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豚灣

(2009年美國路易西霍尤斯執導的紀錄片)

鎖定
《海豚灣》是一部拍攝於2009年的紀錄片,由路易·西霍尤斯執導,裏克·奧巴瑞主演,該片記錄了日本太地町當地的漁民每年捕殺海豚的經過。該片於 2009年7月31日美國上映 [1] 
該片講述在著名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的帶領下,一羣動物保護人士冒着生命危險、突破重重阻礙走進了這一海灣,深入現場,記錄下大量海豚被日本人屠殺的血腥場面 [2] 
中文名
海豚灣
外文名
The Cove
The Rising
其他譯名
海灣、海灣峽谷、血色海灣(中國台灣)
類    型
紀錄片
製片地區
美國
導    演
路易·西霍尤斯
編    劇
Mark Monroe
製片人
Olivia Ahnemann
主    演
裏克·奧巴瑞、路易·西霍尤斯、哈迪·瓊斯
片    長
92 分鐘
上映時間
2009年7月31日(美國)
對白語言
英語
日語
色    彩
彩色
電影分級
USA:PG-13
Taiwan:PG-12
主要獎項
第8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

海豚灣劇情簡介

理查德·奧巴瑞大概還是世界頂級的海豚馴養專家,他説他用了10年的時間進行海豚的訓練事業卻毅然決然的用了35年的時間去毀滅它。他讓更多的人喜歡上了海豚這種可愛聰明的生物,但龐大的利益卻也造就了更多對這種生物的屠殺。
在日本本州島最南部的和歌山縣,有個叫太地町的小村鎮,面朝太平洋,三面懸崖高聳。5.96平方公里的鎮上,住着約3600名居民,其中約1/3從事漁業。表面上看,小鎮處處標榜着對鯨類動物的喜愛:鎮中心樹立着微笑的鯨魚模型,渡船粉飾成海豚的造型,地上石板印有擬人的海豚形象,鎮上還有專門供奉鯨靈的寺廟……這裏包裝得好像一個主題公園。然而背後,卻暗藏殺機。
17世紀初的江户時代,太地町的漁民們發明了長矛捕鯨法,“鯨魚鎮”太地町成為日本傳統捕鯨法的發源地。到了現代社會,捕鯨是當地居民的重要收入來源。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頒佈了禁止商業捕鯨令,但一年後,“以研究為目的”的“限量捕鯨”行為仍然存在,而且日本的海豚和小鯨捕殺量增長了3倍。每年,平均有2.3萬條海豚被日本“合法”圍殺。光是在小小的太地町,就要“處理”1500多條海豚。
日本國內約有近80家水族館,其中近半數的園館飼養着鯨類。被抓來的海豚通常在兩年裏都會死去。而落選的海豚,成了市民的盤中餐。5000噸海豚肉出現在日本市場上,大多數普通市民卻根本不會想到,自己吃過海豚肉,因為包裝上寫的是鯨魚肉。
拍攝到的畫面讓攝影團隊徹底震驚了。屠殺開始後,藍綠的海水瞬間變成觸目的紅色,親眼看着孩子、父母被屠殺,海豚的哀叫從有到無,只剩下日本漁民的笑談,海豚的屍體在水中浮上浮 [2] 

海豚灣演職員表

海豚灣演員表

角色 演員 配音
他自己 裏克·奧巴瑞 -
他自己 路易·西霍尤斯 -
Hardy Jones Hardy Jones -
Michael Illiff Michael Illiff -
Joji Morishita Joji Morishita -
Ian Campbell Ian Campbell -
Paul Watson Paul Watson -
Doug DeMaster Doug DeMaster -
Atherton Martin Atherton Martin -
Freediver Kirk Krack -
Dr. John Potter John Potter -
Surfer Lesley Vogel -
Surfer Steven Barilotti -
她自己 伊莎貝爾·盧卡斯 -
她自己 海頓·潘妮蒂爾 -
他自己(未記名) Greg'Moondog' Mooney -

海豚灣職員表

製作人 Olivia AhnemannJim ClarkPaula DuPré PesmanCharles Hambleton、費舍·史蒂芬斯Fisher Stevens
導演 路易·西霍尤斯Louie Psihoyos
編劇 Mark Monroe
攝影 Brook Aitken
剪輯 Geoffrey Richman
展開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 [3] 

海豚灣角色介紹

  • 理查德·奧巴瑞
    演員 理查德·奧巴瑞

    理查德·奧巴瑞是該電影的發起人和故事的講述者,在上世紀整個60年代,理查德·奧巴瑞就是海豚訓練和海豚表演的代名詞,他創立的海豚表演節目讓一整代美國小朋友在被問到“長大後想做什麼”時毫不猶豫地回答“海洋生物學家”。但在理查德·奧巴瑞餘生的30多年裏,他唯一想做並一直在做的事情,就是解放海豚。

