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涼州賢孝

鎖定
涼州賢孝, 又稱涼州勸善書,流行於甘肅省武威市的古浪、民勤、金昌市、白銀市的景泰等地區,主要傳承地在武威市涼州區 [8] 
涼州賢孝藝術的唱詞具有靈活性,演唱的靈活性以及演出場地的靈活性。涼州賢孝通過曲折動人的故事,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表現普通民眾在現實生活中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代表劇目有《丁郎刻母》等。 [6] 
2006年5月20日,“涼州賢孝”被收錄在中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項目編號為Ⅴ-19。 [7]  馮蘭芳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賢孝(涼州賢孝)代表性傳承人。 [1]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涼州區文化館獲得涼州賢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0] 
中文名
涼州賢孝
別    名
涼州勸善書
非遺級別
國家級
遺產編號
Ⅴ-19 [7] 
保護單位
涼州區文化館 [7] 
代表人物
馮蘭芳
經典劇目
《丁郎刻母》
流行地區
武威市涼州區、古浪、民勤、金昌市、白銀市的景泰 [8] 

涼州賢孝歷史沿革

涼州賢孝
元末明初,是涼州賢孝最遲可追溯的形成年代。 [9] 
清代中葉,該曲藝形式被冠名為涼州賢孝。 [9] 
1802年(嘉慶七年),大旱,災民吃不上飯的時候,還有人演唱涼州賢孝進行乞討;涼州賢孝的傳統內容和形式有所改變,藝人不再挨家挨户乞討,而是在人多、寬闊的地方演唱,吸引聽眾的人數也有增多。 [9] 
20世紀50年代,中國文化部門數次對賢孝藝人進行登記、培訓,並審定了一批曲目,禁唱了一些低級趣味的曲目,同時提倡創新,鼓勵藝人編唱新曲,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電台也常選播一些優秀曲目,文藝工作者亦積極創作,優秀藝人多次被彙集排演,參加全省及全國性的文藝演出活動,新段子間有流傳,賢孝藝術開始走上了新的發展階段。 [12] 
20世紀70-80年代,涼州賢孝的聽眾基礎逐漸失去,演出的固定場所逐漸減少。 [13] 
賢孝

涼州賢孝藝術特點

涼州賢孝表演特點

涼州賢孝藝術的唱詞具有靈活性,演唱的靈活性以及演出場地的靈活性。唱詞的隨意性能夠容易適應藝人的演唱,加上襯字的隨性使演唱更為靈活,二者相輔相成;演出場地的靈活性與伴奏樂器有很大的關係。 [4]  涼州賢孝的表演形式為一人自行伴奏説唱,即説白、誦唱和伴奏一般都由一人完成。唱詞語言以涼州方言為主,通俗易懂,幽默風趣。表演中,藝人們邊與聽眾交流,邊有即興發揮,往往妙語連珠。 [4] 
王月 王月

涼州賢孝曲牌特點

  • 曲牌命名
涼州賢孝既可以根據不同音樂情緒特徵命名不同曲牌正名稱謂,同時又可根據同一音樂情緒特徵而不同音樂情愫命名同一曲牌的不同變體名稱。涼州賢孝的諸多曲牌既有正名,又有別稱,還有變體,且曲牌曲調及其變體的名稱,無論是字面釋義還是音樂情緒特徵都比較接近。 [5] 
  • 曲牌分類
涼州賢孝曲牌,可分為唱腔曲牌和器樂曲牌兩大類。 [5] 
唱腔曲牌又可分為傳統唱腔曲牌和雜調唱腔曲牌,器樂曲牌又可分為傳統器樂曲牌和雜調器樂曲牌。 [5] 
傳統唱腔曲牌、器樂曲牌指“自元末明初,涼州賢孝形成以來”,由世代盲藝人相傳下來的、具有鮮明本土特色的曲牌。 [5] 
傳統器樂曲牌
“行路觀調”;“啓程繡燈調”等。 [5] 
傳統唱腔曲牌
曲牌
別名
變體
悲音
悲音述調、悲調
苦悲音、甜悲音、甘悲音
苦音
苦音述調、哭音泣調
哭音、平哭音
淚音
淚音述調
-
甜音
甜音述調
甜述音、甘音、喉音
平述音
平調
-
緊述音
緊述
緊訴、緊音
長述音
長述調
-
起述音
起述調
-
賢孝調
-
-
古詞調
佛曲
-
參考資料: [5] 

涼州賢孝唱詞特點

涼州賢孝的唱詞具有鮮明的口語性特點。涼州賢孝大量使用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涼州方言土語、俚語和粗鄙詞語,句式長短不一,完全根據表達的需要或長或短,自由靈活,但以七字句、八字句為主。有時押韻,有時不押韻。涼州賢孝唱詞的內容,主要以述頌英雄賢士、烈婦淑女、孝子賢孫、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故事為主,寓隱惡揚善、喻時勸世、因果報應、為賢行孝等宗旨於其中,是歌頌孝子賢人故事的善書賢傳,是對中國傳統忠孝文化的傳承與宣揚。 [6] 

涼州賢孝音樂器械

涼州賢孝使用的樂器有三絃、二胡。 [8] 

