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涵江區

鎖定
涵江區,隸屬於福建省莆田市,地處莆田市的東北部、福建省沿海中部,瀕臨興化灣,依山面海,與台灣省一水之隔,總面積752平方千米。距莆田市區13千米,距省會福州93千米 [1]  。截至2022年10月,涵江區下轄2個街道、9個鎮、1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 [16] 
貞觀元年(627年),境內圍海造田,築涵(即水閘)排澇,故稱涵頭(即涵江最早地名)。據明弘治《興化府志》記載:宋代,“劉氏初開水心河”,始有“涵江”之稱。 [17] 
涵江是莆田地區千年古鎮,又是福建四大重鎮之一,素以“風光小吳越,財貨甲章泉”稱譽。自古以商興鎮,宋代初開商埠,明代已成為莆田商貿中心,清末名列福建四大重鎮之一,抗戰時期有“小上海”之譽。是福建省定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區,也是省實施星火技術密集區。 [2] 
2022年,涵江區常住人口為47.7萬人。 [3]  2021年,涵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9.42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7.36億元,第二產業完成427.07億元,第三產業完成194.98億元。 [12] 
中文名
涵江區
外文名
Hanjiang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350303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福建省莆田市
地理位置
莆田市的東北部、福建省沿海中部
面    積
752 km²
下轄地區
2個街道、9個鎮、1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
政府駐地
涵東街道興涵街1號
電話區號
0594
郵政編碼
351111
氣候條件
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
人口數量
47.7 萬(2022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點
囊山慈壽寺九蓮巖白塘湖公園、寧海橋國歡寺
機    場
福州長樂國際機場
火車站
莆田站、涵江站
車牌代碼
閩B
地區生產總值
545.22 億元(2019年)

涵江區歷史沿革

涵江區原隸屬莆田縣。莆田置縣時間,明弘治《興化府志》根據《元和郡縣誌》等記載,認定為陳光大二年(568年),清乾隆《莆田縣誌》根據《隋書》等記載,認定為隋開皇九年(589年),後均廢。
武德五年(622年),析南安別置豐州(今泉州),復置莆田縣,隸屬豐州。
聖歷二年(699年),改豐州為武榮州。
景雲二年(711年),武榮州改名為泉州。
天寶元年(742年),又先後改名為清源郡、長樂郡,莆田縣隸屬不變。
五代
王審知為閩王,其子延政被南唐滅後,留從效、陳洪進相繼據泉州,莆田為其屬縣。
北宋
初,改清源郡為平海軍,莆田縣隸屬平海軍。
涵江區
涵江區(5張)
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在莆田、仙遊、永泰和福清縣邊區,建置興化縣,並建置太平軍,興化縣隸屬太平軍。不久,太平軍改稱興化軍。
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莆田縣隸屬興化軍。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軍治遷至莆田縣。
雍熙二年(985年),建置福建路,莆田縣隸屬福建路興化軍。
南宋
景炎二年(1277年),改興化軍為興安州,莆田縣隸屬興安州。
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福建路為福建行中書省,改興安州為興化路,莆田縣隸屬興化路。
洪武二年(1369年),改興化路為興化府,隸屬福建布政使司,莆田縣隸屬興化府。
莆田縣隸屬間海道興化府。
中華民國
民國元年(1912年),福建省廢府,分設4個道,莆田縣隸屬南路道。
民國三年(1914年),南路道改稱廈門道,莆田縣隸屬廈門道。
民國十四年(1925年),廢道,莆田縣直屬福建省政府。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1月,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將福建劃分為4個省和2個特別市。莆田縣隸屬興泉省。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1月,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失敗,福建省政府重新成立。同年7月,實行行政督察專員制度,將福建省劃分為10個行政螢察區,莆田縣隸屬第四行政督察區。
1949年8月22日,莆田解放。福建省劃分為8個專區和福州、廈門2個市,莆田縣隸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0年4月後,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先後改稱為晉江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和晉江專員公署,莆田縣隸屬不交。
1967—1970年6月,晉江專員公署先後改稱為晉江專區軍事管制委員會和晉江專區革命委員會,莆田縣隸屬亦不變。
1970年7月,莆田縣隸屬閩侯地區革命委員會,地區駐地從閩侯縣螺州鎮遷到莆田縣城廂鎮。不久,又改稱為莆田地區行政公署,莆田縣隸屬不變。
1983年5月,撤銷莆田地區行政公署。9月,建立莆田市,莆田縣隸屬莆田市。
1984年6月,析莆田縣的涵江鎮和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區,為縣級建制,直接隸屬莆田市。 [2] 

