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門區

(江蘇省南通市市轄區)

編輯 鎖定
海門區,隸屬江蘇省南通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北岸,東北瀕臨黃海,南靠長江,東南部接上海市崇明區,東與啓東市接壤,西、北與南通市通州區崇川區毗鄰,與上海隔江相望,總面積1148.71平方千米。 [1]  截至2020年6月,海門區下轄3個街道9個鎮。 [2]  截至2021年,海門區户籍人口98.27萬人,常住人口99.30萬人。 [14]  海門區人民政府駐海門街道北京中路600號。 [3]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置海門縣,屬通州轄領。 [4]  2020年,撤銷海門市,設立海門區。海門境內通行兩種方言,一種是屬於沙地話的海門方言,一種是屬於通東話的四甲方言,均屬吳語太湖片 [4]  境內地勢平坦,溝河縱橫。 [1]  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 [8] 
海門區是全國雙擁模範縣 [9]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10]  、國家衞生城市 [11]  、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12]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3]  、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48] 
2021年,海門區地區生產總值1569.33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2.6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769.69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727.0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4.6:49.1:46.3。 [14] 
中文名
海門區
外文名
Haimen District
行政區劃代碼
320614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江蘇省南通市、華東地區
地理位置
江蘇省東南部,長江以北
面    積
1148.71 km²
下轄地區
3個街道、9個鎮
政府駐地
海門街道北京中路600號
電話區號
0513
郵政編碼
2261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98.27 萬(2021年)
著名景點
張謇文化旅遊景區
蠣蚜山
機    場
南通新機場(規劃)
火車站
海門站海門北站(規劃)
車牌代碼
蘇F
地區生產總值
1569.33 億元(2021年)

海門區歷史沿革

編輯
古代海門江岸變遷圖
古代海門江岸變遷圖(3張)
夏、商、周,為揚州之域。東周春秋,屬。戰國,先後屬越、
秦代,屬九江郡
西漢,為海陵縣東境,屬臨淮郡。東漢,改屬廣陵郡
三國,屬魏,後歸吳。
西晉,屬廣陵郡。東晉、南朝宋、齊,皆屬海陵郡
隋,屬江都郡
唐代,在南布洲東出現東洲、布洲等沙洲後,設鹽亭場,屬揚州廣陵郡。唐末,屬吳,為東洲鎮,系浙江西道節度使控制。
後梁開平元年(907年),吳姚存制據海陵東二洲(胡逗洲和東洲),設東洲靜海都鎮。吳武義元年(919年),改東洲為豐樂鎮,顧俊沙為崇明鎮,布洲為大安鎮。南唐保大初年(約943年),建靜海都鎮制置院,豐樂鎮為其所轄。10世紀中葉,東洲和布洲漲接為東布洲
五代後周顯德五年(958年),周攻克南唐靜海,改靜海都鎮制置院為靜海軍。是年,在靜海軍地東部置海門縣,裁廢豐樂鎮,稱東洲鎮,為縣治,上屬通州。顯德年間(954-960年),裁撤崇明、大安鎮。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海門縣還屬通州。天聖元年(1023年),通州改名崇州,又名崇川,海門屬崇川。明道二年(1033年),崇川複稱通州,海門仍屬通州。致和七年(1117年),通州改為靜海郡,海門屬靜海郡。旋複名通州,海門隨屬之。
元世祖時,通州升為通州路,海門屬通州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復為通州,海門復屬之。
明朝,海門還屬通州。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海門大部分土地坍沒,裁縣為海門鄉,歸併入通州。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古海門縣(建海門廳之前的縣)地皆已漲復,割通州安慶、南安等19沙,崇明半洋、富民等11沙及通崇之間新漲的天南等10沙,設江蘇省海門直隸廳,屬江蘇布政使司,後直屬江寧布政使司。道光十二年(1832年),因海門鄉與海門廳名相混淆,更名靜海鄉。
民國元年(1912年),廢海門廳,復設海門縣。民國3年(1914年),劃屬滬海道。民國16年(1927年),直屬江蘇省。民國21年(1932年),屬江蘇省南通區。民國22年(1933年)3月,屬江蘇省第七區。民國23年(1934年),又改屬江蘇省南通區。民國25年(1936年),屬江蘇省第四區。民國29年(1940年),建立海門縣抗日民主政府,屬中共蘇中臨時委員會。民國30年(1941年)3月,屬蘇中行政公署第四行政區;9月,海門、啓東兩縣合併,設海東行署(保留海門縣建制至民國32年1月);10月,建立通海行署,屬蘇中第四行政區;11月,建立通東行署;12月,改海東行署為海啓行署,屬蘇中第四行政區。
民國31年(1942年)7月,崇明劃歸海啓行署,稱海啓崇行署;9月,隸屬南通縣的通東行署併入建東南行署。民國32年(1943年)3月,通海行署停止活動;7月設通海辦事處,屬南通縣抗日民主政府領導;11月,復建通海行署,原轄區和隸屬關係不變。民國34年(1945年)1月,撤銷通海行署,通海地區劃歸南通縣;12月,東南行署隸屬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民國35年(1946年)3月,撤銷東南行署,恢復海門縣建制,隸屬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8月,屬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12月,海啓兩縣重新合併,再建東南行署,屬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民國38年(1949年)1月,海啓地區全境解放,撤銷東南行署,恢復海門縣建制,屬蘇皖邊區第九行政區;5月,屬蘇北南通行政區。
1949年10月,海門縣仍屬蘇北南通行政區。
1950年,屬蘇北南通區。
1953年1月,屬江蘇省南通區。4月,屬江蘇省南通專區。
1971年4月,屬江蘇省南通地區。
1983年1月,江蘇省南通地區撤銷,實行市管縣體制,海門縣隸屬南通市
1994年4月,撤銷海門縣,設立縣級海門市,由南通市代管。 [4] 
2020年,撤銷縣級海門市,設立南通市海門區。 [3] 

