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蝕洞

鎖定
常見於海崖上的岩石裂縫發育的地方,因受海浪不斷衝擊,岩石不斷碎落成空洞,稱之。它是機械侵蝕的產物,與化學溶解而成的許多內陸溶洞不同。 [1] 
中文名
海蝕洞
外文名
sea chasm

海蝕洞資源簡介

海岸的懸崖上被海水侵蝕的洞穴就叫作海蝕洞,也可稱為海蝕洞。陸地上的溶洞主要是化學溶蝕的結果,如水會溶解石灰岩而形成溶洞,但海蝕洞不是由於化學作用而形成的,它是一種機械侵蝕的結果。通俗地説就是水流的衝擊力量破壞了岩石的結構。岩石的各個部位堅硬程度並不一樣,而且還有着大大小小的裂縫。海水會衝進岩石縫隙中,那些較脆弱的部分經不住海浪的衝擊會崩塌、破碎。這樣就會在巖壁上形成凹陷進而形成一個洞。這些洞在海浪成千上萬年的不斷衝擊下,越來越深、越大。海浪衝進洞內會形成一股巨大的壓力,繼續破壞洞內的岩石。有時還會將洞頂的岩石衝碎而形成一另一個洞口。這時,當海水湧進下面的洞口時,巨大的水壓會以噴射水的形式從另一個洞口釋放出去。海洋地質作用除了這種海蝕作用外,還包括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我們見到的多種多樣的海岸地貌,其實都是這些地質作用的結果。產生這種作用的主要是波浪、潮汐、洋流和濁流,這四種海水運動是海洋地質作用的機械動力。海岸在海洋地質作用下除了會形成海蝕洞外,還會造就出其他一些奇異景觀,如海穹、沙灘、海蝕蘑菇等等。

海蝕洞景觀景點

海蝕洞石巷

海蝕洞
海蝕洞(3張)
廣州市增城區新塘鎮羣星村西側,有一個海蝕洞,舊名石巷。這是發現的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海蝕洞遺址,也是廣東地區發現的最深的海蝕洞,是廣州地區滄海桑田鉅變的重要物證。
據地理專家考證,7000多萬年前,這裏還是古海,該洞是海底沉積凝成的巨石,不斷受海水沖刷,紅色砂岩和爍巖被沖蝕成洞巷。 距今約2000多年前,海水退出就形成了我們看到的海蝕洞。它是古代海陸變遷所形成的一座巖洞,故又稱為“古海遺蹤”。古海遺蹤包括:石巷、倚石寺、倚石巖、湛甘泉釣魚台舊址等景點。 洞和岩層走向基本一致,洞高2.5米,長20米,從東北向西南大海方向傾斜,在海蝕洞周圍還有多處海蝕崖遺蹟。與海蝕洞洞門連接的是一隅比洞口更高更大的石巖,巖下有石台,猶如神殿,新塘的鄉親便用這一天然殿台建一寺廟,名“倚巖寺”(又稱“天后宮”)。

海蝕洞吊鐘洞

吊鐘洞 吊鐘洞
吊鐘洞是港區著名的一個海蝕洞,它位於溶西洲之南的吊鐘洲南端。由此洞之名,便可推測其必像一口巨大遙吊鐘一般,其洞高約3米,深約16米,小船可以穿梭來往,接送旅遊者自鍾耳處進入洞內。洞內圓石成灘,卵石大小不一,在波浪的長期衝磨下,表面十分光滑。

海蝕洞橫洲角洞

橫洲角洞是另一處海蝕洞,位於甕缸羣島橫洲。橫洲角洞狀若半月形,洞高達20餘米,寬6米餘。洞口左邊還有一個小洞,洞之通道十分狹窄,僅容一小型橡皮舟通過。洞道雖狹小,浪流卻湍急,故橫洲角洞內的景色要比吊鐘洞險些。甕缸羣島另外還有兩洞,一曰沙塘口洞,一曰欖灣角洞。前者位於峭壁洲南端,高10餘米,洞旁有高約30多米的海崖陡壁,險峻異常。後者位於火石洲東南部的岬角處,其狀如關公青龍偃月刀橫卧地上,故又得名關刀洞。欖灣角洞高16米許,寬3米餘,洞頂岩石裂縫較多,令人望而生畏。此洞又面臨南海,外無屏障,以擋波浪,故洞內浪兇潮急,不易進入。

海蝕洞其他相關景點

鶴巖洞
鶴巖洞(1張)
吊鐘洞、橫洲角洞、沙塘口油和欖灣角洞四個海蝕洞穴,景觀奇特,獨具風采,被譽為香港野外四大奇觀。除這四大奇洞之外,另外還有鶴巖洞、通心洞、天梯洞、水簾洞、飛鼠巖和大石門等多處海蝕洞景觀。
鶴巖洞位於坑口區的崎洲(青洲),洞口高深寬廣。由於海浪的沖蝕,一進鶴巖洞內,便是一個大廳,再深入20餘米,方是一條狹窄的通道。洞中有各種開頭奇特的礁石以良,乘小舟可緩緩進入觀賞,但一旦落潮時,則小舟擱淺無法前往。在其右邊又有一修長曲折的小岔道,自此繼續深入,洞口自然光亮漸漸彎弱,洞內變得黝黑起來。臨近洞底,又分兩岔道,洞內多卵石,此時需涉水俯身才能抵達洞底。 南果洲南部有兩個東西相通的海蝕洞,一名為通心洞,一曰天梯洞。兩洞均是由西向東延伸。通心洞是南果洲的一個最大的海蝕洞穴,洞高近10餘米,上窄而下寬,呈三角狀。天梯洞高約13米,西邊入口處地勢較高,向東進洞後便漸漸傾斜,至東邊洞已瀕臨水面。
海蝕洞 海蝕洞
水簾洞飛鼠巖是香港地區東部眾多洞穴中最出色的一個海蝕洞穴。它位於清水灣半島的大環頭,是一個長度達60多米的大洞穴。因洞口常年滴水,尤當雨後,則洞前水簾懸掛,堪與連雲港花果山的水簾洞媲美。洞口時常有蝙蝠(飛鼠)飛進飛出,故得其名。水簾洞之前有暗礁,小舟抵此,遊人登陸而進洞內。逐級而上,妙趣漸生,再望洞口,景色尤美。當潮水退去,右邊還有一洞,高不過1米許,深則達十幾米,自內向外望去,太陽光從外面投射進來,使得逆光下的洞人景色,彎得更加奇形堅狀,妙不可言。
海蝕洞
海蝕洞(5張)
另外,香港地區的奇石怪巖也頗多見。在平洲,由於發育微細紋理的頁岩,深淺顏色相間,在浪花的雕蝕下,會形成各種奇異的形態。如平洲洲尾的“斷頭崖”,宛若兩道層層重疊而成的城牆,矗立在系中;“更樓石”更是奇異,它宛若兩座頁岩疊成的高台,像古代的鐘樓一般,蔚為壯觀。此外,在北果洲也有許多千姿百態的奇石。如“大炮石”,形若一門加農大炮懸在崖上,驚險萬狀。
參考資料
  • 1.    楊展覽 李希聖 黃偉雄主編.地理學大辭典: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