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涸轍之鮒

(漢語成語)

鎖定
涸轍之鮒(拼音:hé zhé zhī fù)是一則來源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見於《莊子·外物》。 [1]  [5] 
“涸轍之鮒”的原義是乾涸了的車轍裏的鯽魚(涸:水乾枯竭;轍:車轍,車輪壓的痕跡;鮒:鯽魚);指即將乾渴而死的魚,也比喻處於困境急待援助的人;在句中一般充當主語、賓語。 [1]  [5] 
中文名
涸轍之鮒
拼    音
hé zhé zhī fù
近義詞
嗷嗷待哺
反義詞
絕處逢生
注音字母
ㄏㄜˊ ㄓㄜˊ ㄓ ㄈㄨˋ
成語出處
《莊子·外物》
語法結構
偏正式
成文用法
主語賓語

涸轍之鮒成語出處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於監河侯。監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遊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出自《莊子·外物》) [2]  [5] 
後人根據這個故事提煉出“涸轍之鮒”這個成語。

涸轍之鮒成語故事

“涸轍之鮒”故事配圖
“涸轍之鮒”故事配圖(2張)
莊子因為過分專注於著書,不太注重生產,所以家裏很窮,經常因為沒錢買糧而忍飢挨餓。一天,莊子家又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無奈之下,莊子只好硬着頭皮到富有的監河候家去借糧。監河侯是一個很小氣的人,當他看到連宰相都不去做,鎮上最清高的莊子都登門求助自己,所以非常開心。於是,監河候爽快地答應借糧,但同時又説道:“借給先生糧食當然可以,我不借誰的糧食,也會借給你啊!不過得等我收了老百姓的租税之後才能借給你,到時候,我借給你三百斤,你覺得可以嗎?”
清高的莊子第一次求人,就遭到對方的軟拒絕,十分生氣,就惱怒地對監河候説:“我走了很遠的路才來到你這裏。昨日走在半路上,突然聽到喊救命的聲音。回頭一看,看到乾枯的車轍裏躺着一條小鯽魚。我看看左右無人,就問小鯽魚:‘是你在呼救嗎?怎麼了?’小鯽魚見到我過來,非常開心,答道:‘我本是東海里的水族,今天不幸落在這車溝裏,快要乾死了,請你給我一升半斗的水,救救我吧!’”
説完,莊子停頓了一下。監河侯趕緊問:“那你有沒有拿水救了小鯽魚呢?”莊子冷冷地繼續説道:“我爽快地答應了他:‘好吧,等我到了南方,去勸説吳越兩國國王,請他們將西江裏的水引來救濟你,你看如何?’鯽魚聽了我的主意,當時就氣得變了臉色,説:‘我失去了依賴的水,沒法活下去。我現在只要得到一點點的水,就能活命了。如果等你引來西江水,我早就死在這裏了。那時候,你還是到乾魚鋪子上見我吧!” [1] 

涸轍之鮒成語寓意

這則寓言給一些假仁義、假慈悲的人以一個很精彩的寫照。無糧入口的窮人,已朝不保夕,向監河侯借糧,雖得滿口應諾,但時間推得遙遙無期;無水即亡的鯽魚向路人求一升半鬥活命水,路人也滿口答應,但何時來水卻渺茫無望。讓人望梅止渴、畫餅充飢不能解決什麼問題。這則寓言表明:人們期求得到的幫助是具體的、實在的、有誠意的,而不需要任何甜言蜜語。見死不救還用慷慨動聽的空話裝扮自己的人是令人深深厭惡的。當別人有困難時,就要誠心實意地去幫助,耍嘴皮子説空話,沒有任何意義,也解決不了任何實際的問題。同時,這個故事也告訴人們:做事要有實事求是的態度。 [3] 

涸轍之鮒成語用法

  • 成文用法
“涸轍之鮒”比喻處在困境中急待救援的人;在句中一般充當主語、賓語。 [1] 
  • 運用示例
曾卓《三人行》:“我們可以説是相濡以沫,然而決不認為自己是涸轍之鮒。” [1]  [4] 

涸轍之鮒成語辨析

涸轍之鮒—嗷嗷待哺
“涸轍之鮒”與“嗷嗷待哺”都有急待救援的意思,但“涸轍之鮒”多用於個人或者公司陷入困境後迫切地想要得到救援的場景當中,“嗷嗷待哺”多用於飢餓的嬰兒身上或者雛鳥身上。 [1] 
參考資料
  • 1.    王俊編著.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貧苦篇 1[M].北京:開明出版社,2015.03:84-86
  • 2.    徐宗才編著.漢語國際教育文化課系列教材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讀[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8.05:47-48
  • 3.    孟梵編著.中國古代寓言故事[M].北京:團結出版社,2015.01:56
  • 4.    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成語大詞典:商務印刷館,2015年:457頁
  • 5.    《成語大詞典》編委會.成語大詞典·最新修訂版: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2.10:第45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