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涅盤城

鎖定
涅盤城,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出自《佛學大辭典》。
中文名
涅盤城
類    別
相關詞彙
闡    述
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
相    關
《佛學大辭典》

目錄

涅盤城涅槃城

《佛學大辭典》:(譬喻)涅槃為聖者之所居,故譬之宮城。
長阿含經四曰:「沸星得最上道,沸星入涅槃城。」(中略)
智度論二十曰:「諸法實相是涅槃城,城有三門:空、無相、無作。」

涅盤城涅盤

涅盤:佛教用語,指所幻想的超脱生死的境界。也用‘死’(指佛)的代稱。
梵語nirvana的音譯,意為“滅度”、“寂滅”等。或從梵語Parinivana意譯為“圓寂”。“涅盤”是佛家修證的最高境界。簡單地説,“涅盤”就是經過修道,能夠徹底地斷除煩惱,具備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輪迴,入於“不生不滅”。如《涅盤經》卷四所説:“滅諸煩惱,名為涅盤;離諸有(指生死)者,乃為涅盤。”又如《魏書·釋老志》所説:“涅盤譯雲滅度,或言常樂我淨,明無遷謝及諸苦累也。”後稱僧人逝世為涅盤、圓寂。
此雲大圓寂,刊定《準(準疑唯)識論》説有四種涅盤:
一、自性清淨涅盤,凡聖同有;
二、有餘依,即出煩惱障,有苦依身故;
三、無餘依身,出生死苦無依故。然小乘以灰身滅智為無餘。無餘有三:一‘煩惱餘;二、業餘;三、果報餘。大乘則以究竟寶所為無餘,故《智論》説四住地煩惱盡,名有餘依;
四、無住處悲智相兼,不住生死涅盤故,即大乘之無餘。四種之中,無住處涅盤也,謂不住菩薩變易生死,不住二乘灰斷涅盤,即真無住,名為無餘。
傳説中,鳳凰是人世間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揹負着積累於人世間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
投身於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麗的終結換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
同樣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輪迴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
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義,在佛經中,被稱為“涅盤”(讀nie pan)。
《涅盤無名論》中的記載如下:
“ 無名曰:夫至人空洞無象,而萬物無非我造。
會萬物以成己者,其唯聖人乎!
何則? 非理不聖,非聖不理,理而為聖者,聖人不異理也。
故天帝曰:般若當於何求?
善吉曰:般若不可於色中求,亦不離於色中求。
又曰:見緣起為見法,見法為見佛,斯則物我不異之效也。
所以至人戢玄機於未兆,藏冥運於即化,總六合以鏡心,一去來以成體。
古今通,始終通,窮本極末,莫之與二。
浩然大均,乃曰涅盤。
經曰:不離諸法而得涅盤。
又曰:諸法無邊,故菩提無邊,以知涅盤之道,存乎妙契。
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則物不異我,我不異物,物我玄會,歸乎無極,
進之弗先,退之弗後,豈容終始於其間哉!
天女曰:耆年解脱,亦如何久。”
翻譯成我們現在的語言:
無名者説,達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靈昧的體驗,
體驗到空境,就不會在意世界萬象的事物,萬物由我心流出,執萬物與我合一,只有聖人能做到!
為什麼這樣説呢?因為不掌握這個真理就不能成為聖人,
反之,不是聖人也不能知道這個真理,
正因為掌握了這個真理才成為聖人,所以聖人與真理契合無間,凡是聖人都不能離開這個真理!
這正如般若觀照所説的色心不二,相即相離,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
從緣起法的角度來看,萬法為空,空為萬法,
見佛即見法,見法即見空,諸法性空,即成見佛,物我兩忘,不一不異。
所以通達空境的聖人總是勘玄機於先兆,隱未來於變化,將東南西北上下六合統攝一心,
過去未來同成一體。
古來今往都是一樣,窮本極末,沒有二致。
將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盤。
這就是佛經裏説的“不離諸法而得涅盤”。
又因為諸法無邊,故求得解脱也無盡,由是推知,
涅盤之道在於保持契會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萬法冥然一體的真理。
萬物與我沒有本質的差別,我與萬物實質一樣,物與我玄妙會通,無極是它們最後歸宿。
涅盤就是進而不前,退而不後,無始無終,終始不在其間!
天女説:耆年(舍利弗——引者注)的解脱也無終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