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涑水紀聞

鎖定
《涑水紀聞》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創作的筆記集,又名“涑水記聞”,中華書局、 [1-2]  上海書店 [3]  均曾出版。
作品名稱
涑水紀聞
作品別名
涑水記聞 [2] 
作    者
司馬光
創作年代
北宋
作者別名
司馬温公、涑水先生、司馬文正
作者祖籍
陝州夏縣涑水鄉

目錄

涑水紀聞創作緣由

一説,司馬光編完《資治通鑑》後,因《資治通鑑》止於北宋建國前,仍打算再寫一部《資治通鑑後紀》,把北宋開國以後的歷史記載下來,而《涑水紀聞》就是司馬光為了撰寫《資治通鑑後紀》做資料準備的史料彙集。也正因此,這部記載了從宋太祖到宋神宗的軍政大事、朝典政章的筆記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4] 

涑水紀聞內容選摘

涑水紀聞原文

富公為人温良寬厚①,泛與人語,若無所異同者。及其臨大節②,正色慷慨,莫之能屈。智識深遠,過人遠甚,而事無鉅細,皆反覆熟慮,必萬全無失然後行之。
宰相,自唐以來謂之禮絕百僚,見者無長幼皆拜,宰相平立,少垂手扶之;送客,未嘗下階;客坐稍久,則吏從傍唱“相公尊重”,客踧踖起退③。及公為相,雖微官及布衣謁見,皆與之抗禮,引坐,語從容,送之及門,視其上馬,乃還。自是羣公稍稍效之,自公始也。
自致仕歸西都④,十餘年,常深居不出。晚年,賓客請見者亦多謝以疾。所親問其故,公曰:“凡待人,無貴賤賢愚,禮貌當如一。吾累世居洛,親舊蓋以千百數,若有見有不見,是非均一之道。若人人見之,吾衰疾,不能堪也。”士大夫亦知其心,無怨也。嘗欲之老子祠,乘小轎過天津橋,會府中徙市於橋側,市人喜公之出,隨而觀之,至於安門,市為之空,其得民心也如此。及違世,士大夫無遠近、識與不識,相見則以言,不相見則以書,更相弔唁,往往垂泣,其得士大夫心也又如此。嗚呼!苟非事君盡忠,愛民盡仁,推惻怛至誠之心⑤,充於內而見於外,能如是乎?(卷十五)

涑水紀聞註釋

①富公:即富弼北宋名臣。字彥國,洛陽人。至和二年拜相。
②及其臨大節:慶曆二年,富弼曾出使契丹,拒絕其割地要求。大節,指關係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
③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樣子。
④致仕:辭去官職。⑥惻怛(cèdá):同情,憐憫。
⑤少垂手扶之。少:稍微
⑥賓客請見者亦多謝以疾。謝:推辭
⑦苟非事君盡忠。苟:如果

涑水紀聞翻譯

富弼性格温和,為人寬厚,經常與他人交談,好像沒有不一樣的。但涉及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的時候,他就義正言辭,什麼也不能讓他屈服。智謀與見識深遠,比其他人強多了,但是大事小事,都反覆考慮,必須萬無一失之後才去做。
自唐朝以來,官員向宰相行禮,宰相可不用還禮,來拜見的人,無論老少都要行禮,宰相站立的時候,都有年輕侍從垂首扶着他;送客時,不用下台階;如果客人坐得久了,旁邊的侍從就喊“相公尊重”,客人就恭敬不安的起身退出。但到了富弼做宰相,即使是小官或百姓來見他,都能以平等的禮節來對待,請他坐下,心平氣和地與來見人説話,客人走時送到門口,看到客人上馬,才回來。從此眾多官員紛紛效仿他,這些禮節就是源自富弼啊。
自從卸任回到西都,十多年了,幾乎不出門。晚年的時候,有賓客來拜見的時候,常常稱病謝絕。親人問他為何不見客,富弼説:對待他人,無論富貴貧賤賢達愚鈍,都應一樣的以禮相待。我家幾代人居住洛陽,親戚好友成百上千,如果有的見有的不見,不是同等對待了。如果人人都見,我病情會加重,受不了。士大夫們都知道他的用意,沒有怨言。曾經想去老子祠,乘坐小轎路過天津橋,會府中徙市於橋側,市人看到富弼出行而高興,伴隨着觀看,都到了安門,市面因為這件事兒而冷清了,富弼如此深得民心。等到富弼去世時,士大夫不論遠近,認識不認識,見面了就相互轉告,見不到面的,就寫信,相互弔唁,常常落淚,富弼如此受士大夫愛戴。哎呀!如果不是盡忠職守為皇帝辦事,盡仁盡義關愛民眾,他的懇切至誠充滿內心,表現 在外,能這樣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