海門區行政區劃

編輯

海門區區劃沿革

1991年海門地圖 1991年海門地圖
2004年,天補鎮寶興村劃歸三星鎮。 [15] 
2011年,海門鎮與三和鎮合併,設立海門鎮。三星鎮與天補鎮合併,設立三星鎮。 [16] 
1999年海門市政區交通圖
1999年海門市政區交通圖(5張)
2012年,撤銷海門鎮、德勝鎮、三星鎮,原海門鎮秀山等14個村和解放西路等31個社區,原德勝鎮文俊等2個村,原三星鎮陶港等3個村合併,設立海門街道;原海門鎮的大興等8個村和證大、濱江花園、和誼街3個社區,以及沿江淡水養殖場、種羊場、畜禽良種繁殖場、棉花原種場合並,設立濱江街道;原三星鎮、德勝鎮劃歸海門街道後其他行政區域合併,設立三星鎮。
撤銷三廠鎮、臨江鎮,原三廠鎮廠西、鎮西、青龍港、廠南、孝威、耀忠、大洪、孝漢、中興9個村和新東街、中心街、工房街3個社區設立三廠街道;原三廠鎮的丁陸、湯西、鶴豐、新豐、劉洪、為民、豐順7個村及大新街社區和原臨江鎮合併,設立臨江鎮。
撤銷常樂鎮、麒麟鎮,合併設立常樂鎮。撤銷悦來鎮、萬年鎮、三陽鎮,合併設立悦來鎮。撤銷四甲鎮、貨隆鎮,合併設立四甲鎮。撤銷餘東鎮、樹勳鎮,合併設立餘東鎮。撤銷正餘鎮、王浩鎮,合併設立正餘鎮。撤銷包場鎮、東灶港鎮、劉浩鎮,合併設立包場鎮。 [17] 
2015年,撤銷海永鄉,設立海永鎮。 [18] 

