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海底擴張

鎖定
解釋海洋地殼生成機制為一種假説,也是構成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認為海洋地殼上有一個分裂帶(表現為洋中脊或洋隆),是海洋地殼的產生地。地幔物質由此不斷湧出,冷卻後成為新的大洋地殼,原來的海底則隨着新的海底地殼的產生而向兩側擴張。
中文名
海底擴張
外文名
Sea-FloorSpreading
別    名
板塊移動
提出者
H.H.赫斯和R.S.迪茨
提出時間
20世紀60年代
適用領域
地球外殼
應用學科
地理

海底擴張簡介

解釋海洋地殼生成機制為一種假説,也是構成板塊構造理論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認為海洋地殼上有一個分裂帶(表現為洋中脊或洋隆),是海洋地殼的產生地。地幔物質由此不斷湧出,冷卻後成為新的大洋地殼,原來的海底則隨着新的海底地殼的產生而向兩側擴張。 [1] 

海底擴張假説原理

20世紀60年代,兩位英國海洋地質學H.H.赫斯(Harry Hess)和R.S.迪茨提出了“海底擴張”的假説。據測定,在太平洋洋底,海嶺兩側的地殼向外擴張的速度是每年5~7釐米,在大西洋是每年1~2釐米。大洋底部的地殼面貌大約需要經過兩三億年的變遷,才會發生一次更新式的巨大變化。海底擴張的學説是大陸漂移學説的新形式,也是板塊構造學説的重要理論支柱。 [2] 

海底擴張假説要點

海底擴張説經過不斷地補充豐富,其要點可以歸納為;
1.大洋岩石圈因密度較低,浮在塑形的軟流圈之上,是可以漂移的。
2.由於地幔温度不均勻而導致密度不均勻,結果在軟流圈或整個地幔中引起對流。較熱的地幔物質向上流動,較冷的則向下流動,形成環流。
3.大洋中脊裂谷帶是地幔物質上升的湧出口,不斷上湧的地幔物質冷凝後形成新的洋底,並推動先形成的洋底逐漸向兩側對稱地擴張。先形成的老洋底到達海溝處向下俯衝,潛沒消減在地幔中,成為軟流圈的一部分。因此,洋底始終處於不斷產生與消亡的過程中,它永遠是年輕的。 [3] 
參考資料
  • 1.    常健民.地球翻轉 地球最大的非穩態運動現象探索: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
  • 2.    《基礎地質學國家級精品課程建設項目、基礎地質學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項目、基礎地質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項目 基礎地質學教程 》 - 錢建平編著 2014
  • 3.    柳成志、冀國盛、許延浪.地球科學概論: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