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樽

鎖定
海樽屬是海洋性浮游動物,尾索動物亞門海樽綱。有性生殖或出芽生殖,多為單體。身體形狀因種類而有不同,一般呈桶狀,由於肌帶有節奏地從前到後伸縮,使身體產生運動,同時也使水進出循環,而進行呼吸和攝取食物。
中文學名
海樽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尾索動物亞門
海樽綱
全肌目
海樽科
形態特徵
體小呈桶狀,被囊透明

海樽體態特徵

身體形狀因種類而有不同,一般呈桶狀,體壁最外是被囊層,其內層是外套膜。被囊透明,可通過被囊看到內部構造。被囊層下有8~9條肌帶環繞着體軀,由於肌帶有節奏地從前到後伸縮,使身體產生運動,同時也使水進出循環,而進行呼吸和攝取食物 [1]  。系海洋性浮游動物,有性生殖或出芽生殖,多為單體。

海樽種類

海樽類優勢種有雙尾紐鰓樽東方亞種(Thalia democratica orientalis)、小齒海樽(Doliolumdenticulatum)、擬海樽屬(Dolioletta)和軟擬海樽(Dolioetta gegenbauri)等。
1、軟擬海樽(Dilioletta gegenbauri)該種廣佈於世界各大洋的温帶和熱帶地區,我國山東以南均有分佈,為南海北部地區的優勢種之一。本調查海區海撙類只出現該種,除8、10月不出現外,其它季節都有出現,數量的季節變化幅度很大 [2] 
2、小齒海樽(D.denticulatum):囊壁薄而硬。消化道彎曲、呈膝狀,鰓裂多,約100個。精巢呈管狀,延伸到第三肌帶。內柱從第二肌帶延伸至第四肌帶。本種廣泛分佈於暖流區,在我國主要分佈於南黃海以南海區,尤以南海最為常見。
3、擬海樽屬(Dolioletta):消化道盤曲在圍鰓腔底的中央部分。肛門開於第六肌帶 [3] 
4、雙尾紐鰓樽東方亞種,暖水性外海種。東海區丰度相當高,主要出現在春季,其次是夏季 [4] 

海樽生態意義

海樽作為一種浮游生物,由於數量大、分佈廣,它們在海洋浮游生物(尤其是熱帶海洋)中佔有重要位置,與海洋漁業的關係是相當密切的。首先,被囊類可直接作為經濟魚類的餌料。據報道,烏鯧攝食被囊類。因此,被囊類的分佈可作為捕撈烏鯧的主要依據。其次,有些種類的密集水域,恰是漁場所在地。
例如,太平洋西北部為海樽的大量密集區,也正是魚類集羣的水域。相反,另有一些種類,如梭形紐鰓樽的大量集羣對魚類洄游起着阻礙作用,並嚴重堵塞網目,使漁獲量顯著減少。再者,許多浮游被囊類的分佈和海流的關係十分密切,常可作為一定水團或海流的良好指示種。因此,深入研究這類浮游動物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
參考資料
  • 1.    曾曉起,羅豔,朱麗巖編,海洋生物,海洋出版社,2009.09,第85頁
  • 2.    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岸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領導小組,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岸帶和海塗資源綜合調查報告 第四卷 海洋生物,,1986.9,第55頁
  • 3.    李洪武,宋培學主編;錢軍,王婷,吳小梅等參編人員,海洋浮游生物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2.08,第152頁
  • 4.    王雲龍等著,中國大陸架及鄰近海域浮游生物,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0,第1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