海門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海門區下轄3個街道、9個鎮:海門街道濱江街道三廠街道三星鎮臨江鎮海永鎮包場鎮常樂鎮悦來鎮餘東鎮四甲鎮正餘鎮 [2]  共63個居委會,230個村委會。海門街道的三個村(利北、建南、富三)、9個社區(通源路、青海路、中南、東風、源東、絲綢路、海東、民生、理想城)實際由濱江街道管轄。 [5]  海門區人民政府駐海門街道北京中路600號。 [3] 

海門區地理環境

編輯

海門區位置境域

海門區 海門區
海門區,位於江蘇省東南部,長江北岸,東北瀕臨黃海,南靠長江,東南部接上海市崇明區,東與啓東市接壤,西、北與南通市通州區崇川區毗鄰,與上海隔江相望。 [1]  介於北緯31°46'~32°15',東經121°02'~121°11'之間, [5]  總面積1148.71平方千米。 [1] 

海門區地質

海門區結晶基底─般埋深45千米。地層上部由元古界變質岩系、綠片岩系、震旦系碳酸鹽巖類組成。寒武、奧陶系主要為碳酸鹽岩層。主要斷裂有3條。 [4] 

海門區地形地貌

海門區境內地勢平坦,溝河縱橫,地表平均海拔4.96米(以廢黃河為基準)。地勢呈西北略高、東南偏低,西部最高處海拔5.2米,東部最低處海拔2.5米,南北橫截面呈孤形,兩頭低、中間高。 [4] 

海門區氣候

海門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較足,無霜期長。海門區年平均氣温15.5℃,年平均降水量1085.4毫米。年平均蒸發量1303.5毫米,太陽輻射年均總量為4941.76兆焦/平方米。年均日照2099.2小時,季節分佈為冬少夏多。平均風速2.9米/秒,年無霜期平均223天。 [8] 

海門區水文

區域水系
海門區境內河溝縱橫,成網絡狀分佈。東西走向主要有通呂運河海門段、通啓運河海門段,南北走向主要有新江海河海門段。 [4] 
沿海水系
海門區主要有運鹽河海門段、三餘豎河海門段、排鹹河,東灶河。 [4] 
沿江水系
海門區主要有海門河海門段、滸通河等10條二級河。 [4] 

海門區土壤

海門區土壤屬淺色草甸土系列,有潮土、鹽土兩大類,分6個土屬23個土種。其中,潮土類下分3個土屬,17個土種。鹽土類下分3個土屬,6個土種。 [4] 

海門區植被

海門區野生植被主要是雜草,有31科126種。人工植被包括農作物、樹(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果園)、竹、藥材、花卉等。 [4] 

海門區自然資源

編輯

海門區水資源

海門政區圖 海門政區圖
海門區屬長江流域範圍,緊靠長江入海口,境內河網密佈,水資源豐富。主要河道為人工河道,形成三橫七豎的格局。三橫從北向南依次為通呂運河、通啓運河和海門河,為境內最主要的三條河流,均為東西走向;
海門區七豎自西向東依次為新江海河、滸通河、青龍河、圩角河、大洪河、大新河、黃家港——靈甸河,均為南北走向,境內其它小河多數呈南北走向與這七條河流平行等距分佈,區域內的河道已全部連通。 [1] 

海門區濕地資源

海門區黃海灘塗總面積9.7萬畝,長江灘塗總面積11.90萬畝。部分灘塗已被開發利用於水產品養殖。 [1] 

海門區生物資源

海門區內共有野生植物31科126種,多為草本植物;陸生野生動物42種,分佈於3門7綱;淡水野生動物主要是魚類,有20種,分佈於11科,主要的品種有日本鰻、中華鱘、河豚、大銀魚等。 [1] 

海門區人口

編輯
截至2021年,海門區户籍人口982724人,比上年減少5976人。人口出生率4.04‰,人口死亡率9.44‰,人口自然增長率-5.40‰。常住人口99.30萬人,城鎮化率67.5%,比上年提高0.8%。 [14] 

