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綿路

鎖定
海綿路是教育部2007年8月公佈的171個漢語新詞之一。既指一種可以吸水的新型路面,也指質量很差的公路。雨時蓄水旱時釋放,能充分利用水資源,讓城市變得更美好 [1]  。這種路面結構能承載2噸左右的車輛行駛,把其應用於車行道,能起到更廣泛的環保作用 [2] 
中文名
海綿路
外文名
Sponge Road
既    指
一種可以吸水的新型路面
也    指
質量很差的公路

海綿路路面介紹

海綿路 海綿路
一種像海綿一樣能將地面積水迅速吸收的新型路面,將有望在廣州城區“水浸街”的改造中大顯身手。記者從廣州市市政園林局獲悉,為了解決“積水浸街”的難題,廣州市首次在舊城區進行“透水性路面材料”的應用研究。據有關專業人士透露,如果這一課題的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市政部門將考慮正式推廣透水性路面材料的應用,期望近期可以緩解舊城區“積水浸街”現象,遠期可實現城市雨水的有效收集與利用。

海綿路實驗檢測

海綿 海綿
實驗路段位於中山七路陳家祠北側、康王北路西側的龍源社區內,一段260米長的馬路。在現場,這段路面與普通的水泥路面並沒有什麼兩樣,但當工作人員不斷向路面倒水時,神奇的是路面很快便將水“喝光”了,沒有任何積水。據市政部門介紹,該路段鋪裝了新型透水混凝土,同時保留了現有道路的排水設施,因此路面的積水會一部分從路面直接滲透入地下,一部分從排水系統收集,可以幫助城市排水系統有效排澇。
經測算,該路面每平方米一分鐘能吸收270升左右的水,而廣州平常的雨量不過100毫升/分鐘。因此,透水性路面能大大緩解排水管網的壓力,從而減少水浸街。

海綿路主要作用

相關研究資料表明,透水性路面材料主要分為天然石子、採用透水性地磚、透水柏油路面、透水陶瓷路面磚透水混凝土等。透水性路面下面是經特殊處理的沙石層,多空隙的結構使路面的水能迅速下滲入地下泥土。隨着城市新路不斷修築所鋪設的水泥、瀝青等硬化地面不考慮透雨水,使得雨水直排下水道造成地面過於乾燥,使城市揚塵污染加重,地面平均温度升高,加速了城市熱島效應,透水性路面正好可以緩解這個問題。

海綿路應用範圍

據瞭解,德國從上世紀60年代起在城市、鄉村鋪設透水性馬路,就連日本東京也已經有8.3%的人行道採用了透水柏油路面。廣州這次是首條試驗性的透水路,將起很好的示範作用。我國近年也在北方城市有成功的應用,北京在2004年,有5個示範區鋪設透水路面收集雨水並回用於家庭衝廁、小區綠化和地下水回灌,雨洪綜合利用效果顯著。瀋陽2005年底在“世博園”主入口廣場及環保園等處鋪設透水路面,美觀、排雨、防滑。
此外,這種路面結構至少也能承載2噸左右的車輛行駛,因此今後將有望把其應用於車行道,起到更廣泛的環保作用。據介紹,這種路面的成本每平方米只需100元左右,比普通路面貴不到兩成,維修各方面,與普通道路無異。

海綿路相關新聞

一種像海綿一樣能將地面積水迅速吸收的新型路面,將有望在廣州城區“水浸街”的改造中大顯身手。記者隨廣州市市政園林局一行,見證了市內第一條“會喝水”的馬路,市政部門表示已計劃考慮大範圍推廣這種透水性路面材料的應用,遠期還可實現城市雨水的收集與利用。 記者在現場看到,這條位於荔灣區陳家祠北邊的龍源社區透水性馬路僅長260米,外表像普通水泥路。但當工作人員向路面倒下一桶又一桶的自來水時,路面很快便將水“喝光”了,無任何積水。廣州市共用事業設計院總工梅衞平告訴記者,經過測算,該路面每平方米每分鐘就能吸收270升左右的水,廣州雨勢也不過100毫升/分鐘,因此,透水性路面的鋪設可以減少水浸街。
荔灣區建設和市政局市政建設管理所所長肖玉密表示,荔灣區內街相當多都是五六十年代排水管網,管徑僅9~12寸,容易水浸街。這次選擇中山七路龍源社區地勢低、街道狹窄,是典型的老城區內街代表,如果透水性試驗成功,市政部門向其他地區作大範圍地推廣。
據梅衞平總工介紹,透水性路面以下是特殊處理過的沙石層,多空隙的結構使得路面上的水能迅速下滲入地下泥土,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據瞭解,德國從上世紀60年代起在城市、鄉村鋪設透水性馬路,就連日本東京也已經有8.3%的人行道採用了透水柏油路面。廣州這次是首條試驗性的透水路,將起很好的示範作用。
此外,梅衞平還表示,該路面結構至少也能承載2噸左右的車輛行駛也完全沒問題,因此今後將積累經驗把其應用於車行道,起到更廣泛的環保作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