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東書院

鎖定
位於台灣台南。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由台廈遭梁文煊創建,為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書院。不久改為考棚。乾隆四年(1739)學政單德謨奏請別建考院。五年巡道劉良壁捐俸倡修,貢生施士安慨捐學田近1000畝,充膏火之資。學政楊二酋奏準,照福建省直轄之例,以府學教授為師,取諸牛而教之。六年劉定學規6則:“明大義、端學則、務實學、崇經史、正文體、慎交遊。”
中文名
海東書院
創    建
清康熙五十九年(1770)
地    位
為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書院
位    置
台灣台南

海東書院簡介

海東書院 海東書院
海東書院 位於台灣台南。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由台廈遭梁文煊創建,為當時台灣規模最大的書院。不久改為考棚。乾隆四年(1739)學政單德謨奏請別建考院。五年巡道劉良壁捐俸倡修,貢生施士安慨捐學田近1000畝,充膏火之資。學政楊二酋奏準,照福建省直轄之例,以府學教授為師,取諸牛而教之。六年劉定學規6則:“明大義、端學則、務實學、崇經史、正文體、慎交遊。”十五年台灣縣知縣魯鼎梅遷建於舊縣署,原院改為崇文書院。二十七年台灣道兼學政覺羅四明以書舍狹小,改建於東安坊校士院,並定學規8則:“端士習、重師友、立課程、敦實行、看書理、正文體、崇詩學、習舉業。”三十年知府蔣允焄捐俸遷建於寧南坊府學宮西。院有房屋百餘間,有講堂、齋舍、亭、榭、軒、檻等,藏書亦頗豐。出任山長者有薛士中、俞荔、董文駒、施士潔、施瓊芳、楊希閉、吳文溥謝穎蘇等。魏宏、丘逢甲、汪春源、許南英、鄭鵬雲等均肄業其中。其經費除公銀撥支外,尚有田租、園租、利息等項,以田租與公銀為多。日本據台時期改為武德殿。今為忠義國小。

海東書院學規

海東書院記 海東書院記
清乾隆五年(1740)
書院之設,原以興賢育才。台地僻處海表,數十年來,沐我聖天子涵濡教養之恩,人文蔚起,不殊內地。今提學楊公奏請特立書院,延請師儒,專為生童肄業,俾成人有德,小子有造,所有規矩如左,願諸生遵守勿違。

海東書院——明大義

海東書院
海東書院(5張)
聖賢立教,不外綱常;而君臣之義為達道之首,所以扶持宇宙為尤重。台地僻處海表,自收入版圖以來,秀者習詩書,樸者勤稼穡。而讀書之士,知尊君親上,則能謹守法度,體國奉公;醇儒名臣,由此以出。雖田夫野老有所觀感而興起,海外頑梗之風,何至復萌。

海東書院——端學則

程、董二先生雲:“凡學於此者,必嚴朔望之儀,謹晨昏之令。”“居處必恭,步立必正,視聽必端,言語必謹,容貌必莊,衣冠必整,飲食必節,出入必省;讀書必專一,寫字必楷敬;几案必整齊,堂室必潔淨;相呼必以齒,接見必有定;修業有餘功,遊藝有適性;使人莊以恕,而必專所聽。”此《白鹿書院教條》與《鰲峯書院學規》並列工夫,最為切近。

海東書院——務實學

古之大儒,明禮達用,成己成物,皆由為諸生時明於內重、外輕,養成深重凝重氣質,故出可以為國家效力宣猷,入亦不失為端方正直之士。家塾、黨庠、術序,胥由此道也。諸生取法乎上,毋徒以帖括為工。

海東書院——崇經史

“六經”為學問根源。士不通經,則不明理。而史以記事,歷代興衰治亂之跡柢,亦胥在焉。舍經史而不務,雖誦時文千百篇,不足濟事。

海東書院——正文體

自明以帖括取士,成、弘為上,隆、萬次之,啓、禎又次之。我朝文運昌明,名分巨篇,汗牛充棟,或兼收博採,或獨宗一家。雖各隨風氣為轉移,而理必程、朱,法則先正,不能易也。夫不仰泰山,誤止狙猊之高;不窮典謨,妄誇諸子之陋。諸生取法宜正,立言無陂。

海東書院——慎交友

讀書之士敬業樂羣,原以講究詩書、切磋有益。故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若少年聚會,不以道義相規,而以媒褻相從,德何以進,業何以修?稂莠害嘉禾,不可不察。諸生洗心滌慮,毋蹈前習。

海東書院碑記

海東書院記(乾隆五年)
海東書院記
——碑在台南府海東書院
聖天子臨雍講學,文教遐敷,歲撥帑金如乾於直省各立書院,以造天下士;彬彬乎霞蔚雲蒸,稱極盛焉。
海東書院記
台陽海嶠,隸閩之東南郡,相去榕城約千餘裏。諸生一仰止鰲峯,且不免望洋而嘆也。郡學西側,舊有海東書院,為校士之所。前給諫漁莊單公請別置考棚,遂成閒廨。歲已未(乾隆四年),予銜命巡方,視學來茲,凡一至再至焉。中多軒楹,可讀可棲;明堂列前可以講,矮屋通後可以爨。意選內郡通經宿儒充教授,為良師,允堪作育多士,與鰲峯並峙。謀之觀察劉公,亦然予言。第以薪水諸費無出,奈何?邑明經施子士安慨然身任之。先請輸稻千斤,仍置水田千畝,為久遠計。予曰:是可以入告矣。逾數月,議行。劉公捐俸倡修。一時軒窗爽潔,什器周備,煥如也。郡守錢公亦能加意振作,選諸生中文藝有可觀者得數十人,以實其中。延教授薛仲黃為師,致敬盡體。二公所編規約數條,詳慎之義,歷歷可見。
夫興文勸士,採風者之責也;敬事圖成,良有司之誼也。抒一家之力,供多士之需,義不泯於鄉也。取一人之善,成天下之材,恩必出自上也。爾師生各宜鋭志精心,無怠學,無倦教。言語文字之中,申以修己治人之道,漸摩既久,當必有明禮致用者出,以膺公輔而揚休明,上慰聖天子棫樸作人之至意,寧雲島嶼生色、鄰里增榮已哉。予於爾師生有厚期焉!(巡台御史楊二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