涵江區行政區劃

涵江區區劃沿革

1984年6月,涵江下設涵江鄉和涵江鎮。
1993年1月,進行撤鄉、建鎮和擴辦(街道辦事處),成立三江口、白塘、國歡鎮和涵東、涵西街道辦事處。
2002年5月,莆田市進行行政區劃調整,原莆田縣的江口、梧塘、萩蘆、白沙、新縣、莊邊、大洋等7個鄉鎮和赤港經濟開發區劃為涵江區管轄。
截至2017年底,涵江區轄涵東、涵西2個街道,三江口、白塘、國歡、梧塘、江口、萩蘆、白沙、莊邊、新縣等9個鎮,大洋1個鄉,共12個鄉鎮級政區;商城、赤港經濟開發區、高新園區,新涵工業集中區、物流園區、臨港工業集中區等6個管委會。全區共有24個社區、175個行政村;下設1924個居民小組、267個村民小組。 [3] 

涵江區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涵江區下轄2個街道、9個鎮、1個鄉,另設有1個開發區 [16]  。共12個鄉鎮級政區,24個社區、175個行政村;下設1924個居民小組、267個村民小組 [14]  。涵江區人民政府駐興涵街1號。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350303001000
涵東街道
350303002000
涵西街道
350303100000
三江口鎮
350303101000
白塘鎮
350303102000
國歡鎮
350303103000
梧塘鎮
350303104000
江口鎮
350303105000
萩蘆鎮
350303106000
白沙鎮
350303107000
莊邊鎮
350303108000
新縣鎮
350303200000
大洋鄉
350303500000
赤港開發區

涵江區地理環境

涵江區位置境域

涵江區地處莆田市的東北部、福建省沿海中部,瀕臨興化灣,依山面海,與台灣省一水之隔。東與福清市相接,東南瀕莆田市興化灣,南隔興化灣與荔城區秀嶼區相望,西南、西與荔城區、城廂區仙遊縣毗連,北與福州市永泰縣接壤。介於東經118°51′59.60″—119°13′33.05″,北緯25°44′10.44″—25°25′18.15″之間。總面積752平方千米。距莆田市區13千米,距省會福州93千米。 [1] 

涵江區地質構造

涵江區地質多被第四紀地層及殘積層所覆蓋,地表構造痕跡極不明顯。根據物探資料和鑽孔揭示,其地質構造以斷裂活動為主,構造線方向以新華夏系北東向為主要格架,其次有北西向構造。該構造格式的複合部位控制了涵江地熱田的空間分佈。其中北東向斷裂呈壓扭性質,局部岩石遭受強熱的擠壓作用而破裂,節理、劈理和片理髮育;北西向斷裂多呈張扭性質,是控制涵江地熱田的主要儲熱導熱構造,涵江地熱田下伏基岩發育有兩組隱伏性斷裂帶,共有4條較為明顯的斷裂構造。
涵江區位於新華夏構造體系第二隆起帶東南緣,處於長樂至南澳北東向斷裂帶和仙遊至漳平東西向活動構造帶的複合部位。由於經受多期次構造變動和先後不同類型構造體系之間的相互複合,彼此干擾改造,致使涵江地層形成獨特的地質構造格式和巖體分佈規律。涵江第四系堆積層下伏基底主要為燕山期侵人的酸性岩漿岩體和喜山期侵人的基性岩漿岩體,地表僅在鱉山、鯨山、芳山等地出露,除部分花崗石外,其它均為鑽孔揭示。 [2] 