涼州賢孝經典劇目

經典劇目
《丁郎刻母》
《扒肝孝母》
《任倉葬母》
《關雲長單刀赴會》
《五女興唐傳》
《包公案》
《郭居埋兒》
《鞭杆記》
《秦雪梅弔孝》
《目連僧救母》
《劈山救母》
《割肉奉親》
《李三娘推磨》
(又名《白兔記》)
《趙蘭英上京》
(又名《紅燈記》)
《金釵記》
(又名《雙幕孝》)
《楊月珍修繡燈》
(又名《藐燈記》)
《侯美英反朝》
《王和尚大鬧棚幽寺》
《包公三下陰曹》
《薛平貴大登殿》
《三姐拜壽》
《薛仁貴徵東》
《花燈記》
《對鞋記》
《水蛇記》
《盜桃》
《柳笆記》
《水拉楊家灘》
《日斷八魂》
《打西北》
《打甘州》
《解放蘭州》
參考資料: [4]  [8]  [9] 

涼州賢孝流行地區

涼州賢孝流行於甘肅省武威市的古浪、民勤、金昌市、白銀市的景泰等地區,主要傳承地在武威市涼州區 [8] 

涼州賢孝傳承保護

涼州賢孝流傳現狀

隨着社會的發展,涼州賢孝的聽眾基礎正在逐漸失去,演出也沒有了固定的場所,和其他民間藝術相同,加之藝人隊伍青黃不接,生存面臨考驗,其傳統的演唱技藝早已魯殿靈光,精妙的表演技藝無人問津,聲腔藝術流失嚴重,經典的曲目鮮見表演。大量抄本正在二次流失,研究資料保存手段滯後,研究缺乏基本物質保障。涼州賢孝已經開始斷裂的藝術傳承鏈出現難以彌合的可能,這將是中國藝術史上的重大損失。當前涼州賢孝表演人才嚴重匱乏,數百年來仍然處於創始階段盲藝人表現的初始形態,因此培養新時期、新一代和運用現代曲藝説唱表演模式的藝人尤為迫切。(2018年) [9]  [7] 

涼州賢孝保護措施

武威市政府依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務院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制定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的工作原則。結合甘肅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設,創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戰略決策,先後制定出台了《關於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特色文化市建設的實施意見》《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河西走廊文化生態區武威項目區建設規劃》,成立了“非遺”保護工程領導小組、“非遺”專家保護中心和專家委員會,建立健全了完整的組織領導機構,在特色的文化節日上,演出與宣傳同時展開,形成了濃厚的保護氛圍。同時,各地響應國家“非遺”保護的號召,電視台對涼州賢孝的正面宣傳,上演特色的文化節目,對代表性傳承人的採訪,重視和關心老藝人的生活,修建專用的演出場地,舉辦各種類型的演出和比賽等,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不斷取得進展,具有科學、嚴謹的保護政策體系,對涼州賢孝的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果。 [9] 
武威市申報爭取國家級、省級保護項目資金支持,爭取各級政府專項經費投入,逐步改善現有設備條件,對涼州賢孝推出精品劇目創演、旅遊宣傳、羣眾文化活動組織,實現了“縣縣有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鄉鄉有文化站”的目標。羣眾文化活動做到了“小型活動月月有,大型活動節節辦,長年活動不斷線”,對涼州賢孝的文化特色進行了挖掘整理和推廣。 [9]  涼州賢孝通過對優秀賢孝表演藝術的大力培養,以挖掘繼承賢孝豐富的聲腔藝術和曲目為核心,強化對涼州賢孝特有聲腔藝術,尤其是對錶演風格的繼承,達到傳戲、傳技、傳人、保護瀕危曲種的最終目的。 [9] 

涼州賢孝傳承人物

馮蘭芳,女,漢族,1965年出生,盲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972年-1979年跟隨馮光生、陳虎全學藝。1980年從事説唱。馮蘭芳的三絃演奏嫺熟,還可以用二胡演奏。對“賢孝”傳統曲目的演唱地道,具有代表性。1984年參加甘肅省殘聯調演以《盲藝人重見光明》獲得一等獎。 [11] 

涼州賢孝入選非遺

2006年,涼州賢孝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編號為Ⅴ-19。 [7] 

涼州賢孝曲藝價值

涼州賢孝滲透了佛道精神、民俗風情、民眾文化、民眾心態等。涼州人的羣體意識和集體無意識,在賢孝中有所反映,而且包含的意義,又超越了涼州,幾乎中國文化的所有信息,都在涼州賢孝中有所體現。涼州賢孝是涼州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折射出涼州人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在民俗學和文化人類學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6] 
賢孝是中國民間隱文化的載體之一。作為隱文化,它能夠更多地從民間角度展現出文化許多本真的東西來,真實地反映出歷史文化的全貌。從賢孝中,反映出的是中國西部豐富的民間文化。賢孝是涼州的自豪和驕傲,慰藉着世代生活在那一片黃土地上所有人們的精神。 [2]  涼州賢孝是典型的人民藝術,或可以稱之為“百姓藝術”,無論它的內容形式,還是立場精神都是跟老百姓的命運血肉相連。它記錄的,就是當地老百姓千年來的生活、苦難、夢想和追求。賢孝中最值得稱道的不僅是對苦難的敍寫,更因為它對苦難有種大悲憫的情懷,其形其神,均有種佛教提倡的“無緣大慈”和“同體大悲”。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