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涼北齒蟾

鎖定
涼北齒蟾(學名:Oreolalax liangbeiensis)是角蟾科、齒蟾屬兩棲動物,瞳孔縱置,鼓膜隱蔽,上頜齒髮達。體背面滿布大小刺疣。後肢較短,脛跗關節前達眼后角;指、趾端圓,第四趾具1/3蹼,趾側緣膜甚寬。體背面深黃色或略帶棕色,疣粒部位有黑斑點,眼間無三角斑,四肢背面各部有3-5條黑橫紋,整個腹面乳白色無任何斑紋。雄性上臂背面有刺,第一、二指婚刺細密,胸部刺團大,1對,刺亦細密。卵徑3.5毫米左右,動物極淺灰色。蝌蚪全長62毫米,頭體長21毫米左右;體背和尾肌為綠灰色,有少許深色斑。
涼北齒蟾生活於海拔2850-3000米的針闊葉混交林帶山區,地面雜草叢生,環境陰濕。行動較為緩慢。僅發現在中國四川(越西普雄)。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Oreolalax liangbeiensi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兩棲綱
亞    綱
滑體亞綱
無尾目
亞    目
變凹型亞目
角蟾科
齒蟾屬
涼北齒蟾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Liu & Fei,1979
保護級別
(IUCN)2004年 ver 3.1——極危(CR)、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3]  [7] 
中文學名
涼北齒蟾
外文名
Liangbei Toothed Toad

涼北齒蟾形態特徵

涼北齒蟾
涼北齒蟾(6張)
雄性體長47-56毫米,雌性體長56-66毫米。頭扁平,頭寬略大於頭長。吻端鈍圓略突出於下唇。吻稜清晰。頰部向外傾斜。鼻間距小於眼間距與上眼瞼幾乎等寬。瞳孔縱置。鼓膜隱蔽,有鼓環,耳柱骨長。顳褶較厚。上頜齒髮達。舌後端缺刻顯著。無犁骨齒。前肢長而略粗壯。前臂及手長約為體長之半。近端關節下瘤小。內蹠突長約為第一趾長的3/5,無外蹠突。後肢較短;前伸貼體時脛跗關節達眼后角。左右跟部僅相遇。指、趾端圓。趾側緣膜發達。指式:3>4>1=2;趾式:4>3>5>2>1。第一、第二趾外側約2/3蹼,第三趾外側及第五趾內側約為半蹼,第四趾約為1/3蹼。趾關節下瘤不顯。
背部皮膚粗糙,滿布大小刺疣,頭部疣小而扁平,刺稀少;上眼瞼、頭側(包括顳褶)及上、下唇緣均滿布細小刺疣,顳褶下方有長形或圓形大小不等的刺疣;背部疣粒較大多成圓形,越向背後方疣粒越多而密集,疣粒上滿布大小黑刺;體側疣粒稀疏無大黑刺,除前肢上臂和股、脛部背面有較多刺疣外,四肢其它部位疣小且少。腋腺,股後腺淺色腹面皮膚光滑;雄蟾下唇下緣小刺密集,尤以下唇前緣中央形成圓團狀;腋腺扁平無刺;前肢腹面有淺色疣粒,後肢腹面光滑。雌蟾背面疣少無刺,腋腺顯;腹部可透視待產之卵。生活時背面褐棕、深黃或略帶棕色,有許多黑色圓斑點,多在刺疣部位;體側、四肢背面及少數的疣粒粒頂端棕黃色,四肢上寬黑橫紋明顯,前肢及股、脛部各有3-5條。跗、蹠部亦有黑橫紋。腹面為一致的淺黃灰色,無任何斑點。液浸標本棕灰色,疣粒部位之深色圓斑及四肢上橫紋顯著,腹面淡黃白色。
第二性徵雄性上臂背面有刺,第一、二指婚刺細密;胸部刺團一對、較大,刺細密,左右相距較窄。
卵徑3.5毫米左右,動物極淺灰色,植物極乳白色。
蝌蚪第28-39期蝌蚪全長62毫米,頭體長21毫米左右,尾長為頭體長的189%;體背面和尾肌為綠灰色,有少許褐黑色斑;唇齒式為Ⅰ:3+3(或4+4)/4+4:Ⅰ;唇乳突僅在上唇中央缺3個左右;口角部副突少,其上均無齒。殘留尾4毫米的幼體,體長26毫米。 [4] 

涼北齒蟾近種區別

涼北齒蟾外形與大齒蟾Oreolalax major)相近,但涼北齒蟾後肢均較短,脛長不到體長之半,左右跟部僅相遇;腹面無任何斑點。蝌蚪唇齒式多為Ⅰ:3+3(或4+4)/4+4:Ⅰ。卵動物汲淺灰色,植物極乳白色。 [5] 

涼北齒蟾生活習性

涼北齒蟾生活於海拔2850-3000米的針闊葉混交林帶山區,地面雜草叢生,環境陰濕。非繁殖營陸棲生活,涼北齒蟾棲息的環境,在山溪兩側的喬木、灌木、竹子繁茂,溪內陰濕,雜草、苔蘚植物甚多,溝底為大小石頭構成。此蟾棲於水凼邊石下或水流較急的大石下,翻石後,此蟾雖有逃避情況,但行動較為緩慢。 [5]  [4] 

涼北齒蟾分佈範圍

涼北齒蟾僅發現在中國四川(越西普雄)。 [5] 
涼北齒蟾分佈圖 涼北齒蟾分佈圖

涼北齒蟾繁殖方式

1965年5月18日,在溝內一石塊下獲得一對正在抱對的成蟾,雄性前肢抱在雌性的胯部,但未見到卵。經費梁等多年到產地考察,該蟾的產卵季節可以確定在5月下旬至6月間,6月中旬為繁殖盛期。成蟾入溪繁殖,雄性前肢抱握在雌性的胯部,雌性產卵160-197粒,卵羣黏附在石塊底面,呈環狀。
在產卵季節,可在同一水域之下段見到第28-40期的蝌蚪,最小者體全長54毫米,同時還可見到將完成變態者,有的經過室內飼養成幼蟾,其特徵與成體相同,這説明該蟾蝌蚪為越冬類型。大型蝌蚪在大山溪(水面寬度4-5米)邊或回水凼處大石間較多,或在大溪分出的細小支流或浸水的水凼石間及石縫內,底棲,常單個活動,白天稍受驚擾立即進入深水石下,不易捕獲或僅能一個個的捕到。在成蟾棲息的中、小型山溪內未發現此蝌蚪,可能被溪水沖刷到下游有關。 [5]  [4] 

涼北齒蟾保護現狀

涼北齒蟾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04年 ver 3.1——極危(CR)。 [3]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6] 

涼北齒蟾種羣現狀

涼北齒蟾僅發現在四川大涼山普雄地區,分佈區汲為狹窄,數量甚少,是中國特有的珍稀蛙類資源。由於山火和森林砍伐該蟾所在環境遭到破壞,使這一動物資源有絕滅的危險。建議有關部門在這一地區植樹造林,恢復森林和增殖這一珍貴動物資源。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