海門區經濟

編輯

海門區綜述

2021年,海門區地區生產總值1569.33億元,比上年增長9.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2.64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769.69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727.00億元,增長10.7%。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4.6:49.1:46.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58119元,增長9.3%。
2021年,海門區新登記私營企業5042户,年末累計2.41萬户;新登記私營企業註冊資本176.42億元,年末累計註冊資本1494.87億元。新登記個體户8582户,年末累計9.01萬户;新登記個體工商户資金數額14.20億元,年末累計資金數額81.42億元。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56家,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408 家,重點服務業企業249 家,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192家,房地產企業104家。 [14] 
居民收入
2021年,海門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808元,比上年增長10.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183元,比上年增長9.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07元,比上年增長11.8%。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532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36585元,增長19.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283 元,增長22.0 %。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58.2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73.4平方米。 [14] 
固定資產投資
2021年,海門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1%。分產業看,工業投資增長21.9%,其中,高新投資增長25.3%,技改投資下降7.9%;服務業投資下降24.6%。按投資主體分,國有投資增長24.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增長145.1%,民間投資下降2.2%;民間投資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87.3%。
2021年,海門區房地產開發投資129.00億元。商品房施工面積940.30萬平方米,增長1.9%,其中,住宅施工面積749.78萬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積172.94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30.91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73.42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4.42萬平方米。 [14] 
財政
2021年,海門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9.01億元,增長7.5%,其中,税收收入65.00億元,增長7.5%,税收佔比82.3%。分税種看,增值税增長11.2%,企業所得税增長23.5%,城市維護建設税增長13.9%,房產税增長29.1%,契税增長22.6%。
2021年,海門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34.32億元,比上年增長0.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科學技術支出7.52億元,增長49.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65億元,增長11.4%;衞生健康支出15.65億元,增長4.0%;農林水支出14.86億元,增長3.5%。 [14] 

海門區第一產業

海門區 海門區
2021年,海門區糧食總產量25.18萬噸,比上年增加0.01萬噸。其中:夏糧7.42萬噸,秋糧17.76萬噸。糧食播種面積52820公頃,比上年增加70公頃;棉花面積803公頃,比上年減少157公頃;油料面積15927公頃,比上年減少33公頃;蔬菜面積30874公頃,與上年持平。
2021年,海門區新增造林面積64.82公頃,林木覆蓋率23.79%。豬牛羊禽肉產量41466噸,增長21.0%;禽蛋產量32477噸,增長4.4%;牛奶總產量2933噸,增長11.3%;水產品58516噸,增長4.2%。生豬存欄15.20萬頭,下降3.2%;生豬出欄28.83萬頭,增長37.0%。
2021年,海門區高標準農田比重75%,家庭農場313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587個。有效灌溉總面積51040公頃,節水灌溉面積21433公頃(不含江心沙農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350公頃,總量20057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43.6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5.1%。 [14] 

海門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1年,海門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24.0%,分註冊類型看,民營企業產值增長22.9%,股份制企業產值增長24.9%,外商及港澳台工業企業產值增長21.2%。分輕重工業看,重工業產值增長30.6%,輕工業產值增長6.7%。 [14] 
建築業
截至2021年,海門區擁有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529家,其中,特級資質建築企業4家,一級資質建築企業60家,二級資質建築企業127家。全區建築業施工人數38.51萬人。建築企業建築業總產值2233億元,增長2.1%。施工面積1.92億平方米,竣工面積4869萬平方米,增長13.3%。按建築業總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59.61萬元,增長5.0%。獲得魯班獎1項,3家企業入圍中國企業500強。 [14] 