涵江區地形地貌

涵江區位於興化平原的東北部,地貌類型主要為平原和紅土台地。平原開闊平坦,海拔一般在4—5米之間,由木蘭溪泥沙及海洋泥沙在淺灣交錯沉積而成。紅土台地位於涵江北部,系囊山餘脈,海拔一般在10—40米之間,最高點雁陣山(即巖晴山)海拔為44.9米。其次黃巷山為33米,紫璜山為16.4米,青璜山為14.5米,形狀呈渾困狀,具有壟狀起伏的特點。總的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涵江水系發育,溝渠成網,閨中最大溪流木蘭溪橫穿南部,至三江口,注入興化灣,呈東西流向。由於位於木蘭溪下游,流速減緩,產生分流,與上游北部山區的各穿插河流形成複雜的水系網,湖泊和l池塘星羅棋佈,其中位於境內南部的白塘湖是最大湖泊。 [2] 
涵江區境內地貌組合簡單,有三大類型:
紅土台地
均為剝蝕台地,主要分佈於涵江北部和東北部,面積12.8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5—50米之間,坡度均在10度以下。
平原
主要分佈於涵江西部和東南部,面積47.2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溝渠交錯,海拔高度在3—7米,主要為河海混合堆積平原。
港灣灘塗
在福清南部沿海和平海半島之間。在涵江境內北起三江口鎮後郭村,南至三江口。
臨興化灣位居木蘭溪的入海口,離涵江城區約3千米。歷史上曾為福建省五大港口之一,與全國沿海各大港口均可通航。港闊水深,可停泊3000—5000噸海輪。
3.灘塗
涵江區沿海灘塗面積1.95萬畝,已開發利用近萬畝,尚有荒灘9000多畝。 [2] 

涵江區氣候特徵

涵江區屬典型的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温暖,終年氣温適中,年平均氣温為20.2℃。最熱月份是7月份,月平均氣温為28.5℃。最冷月份是1月份,月平均氣温為11.4℃。氣温年較差為17.1℃,氣温日較差全年平均數為7.6℃。日平均氣温在20℃以上的長達半年左右;日最高氣温≥30℃的高温日累年平均103天,從3月上旬至11月中旬均可出現,其中6月下旬至9月中旬,幾乎天天出現。日最高氣温≥35℃的酷熱天年平均只有4天,多出現於7月中旬至8月上旬。日最低氣温≤3℃的寒天一般出現於12月至翌年3月,以12月下旬至2月上旬出現最多,年平均出現5天,最多的年達13天,低於0℃的極端最低氣温很少出現。 [2] 

涵江區水系水文

涵江區地勢從西北向東南傾斜,莆田的木蘭溪延壽溪萩蘆溪三大溪流亦自西向東流經境內注入東海,構成涵江北洋水系。 [2] 
木蘭溪
流域面積1732平方千米,全長105千米,幹流經寧海橋出三江口,注入興化灣。徑流量:豐水年15.64億立方米,平水年9.79億立方米,枯水年5.59億立方米。木蘭阪至三江口河道長25.8千米,平均坡降為二千二百分之一。每當木蘭溪洪峯流量大於750立方米/秒,即出現洪水出槽,漫灘成災。農曆八、九月大潮期間,遇颱風和暴雨,加上溪洪與大潮頂託,都會釀成不同程度洪澇災害。900多年來,經興建端明陡門、陳橋涵壩和新港陡門等許多排洪工程後,涵江遭受洪災的威脅己大為減少。 [2] 
延壽溪
流域面積386平方千米,全長51千米,幹流經北洋河網於涵江陳橋涵壩匯入木蘭溪幹流。徑流量:豐水年4.93億立方米,平水年3.02億立方米,枯水年1.65億立方米。 [2] 
潮汐
涵江潮汐屬於半日潮類型,即在一個太陰日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一漲一落的時間間隔12小時25分。
一天內2次潮的高度幾乎相等,漲潮和落期的時間也差不多同樣長。年高潮位出現於農歷八月或九月(俗稱八月“灶公水九月"翻江水”)。月高潮有2次,出現於農歷每月初三和十八日。1957年9月24日24時,三江口海潮水位高達羅零7.2米,至25日12時,水位高達羅零7.8米,超過警戒水位羅零6.5米,比同年8月最高水位6.49米增加1.31米,較1956年同期最高水位7.25米增加0.55米,為歷年最高紀錄。 [2] 

