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滌除玄覽

鎖定
滌除玄覽 老子用語。意為洗垢除塵,排除雜念,靜觀深照。《老子·十章》:“滌除玄覽,能無疵乎?”要求人們對於“道”的觀照,必須保持內心的虛靜。“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老子·十六章》)認為只有排除一切物質功利觀念的干擾,保持心靈虛寂清靜的狀態,才能觀照到道的循環往復、發展變化。這個觀點涉及審美觀照中的心理狀態。戰國時期管子學派、荀子、韓非子繼承和發揮了老子的這種理論,荀子的“虛壹而靜”(《荀子·解蔽》)。 [1] 
中文名
滌除玄覽
出    處
《美學大辭典》
來源出處
韓非的“虛則知實之情,靜則知動之正”(《韓非子·主道》),都與“滌除玄覽”有淵源關係.莊子提出“心齋”、“坐忘”等關於審美心胸的理論,亦以此為發端。魏晉南北朝時期,畫家宗炳提出“澄懷觀道”,陸機提出“佇中區以玄覽,頤情志於典墳”(《文賦》),劉勰提出“陶鈞文思,貴在虛靜”(《文心雕龍·神思》),則是“滌除玄覽”這一命題的發揮,並將其引入文藝創作領域。
參考資料
  • 1.    朱立元.美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