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澄鎮

鎖定
海澄鎮,隸屬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地處龍海區中部,九龍江南岸,東南與東園鎮接壤,南與東泗鄉毗連,西與雙第農場、西北與榜山鎮、石碼街道交界,北隔南港與紫泥鎮相望。 [1]  行政區域總面積70.37平方千米。 [3]  截至2019年末,海澄鎮户籍人口為85139人。 [3] 
明嘉靖以前,屬龍溪縣管轄,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改為海澄鎮。1955年,改稱城關區。1982年,改為縣轄鎮,與蓮花公社並存。1984年8月,蓮花公社併入海澄鎮。 [1]  截至2021年10月,海澄鎮轄6個社區、19個行政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內樓村民政路24號。 [1] 
2019年,海澄鎮有工業企業423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4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0個。 [3] 
中文名
海澄鎮
別    名
月港
行政區劃代碼
350604100000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
地理位置
龍海區中部
面    積
70.37 km²
下轄地區
6個社區、1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內樓村民政路24號
電話區號
0596
郵政編碼
36310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閩E
人    口
85139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海澄鎮歷史沿革

明嘉靖以前,屬龍溪縣管轄,
明隆慶元年(1567年),置海澄縣後即屬之。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海澄縣第一區公所。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改稱第一區署。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7月,改為海澄鎮。
1949年9月,屬海澄縣第一區。
1955年,改稱城關區。
1958年9月,成立黎明公社。
1959年3月,改稱蓮花公社。
1963年7月,設海澄鎮(公社所轄)。
1982年,改為縣轄鎮,與蓮花公社並存。
1984年8月,蓮花公社併入海澄鎮。 [1] 

海澄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海澄鎮轄合浦、內溪、內樓、珠浦、倉頭、上寮、河福、埭新、崎溝、下埭、山後、和平、豆巷、黎明、羅坑、前厝、玉枕、嶼上、溪北19個村民委員會,城內、溪頭、大埕、華陽4個居民委員會,2個農場;下設42個居民小組、178個村民小組。 [1] 
截至2021年10月,海澄鎮轄6個社區、19個行政村; [2]  鎮人民政府駐內樓村民政路24號。 [1] 
海澄鎮行政區劃詳情
城內社區
鑽石社區
羅坑村
下埭村
埭新村
溪頭社區
豆巷村
和平村
合浦村
河福村
大埕社區
玉枕村
上寮村
內溪村
溪北村
華陽社區
嶼上村
倉頭村
珠浦村
崎溝村
山後社區
黎明村
前厝村
內樓村
山後村

海澄鎮地理環境

海澄鎮位置境域

海澄鎮地處龍海區中部,九龍江南岸,東南與東園鎮接壤,南與東泗鄉毗連,西與雙第農場、西北與榜山鎮、石碼街道交界,北隔南港與紫泥鎮相望。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9.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6千米,距龍海區5千米。 [1]  行政區域總面積70.37平方千米。 [3] 

海澄鎮地形地貌

海澄鎮地處九龍江下游江海之濱,平均海拔10.6米,境內山丘為低山和高丘陵,最高點在羅坑村東山尖,海拔562.8米;最低點在大成農場,海拔1.5米。 [1] 
海澄鎮地形地貌

海澄鎮氣候

海澄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降水充沛,夏少酷暑,冬少嚴寒。多年平均氣温21.5℃,1月份平均氣温13.5℃,最低氣温0.2℃(1973年12月26日);7月份平均28.9℃,最高氣温40.9℃(2003年7月26日)。最低月均氣温6.3℃(1971年1月),最高月均氣温36.0℃(2003年7月)。生長期365天,無霜期年平均337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8小時,年總輻射102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降水量1563.2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134天,最多達170天(1975年),最少為100天(2003年)。極端年降最大雨量2187.1毫米(1997年),極端年最小降雨量944.1毫米(2009年)。降雨集中在每年3~9月,6月最多。 [1] 

海澄鎮水文

海澄鎮境內水域屬九龍江水系。九龍江南港自山後村入境,至玉枕洲被分為兩條河流,其中一條與中港匯流,另一條由北而南從埭新村出境,境內河道長13.2千米。境內潮汐屬半日潮淺海潮。歷史上最低潮位為-0.8米【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最高潮位為5.5米(1960年6月11日)。最大潮差於1959年8月23日為4.5米,最小潮差為0.03米,平均潮差為2.7米。平均半潮面2.3米,平均高潮位3.7米,平均低潮位1米。平均漲潮3小時47分,平均落潮8小時38分。 [1] 

