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月寺

鎖定
海月寺,位於古城如皋西北, 如城新生路西段,望月橋畔。現僅存鐘鼓樓、天王殿和兩棵古銀杏。兩樓相距12米,為歇山式二層建築,鐘鼓樓在蘇中獨具特色,為如皋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光緒三十四年(1908)後,寺內設有僧侶小學——六橋小學,1927年停辦。後來相繼改建為六橋小學和如皋民立中學。
中文名
海月寺
地理位置
江蘇如皋新生路

海月寺歷史沿革

沙元炳所纂《如皋縣誌》記載,海月寺建於北宋天禧年間(1017-1021),初名觀音堂。清乾隆十三年重修,增建了樓殿房舍和鐘鼓二樓,更名海月寺。
海月寺 海月寺
但是,海月寺的始建年代似乎並不始於北宋。詩人周鍠有詠海月寺詩一首:“森森古木蔽城隅,金碧何年結佛廬?短碣書留唐北海,六橋人比浙西湖。晴開傑閣春雲麗,秋靜香壇夜月孤。到此頓忘名利想,軟紅界斷一塵無。”
詩中的“唐北海”指唐代北海太守、書法家李邕(678-747)。李為江都人,他曾為海月寺書寫過碑碣。周鍠在詩中説,他不知道海月寺始建於何年何月,但他親見過李邕題書之碑碣,所以詩中有“短碣書留”之説。依此説,海月寺的初建距今至少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詩中寫海月寺的周圍,古木森森,這在今天依然有跡可尋。雖説是世事滄桑,海月寺鐘鼓樓畔的兩株古銀杏依然蓊蓊鬱鬱,枝繁葉茂。
海月寺的唐碑究竟散失於何時,沙元炳所纂的《如皋縣誌》中收有沙瑮詩一首,詩云:
碧水環清境,禪扉閉寂寥。
疏林分野趣,斷碣失前朝。
僧住上三竺,人來小六橋。
數聲鐘聲響,涼月夜迢迢。
海月寺石匾額 海月寺石匾額
查如皋《沙氏族譜》,沙瑮為江西建昌府通判沙鼎之孫,生於康熙己亥年,卒於乾隆丁亥年,從詩中的“斷碣失前朝”一句看,大概在明朝年間,李邕留下的斷碑已經不知去向了。
值得一提的是,周鍠和沙瑮在詩作中都提到海月寺旁的一組重要景觀——六橋。原來,海月寺周邊河道縱橫,河上建有六座小橋:在寺前東西各有一座石橋,分別稱為東百子橋、西百子橋;在寺西北的鳳凰池畔南北各有一座磚拱橋,分別稱為起鳳橋、落鳳橋;在寺東的沙家河塘北,有一座橋欄漆成紅色的小木橋稱為紅橋;沙家河塘南則有麻石鋪就的望月橋。這六座橋,兩兩相對,有磚有石有木,有平橋有拱橋,為古城如皋的一大勝景,沙瑮在詩裏把它比作杭州西湖蘇堤上的六橋,並非溢美之詞,由此也可見海月寺周邊的風光是何等的怡人。
海月寺 海月寺
正因為如此,清末民初,沙元炳如皋文化名人也與海月寺結下了不解之緣。翻查沙元炳先生的《志頤堂詩文集》,可以看到其中有《花朝日同人集海月寺》《象臣上人招同陶宦過海月寺蔬飲》《招同社過海月寺納涼……》《四月四日宴集海月寺》《重三日雨中集海月寺……》《十一月十五日海月寺千齡會……》等多首詩作。從中我們可以想見當年海月寺文人雅集的盛況。
曾在如皋主持雨香禪院的高僧廣濟有《海月寺有懷故舊》詩。詩云:
海月門前碧水流,板橋南去萬仙樓。
一聲鶴唳荒台暮,幾聲鴉鳴老樹秋。
睹物思人情黯黯,傷今懷古思悠悠。
可憐垂老身無伴,短髮橫空已白頭。
廣濟是著名的詩僧,與南通詩人範國祿、張圯授都有唱和,他在海月寺睹物思人,傷今懷舊,也許詩中就承載着許多往日在海月寺飲宴吟唱的記憶。
光緒三十四年(1908)後,寺內還曾設有僧侶小學——六橋小學,1946年僧侶小學停辦,後來改建為如皋縣民立中學。
海月寺 海月寺
1928年,海月寺住持學峯在廟內創設六橋初級小學,自任校長兼教師。他是師範畢業生,教導有方。平常不穿僧服,中年即留有長鬚,頗有學者風度。1938年春,日寇進佔如城,六橋小學解散。三年後,六橋小學復課,改為完全小學,學生200多人。1949年7月該校停辦。後來民辦初級中學設於此。文化大革命”開始,民中解散,海月寺的佛像被毀,殿宇作為工廠。 [1] 
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到上世紀末,海月寺雖被列入市文物保護單位,卻也呈現出衰敗景象。至於昔日的六橋,更是早已化為歷史的陳跡,只有原來南北向的望月橋,改建成東西向的水泥橋後,仍以“望月”命名。破敗的海月寺如今已整葺一新,飛檐翹角的鐘鼓樓典雅壯觀,傲然挺立的古銀杏鬱鬱葱葱。 [2] 

海月寺保護現狀

維修後的海月寺 維修後的海月寺
2013年6月,在如皋市民宗局、文廣新局等單位的高度重視和精心指導下,經相關部門單位的共同努力,如皋市佛教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海月寺古建築維修工程正式啓動,整個項目於當年10月份基本完工。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