海門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1年,海門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6.43億元,增長16.9%。分城鄉看,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31.43億元,增長16.9%;農村消費品零售額75.00億元,增長17.1%。
在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增長23.5%,服裝鞋帽針織品類增長31.6%,石油及製品類增長61.6%,糧油食品類增長38.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41.3%,煙酒類增長10.5%,日用品類增長39.7%,飲料類增長29.7%,金銀珠寶類增長57.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29.7%,化妝品類增長2.2%。 [14] 
對外貿易
2021年,海門區進出口總額322.47億元,增長27.3 %。其中,出口總額276.29億元,增長27.2%;進口總額46.18億元,增長27.8%。
2021年,海門區新批外資項目28個,新批增資項目15個,其中3000萬美元以上項目9個。新批協議外資10.87億美元;實際到賬註冊外資3.60億美元,增長1.7%。新批境外投資企業4家,境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3305萬美元,增長710.0%。新籤對外承包勞務合同額1.98億美元,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8.66億美元,新派勞務人員462人,比上年增加184人;年末在外勞務人員2281人。 [14] 
旅遊業
2021年,海門區共有4A級景區2家,3A級景區5家。旅遊星級飯店3家。省星級鄉村旅遊區13家,省工業旅遊點1家。有旅行社9家,旅行社營業部18家。接待遊客320.6萬人次,其中,國際旅遊者人數2660人次。旅遊總收入29.80億元,其中,旅遊外匯收入208萬美元。 [14] 
郵電業
2021年,海門區郵政業務收入2.23億元,增長10.2%。電信業務總收入2.67億元,增長9.9%。本地電信固定電話用户數11.3萬户。移動電話用户數109.8萬户,比上年增加2.1萬户。互聯網用户145.3萬户(含手機用户),比上年增加3.8萬户。 [14] 
金融業
截至2021年,海門區共有各類商業銀行23家,各項存款餘額1958.51億元,比年初增加52.69億元,增長2.8%。其中,住户存款餘額1240.25億元,比年初增加124.20億元,增長11.1%;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524.60億元,比年初減少59.87億元。金融系統各項貸款餘額1607.28億元,比年初增長232.45億元,增長16.9%,其中短期貸款546.62億元,增長7.1%;中長期貸款1005.02億元,增長23.0%。住户消費貸款369.60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7.91億元,中長期貸款351.69億元。 [14] 

海門區交通運輸

編輯
2021年,海門區公路貨物運輸量720萬噸,增長13.2%,公路貨物週轉量145506萬噸公里,增長11.1%;水路貨物運輸量24萬噸,增長71.4%,水運貨物週轉量9725萬噸公里,增長68.0%。公路客運量177萬人,旅客週轉量12795萬人公里。
截至2020年,海門區等級公路2474.22公里,其中,一級公路365.21公里,二級公路181.51公里,三級公路325.65公里,四級公路1601.85公里。汽車保有量25.71萬輛,增長6.7%,其中,小型汽車25.17萬輛,增長6.9%。個人汽車保有量24.63萬輛,增長9.7%。 [14] 
通呂運河位於海門區北側,長28.2千米,通航能力為500噸;滸通河位於海門西側,長17千米,通航能力為300噸;靈甸河位於海門區東側,長21.5千米,通航能力為300噸。
滬蘇通鐵路寧啓鐵路海啓高速寧啓高速公路啓揚高速。蘇335線、蘇336線、蘇222線穿過海門區。 [1] 

海門區政治

編輯
南通市海門區主要領導(2021年)
區委書記:
郭曉敏
區長:
沈旭東
截至2023年1月 [19-20] 

海門區社會事業

編輯

海門區教育事業

海門區駐有:南通職業大學 [74]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海門校區) [77] 江蘇省海門中等專業學校 [78] 
截至2021年,海門區共有普通中學35所,在校生37270人。其中,高中6所,在校生13028人;初中29所,在校生24242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7428人。小學44所,在校生51055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229人。各級各類幼兒園69所,在園生21006人。全區教職工數10568人,其中,專職教師8893人。 [14] 

海門區科學技術

2021年,海門區高新技術企業257家,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3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4.15件。新引進、培育國家級人才13名,入選省“雙創”團隊2個、“雙創”人才17名。新增高技能人才1833人,每萬名勞動力中擁有高技能人才1102人。 [14] 