涵江區土壤類型

涵江區地形為平原和低丘台地,由於成土條件不同和人類活動影響,形成多種土壤類型。主要有2個土類,共分5個亞類,8個土屬,12個土種。 [2] 
沁後水庫 沁後水庫

涵江區自然資源

涵江區植物資源

涵江區常見植物種類,有榕樹、桑樹、無花果、木麻黃、垂柳、柳樹、龍眼、荔枝、枇杷、桃、橄欖、芒果、香蕉、餘甘、月季、玫瑰、南天竹、合歡、相思樹、南洋楹、羊蹄甲、黃花槐、皂莢、鳳凰木、樟樹、白玉蘭、含笑、銀樺、一品紅、烏柏、黃槿、扶桑、芙蓉、木槿、檸檬桉、大葉桉、山茶、柑桔、佛手、柿樹、葡萄、楊梅、番石榴、桂花、女貞、華南小蠟、蘭花楹、米蘭、泡桐、黃花夾竹桃、紅花夾竹桃、假檳挪、魚尾葵、蒲葵、秋茄樹、蘇鐵、南洋杉、羅漢松、馬尾松、黑松、柏木、圓柏、側柏、毛竹、綠竹、麻竹和各類花卉及各種野草等。 [2] 

涵江區動物資源

涵江區常見的動物,哺乳類有鼠和蝙蝠等。
鳥類有喜鵲、麻雀、烏鴉、八哥、貓頭鷹、白鷺鷓鴣、杜鵑、雁、燕子、黃鶯、畫眉、鸕鷀鵪鶉、鴿和田雞等。
兩棲類有青蛙、蟾蜍、水雞等。
爬行類有蛇飛龜、鱉(甲魚)、壁虎和蜥蜴等。
昆蟲類有蜜蜂、蜻蜓、蝴蝶、蟬、蟋蟀、蟑螂、螞蟻、白螞蟻、蒼蠅、蚊子、跳蚤、臭蟲、金龜子、二化螟、三化螟、稻飛蝨、稻縱卷葉螟、蚜蟲、粘蟲、小象鼻蟲、地老虎、菜青蟲、小菜蛾、螻蛄、荔枝椿象、爻紋細蛾、擬木蠹蛾、天牛、吹綿蚧殼蟲、木毒蛾、黃毛蟲和蜘蛛等。
魚類有帶魚、黃魚、馬鮫魚、石斑魚、鯛魚、鯷鰛魚、比目魚、丁香魚、鱭魚、鯒魚、三角魚、鯧魚、鰻魚、烏賊章魚彈塗魚鯔魚鱸魚、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鯽魚、泥鰍、鬍子鯰、黃鱔和羅非魚等。
甲殼類有對蝦、九節蝦、白丁蝦、黃蝦、青蝦、毛蝦、蝦蛄、鋸緣青蟹(蟳)、石蟳、梭子蟹和中華絨螯蟹等。
貝類有縊蟶牡蠣泥蚶、花蛤、泥螺、花螺、光織紋螺(麥螺)、棒錐螺(塔螺)、油螺、烏蜆、田螺、河蚌和河蜆等。 [2] 