海澄鎮自然災害

海澄鎮主要的自然災害有颱風、暴雨、凍害等。颱風年均發生2次,主要發生在7~9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99年10月8~9日,9914颱風於10月9日10時正面襲擊龍海區,瞬間最大風速達到12級,經濟損失共6310萬元。其中農作物受災面積15.333平方千米,絕收面積1平方千米,水果受災面積1.333平方千米,水產受災面積4.667平方千米,蘑菇房屋頂被掀300間,房屋倒塌或半倒塌100間,死亡2人。 [1] 

海澄鎮自然資源

海澄鎮境內自然資源主要有花崗岩、礦泉水。花崗岩為建築用花崗岩,主要集中於靠山片溪北村,儲量150萬立方米,年產量7萬立方米;礦泉水為80米以下地下水,屬氯化物重碳酸鈉鈣型偏硅酸型飲用水,年開採量約5000噸。
2011年,海澄鎮有耕地面積31648畝,人均0.41畝,大部分為水田。可供開發灘塗面積6.667平方千米,淡水養殖面積3.333平方千米,林地面積22.133平方千米。 [1] 

海澄鎮人口

2011年末,海澄鎮轄區總人口7806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342人,城鎮化率10.7%。另有流動人口6400人。總人口中,男性39453人,佔50.5%;女性38607人,佔49.5%;18歲以下14348人,佔18.4%;19~35歲22752人,佔29.2%;36~59歲29963人,佔38.4%;60歲以,上10997人,佔14.0%。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76682人,佔98.2%;畲族1378人,佔1.8%。2011年,人口出生率11.9‰,人口死亡率6.3‰,人口自然增長率5.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09人。 [1] 
2017年末,海澄鎮常住人口73055人。 [4] 
截至2019年末,海澄鎮户籍人口為85139人。 [3] 

海澄鎮經濟

海澄鎮綜述

2011年,海澄鎮財政總收入1.26億元,比上年增長10.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0.81億元,比上年增長9.1%。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2680萬元,增值税1600萬元,企業所得税1128萬元。人均財政收入1618元,比上年增長10%。 [1] 
2019年,海澄鎮有工業企業423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4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0個。 [3] 

海澄鎮農業

2011年,海澄鎮農業總產值5.16億元,比上年增長18.5%。2011年,糧食產量20631噸,人均264.3千克,其中稻穀14517噸、馬鈴薯6114噸。
海澄鎮農業以水稻為主。形成馬鈴薯、毛豆兩個萬畝生產基地,培育香蕉、花卉等一批新興產業。有以馬鈴薯、果蔬、水產等農產品產、供、銷一條龍的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19個。
海澄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出欄4.47萬頭,年末存欄2.63萬頭;家禽出欄46.54萬羽,年末存欄23.32萬羽。
海澄鎮漁業以南美白對蝦、黃鰭鯛養殖為主,2011年,南美白對蝦的產量為0.31萬噸,黃鰭鯛的產量為0.25萬噸。 [1] 

海澄鎮工業

海澄鎮以食品、飼料、機械製造、造紙、包裝、傢俱為主。
2011年,海澄鎮工業生產總值64.08億元,比上年增長39%。工業企業250家,職工1.55萬人。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01億元。規模工業企業42家。食品工業產業聚羣明顯,佔全鎮工業產值二分之一強;飼料生產成為全省最大的鄉鎮級生產基地。擁有福建省名牌產品5個,福建省著名商標8個。 [1] 

海澄鎮商業

2011年末,海澄鎮有商業網點2444個,職工4315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8.89億元,比上年增長11%。城鄉農貿市場1個,年成交總額1.6億元。出口總額3516萬美元,比上年增長22.8%,主要產品有冷凍果蔬。 [1] 

海澄鎮金融

2011年,海澄鎮境內有7家金融機構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有各項存款餘額15.09億元,比上年增長18.4%;各項貸款餘額3.48億元,比上年增長32.3%。 [1] 

海澄鎮郵電業

2011年,海澄鎮郵政業務收入100多萬元。
2011年,海澄鎮電信業務收入2000萬元。 [1] 

海澄鎮交通運輸

2011年末,海澄鎮境內有瀋海高速、廈深高速、省道漳雲線貫穿全境,距廈門國際機場70千米。
2011年末,海澄鎮境內有公交2路往返石碼街道,一天34班次,日均客流量1360人次;客運快艇往返廈門,一天18班次,日均客流量480人次。 [1] 