海門區文化事業

國家一級圖書館:海門圖書館 [21]  國家三級博物館:張謇紀念館 [86] 
截至2021年,海門區共有文化館(站)12個,公共圖書館1個(分館11個)、藏書203萬冊。舉辦各類文化展覽會52次,組織文藝活動256次。有專業技術表演團體1個,演出147場次,觀眾7.36萬人次。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超5000平方米。建成294個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294個村(社區)健身廣場。出版《海門日報》300期,《海門日報》期發行量2.6萬份。有線電視用户累計15.7萬户,開通有線電視頻道211套,光纜總長度9268公里。 [14] 

海門區體育事業

截至2021年,海門區城區共有體育場地3291個,其中系統內1個。全區共有等級運動員528人,其中,二級70人,三級458人。共有等級裁判849人,其中,一級以上70人,二級368人,三級411人。共有三級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3581名,其中,國家級14名,一級152名,二級849名,三級2566名。舉辦大型全民健身演示會27場次,參加各類健身活動87.08萬人次。 [14] 

海門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1年,海門區共有醫療衞生機構472個。其中:醫院16個,衞生院13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4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站各1個。共有衞生技術人員522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299人,註冊護士2065人,藥師309人、技師298人和其他衞技人員258人。擁有醫療標準牀位4760張。總診療病人495.93萬人次。人均預期壽命83.29歲。衞生服務體系健全率100%。 [14] 

海門區社會保障

海門 海門
2021年,海門區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0641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149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74%,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5982人。 [14] 
2021年,海門區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98%,養老保險基金收入39.68億元,增長4.6%。其中,企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8.04萬人,增長10.3%;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9.51萬人,下降4.4%;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5萬人,增長0.7%。 [14] 
2021年,海門區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20.42億元,增長10.7%。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12.04億元;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8.38億元。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1.33萬人,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動態保持在98%以上,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6.40萬人,增長5.4%;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 64.93萬人,減少0.2%,覆蓋全區所有行政村。 [14] 
2021年,海門區失業保險覆蓋率99%,失業保險參保14.99萬人,增長3.9%。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由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275元。
2021年,海門區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030人,其中城鎮134人,農村4896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資金3585.22萬元,其中城鎮104.60萬元,農村3480.62萬元。臨時救濟749人次,農村社會救濟供資金額102.39萬元。擁有各類託老機構68個,共有牀位10129張,收養3629人。 [14] 

海門區風景名勝

編輯
張謇文化旅遊景區
張謇
張謇(5張)
張謇文化旅遊景區,位於海門區常樂鎮,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為紀念清末狀元、中國近代著名的實業家、教育家張謇而建,佔地四十餘畝,主體建築由張公故里祠堂、張謇史料陳列館組成,共展出圖片近千幅。2013年,被授予“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30] 
江海博物館
江海博物館,位於江蘇省海門市。是一座全國唯一、全面展示江海文化起源、傳承、發展為主題的省級國有博物館。博物館位於海門江海文化公園中心位置,採用海門特色民居“四汀宅溝”形式設計,總建築面積約1700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近5000件。館藏文物包含陶器、瓷器、金屬器、寶玉石、書畫、古籍、石刻、木雕、牙角骨器等各個文物類別,年代涵蓋西周至民國時期。 [31] 