涵江區礦產資源

涵江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6種,探明儲量3種,開發利用5種,其中地下熱水磚瓦粘土和礦泉水具有一定的開採和利用價值。 [2] 
地下熱水
主要位於涵江保尾一後鄭(今周墩村)一帶,探明C級儲量8375噸/日出水量,水温32—60℃。
磚瓦粘土
幾乎遍佈全區,估計儲量1億立方米以上。其中探明中型礦牀1處。
花崗石
涵江花崗石質地、花色較好,儲量達100萬立方米,主要用於建築、石雕等。
建築砂
主要分佈於木蘭溪下游,總儲量達10萬立方米,有少量開採。
礦泉水
至1994年,已發現礦泉水4處:鐵灶、芳山、黃霞和鯨山村。其中,鐵灶和芳山礦泉水已通過國家有關部門鑑定為偏硅酸優質飲用天然礦泉水。 [2] 

涵江區人口

截至2021年末,涵江區總户數13.4294萬户,總人口45.1685萬人,其中男性22.4232萬人,女性22.7453萬人。城鎮人口29.5714萬人,農村人口15.5971萬人,自然增長率2.4‰。出生人口4359人,其中男性2305人,女性2054人,出生率9.7‰。 [14] 
2022年,涵江區常住人口為47.7萬人,出生率4.57‰,死亡率6.94‰,自然增長率-2.37‰,城鎮化率79.82%。 [3] 

涵江區政治

現任領導
副區長:崔義承、陳敏 [18] 

涵江區經濟

涵江區綜述

2021年,涵江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9.42億元,可比增長6.0%,增幅居全市第四位,總量居全市第一位。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7.36億元,可比增長0.4%,增幅居全市第七位;第二產業完成427.07億元,可比增長6.2%,增幅居全市第四位;第三產業完成194.98億元,可比增長6.1%,增幅居全市第五位。 [12] 
固定資產投資
2020年,涵江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增長3.6%,其中:項目投資增長10.4%;房地產投資完成77.29億元,下降14.7%。97個工業項目投資額比上年增長31.1%。 [9] 
財税收支
2018年,涵江區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39.3億元,增長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23億元,增長5%。 [4] 
人民生活
2021年,涵江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066元,同比增長8.2%,增幅位居全市第四,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987元,同比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98元,同比增長9.2%。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796元,同比增長10.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260元,同比增長10.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7957元,同比增長15.4%。 [13] 

涵江區第一產業

2020年,涵江區農林牧漁總產值32.72億元,增長6.6%,其中:農業產值10.74億元,增長6.5%;林業產值1.07億元,增長21.1%;牧業產值7.00億元,增長9.3%;漁業產值11.09億元,增長2.1%。
2020年,涵江區糧食產量23193噸,增長2.8%;肉類產量11951噸,增長8.7%,生豬出欄11.07萬頭,增長12.8%,活家禽出欄216.02萬隻,下降4.6%,存欄65.86萬隻,增長31.8%;水產品產量58535噸,增長1.8%。 [9] 
2018年,涵江區補充耕地2000畝,建設高標準農田1.5萬畝,舉辦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 [4] 

涵江區第二產業

2020年,涵江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2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3%。從三大門類看,製造業產值佔全部規上工業產值99.7%,比上年增長4.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佔全部規上工業產值0.3%,比上年增長12.1%。從產業集羣看,四大產業產值佔全部規上工業產值79.1%,其中:鞋服產業佔比達26.3%,下降3.5%;食品醫藥產業佔比19.8%,增長2.7%;電子信息產業佔比19.0%,增長24.6%;機械裝備製造業佔比14.0%,增長1.9%。按註冊地算,60家資質內建築企業完成產值182.99億元,比上年增長13.6%。 [9] 

涵江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0年,涵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0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9%,其中:限上消費品零售額完成80.32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全區批零業實現銷售額637.1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6.0%,其中:限上批發業實現銷售額463.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9.5%,限上零售業實現銷售額58.8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7%;全區住餐業實現營業額12.90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8%,其中:限上住宿業實現營業額2.0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9%,限上餐飲業實現營業額1.95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8%。 [9] 
服務業
全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9.80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5%。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2大行業穩步發展。41家其他營利性服務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9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1%。其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5.4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4%。 [9] 
涵江區 涵江區