  • 路易·皮斯霍斯
    演員 路易·皮斯霍斯

    美國攝影師、紀錄片導演,就職於《國家地理》雜誌。他還是一名潛水員,熱衷水下拍攝。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 [4] 

海豚灣幕後花絮

  • 太町地的鯨魚博物館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水族館海豚和鯨魚的“集散地”。那些被捕撈上來的鯨魚和海豚只有一小部分體態優美、智商完善、發育良好的個體能被“有幸”送到水族館。剩下的那一部分則要遭受悲慘的命運。
  • 相關數據表明,每年日本人都要殺掉23000頭海豚供食用。但是日本農業部提供的數據則表明整個2007年只有13080頭鯨目動物被捕殺--其中包括各個品種的海豚和鯨魚。
  • 海豚並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 本片的導演路易·皮斯霍斯曾經是《國家地理》的攝影師。本片是他的導演處女作。
  • 本片的中心人物裏克·奧巴瑞曾是1960年代最權威的海豚訓練專家。也是當今最著名的海豚音學學家。他曾經制作了Flipper這個經典的電視節目。
  • 路易·皮斯霍斯是位半素食主義者,他還吃魚。但是在拍攝完本片後,他連魚也不吃了,成了位完全的素食主義者。甚至連皮帶、皮衣都被他“拋棄”了。
  • 日本人有着悠久的捕殺和獵食海豚的歷史。在他們的食譜上,海豚肉一直是一道重要的菜餚。
  • 影片曾在2009年的東京國際電影節上放映。
  • 日本政府曾經有過一次“學校午餐計劃”,海豚肉被列在了中餐的食譜上。可是在本片之後,這道菜被取消了。
  • 加拿大自由潛水女冠軍曼迪-雷·克魯克謝克(Mandy Rae-Cruickshank)和她的丈夫自由潛水教練克科·克拉克(Kirk Krack)參與了影片的拍攝。
  • 導演找到了工業光魔公司模型製作部的負責人。在他的幫助下,劇組做了一個能藏住攝像機的假岩石。
  • 太町地的地形複雜,三面環山,只有一個入口,還被鐵絲網、警衞和警犬保護着。劇組只有選擇晚上“翻牆”而入。
  • 整個攝製組在當地受到了全天候的嚴密監控。
  • 由於日本方面不予發放拍攝許可,這部電影其實是“非法”拍攝出來的。
  • 每到夜晚拍攝的時候,整個劇組都會像特種部隊一樣“武裝”起自己,臉上塗上油彩、穿着迷彩服,潛入太極地拍攝。
  • 劇組在晚上使用的無熱源的紅外攝影機是軍工產品。只要有脈衝信號,這台攝影機就能將它記錄下來。
  • 影片的片尾曲是大衞·鮑依1977年創作的Hero,歌曲的第一句是I I wish you could swim,Like the dolphins [5] 

海豚灣獲獎記錄

年份
名稱
類型
獎項
獲獎者
2010年
奧斯卡金像獎
Academy Awards
獲獎
最佳紀錄長片
費舍·史蒂芬斯
路易·西霍尤斯
美國電影剪輯師工會獎
American Cinema Editors
最佳剪輯紀錄片
傑弗裏·裏奇曼
廣播電影評論協會獎
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最佳紀錄長片
費舍·史蒂芬斯
路易·西霍尤斯
美國導演協會獎
Directors Guild of America
紀錄類最佳導演
路易·西霍尤斯
2009年
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Amsterdam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觀眾選擇獎
路易·西霍尤斯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
Boston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最佳紀錄片
費舍·史蒂芬斯
路易·西霍尤斯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Chicago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最佳紀錄片
費舍·史蒂芬斯
路易·西霍尤斯
佛羅里達影評人協會獎
Florida Film Critics Circle Awards
最佳紀錄片
費舍·史蒂芬斯
路易·西霍尤斯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Los Angeles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最佳紀錄片
路易·西霍尤斯
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National Board of Review
最佳紀錄片
路易·西霍尤斯
衞星獎
Satellite Awards
提名
最佳紀錄片
路易·西霍尤斯
(獲獎記錄參考資料: [6] 

海豚灣幕後製作

海豚灣創作背景

從1960年開始,裏克·奧巴瑞就是世界知名的海豚訓練師,就在他功成名就、全世界的水族館和海豚表演遍地開花的時候,他卻選擇了要摧毀自己親手建立的這個娛樂產業,為此他花費了35年時間,並且尚在進行之中。
在經歷了凱西的“自殺事件”之後,奧巴瑞便投身到解救海豚的運動中了,屢次示威、屢次身體力行又屢次被捕。直到最終,他來到了臭名昭著的日本太極地。在這裏,每年都會有超過20000頭海豚被屠殺,為了將真相揭露出來,奧巴瑞找到了電影人路易·皮斯霍斯。
皮斯霍斯原來是《國家地理》的攝影師,他對於環境以及野生動物問題也非常關心。當他得知太極地發生的一切之後,便決心要把這一切拍攝下來 [7] 