海澄鎮社會事業

海澄鎮文化事業

2011年,海澄鎮有農村宣傳文化中心户2户,建立6家農家書屋閲覽室,加上學校圖書室,藏書共20.4萬冊。
2011年,海澄鎮有數字電視用户8128户,入户率43%。落地電視頻道120個。 [1] 

海澄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海澄鎮有幼兒園29所,在園幼兒2389人,專任教師137人。小學18所,在校生4941人,專任教師265人。完中校1所,在校生3537人,專任教師271人;初中3所,在校生2940人,專任教師246人;初中教育、小學教育入學率分別為98.6%、99.9%,三類殘疾兒童入學率96.9%。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824.8萬元,比上年增長30.5%。 [1] 

海澄鎮科學技術

2011年末,海澄鎮有國家級技術研究中心1家,漳州市市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各類科技人才2260人。 [1] 

海澄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海澄鎮有縣、鎮級醫療衞生機構各1個,其他個體門診95家;病牀210張,每千人擁有病牀2.6張;固定資產總值2187萬元。專業衞生人員214名,其中執業醫師69人,執業助理醫師70人,註冊護士63人。2011年,醫療機構(診所以上)完成診療7.42萬人次。2011年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9%。 [1] 

海澄鎮體育事業

2011年,海澄鎮有2個村級示範村和功能齊全的晨、晚練活動點3處,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1人,全鎮5個村被評為漳州市農民體育示範村。城隍文化廣場活動中心是漳州市國家級鄉鎮農民體育健身活動中心。
2011年,海澄鎮有龍舟、太極拳、拔河、秧歌舞、舞龍舞獅、廣場舞等12個項目的177支隊伍。 [1] 

海澄鎮社會保障

2011年,海澄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48户,共計801人,支出160.88萬元,比上年增長45.5%,月人均167元。2011年,海澄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002户,共計2075人,支出485.03萬元,比上年增長14.9%,月人均195元。五保户供養169人,支出52.36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2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182.7萬元,比上年增長10%。社區服務設施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3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3萬元,使24人(次)困難羣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2378萬人,參保率92.7%。 [1] 
海澄鎮社會活動

海澄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海澄鎮有郵政代辦點3處;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8000多份(冊)。
2011年末,海澄鎮有電信服務網點50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28萬門,固定電話用户1.09萬户,電話普及率51.3%;移動電話用户3.2萬户,寬帶接入用户4000户。 [1] 

海澄鎮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海澄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有成套淨化設備,年供水257.14萬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D700排水管道6千米,D200及D300排水管道20千米。 [1] 
  • 供電
2011年末,海澄鎮鎮區有一個110千伏變電站。 [1]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海澄鎮鎮區有花壇8個,綠化面積3500平方米。 [1] 

海澄鎮歷史文化

海澄鎮名稱來歷

海澄鎮因明隆慶元年(1567年)平息倭寇騷亂,析龍溪、漳浦兩縣部分地區置縣,寓“海疆澄清”之意,故名海澄。 [1] 

海澄鎮非物質文化遺產

  • 海澄雙糕潤
海澄鎮,當地的海澄雙糕潤製作技藝被列入漳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 

海澄鎮文物古蹟

海澄鎮古稱“月港”,該鎮還保存有晏海樓、觀海寺、孔子廟、城隍廟、萃賢坊等。
  • 晏海樓
晏海樓作為明代月港(海澄)興衰的象徵,它吸引着不少當時的文人墨客,登臨懷古,賦詩酬唱。現存乾隆版本《海澄縣誌》就記載着明清兩朝的名人詩賦,如張燮的《晏海樓》七律詩,詹明章《晏海樓賦》等。現存晏海樓有頂層,高約30米,對角寬約8米。登上四樓,憑欄遠眺,壯麗山河,盡收眼底。晏海樓又名八卦樓,它象一座寶塔矗立在龍海區海澄鎮東北角古月港的港口附近。初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已有400餘年歷史。原系一座軍事望台。
  • 城隍廟
城隍廟據《海澄縣誌》記載,海澄設縣於明隆慶元年(1567年),已有四百餘年曆史。建廟後,經過兩次較大規模的修葺:即崇禎六年(1633年),知縣梁兆陽重修;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知縣王作霖再修。城隍廟為三進三殿,主體硬山式建築,廟羣保存相當完好。廟為座北朝南,廣場寬敞,規模頗大,木雕藝術,佔雅別緻,亦頗壯觀,與北邊宴海樓,西邊文廟,聯映成羣,氣勢輝煌。
  • 海澄文廟
海澄文廟位於海澄鎮豆巷村,即龍海二中校內。建於明隆慶元年(1567年),已有四百餘年曆史。明崇禎、清康熙、雍正、乾隆、民國時期及建國後多次修葺。廟坐東北朝西南,依次為伴池、大成門、月台、大成殿、崇聖祠。佔地面積1005.53平方米。
  • 萃賢坊
萃賢坊位於海澄鎮中山路42~44號居民住房門口,是明嘉靖己酉年(1549年)龍溪知縣林松、縣丞劉宗用為讚譽弘治甲子科吳元、正德丁卯科林浩、庚午科張賀、癸酉科陳英、丙子科陳令、嘉靖戊子科高寬等相繼考中進士的業績而立。為石仿木結構,四柱三門式,單檐廡頂,正脊微弧,正吻為魚尾狀,正樓柱頭用“丁”字拱出兩跳挑檐承託屋頂,補間斗拱為二斗三升式。保存較好,但北進次間被民房圈砌。