涵江區交通運輸

2021年,涵江區新建市政道路10公里,竣工投用迎賓路拓寬改造、聯十一線配網工程。 [4] 
道路
福廈(福州至廈門)公路、福廈高速公路貫穿全境,與涵黃(涵江至黃石)、涵梧(涵江至梧塘)、涵三(涵江至三江口)公路等構成區內四通八達的陸上交通網絡。區內鎮村骨幹道路基本實現水泥化。建有涵江汽車站、汽車西站、長途汽車站,涵江已成為閩中交通樞紐。
港口
擁有天然良港涵江港,港區環興華灣岸線總長19.6公里(正在進行海岸線修測,新的岸線成果數據尚未公佈),航道全長43.88公里,可滿足5萬噸級集裝船舶全天候雙向通航,乘潮可通航10萬噸級的集裝船舶,通過支航道可直接抵達涵江港區,歷史上就已形成了三江口港及江口港作業區。
擬進行的湄洲灣興化港區進港航道一期工程可滿足7萬噸級散貨船乘潮通航單線航道。涵江港開發前景廣闊,可開發深水泊位28個,年吞吐能力1.29億噸。正在建設中的1-3號泊位位於涵江區江口鎮海域,佔用岸線總長690米,用海面積為66.37公頃。其中1號、2號2個3萬噸級通用泊位和3號1個7萬噸級散貨泊位。港前碼頭作業和倉儲物流區陸域縱深1公里,可開發面積1668公頃;港區陸域縱深3.6公里,可供開發的工業用地面積3940公頃。涵江臨港產業園已圍填形成陸域1600公頃。 [11] 

涵江區社會事業

涵江區科技事業

2021年,涵江區新增省級科技小巨人領軍企業2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家,華佳彩、鉅能電力入選“瞪羚”創新企業,威諾數控、點鋼科技入選省數字經濟領域未來“獨角獸”企業名單。 [4] 

涵江區教育事業

2020年,全區有各級各類學校165所,其中:幼兒園84所,小學57所,中學22所。全區各級各類學校在校生77348人,其中:小學35083人,初中14572人,高中10079人。 [9] 
2021年,涵江區開工建設國際學校,竣工投用第三實驗小學、莊邊中心幼兒園等,新增學位4860個。職業教育加快提質,新設校企合作班19個,莆田華僑職業中專學校獲評“福建省示範性現代中等職業學校”。 [4] 

涵江區文體事業

2021年,涵江區投用融媒體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編撰發佈《江口僑聲》華僑史,十音八樂等傳統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 [4] 

涵江區衞生事業

2021年,涵江區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超95%。全區149個村級衞生所納入統一化管理。建成投用涵江醫院新院,設立全國首家台胞醫保服務中心,全市首家創成全國健康促進區。 [4] 

涵江區勞動就業

2021年,涵江區建成全省首家中國海峽人才市場區級工作站,新增城鎮就業29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4] 

涵江區環境保護

五年來,全市首家建成工業污水處理廠,實施以水質考核為付費標準的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宮口河列入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範河段,木蘭溪入海口(涵江段)納入國家“藍色海灣”整治項目,白塘鎮、三江口鎮成為全省首批鎮域污水“零直排”試點。單位GDP能耗下降31.7%。綜合治理河道43公里,新增污水管網60公里,建成區及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劣Ⅴ類小流域斷面全部消除,小流域水質優良比例從五年前的85.7%提升至100%,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綠化覆蓋率分別提高到98%、51%,各類污染物排放指標均控制在省定控制線以內。 [4] 

涵江區城鄉建設

2021年3月10日,列入福建省“崇尚集約建房”創建縣的縣(市、區)名單。要按照“無裸房、有風貌、有機制、有示範、有設區市現場會”的“一無四有”目標,用兩年時間完成裸房整治,新建農房全部按建築立面圖集建設,並建立健全農房建築風貌管控機制。 [6] 