海豚灣拍攝過程

日本有一個名叫“太地”的海灣,因為當地漁民對海豚的大規模的捕殺而成了全世界聞名的“屠宰場”,專門針對這種現象拍攝了紀錄片《海豚灣》的導演路易·皮斯霍斯,找到了理查德·奧巴瑞,奧巴瑞是參與制作了電視和電影版本的《海豚的故事》的幕後功臣,而且還是當前世界最權威的海豚音學家,並大膽地對捕殺海豚這一行業進行了公然地抗議。於是和奧巴瑞一起去日本的‘太地’。
想要進入一個被嚴密保護起來、地形險要的秘密海灣進行實地拍攝,所以路易·皮斯霍斯找來來了好朋友,加拿大潛水冠軍曼迪-雷·克魯克謝克和潛水教練克科·克拉克,讓他們幫助在水下偷偷裝上攝像機和聽音器。和一個攝影助理,製造出了能夠將高清攝像機藏在裏面的假岩石。然後還有一位電學專家,他提供的則是一個高速的馬力系統,維持攝像機最大限度地運轉,他還給製作了無人駕駛的遙控飛機模型 [5] 

海豚灣製作發行

海豚灣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美國
2009年7月31日
加拿大
2009年8月7日
澳大利亞
2009年8月20日
新西蘭
2009年8月27日
法國
2009年9月12日
芬蘭
2009年9月18日
比利時
2009年10月14日
意大利
2009年10月16日
德國
2009年10月22日
英國
2009年10月23日
愛爾蘭
2009年10月23日
希臘
2009年11月14日
瑞典
2009年11月23日
荷蘭
2009年11月24日
愛沙尼亞
2010年1月8日
丹麥
2010年2月25日
葡萄牙
2010年2月25日
斯洛文尼亞
2010年4月22日
波蘭
2010年5月21日
土耳其
2010年6月4日
西班牙
2010年6月11日
菲律賓
2010年12月5日
墨西哥
2011年4月8日
匈牙利
2011年7月21日
新加坡
2009年8月27日
日本
2009年10月21日
韓國
2009年10月29日

海豚灣製作公司

Diamond Docs、Fish Films、Oceanic Preservation Society、Quickfire Films、美國參與者影片公司

海豚灣發行公司

獅門影業(美國)、EuropaCorp. Distribution(法國)、Roadside Attractions(美國)、Madman Entertainment Pty. Ltd.(澳大利亞)、Maple Pictures(加拿大)、Vertigo Films(英國)、比荷盧經濟聯盟電影發行、EuroVideo(德國)、Sony Pictures Home Entertainment(美國)、Video Film Express(荷蘭)、Pony Canyon Enterprises(日本)
(製作發行參考資料: [11] 

海豚灣影片評價

這部紀錄片將會講述的是一個非常令人震驚的事實,奧巴瑞聯同電影人路易·皮斯霍斯,加入他們行列的還有一個由社會活動家、電影人和自由潛泳者所組成的強大的精英制作團隊,他們共同展開了一個在隱蔽的狀態下進行的偷拍任務,滲透進“太地町”這個位於日本、地形險要的海灣,將那裏人性最黑暗的秘密公諸於世 [8] (網易新聞評)
影片真實的紀錄了這個攝製組偷拍的全過程,電影甚至讓人想到了精彩的特工片,因為整個過程就象一部間諜電影,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同時電影也翔實的向我們講解了關於捕殺鯨類的種種背景知識和國際上的鬥爭,對整天非法產業鏈有了清晰的瞭解,第一次聽説了海豚肉含有汞,以及日本人自己受到的傷害。
影片中最後揭示了日本人明知海豚肉有毒,整個捕殺資源不斷下降仍要有意為之的原因。影片最後震撼人的是,當那個拍攝者掛着液晶屏在國際捕鯨協會大會上向全世界展示時,當日本的海洋副部長自己都汞中毒時,一種快意油然而生,作惡者自己受到了自然的報復。
現在看來,拍攝像《家園》、或是動物世界一樣美好的紀錄片相對來説是很容易的,要拍攝人類屠殺場面那是需要何等的勇氣與智慧。或許,這部紀錄片對於中國民間環保組織來説,無疑是一部很好的教學片,無論是技術手段的應用,還是鬥爭的方式方法,還有那種不畏強權、不達目的不罷休,那種獨立思考,那種果敢的行動力,那份專業,那份激情,那份責任 [9] (影評人:黃非紅評)

海豚灣最新訊息

2015年8月31日,日本警方以未攜帶護照為由,逮捕了美國動物保護家理查德·奧巴瑞。理查德·奧巴瑞是以太地町非法捕殺海豚為題材的紀錄片《海豚灣》的發起者和演員。為呼籲停止非法捕殺鯨魚和海豚,理查德·奧巴瑞和其他動物保護家此前相約前往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