海澄鎮風俗民情

  • 海澄錦歌
海澄錦歌。錦歌,是龍海民間喜聞樂見的説唱形式之一,它是在宋、元時流傳的民歌民謠基礎上,吸收地方戲曲和南詞、南曲的精華髮展形成的。因其曲調地方氣息濃郁,內容多取材於本地民間傳説故事,語言通暢,演唱形式簡易,博得羣眾喜愛而根植於人民生活中。
錦歌由於唱腔的差異,它又有“亭”、“堂”兩大漢派。三十年代,“亭”派在龍溪縣的浦南、天寶、郭坑、紫泥、石碼及海澄縣的城關,東園、浮宮、白水、東泗一帶先後開了40餘館。此時石碼的南樂“集弦閣”,也在其影響下改為錦歌而傳向海澄一帶。錦歌藝術遂風靡於龍海廣大城鄉,成為民眾文化生活的一大內容。逢年過節、婚喪喜慶、迎神賽會常演唱通宵達旦。至40年代,由於國民黨抓壯丁,加上連年災荒,農村經濟蕭條,錦歌活動逐漸衰落,至1949年,錦歌館全部垮散。新中國成立後,縣文化部門對錦歌的扶植髮展作了大量的工作,1951年,恢復了石碼“集弦閣”,九湖“慶賢堂”和海澄“豐慶堂”的活動。使錦歌藝術獲得恢復發展,有50多位老藝人重煥青春,組織建立了20多個錦歌活動小組。

海澄鎮地方特產

海澄鎮輦寶餅

輦寶餅是海澄小吃中糕餅類的首選,檔次較高。它有三個名稱:即輦寶餅、展寶餅、兩寶餅。稱輦寶餅者,因其餅形似賭具輦寶,各家制法大小不一,價錢也不一致,大體上呈正四方形、六面,每而每邊長約4釐米,每面面積約16平方釐米,每塊體積約64立方厘米,餅皮厚約0.3釐米。稱展寶餅者,因其表皮、內餡營養分高,有利養生。多少年來,老幼、翁嫗都喜歡品嚐。
輦寶餅原料有綠豆、麪粉、肉油、蔗糖。首先須將綠豆洗滌去污,再用清水浸泡約7-8小時左右,一般是晚上10時前後開始浸泡,隔天清晨撈起,然後用石磨碾磨,石磨不是上、下磨面緊貼一起,而是有一定間隔,即石磨木質軸心比一般石磨軸心略高,其高度要求綠豆通過碾磨,能擦去綠豆表皮而不損及綠豆心,碾磨後將綠豆皮沖洗乾淨,一般要經過二次篩洗才能去盡,取綠豆心磨碎煮熟煮爛,攪拌蔗糖充當餅餡。又取麪粉加水加糖,滲入適量豬油攪拌均勻成糨糊狀做餅皮,大約每10斤餅料配上5斤蔗糖,餅皮餅餡甜度一個樣。做成餅形後再放置平底煎盤上,用木炭文火煎熟呈暗棕色。

海澄鎮雙糕潤

月港民間每逢歲時節日,婚慶喜事,無不蒸制糯米糕,民間稱之為“甜果”,參配紅糖者叫“紅甜果粿”,參配白糖者叫“白甜”,“紅白甜”各有特色。
海澄鎮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黃序和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福建省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6年8月:1243-1245.
  • 2.    2021年海澄鎮行政區劃詳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1-15]
  • 3.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20(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03:235.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2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