涵江區歷史文化

涵江區 綜述

涵江自古以來文化昌盛,名著有唐代《閩中名士錄》、宋代《春秋註解》、明代《露書》、清代《梨園百詠》等。傳統戲劇和民間音樂舞蹈有莆仙戲、十音、八樂、車鼓以及舞龍、舞獅等。 [2] 

涵江區地名由來

唐貞觀元年(627年),境內圍海造田,築涵(即水閘)排澇,故稱涵頭(即涵江最早地名)。據明弘治《興化府志》記載:宋代,“劉氏初開水心河”,始有“涵江”之稱。 [1] 

涵江區音樂

十音
俗稱“十番”,境內流行廣泛。常用樂曲有《北台妝》、《荔枝樓》、《風和子》、《上小樓》等曲牌。境內多數村有十音隊,塘頭、鐵灶、碼頭、哆頭等大村,往往有兩隊以上。 [2] 
文十音
涵江僅有的古老音樂,流行地區不廣,只在塘頭和哆頭兩個村。該樂器保存古老樂器特色,所用曲牌,至50年代前只25首曲,如《主雲飛》等。1962年,哆頭文十音隊參加晉江地區音樂觀摩演唱會,引起音樂界的注目。其中文枕琴獨奏節目,多次在省武夷音樂舞蹈節上獲獎。1986年,黃福安的文枕琴獨奏《港灣遐想》在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大賽上獲二等獎。之後,李尚清、黃福安作為福建省訪日藝術交流團成員,赴日本琉球羣島,作文枕琴交流演奏,受日本藝術家讚賞。 [2] 
八樂
八樂隊是由少年男女組成,隊列5—9人,以演唱為主。八樂曲選自莆仙政曲牌,常唱的有《賣畫》、《訪友》、《觀音掃殿》、《春江遊船》等片斷。 [2] 
車鼓
原名鐐鑼鼓,是涵江特有的民間打擊樂器合奏的音樂。車鼓可以排成陣勢表演,也可以行進表演。錢手雙手各執重十多斤的大妓,收腹挺胸,上下翻飛,擊出富有節奏的韻律。車鼓始於何時史無記載。原始車鼓很簡單,每逢店會、元宵,村民均把車鼓作為菩薩出巡的儀仗隊。 [2] 

涵江區舞蹈

龍舞
龍舞用於元宵節或盛大節日時。100多年前,涵江集奎村每年元宵時,往往舞弄所謂“香龍”。它是以稻草紮成草龍一條,長約丈餘,龍身插滿供菩薩的香,由幾人舉着舞弄,動作簡單,只是搖擺而已。今已失傳。 [2] 
獅舞
弄獅和弄龍一樣,只流行於集鎮。每逢盛大節日,民眾多組織表演,以示慶賀。 [2] 
遊船舞
俗稱春江遊船。女演員2人,一扮漁女、一扮船婆,2人腰間繫一條薄綢,虛擬漁舟。二女徐步街頭,作水面遊蕩種種姿態。八樂隊伴奏蒂曲《江頭金桂》、《集賢賓》等曲牌,邊歌邊舞。今改為一女一舟,同時數女同樣打扮,搖槽行於街頭,表演漁家樂的動作,仍以音樂伴奏。 [2] 
蓮花燈舞
即“香花派”法事舞蹈,俗叫九蓮燈、穿九蓮。全隊少者7人,多者20—30人。1人執紙幡領隊,餘各持一盞碗口大的紙糊的蓮花燈,中點蠟燭,舞動起來,上下左右團團滾動,光影閃爍。舞者側身而跑,左旋右轉,姿態萬千。此舞多在廣場鬧“拜懺”道場時表演。 [2] 

