g),風化消一錢(3g),冰片二分(0.6g)。

涼心散用法用量

以上四味為極細粉,敷塗患處,每次少量,每日數次。運用冰心散以外用為主,若能酌情配合內服散劑,可增強治療效果。

涼心散功用

清熱瀉火,開竅消腫。

涼心散主治

舌下腫突形狀似舌,或口瘡。

涼心散方義

方巾青黛、硼砂、黃柏、黃連、人中白、風化硝清熱,青黛偏於涼血,黃柏、黃連偏於燥濕,人中白偏於止血散瘀,硼砂偏於消腫,風化硝偏於散結。從其用量比例分析方藥功用是清熱瀉火為主,兼以開竅消腫。

涼心散加減化裁

若熱甚者,加黃連、黃柏,以清熱燥濕;若舌下腫甚者,加赤芍、牡丹皮,以涼血散瘀消腫;若口腔潰爛流水者,加苦蔘、車前子,以燥濕利濕;若大便乾結者,加大黃、芒硝,以瀉熱通便;若小便短少者,加車前子、滑石,以通利小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