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思福

鎖定
海思福(1832—1920)是清末民初我國著名的回族伊斯蘭教經文家、翻譯家,名震華北,享譽阿拉伯世界,俗稱“特殊阿訇海大爺”。海思福精通阿拉伯文、波斯文、烏爾都文等,在伊斯蘭認主學、教義學、《古蘭經》經注等方面造詣頗深。王靜齋先生稱讚他是“回教文化界空前人物”,“此地阿衡中提倡遵經革俗之第一人”。海思福先生歸真後。2007年是海思福先生逝世88週年,就海思福先生對中國伊斯蘭教經堂教育的貢獻作一概述,以示紀念。
中文名
海思福
出生日期
1832年
逝世日期
1920年
職    務
回族伊斯蘭教經文家、翻譯家

海思福生平簡介

海思福(1832—1920),字全五(一傳字金五),回族,經名哈桑,祖籍直隸大廠(今河北大廠回族自治縣),清代中葉其祖父海立時遷居今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丁莊子村。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三月初六日,海思福出生於今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丁莊子一户著名的伊斯蘭教經學世家。其父人稱海四爺,自幼家道貧寒,後師從丁莊子村大平阿洪學習伊斯蘭教經典,志趣超羣,學成後各地爭相禮聘,講學説教遐邇鹹欽。海思福相貌清秀,温文爾雅,自幼好學,天資聰慧,過目成誦。8歲在河北滄縣外祖父村的曹莊子清真寺隨父親學習伊斯蘭教經典,成績極佳,深受外祖父一家和父親的格外鍾愛。少年時期,海思福刻苦自勵,記憶極佳,熟讀伊斯蘭教經文,精研天文、地理、數學、醫學、哲學等。擅長詩詞文賦,能準確觀識天象和分辨陰晴變化,通曉《本草綱目》,對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特別推崇。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海思福18歲時,膺選為任京東三河南寺頭村清真寺教長職。因襲父職,寺中數十名海里凡(學員)所屬昔日之師兄弟,其中年長者40來歲,均對其學識、才能無不讚服。5年任滿,辭職歸裏,後河北滄南曹莊子清真寺來聘,自是以後繼續設幛於河北省各大城鎮,先後執教60年之久。海思福博學多才,知識精深,很多學者、名流都慕名前來拜訪他。清廷欽天監大臣曾多次來訪,與他交流天文星象,成為密友。清廷大連炮台著名回族將軍左寶貴慕名前來拜訪,與他攀談良久,深感道:“有緣到此一敍,深感榮幸,這裏是才子住的地方。”一些知名阿洪來訪者更多,在談到伊斯蘭教教派問題時,他總是引經據典,排解紛爭,從不隨意説些有傷團結的話。王靜齋在《中國近代回教文化史料》中稱讚其師海思福:“海老嚴守教規,本教原有《爾林台爾林》一書,記學者應守的禮儀,海老向來是實地履行。吾儕以海老為典型,亦注意嚴守。惜今之學員、教師,有終身未嘗涉獵此書者,良可嘆也!居恆不好多言,遇事則詞鋒甚鋭。排難解紛,尤為特長。重口德,戒誣衊。對教中新舊問題觀察明確,而向不對庸常公開發表。説教端賴正當典籍,從不逞意氣,顛倒黑白。”
民國9年(1920年)十月初五日,海思福病逝於河北孟村丁莊子,享年88歲。世界伊斯蘭國家報刊紛紛發表文章,致哀悼念。埃及《金字塔報》發表社論,標題為“東土第一人逝世”,副標題為:“我們伊斯蘭教普照大地東土的最亮的一顆明星殞落了!全體阿拉伯信士們,我們為他向真主祈禱吧!”海思福病逝後,其子孫皆繼承其衣缽,成為當地有名的阿洪。至今,孟村海氏一門堪稱“八代阿洪世家”。