涵江區曲藝

裏歌和梆鼓唱
裏歌是民歌的一種,廣泛流行於涵江境內。新中國成立前,當夕陽西墜時或月明之夜,每見盲翁或盲婦在街頭巷尾唱但歌討飯吃,俗稱乞食詩。但歌主題有《四季歌》、《十二支白扇》、《十月景》、《二十四景》等,歌詞簡練,富有韻味,每段七字一句,四句合轍。段數較多,最短的《十二支白扇》只有12節48句。內容以歷史演義、古今傳奇、民間故事和神話為多。伴奏樂器,只用梆鼓(也叫筒鼓)和竹板。 [2] 
走唱
屬民間戲曲清唱,藝人手拉木桶胡,口含青樹葉,自吹自奏,邊走邊唱。傳統走唱,是特選莆仙戲摺子戲精彩片段,如《大哥開水》、《有心無意》、《腦脂鋪》等,好些走唱曲目在青仙戲曲中己消失,但因其唱段優美成為走唱保留節目,久唱不衰。 [2] 
九蓮唱
是由民間法事活動中的九蓮道場(俗叫“拜懺”、“穿九蓮”)的宗教音樂演變出來的新曲藝之一。20世紀50年代中期,涵江文藝工作者把它改造、創新,定名為九蓮唱。 [2] 

涵江區剪花

新中國成立前民家閨女的日常家課,是一種與剪紙同源而較簡單的手工藝術。剪花是用一把小小的“花剪(刀)”在紅紙上剪成各種花的圖案,如梅花、桃花、牡丹等,枝葉間套上吉祥字句,如百年借老、壽比南山、福祿壽等。其形式方圓大小,花樣繁。這種花(俗叫紅紙花)是人家用於祭祀神明、祖先,或婚廷、壽篷,或送禮時放在禮品上面的,取平安吉祥之意。 [2] 

涵江區綵樓

塗假山
民國時期,境內民間活動時偶有塗假山。新中國成立後,逢元宵佳節,在境內市區蒼頭社、粉李埋及後坡捏等地的廣場,搭個低棚,塗起假山。系用炭簍蒙着布彩繪成“山”,按上木片或紙板製作的樓台亭閣,泥頭綢衣人物,栩栩如生,描繪出民間故事或傳統劇目的一個場面,如《牛郎織女》、《陳三五娘》、《鳳儀亭》、《金山寺》等,燈燭通宵,供人觀賞。 [2] 
妝閣
原名彩閣,因用人抬,俗叫妝架、轎底。架上設置假山、怪石、亭閣,以湖濱、船頭作背景,由少女飾成故事主角上架造型。內容有姑娥奔月、天女散花、麻姑祝壽、水漫金山等神話故事中的精彩場面。在元宵節或重大節日時妝架遊街,伴以十音八樂。 [2] 
疊果(蔗)盒
延寧宮元宵時獨具一格的造型藝術。先選大小一樣的甘蔗,去皮、首、尾,切成圓周相等的蔗節備用。疊果(蔗)盒時,以天井為底盤,直徑約1米,高几與屋檐齊。四周以八條垂線為準繩,把蔗節自下而上、由大而小地層層疊成塔形,塔身以染紅的蔗節嵌成“上元祈福、慶賞元宵”八字。塔心點五更燭(今用電燈)徹夜通明,宛如璀燦寶塔。 [2] 
擺齋菜
齋菜是元宵節的供品,分葷、素兩種。葷食齋菜,如用金雞裝成獨釣漁翁,用豬肚裝成萬壽烏龜等,另有風味。素食齋菜,以盤盛米鋪底,除人首泥塑外,所有衣服、笠帽、亭閣、小橋、花草等,都是用或幹或濕或染色的素食如豆腐皮、香菇、筍乾、紅棗、米粉等製成的,小巧玲瓏。人稱為“盆中假山,碗裏彩閣”。直至現在,仍為羣眾所喜聞樂見。 [2] 
囊山寺 囊山寺

涵江區榮譽稱號

2018年11月,涵江區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5] 
2019年11月13日,涵江區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
2021年3月,入選福建省住建廳公佈的“崇尚集約建房”縣(市、區)名單 [7]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8] 
2021年12月2日,入選2017—2020年度擬授牌命名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名單。 [10] 
2022年12月,中國信通院“2022年中國工業百強區”排名第86。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