海門區地方特產

編輯
海門山羊
海門山羊,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海門山羊羊肉肥嫩鮮美,羶味小,肉質纖維細嫩,肥瘦適度,脂肪分佈均勻,口感肥而不膩。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海門山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 [23]  2019年11月,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24] 
海門大白皮蠶豆
海門大白皮蠶豆,江蘇南通海門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白蠶豆為二年生草木植物。根粗壯發達,深達1米左右。植株長勢旺感,株高1.3米左右,莖方形,中空。海門大白皮蠶豆形狀扁平,皮薄粒大,種皮、種臍和子葉均為綠白色,氣味清香,煮熟後細糯微甜,是製作五香豆的優質原料。
2018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海門大白皮蠶豆”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2] 
萬年香沙芋艿
萬年香沙芋艿,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萬年香沙芋艿母芋近圓球形,節間短,密被鱗片。子芋、孫芋圓柱形至長卵圓形,表皮淺褐色,鱗片深褐色,頂芽飽滿,淺紫紅色,肉乳白色,具甘薯香味。蒸煮後表皮淺灰色、開裂,鱗片淺褐色,清香,肉灰白色,質地緊密,入口爽滑,酥而不粘,幹香回甜。 [25] 
2016年8月16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萬年香沙芋艿”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 [26] 
海門香芋
海門香芋,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海門香芋屬豆科蔓性植物,地下塊莖為食用器官。香芋表皮黃褐色,質地緻密,肉乳白色,似薯類,味道好似板栗,甘甜芳香。海門香芋久煮不糊,粉面不散,入口清香微甘,食後回味悠長,名菜有香芋燒竹雞、香芋燒茶幹、涼拌熟香芋等。
2014年5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海門香芋”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 [27] 
海門黃雞
海門黃雞,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海門黃雞為小型黃羽肉雞品種,具有黃羽、黃喙、黃腳(脛)三黃特徵,除肉質優良、早熟、適應性強等遺傳特徵外,同時具有體型小、產蛋後期持續性能好的獨特遺傳特性。海門黃雞適應性強,耐粗飼,成熟早,肉質細嫩鮮美。 [28] 
2012年5月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海門黃雞”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9] 

海門區著名人物

編輯
張謇 [90] 
季方 [94] 
陳豪 [97] 
金鑫 [98] 

海門區榮譽稱號

編輯
南通市海門區所獲榮譽(部分)
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76]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 [10] 
國家衞生城市 [11] 
全國雙擁模範縣 [9] 
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 [34] 
首批“中德低碳生態城市合作項目”試點示範城市 [62] 
2021年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試點縣 [43] 
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46] 
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12]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13] 
第二批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地區 [37] 
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創建縣 [83] 
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市 [39] 
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 [63] 
國家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 [60] 
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72] 
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 [61]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51] 
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典型單位 [52] 
農業農村部“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 [53] 
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縣 [70] 
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單位 [54] 
全國“四好農村路”示範縣 [73] 
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 [81] 
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75] 
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 [41] 
2013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
[44]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42] 
2016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區 [45] 
第三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36] 
屋頂分佈式光伏開發試點縣 [47] 
第三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68] 
第一批裝配式建築示範城市 [80] 
全國第六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84] 
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縣 [85] 
江蘇省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示範區 [40] 
江蘇省農村物流示範縣 [100] 
江蘇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區 [50] 
江蘇省創新型試點市 [67] 
江蘇省建築產業現代化示範城市 [35] 
江蘇省第一批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試點縣 [82] 
2014~2015年江蘇省法治建設示範縣 [49] 
2016年—2017年江蘇省法治建設示範縣 [57] 
江蘇省法治政府建設示範縣 [56] 
江蘇省優秀管理城市 [55] 
2018年“四好農村路”江蘇省示範縣 [58] 
江蘇省2020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第一等次 [59] 
第二批江蘇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區 [64] 
江蘇省農民健康工程先進縣 [65] 
江蘇省園林城市 [66] 
江蘇省新一輪農村改革試驗區 [69] 
第三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71] 
第五批江蘇省食品安全示範縣 [38] 
江蘇省首批省級地名文化遺產 [103] 
第五批江蘇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101] 
第三批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102] 
江蘇省農業現代化先行區 [99] 
2004年度全國青年中心建設試點工作先進市 [104] 
江蘇省2018年度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 [105] 

海門區友好城市

編輯
市或區
國家
城市
結好時間
海門區
施瓦岑貝克市
2009.09.23
海門區
奧卡豪市
2011.03.11
海門區
澳大利亞
本迪戈市
2018.06.12
參考資料: [3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