海思福人物貢獻

海思福自任京東三河南寺頭村清真寺教長後,一生致力於伊斯蘭教經典的研究、整理、收藏和伊斯蘭教經堂教育的傳授,經過自己的艱苦努力,推動了華北乃至中國伊斯蘭教經堂教育的發展。
首先,海思福先生研究、整理和翻譯伊斯蘭教經典。海思福自青年時代起,便致力於伊斯蘭教經典的研究、整理,一生抄錄、註解、翻譯伊斯蘭教經典上千冊。從清咸豐八年(1858年)始,海思福筆耕三載,全部抄寫了《台夫西爾扎西底》(即《古蘭經註解》)4大部冊,並在抄本扉頁上題寫:“不準賣,不準分,不準流傳外姓,這是哈桑為名的、主的懦弱的有罪之奴的遺產,求主饒過他的罪過和他父母的罪過,連同以下的條文,受業者當保護之,當令其他人取益之,特別是從燒和偷盜者當保護之,求安拉保護。”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海思福年逾花甲,應當時直隸督辦馬良的邀請,出遊山東濰縣,歷時8個月,以蠅頭小字、漢文經堂語譯出全部《古蘭經》,共6巨冊。馬良視為珍寶。1951年馬良後人家境敗落,其妻以600萬元(舊幣)的價格將此譯著轉賣給天津小楊莊清真寺,後被海思福孫海朝英取回家中收藏。此外海先生還譯有《古蘭經譯解》、《認主學》和若干阿拉伯詩詞散文。
其次,海思福先生注重收藏伊斯蘭教經典著述,為後學者提供了寶貴資料。海思福一生樸實節儉,生活從不講排場,唯有購買伊斯蘭教經典著述不惜重金。凡是中外文伊斯蘭教經典著述他購買時必買兩套,一套收藏,一套平時閲讀,並一字不漏地細讀精研,故為京津地區“得見印版西經最早的阿洪”,時稱“在北地,印版西經最多的阿衡當推海全老,其次即天津的王溪老”。早年,中國有安薩里的倫理學傑作《濟密押》波斯文抄本,因失去序文,人多誤以為是其另一部著作《伊哈押》。北京王友三阿洪購到一部印版波斯文《濟密押》,轉售給海老。此後,經海老研究,始知前所認為的“《伊哈押》缺序抄本”乃是《濟密押》。後不久,全部《伊哈押》傳人中國,海老首先購到並連續研讀七遍,體會甚深。“故都的王友三先達,購到波斯來的《濟密押》一部(倫理學),只因不甚懂得波斯文而轉售於海全老。《濟密押》和《伊哈押》(阿文的,現在英、法文已有此書的譯本),同屬西土先達安迦裏公的傑作。早年,在中國有波斯文《濟密押》抄本,因失去序文,人多誤認為是《伊哈押》。自海爺得到王友翁讓給的印本《濟密押》之後,始知前所認為的《伊哈押》缺序抄本,乃是《濟密押》。未幾,全部阿文的《伊哈押》來華,海老首先購到。據稱:自得到此書後,連次讀過七遍(海爺的高足劉緒魁老師,聞亦讀過五六次)。”海思福一生共藏書1200多冊,北京、天津一帶各大著名的清真寺贈其匾額40多塊,匾詞多為“海氏經書藏家”、“經書世家”。“文化大革命”中匾額皆被毀壞,所藏經書全部被抄掠一空。
海思福對經書也非常愛惜,如有一次,他不小心將經書掉在地上,他心疼地用雙手將經書捧起,放在 頭頂,繞室步行三遭以自罰。海思福藏書對我國著名伊斯蘭學者王靜齋影響甚巨,受益良多,為王靜齋日後倡“遵經革俗”打下了堅實的思想、理論基礎。王靜齋在《五十年求學自述》中寫道:“光緒二十九年,離津投滄南丁莊子海全老門下。……海老自置印版西經,不下二百餘種,大部教法經,若《沙昧》(五巨冊)、《斐特哈蓋低勒》(八巨冊)等經,無一不備。餘人夜閉扉擇要翻閲,因以得知前輩阿衡之錯誤不少,思有以改正之,惜人微年輕,未敢發動。”  第三,海思福先生為中國伊斯蘭教經堂教育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有用之才。海思福品端學粹,畢生致力於伊斯蘭教經堂教育,一生授徒2000餘人,王靜齋、楊仲明等伊斯蘭著名經學者均出自其門下,他們均有大量著述,聞名於伊斯蘭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